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凉铁骑-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蒋钦给众人的印象就是沉默寡言,只要是能不说的话,他向来不会多说一个字,从此,江东军出现了一个有关寡言将军的版本,不过关于蒋钦的前身,通过一些手段还是能够的得知一二的,毕竟这些事情不是通过情报网络就能掩盖的,蒋钦之前为水贼,而后在大寨被攻破之后,理智的选择了后路,成为了江东人愿意接受的说法,而有关自己的出身,出了当日和孙策说过之外,蒋钦只字不提。
周泰的情形也好不到哪去,糊里糊涂的被抓,糊里糊涂的解除了身上的毒,却到了荆州水军之中,蔡瑁得知这个纵横江上的水贼头目被擒,还亲自前来查看一番,其实当日的毒药并不难解除,贵在一个快字,如果不能迅速的得到解决,就会出现贾荣那种症状。
见周泰体格雄伟,不似常人,蔡瑁心中大喜,暗中命令人探探周周泰的口风,身为当初的水军头目,自身的本领,那是无需提,若能为自己所用,对于荆州水军又是一大助力。
兄弟两人,一个成为了江东水军的将领,一个成了荆州水军士卒。
荆州军江东军人员众多,势力盘根错节,即使是仙恋阁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情报都打探清楚,或许等到周泰和蒋钦成长到一定的地步,足以引起情报组织人员注意的时候,有关他们的事情才会被一件件的挖掘出来。
张飞被擒之后,哪有一丝俘虏应该有的待遇,每日都是好酒好肉,身上的镣铐也被曹操下令卸掉,不过曹操明显是小看了张飞和刘备之间的情意,这些小手段,张飞不屑一顾,一心求死,对于饭菜来者不拒,同样也没有给过曹操好脸色看。
曹操苦口婆心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只有让武将轮番劝,一些谋士直接劝谏,将张飞杀死,断了刘备的左膀右臂,留着也不能为自己所用,均被曹操否决,但凡是有名的武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劝服的,他们越是表现的不屈,就越值得曹操劝降,这样的人以后投靠将会忠心耿耿。
徐州州治陷入了曹军的包围,三月以来的攻城之战,徐州军完全沦落为下风,身经百战的曹军不是徐州军所能比拟,尤其是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捉襟见衬,没有出色的智囊及智将,失去了陈登之后,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刘备亲力亲为。
而曹操手下文有荀攸荀彧等谋国之才,武将有夏侯家的兄弟和曹家兄弟,许诸典韦更是绝世猛将,人才济济,就算是强盛的西凉军也不能和曹军比拟人才的多少,一个是依靠寒门士子,一个是依靠天下士子,不是一个起点。
州治被围,徐州各地的官员变的人心惶惶,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刘备即使再光施仁义,面对生死的时候,很少人会选择英勇就义,跟随曹操是一片坦途,跟随刘备则命运堪忧,大部分的官员在州治被围的时候选择了向曹军投靠,天子名义上在兖州,归属曹操的治地,这些官员投降起来,不用承受什么大的心理压力,反正徐州也是刘家的,自己也不算是投降,这个念头一经流传,得到了许多官员的响应。
城中有六万军队,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刘备的所有积蓄,东征西讨十几载,一朝还是被曹军围困,面对官员的背叛,刘备百感交集。
城中的百姓倒是挺配合刘备,或许是曹军当年的作风让百姓彻底对他们失去了信心,想到当年那些血腥的屠杀,就让人感觉到心寒。
相比于徐州的局势,幽州的形势要好上很多,在鲜于辅的带领下,看似摇摇欲坠的广阳郡在冀州军一猛烈的攻势下,硬挺了过来,尤其是代郡的一场大胜,让守军斗志昂扬,当年幽州军面对冀州军那种畏惧感一去不复返,维兰所在的代郡也吸引了大部分幽州将士的目光,不知觉之间,维兰成为了幽州的名将。
蓟县曾经作为州治,城高墙厚,鲜于辅一心死守,袁绍难以前行半步,代郡的许攸也是一样,不过击溃了维兰的骑兵部队,得到的袁绍的认可,之后的动静就不大了,他有两万人,城中的守军也不在少数,且维兰手中多是勇猛的乌桓人,作战勇猛,悍不畏死,踏在同伴的尸体前进在他们眼中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情,就算是两万冀州军和城内的守军拉开阵势厮杀一场,也不敢说有充分的把握取胜。
乌龟壳一般的冀州军阵营,同样让维兰感到无奈,从来没有见过汉人的阵营会防守如此严密。
从西凉军出战到而今已经三月有余,并州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即将在猛烈的攻势下瓦解。
城墙上到处都是巨石砸过的痕迹,贾荣有些暗恨当年为什么选择用水泥加固这些城墙,都头来是李儒得到了便宜,若是普通的城墙,在这种强度的进攻下,估计早就塌了。
巨石不分日夜的进行攻击,霹雳车都在这种强度的攻击下损坏了很多,随军而行的木匠,日夜不停的工作,军队的士兵在闲暇之余,也开始打磨石头,要想精准度提升上去,石头的形状也要变得规则。
李儒的面色苍白,哪还有昔日泰山崩于面而面色不改的风度,忙里忙外,可谓是焦头烂额,段煨徐荣的战死,对城中守军的士气影响很大,二人一直是并州军的代表人物,尤其是段煨,自身武艺不论怎样,统兵的手段确实绝顶,尤其是骑兵作战,远程突袭,不然吕布用鲜卑人组成的骑兵也不会在他的手中吃下那么大的亏。
这样的局势,李儒没有丝毫的悔意,能够给贾荣带来越多的麻烦,李儒的心中就越觉得畅快,这几日每当入睡的时候,面前总是出现董卓的身影,那个身体有些臃肿,对自己信任有加的大胖子,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自知晋阳难以保存,李儒也不会便宜了贾荣,城中的商人几乎每日都在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就是不断的征收粮草金钱,商人为了保命,只好暂时委曲求全,就连普通的百姓也不放过,当最后一点口粮也被并州军征走的时候,百姓暴起,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鼎盛一时的大汉尚且被黄巾军啃的坑坑洼洼,何况是一个小小的晋阳城。
李儒没有败在西凉军的手中,而是败在了城中百姓商人的手中,在百余名百姓的带动下,仿佛滚雪球一般迅速的壮大,连城中巡逻的部分士卒也加入其中,军心溃散,军民一起动乱,声势何其大,堵在城门的石头等杂物被搬开,迎接西凉军进城。
看着被五花大绑的李儒,贾荣不知作何感慨。
“文优,你也算是一时人物,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贾荣问道。
州治府的大堂内站在密密麻麻的西凉军文官武将,对中间傲然站立的李儒,无不投以怒视,不是眼前之人,西凉军何以付出如此代价,对反叛者,西凉军的处罚向来是最为严厉的,战败不可耻,最可恨的是临阵投降者。
“我李儒也算是征战一生,没想到最终会有如此下场,希望将军能够善待儒之家人!还有就是死后能够葬在主公的坟墓之旁,依旧愿意为主公效力、”李儒神色淡然的说道,丝毫没有快要死亡之时应有的恐惧。
五三五章:李儒死
贾荣点头道:“祸不及家人,虽然你的家人以后可能会为你报仇,但我更相信若干年后他们不足以成事,届时西凉军治下,百姓承平户有余粮,天下一片太平,马放南山,无人提及战事。”
李儒略微诧异的看了一眼贾荣,没想到会有如此雄心壮志,不过这句话也表明了贾荣的心态,莫非当初选择背叛并州是错误的?李儒在这一瞬产生了迷惑。
当一颗上好的头颅被斩下时,李儒的一生终结在了贾荣的手中,不过关于贾荣放过李儒家人的事情,许多谋士纷纷劝谏,毕竟李儒是死在了贾荣的手上,正所谓杀亲之仇不共戴天,难保李儒的后人里面会有反叛者,斩草务必除根,这也是为什么法律中有一个祸及全家,就是为了断绝报仇的种子。
晋阳城既下,并州各地,也在一月之间被平定,经过李儒的背叛之后,天罚开始对军队进行渗透,务必保持每名将领的忠诚,当然,天罚的行为要在情报组织的监控下,贾荣不会容许这种权力甚大的组织存在,就像盛世之时,朝堂上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言论,官员之间,彼此不服,乱世到来则是朝中大臣口径一致,皇帝手中的权利被极大的架空,甚至连超过都城百余里的地方都不知道情况如何。
西凉军的官员大都信奉贾荣的那句“水舟之论!”对百姓十分重视,将百姓的耕作和生活当做是头等要事来对待,而考核官员政绩的时候,百姓生活的怎么样作为很重要的依据。
“君为舟百姓为水,舟凌驾于水上,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百姓对于君王的重要性,纵观历朝历代,得到百姓的支持,无一不是开平盛世。
“让李儒的后人真正的无法报仇,也就说明整个天下彻底的平定,人心思安,没有人愿意将脑袋别到腰带上,去冲杀战场,包括所有的将士。”贾荣一句话,将所有的谋士反驳了回去。
纵观古今,真正能够做到祸不及家人的能有多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官员更加的尽心尽力。
兴平五年五月,并州破,李儒亡,大将军贾荣重新掌管并州之地,百姓感其昔日恩德,无不欢欣鼓舞,各地恢复昔日西凉军制度,百姓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并州各地张灯结彩,中原诸侯面对这样的形势,脸上的笑容渐渐换为愁容,当年联军一战,不能攻破函谷关,成为诸侯的一块心病,西凉军的形象变成了无坚不摧,不可攻破,纵横盟军的瘟疫尚且不能难倒西凉军。
远在江东的孙策,和西凉军达成了结盟,曹操也和贾荣结成了盟友,益州刘焉一直固守不出,也间接的表达了善意,实力强大,会让其他诸侯感觉到畏惧的同时向你示好,而实力弱小,只能成为欺凌的对象,就像是刘备,若是有西凉军一半的实力,天下哪个诸侯敢不承认刘备皇室宗亲的身份,哪个见到不是客客气气的。
占据并州之后,贾荣没有停止征战的步伐,而是准备进军幽州,代郡牢不可破,但广阳郡却在袁绍军的攻势下最终沦陷,守城将领鲜于辅进驻渔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