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奖等的得主。先验的或宗教的价值作为现存的结果无须为组织的成员所共有,但是,如果组织的成员都具有了这种价值,那么,在组织的效能上就可能产生一种激励和协同的作用,即一种群体精神,它使管理者的力量增强;有时,只要组织中一人具有了这种价值,如宗教领袖人物,也足以对组织发生重大影响。
 在宗教对组织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基督教教会的作用不可抹杀。教会用种种方式帮助确立组织网络的意识形态,使宗教对组织的成员、哈佛经理及工作条件产生一些积极作用。宗教对管理者的最大作用来源于宗教的改革。对此,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作了很好的说明。他指出,某些教派——加尔文派、教友派、摩门派——他们一如既往地表现出节俭、勤勉、诚实、可靠、忠于职守等品质,而获得世人称颂。这些价值、品格直接影响着组织生活和管理。既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宗教和教会的作用远不能与其在中世纪的作用相比,但仍有些人把基督教原教旨派看作成功的管理者阶层的代表。这种观点并非普遍,且值得商讨,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即一套有助于管理成功的方法的逻辑性与某种宗教意识形态的逻辑性具有相同性,双方可以认同和通约。显而易见,宗教可以影响组织管理。宗教这种意识形态——不论是基督的还是非基督的——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基本上取决于以原则为依据的价值信念。这种信念通过三条途径影响组织,一是通过管理者来影响组织,二是通过组织的其他成员来影响组织,三是通过一般社会文化环境。三种途径的有效性依次减轻。第三种可以说是微弱无力、效果甚差。所以说,宗教——不论是神圣的还是世俗的,也不论是基督教的还是非基督教的——都可能对管理的选择自由加以限制。
如上所述,宗教在当今世界中,对组织生活和管理的影响减弱了。但既然众多的人们信仰宗教——且不论是何种教派,那么,作为哈佛经理、管理者在自己的领导活动中就应该考虑到宗教的因素。不管哈佛经理本人对宗教的态度如何,也不管宗教意识形态的逻辑性与管理方法的逻辑性在何种程度上有相通之处,众多人们信仰宗教就足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宗教对管理的影响,就足以说明任何管理哲学、领导哲学都不可忽视宗教,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形成管理学、领导哲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是杰出的哈佛经理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此,我们以尼克松的语言作证并结束本节。尼克松说:“美国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怀抱而且培育坚强的宗教信仰”;又说:“我仍然相信上帝是造物主,是现在存在的一切的第一个源头,……这个思想同我们的科学方式如何才能调和呢?……目前我接受康德提出的解决办法:人的研究和解释只能达到这个程度,超过这个程度,我们就必接受上帝,人们所不知道的上帝知道。……我相信现代世界将能从耶稣的生平和教导中找到真正的复活。”意识形态中的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
作为意识形态的理想主义不同于哲学体系中的唯心主义,要避免在细枝末节上与哲学体系中的唯心主义纠缠。作为意识形态的理想主义是一种对待价值的方式,即当愿望概念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的或最终的目的状态且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时(绝对的状态不可能达到,而只是具有作为行为的标准、向导或指导的功能),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境地。理想主义的兴盛及理想主义能够对管理、领导行为发生影响,是由于理想主义虽难以实现,但人们却努力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为日常行为设立一个远大目标,也给人们提供一种希望。正如基督教给今生今世的人提供天堂一样。人们在行为中看不到希望和前途,就会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兴趣。因而,在意识形态的意义上,理想主义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赋予任何其他意识形态的活力,使之更加强有力。这是哈佛经理和被哈佛经理都应具有的一种态度。
作为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其地位是独特的。它是与态度、信仰有关的可称之为自由价值集合的东西,与以自由哲学为根据的明确表述的政治理论有别。在西方,自由价值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持着文化领域。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政治上的正统学说。因此,自由主义已经明显地影响了社会及其组织构成的现实背景。当然,换个角度看,自由主义的价值(如调和、平等主义、功利主义、中立原则)可属于宽泛化的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范围。此外,自由观念和Y理论也是一致的,并借助于Y理论的媒介对管理、领导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它要以Y理论为桥梁,对组织、哈佛经理发生影响。而作为一种有广泛基础的文化正统观念,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又借助于民族精神。但是,当它作为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政治辩论中一种反对对方的主张时,它对组织、组织结构及哈佛经理的影响就会大大地消弱。

第四章  哈佛经理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有区别的,也是须先交待的问题。“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意义上的思维方法。而“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些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广泛采用、或具有自然科学特性、或以某自然科学为依据的思维方法,它侧重于定量分析和事实分析。这些方法早已越出自然科学的界限,成为思维科学的一部分,广泛地应用于思维活动和实际生活、工作之中。

就事论事
实证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中比较古老的一种方法,是随着现代西方哲学而兴起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大部分派别都倡导实证精神,反对“实体”、“本体”概念(指世界的来源、本质、始基等),拒绝对任何现象作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论证,比如,他们反对论证“世界的有限与无限”、“世界的本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无始无终”等问题。在他们看来,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可以像对待自然现象一样,作出“精确的”、“确实的”实证。所以,实证的方法注重事实、注重经验范围内的确证,以科学为根据。对实际工作和正确思维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孔德的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最初的一个流派,发端于对黑格尔纯思辨哲学的反叛。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开创。孔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发展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学——虚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追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终极原因,并把这些原因归结为超自然的主体;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抽象阶段,在这一阶段,神学世界观被形而上学世界观取代,人们以抽象的“实体”概念来解释各种具体现象;第三阶段是科学——实证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认识到人类精神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不再追求玄学的思维方式,立足于发现现象的实际关系和规律。孔德强调,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实证精神的时代,人类必须从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于是,孔德一反人们习惯于“本体论”问题的思考和纯粹的逻辑推演及抽象的论证等传统思维模式,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借鉴过来,研究一切事物。把人类认识的对象限定在经验范围内或科学可以实证的范围内。在此前提下建构了他的哲学体系和社会学体系。
 “实证”是实证主义的中心概念,也是实证方法的得以建立的基础。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实证”的这些特点是同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特点相对立。它注重实际而否定抽象的思维。但是,从现实这个层面来看,“实证”吸取了自然科学的特点,对现实生活和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如从“实证”出发,一个哈佛经理所作出的决定和决策必须是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确切的和肯定的。只有这样,决定和决策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可操作的,也才能为生产第一线的人所采纳,从而才是有实效的。相反,如果说领导所作出的决策和决定是不现实的、不确切的、否定的和虚幻的,群众就无法把握它的精神,无法变为群众的实践活动;如果是没有用的、不可靠的,群众虽然把握了,可却容易误导群众作出错误的行为。因而,违反“实证”,哈佛经理的决策就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实证方法的具体内容
实证方法,就是体现“实证”五个方面要求的方法。换言之,实证方法是指揭示现象之间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确切的、肯定的联系,具体的描述各类现象,再经过归纳,上升到规律和一般性结论的方法体系。孔德指出:“实证哲学的基本性质,就是把一切现象看成服从一些不变的自然规律;精确地发现这些规律,并把它们的数目压缩到最低限度,乃是我们一切努力的目标,因为我们认为,探索那些所谓始因或目的因,对于我们来说,乃是绝对办不到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事物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作为我们探求的对象,都以是否可以“实证”来判断。超出实证范围,只是“神学的想象”和“形而上学的论证”,是没有意义的。实证方法在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时,具体表现为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和历史方法。观察是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前提。每个社会问题都是现实地发生在人们面前,虽然有的成为了历史,但它是当时的现实。所以,人们首先是以观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