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或色目人(指西域各族人及西夏人)来监督,实际上是他们掌握实权。所以,各地的官府里,都设了达鲁花赤(官名。蒙古语的意思是镇压者、制裁者、盖印者)的职位。施耐庵到任以后要办什么事,都得先经过达鲁花赤的批准。谁要是违背了达鲁花赤的意愿,就会受到处罚。 
  有一次,一个跟随达鲁花赤的蒙古人来告状说,有几个汉人打了他,要求判他们死罪。施耐庵一问那几个汉人,他们都说,这个蒙古人干得坏事太多了,大伙儿忍无可忍才打了他。施耐庵又问那个蒙古人: 
  “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那个蒙古人点了点头。 
  “那我怎能判他们死罪呢?”施耐庵说。 
  作者: 218。198。167。* 2005…5…1 23:04   回复此发言8 施耐庵与罗贯中于是,施耐庵放了这几个汉人。达鲁花赤知道了,把他叫去,大声斥责一顿,竟要他重新审理这个案子。 平日,施耐庵受够了达鲁花赤的气,眼下又见他这样以权压人,不讲道理,索性辞去了官职,离开了钱塘。 
  替“盗贼”作传 
  施耐庵回到苏州,开了个学馆,靠教书为生。 
  苏州是个文化古城,城里有很多书场,说书的艺人们讲古道今,说起历代英雄豪杰的故事,绘声绘色。听的人津津有味,一会儿悲哀,一会儿欢喜。施耐庵也常去书场,和小贩、市民们坐在一起听人讲书。他最喜欢听梁山泊英雄的故事。北宋末年,宋江等人在梁山起义的事,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编讲,流传很广。当时舞台上也经常上演李逵、燕青、武松等人的戏。 
  有一次,施耐庵在一家书铺里,发现有不少手抄的话本(宋元年间,说书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中间夹着一本书叫《宋江三十六人赞》,书中完整地记录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施耐庵如获至宝,立刻掏钱买下这本书。从此,他产生一个想法,要把梁山英雄的事,编成完整的一本书。于是,他就四处搜集材料,并且动手写了起来。 
  有些朋友知道了,担心地对他说: 
  “你写的那些英雄,都被官府称作‘盗贼’,替他们扬名作传,可是冒风险的事啊。” 
  施耐庵坚定地回答: 
  “我就是要写这些‘盗贼’为百姓申冤,杀贪官的事。当然,为了减少麻烦,我不会提今朝一个字。” 
  为了一心写书,施耐庵关了学馆,请人依据《宋江三十六人赞》,画了三十六张人物画像。他把这些画像挂在房间里,每天仔细观察,用心琢磨,想象这些人物会怎样行动、说话。有时候,他还和画上的人物“对话”,人们常可以听见他一个人自问自答。 
  写累了的时候,施耐庵就到酒楼茶馆去坐一会儿,喝上一杯酒或一碗茶,听人们天南地北地聊天,或者到戏园子看戏。他把人们的传说和演员的扮相、表演都用心记住,然后再把这些人物加以变化,写进书里。 
  参加起义军 
  在施耐庵的家乡,还流传着他参加过反抗元朝的农民起义军的事。有一次,施耐庵的表弟卞元亨悄悄来找他,说: 
  “我特来向你辞行,今日一别,还不知哪年哪月才能相见呢!” 
  “怎么,你要出远门吗?”施耐庵问。 
  “不,小弟要参加张士诚的起义军了。” 
  “啊?你想造反!”施耐庵忍不住惊叫起来,“你可是个武举人呐!” 
  原来,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各地农民都起来反抗统治者。白驹镇一带的盐民在张士诚领导下起义了。卞元亨看到元朝不可救药,也加入起义军。他这次来,一是辞行,二也是劝施耐庵参加的。他说: 
  “天下的人都不满官府,这朝廷还能长久吗?表兄还犹豫什么?” 
  施耐庵虽然正在写梁山农民起义的故事,可从没想过自己要走上反抗的道路。他想起自己做官的时候受的窝囊气,觉得卞元亨说得很对,就点点头说: 
  “好,这世道太黑暗,我也要逼上梁山了。” 
  不久,施耐庵随卞元亨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军,当了军师。起义军接连打了胜仗,声势一天天壮大。可张士诚目光短浅,又缺乏能力,后来竟又投降了元朝。施耐庵非常失望,就离开了张士诚的队伍,回家乡去了。不久,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推翻了元朝。 
  施耐庵亲身参加农民起义,这对他写反映梁山英雄的故事有很大帮助。 
  写成《水浒传》 
  当初,施耐庵开学馆的时候,有位从山西来的商人,把自己的儿子罗贯中送来,请他教导。施耐庵见罗贯中谈吐不俗气,又踏实好学,就收他做了学生。罗贯中也喜欢历史和文学,和施耐庵志同道合。施耐庵写梁山英雄故事的时候,每写好一回(长篇小说的一个章节),都和罗贯中一起,仔细推敲,认真修改。几年以后,施耐庵终于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取名叫《忠义水浒传》,后简称《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歌颂了一百零八位起义英雄,每个人都有一个绰号,像“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花和尚鲁智深”、“浪里白条张顺”等等。 
  作者: 218。198。167。* 2005…5…1 23:04   回复此发言9 施耐庵与罗贯中书中的故事十分动人,特别是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英雄人物,更使人敬佩,还有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故事,也特别精采。 《水浒传》在民间广泛流传,为后来的小说、戏剧、民间文艺创作提供了经验,成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杭州交友 
  罗贯中从小就喜欢民间艺术,爱看戏,爱听说书。他的祖籍是山西,可他一直在杭州一带生活。 
  罗贯中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往。但是一旦有了好朋友,他待人又非常真诚。初到杭州的时候,他人生地不熟,总是独自一人出入戏园和书场。 
  在那里,罗贯中发现有个穿戴整齐的人,长得相貌英俊,比自己年轻许多。每逢他一出现,那些文人都朝他拱手,打招呼。 
  时间长了,罗贯中知道这个人叫贾仲明。他写的传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剧本),句法细致精巧,一般人都不如他写得好。所以文人们敬重他,把他看作是首领。 
  贾仲明也发现罗贯中老是孤独一人,显得与众不同。这一天,他们在路上相遇,聊了起来。 
  “请问尊号?”罗贯中客气地说。 
  “小弟是‘云水散人’。” 
  “这是取自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之义吧?” 
  “不错,”贾仲明高兴地点点头,“这与先生自称‘湖海散人’,取其飘零之义,本是一样的。” 
  他们越谈越投机。两个人有共同的情趣,又有丰富的知识。罗贯中为交了这样一个朋友而高兴。他们经常来往,并以兄弟相称。罗贯中的年纪比贾仲明大很多,他们成了“忘年交”。 
  后来,罗贯中离开了杭州。据说他参加了反抗元朝统治的斗争。 
  立志写“三国” 
  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罗贯中看到国家安定了,就带着家人离开喧闹的城市,避开亲朋好友,找了一个荒凉僻静的地方住下。 
  朋友们知道后,都说他脾气古怪,与众不同。其实,罗贯中是为了集中精力,专心写书,才这样做的。在新的住所,他整天埋头写作,写出了好几部长篇小说。 
  有一天,罗贯中兴致勃勃地对一个朋友讲起了三国故事,什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啦,董卓之乱、赤壁大战啦,讲得绘声绘色,非常动听。朋友听着听着,突然打断他的话头问道: 
  “怎么,看来你又准备把三国故事写成书啦?” 
  “是啊。魏、蜀、吴三国鼎立,战火连绵,人才辈出,倒是写书的好材料呢。” 
  “陈寿已经写过《三国志》,裴松之还为它作过注解,你又何必再写呢?” 
  “他们是以写真人真事为主,内容简单,不够生动有趣。我想在他们的基础上,把三国故事写成演义小说,真中掺假,假中有真,让天下男女老少,都爱听爱读。” 
  有关三国的故事,早在三国后期就开始流传,隋唐时代传播已经很广,到了宋元年间,三国故事深入民间,在元朝人写的杂剧、诗歌散曲中,有不少三国的题材。 
  听罗贯中想写一部有关“三国”的小说,朋友高兴地说: 
  “这件事可不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要花大工夫呢。” 
  “是啊。这部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造反写起,到晋朝统一三国为止,要写将近一百年的大事,里面要有几百个人物,确实要花些工夫才是。”罗贯中精神抖擞地说。 
  不朽的名著 
  从这以后,罗贯中就开始写作了。他除了熟读《三国志》等历史书外,还收集了描写三国故事的戏曲剧本和说书人的底本。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罗贯中对三国故事重新进行了艺术加工。书里的主要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书里描写的基本事件,如黄巾起义、官渡大战、三顾茅庐等,也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但是,罗贯中并没有完全受真人真事的局限,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虚构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如“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吴国太佛寺看新郎”、“献密计黄盖受刑”、“七星坛诸葛亮祭风”、“关云长义释曹操”、“空城计”等。罗贯中把这部小说取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书写成以后,人们争相传抄,很快流传开来。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成功地描写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场面。这些描写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书中还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其中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