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只能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关于《水浒传》的性质 
  问:您是否认为现在有把《水浒传》这部小说和历史混淆起来的情况? 
  答:是的。不但有,混淆得还很严重。我只举个例子就足够说明问题。不久之前,我曾经访问过水泊梁山地区,那里的一位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竟然对我提出了“水浒文物”的问题。我很坦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真有那个时代的文物保留到现在(经过科学的鉴定),那也只能叫做北宋文物,不能叫做水浒文物。我如果拿出一个袋子,说是宋江掉在阎婆惜处的招文袋,你能相信吗?我再拿出一幅古画来,说是林黛玉的亲笔,你又能相信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本来是作者虚构的,虚构的人物竟然能够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岂不是大笑话! 
  问:拿林黛玉的亲笔书画来骗人,那当然是笑话,但是《水浒传》里的宋江,历史上好像确有其人。 
  答:《宋史》中确有三条记载涉及到“宋江”其人,字数都不多。多的百余字,少的数十字,全都从南宋人王称所撰的《东都事略》中抄来的。从这些记载中看来,宋江是“淮南盗”,起事时的规模不大,不过是“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最后是张叔夜以区区一千人收拾了他,“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这和后来说书场上、元杂剧中、明清小说里所描写的带领千军万马的宋江全然不同。这不过是借用了史料中的一个名字而加以发挥,把事情越吹越大,把蚂蚁吹成了大象。我们对史料里的宋江与小说里的宋江绝不能划等号,认为是一个人。我们可以评论小说里的宋江,那是评论文学作品,论评文学人物;也可以评论史料中的宋江,那是评论历史著作,评论历史人物,绝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问:把宋江的史事(历史)与宋江的故事(文学作品)混为一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始于史学界还是始于文学界? 
  答:据我所知,大致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史学界而不是文学界。史学界把水浒故事视为历史,有其特殊原因。在抗日战争紧张阶段,全国都在大打宣传战。连古人都被请出来为我们出力(如到处都有岳飞所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时时都听到“满江红”的歌声),既然先后演出了“林冲夜奔”、“三打祝家庄”等古装戏,承认这些都是真人真事又有何妨!但是一旦写进了历史书,得到承认,要想删掉,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那时又正是史学界极力拔高农民起义之时,多有几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是好事。于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农民起义就有了两次,宋江起义还放在方腊起义之上。数十年来,多部中国通史都是这样写的,各级学校的历史课本亦复如此。影响所及,连台湾陈致平著《中华通史》也把宋江与方腊并提。在叙述史事时,对宋江的活动也只提到《东都事略》与《宋史》那几条极为简略的史料,更无其他。著者坦率地承认宋江之事是以小说代替历史:“后人就根据这类野史传说,附会渲染为一百单八将,而写成一部著名的小说《水浒传》。《水浒传》虽然是一部属于文学性的小说,其描写当时北宋政治的黑暗,逼民造反之处,多有所影射,并非全无根据,未尝不可作为反映当时社会民众心理状态的一种参考资料”。 
  其实,宋江起事的规模是很小的,别说难与方腊相比,就连北宋时代起事于川西的王小波也比不上。至于宋江受招安后去打方腊的说法,只是传说,史料记载中并无根据,不可轻信。或曰:宋江起事后,不是提出了响当当的政治口号“替天行道”么?但那只是元杂剧中的事,史料中无此记载。 
  认为《水浒传》所写绝非真事,绝不是一次农民起义的真实记载,还有两条过硬的理由: 
  理由一:如果《水浒传》真是记载了一次农民起义的话,这次起义一定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这是限死了的,时间不可能随意后延。但是《水浒传》里的许多故事(而且是要主要的故事)全都出现于南宋、元代甚至明初,是由那些说书的、演杂剧的陆续编撰出来,再由一些江湖文人加工而成。一切皆有证据,是后人伪造不了的。 
  理由二:宋元两代的说书,大致分为讲史、小说二类。小说中又分四、五个子目,曰烟粉(爱情)、灵怪、公案(包括侠义)、铁骑儿(战事)、传奇。某书入于某类,标准难定,每有出入。《三国演义》入于讲史,从无异议;《水浒传》应归何类,未有定论。孙楷第先生所编《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之分类说明中说:“《水浒》唯方腊事信而有征,其三十六人虽人名非假,而事实容多捏合,又其书铺张壮烈或不以演史为主,今迳入公案类。”也就是说:《水浒传》连“历史小说”也够不上,只能列入公案类小说之中。 
  《水浒传》既然连历史小说都不够格,却长期写在历史著作之中,当然是个错误。既是错误,不论早迟,都应该加以纠正。 
  问:那您认识这件事应该怎么办? 
  答:我想,这事虽是历史遗留问题,习非成是,但是到了法制社会,学术研究不受干扰的时候,问题还是不难解决。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加以纠正。我还想向现在才参与水浒研究工作的青年学子说几句话。我们在阅读参考资料,看到老一辈学者一再称《水浒传》为“农民起义”的时候,不要好笑,也不要以为他们把小说当成历史,其实他们完全了解事情真相,只不过当时大家都这么说,他们也只好这么说,如此而已。 
  四、关于水浒研究的曲折历史 
  问:五四运动以后,《水浒传》已被承认为正宗的文学作品,而研究工作却是一波三折,遇到了不少的折腾,请介绍一下情况。 
  答:的确是遇上了一系列的折腾,这里我可以作个扼要的介绍,以供参考。 
  有人说,20世纪的100年是明清小说的黄金百年。因为专制王朝对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白话小说十分反感,认为这些闲书不是“诲淫”,就是“诲盗”。特别是《水浒传》,是一部教唆老百姓造反的书,更当严禁。辛亥革命以后,许多明清小说一朝开禁,大量流传,再加上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这些白话小说更被捧上正宗文学作品的宝座,从此扬眉吐气。可是在四大古典小说中间,也有幸与不幸的区别。对于《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书,20世纪确实是开放世纪、黄金百年;但是《水浒传》却一波三折,一再遇到全无必要的折腾。 
  首先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文学界的水浒研究者中间爆发了一场争论。即《水浒传》成书时的原本究竟是70回(没有招安情节),还是100回(有了招安情节)?如果原本是70回,经金圣叹批改后的流行本还是70回,则金圣叹并未腰斩水浒;如果原本是100回,被金圣叹砍掉了后29回,则流行的70回本就是由金圣叹腰斩而成。其实这种争论也好解决,解决的办法是:一,努力搜求原本。一旦发现原本,自然有了答案。二,如果找不到原本,我们可以用现有的各种版本经过缜密的比较、研究、考证,把水浒的成书过程重现出来,也能作出结论。当时小说研究刚刚开禁,大量可供参考的资料尚未发现,本可继续发掘有用的资料,缜密研究,不必由几个人在短时期内拿出不够成熟的结论。因为一旦有了结论,研究工作也就松懈了。可是当时少数的研究者却急不可耐,急于推出结论。胡适先认为原本是70回,郑振铎与鲁迅则认为是100回。有不同的看法本是学术研究中的常事,可以继续探讨。但是胡适却很快地放弃了自己的主张,接受了原本是100回的主张。于是由他们几个人就轻易地作出了“金圣叹腰斩水浒”的结论。此后的几十年,既没有找到原本,认真的探索工作也放松了。过早地拿出这一条结论,实际上反而阻碍了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日本帝国主义猖狂进攻,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争取生存、争取胜利的时代,大家无心去为古人担忧,探讨水浒疑案。史学界研究历史,戏剧界大演历史剧,都是为了鉴古知今,鼓舞军心民气。不论是拔高农民起义也好,视梁山英雄为历史人物也好,一切都是为了团结对敌,大家都能接受,并无异议。从这时候起,宋江起义就写进了历史书,得到承认。农民起义的领袖梁山泊主将宋公明迅速地取得了与抗金英雄岳飞、抗清英雄郑成功、天国英雄李秀成等人同等的地位。 
  谁能料到,到了60年代,宋江、李秀成等人又一下子从半天云里跌进泥坑。《水浒传》成了最好的反面教材,宋江成了投降派、特务与战犯。家家批水浒,人人骂宋江,连三岁娃娃也要到水壶里去抓宋江。把宋江从天神一下子贬为恶鬼,如此折腾,肯定会把人们的思想搅得一片混乱。不过,文革十年,国家遭受那么大的损失,一部小说《水浒传》的研究工作遇到干扰,蒙受损失,那又算得了什么!不过,在拨乱反正,一切从头做起的时候;在过去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现在要想加以补偿的时候;在进入法制社会,一切学术问题都可以放开讨论的时候;在我当了50年的旁观者,现在又以垂暮之年重新参与这一研究工作的时候,为了让水浒研究工作从此走上正轨,我很想通过媒体,向一切关心此事的学者、读者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项建议:我们确认不论是《水浒传》研究,还是水浒文化研究,都是学术问题,可以公开研究,放手讨论。欢迎从八九十岁的老前辈,到一二十岁的青年学子,都能来信来稿,热情参加。我们的专栏、专辑,都是公开园地,愿意以文会友,建立文字之交。 
  第二项建议:我们确认《水浒传》是一部文学作品,每一位读者、爱好者,都能和专家学者平等讨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