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圣叹说:“史进只算上中人物,为他后半写得不好。”确实,史进上了梁山后一直没弄出什么响动,算是被金圣叹抓住了把柄。史进上了梁山以后,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去收伏芒砀山樊瑞项充李衮三人,结果大败,险些中飞刀。可见,人虽还是那个邻家男孩,但是一上了梁山,就无形中多了些中规中矩的匠气,少了在史家村时的那股自由自在的鲜活劲儿。 
  最为诟病的自然是史进与李瑞兰有染之事。宋江攻打东平府,需要派一个特工人员去搜集情报。史进这时主动向宋江提出由他去做内应:“小弟旧在东平府时,与院子里一个娼妓有交,唤做李瑞兰,往来情熟。我如今多将些金银,潜地入城,借他家里安歇……里应外合,可成大事。”他如此急切的提议,做自己并不适合的内应工作,原因其实不难猜出:一是既为要争功,毕竟他上梁山之后,毫无建树,他不甘心走位靠后半步;二是他眼馋别人扶家带口的,他也想带着李瑞兰去山上风流快活。 
  可他显然缺乏那种掌控复杂事件的能力,也缺乏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来到东平府,找到昔日的,他一见李瑞兰,就把自己此次前来的底细给兜露了出来。说来说去,他还是那个邻家小伙,实诚着呢,心软着呢,一见旧相好就绷不住,张口说了大实话,结果一脚踩到雷区,被李瑞兰出卖,关进了死囚牢,把自己给贡献出去了。 
  史进由一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少年英雄,突然成为一个嫖娼之客,这事放在梁山好汉身上绝对属于小概率事件。原先看书时比较潦草,没有注意这一节,后来经人一说,才觉得有些蹊跷。好好的一个小伙,竟走了下坡路,让人感觉心理挺别扭的。 
  关于此事,一些清道夫似的研究者也颇伤脑筋,很想替史进洗涮掉这一段不光彩的经历。有人就说是作者糊涂了,将另一个名为史进的资料加了进来,这史进其实不是那史进。这样的考证听上去言之有理,但是转而一想,难道施耐庵真的会如此疏忽,竟将另一同名之事,张冠李戴在史进头上?其实,我却觉得,这正是史进本性里率真任性的自然流露,是单纯的糊涂,他只想在所有人面前都表达自己的友善,而不忌讳、不掩饰身上的曾有的那些灰黑色。不像宋江之流,已娶个阎婆惜在外,却又遮遮掩掩的说不好女色,反而欲盖弥彰,显得虚伪。 
  可无论如何,史进由于某些片段的分寸感不好,他原本青春亮丽、任侠使性的天空已渐渐黯淡。生活就像洋葱,一片一片地剥开,总会有一片让我们流泪。读史进的人生经历,正好像那一片一片被剥开的洋葱,最后,让人禁不住的悄然感伤。毕竟,在印象中一直没能改变的,有所怀恋的,还是起初的那个阳光灿烂的邻家男孩,引人为之缅怀,为之惆怅。 
  2005/7/18        
略论《水浒传》中的诗词艺术    
  一、 中国古典小说的诗化传统 
  首先说一下这里“诗”的概念。中国古典文学中,从大的方面来看,历来分为“散文”和“韵文”两种文体。其中“韵文”包括我们平常所说的诗、词、曲、歌、赋等等。韵文区别于散文,有一定的格律形式,需要一定的规则。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韵文一般以诗词为主,其它的也是来源于诗,实际上是诗的变体。为了表述方便,本文将所有韵文、骈文以及部分对联统称为“诗词”或“诗”。 
  我们读古典小说,经常会发现里面夹杂着大量的诗词,无论是唐朝的传奇,宋元的话本,明清的长篇小说,都可以看到诗歌的成分。在唐传奇中,元稹《莺莺传》的男女主人公以诗传情,野妖神仙也都会作诗;话本小说中,《碾玉观音》一开头就是11首咏春诗,才子佳人也少不了用诗来表达爱情;明清小说体制宏大,更是容纳了极为可观的诗作。四大古典小说中都有大量诗词。甚至早在战国时期,《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就曾经和《穆天子》以诗对答。 
  我们知道,中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在没有独立之前,诗歌已经有了相当漫长的发展历程。它讲究的是格律的工整,各种表现手法已经成熟。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诗学的地位是最高的。而中国古典小说在当时地位低下,《汉书·艺文志》说:“诸子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他排除的恰恰是小说家。可见当时的小说是不入流的。为此,小说家和民间说书艺人就常常在小说里插入一些诗词,天真的认为这样小说就沾了些正统文学的光,提高了地位。这样一来,诗歌中那种涵涵浑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情到而理不到,意到而笔不到,感觉到而不易用语言符号概括出来的美感力量自然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他文体,使它们变得和诗歌一样,不重理性分析而重情感活动。 
  小说的包容性很强,作为一种后起的文学样式,当然很容易借鉴已经成熟的文体的表现手法。由于诗歌是文学的至尊,许多小说作者为了提高小说的地位,在小说中夹杂大量诗歌。这正是中国古典小说诗化最主要的表现。许多小说家同时是一位诗人,在文学史上也同样有不少大诗人直接参与小说的创作,如唐朝的元稹,沈亚之等等。 
  同时,小说追求的是典型,诗歌则追求意境。中国古典小说十分善于把意境的创造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彼此交融起来,使得小说里的环境描写不仅仅象西方小说那样只揭示人物生活的时代本质或故事的具体时空,而且还可以做到寄情于景,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做到景物和场面描写饱含诗情画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聊斋志异》中的丝风滴雨,虫声树影;《西游记》中的山水洞天,仙园林野;《红楼梦》中的亭台轩榭,院阁楼馆,其中就附着或者暗藏着诗意。 
  还有“诗主性情”的特点,在古典小说里则表现为用浓郁的抒情笔调来刻画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性格里注入吟风咏月,多愁善感,耽于想象的诗人气质。一切社会性的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中丰富复杂的修辞手段,尽可能多的物象化,一切都避免流于理性的直说,这种把意境的创造和典型的塑造交融起来,让诗美渗透在小说的人物情节中,是中国古典小说特有的美学风格。比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卧龙冈的自然风景写得十分的清幽、高洁,“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种描写实际上就是对诸葛亮人品的一首赞美诗,是对他高峰谅解的一种物化的肯定形式。再如《水浒传》中“林冲雪夜上梁山”一节,雪景描写得极有诗意。作者从林冲这个流放者的眼光写出了风紧雪骤,萧瑟荒凉的景象,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许多《咏雪》诗的失意意境,从而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人生遭际。就连战争这样“硬性题材”的创作,也充满着诗化的情调,《三国演义》就并非到处都是金戈铁马,血雨腥风,赤壁之战中,就穿插了群英盛会等几段抒情插曲,把紧张激烈的战争表现得富于诗情画意和韵律美,成功地实现了壮美和优美的和谐统一,形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独一无二的美学趣味。有人说西欧古典小说的认识价值高于审美价值,而中国的古典小说审美价值高于认识价值,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 218。198。167。* 2005…5…11 19:17   回复此发言2 略论《水浒传》中的诗词艺术 …(转) 
  难怪闻一多先生曾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说到:“诗似乎也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像它在这里发挥那样大的社会功能,在我们这里,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生活的全面。维护封建精神的是礼乐,阐发礼乐意义的是诗。所以,诗支配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文化。”在这里闻一多先生揭示了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歌文化,中国艺术的特质就在于是一种诗化的艺术,中国艺术有着诗化的趋势,作为艺术大家族中重要的一员,中国文学当然也有诗化的传统。词曲赋等诗歌的变体自不必多说,古典戏剧基本上是歌剧,无论唱词还是宾白基本上都是诗。 比较而言,中国小说诗化的趋势虽然薄弱得多,但并非没有,实际上依然很明显。 
  二、 《水浒传》的版本问题 
  《水浒传》的版本历来有很多,光是书名就曾经几度更易。成书之前,题为《江湖豪客传》(据明朝王道生《施耐庵墓志》),成书初期一度名为《宋江》(郎瑛《七类修稿》),后又题为《水浒传》(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忠义水浒传》(高儒《百川书志》一五○四年序)等等。崇祯末年,又曾经和《三国演义》一道合刻成《英雄谱》。但流传得最广的还是《忠义水浒传》或《水浒传》。同理看来,它的版本自然有很多,据社科院文学研究员刘世德先生介绍,《水浒传》在国内的版本就有53种之多。此外在海外各国也有多种不同版本。 
  一般来说,《水浒转》的版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繁本指文繁事简本,简本指文简事繁本。简本多草率质朴,因而市面上流行的一般多是繁本。繁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般是三个版本:其一是百回本,多题作《忠义水浒传》,以明万历容与堂刻本(容本)为代表。其二是百二十回本,多以《忠义水浒全传》为题,有杨定见所作的序,代表是明代万历袁无涯刻本(袁本)。解放前流传最广的是《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回,金圣叹评,明崇祯贯华堂刻本(金本)。 
  各版本内容有相当的出入,孰真孰伪,文艺界已有定论,我便不再赘述。这里要说的是关于诗的问题。 
  仔细研读《水浒传》的这三个版本,但看其中的诗,我们可以看到,在金本中除了情节安排必要的几首诗外,无其余的诗。与此相对,在容本和袁本中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