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派的主要观点大致如下:
 (1)作为企业主要领导的经理,其工作任务着重于两方面:①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有效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②经理作出每一项决策或采取某一行动时,一定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2)对建立合理组织结构问题普遍重视。如德鲁克认为,当今世界上管理组织的新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①集权的职能性结构;②分权联邦式结构;③矩阵结构;④模拟性分散管理结构;⑤系统结构。他还强调,各类组织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特殊条件以及管理人员的特点,来确定本组织的管理结构,切忌照搬别人的模式。
 (3)对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重新评价。这一学派中的许多人提出,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实际需要,只有经验学派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才真正实用。
 (4)提倡实行目标管理。德鲁克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建议,其后又有许多学者共同参与了研究。总之,经验或案例学派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也比较庞杂,但其中的一些研究反映了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值得注意的。

□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创立这一学派的是英国的特里斯特(E。 L。 Trist)及其同事。他们根据对煤矿中“长壁采煤法”研究的结果认为,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协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个人的心理影响。他们认为管理的绩效,以至组织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态度及其相互影响,而且也取决于人们工作所处的技术环境。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社会协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
这个学派的大部分著作都集中于研究科学技术对个人、对群体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等的影响,因此,特别注重于工业工程、人一机工程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其代表著作有《长壁采煤法的某些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意义》、《社会技术系统的特性》等等。这个学派虽然也没有研究到管理的全部理论,但却首次把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综合起来考虑,可以说是填补了管理理论的一个空白,并且对管理实践也是很有意义的。

□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这个学派的依据是,既然管理就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这个学派把社会科学方面已有的和新近提出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个性特点到文化关系,范围广泛,无所不包。这个学派的学者大多数都受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他们注重个人,注重人的行为的动因,把行为的动因看成为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其中有些人强调处理人的关系是管理者应该而且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技巧;有些人把“管理者”笼统地看成是“领导者”,甚至认为管理就是领导,结果把所有的领导工作都当成为管理工作;还有不少人则着重研究人的行为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激励和领导问题。所有这些,都提出了对管理人员大有助益的一些见解。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 群体行为学派
这个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以致常常被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习基础。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约和霍桑试验。5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提出所谓“不成熟棾墒旖惶嫜返哪J健保赋觥叭绻桓鲎橹晃嗣翘峁┦顾浅墒炱鹄吹幕幔虿惶峁┌阉亲魑丫墒斓母鋈死炊源幕幔敲慈嗣蔷突岜涞糜锹恰⒕谏ィ踔粱够岚次ケ匙橹勘甑姆绞叫惺隆!豹?

□ 决策理论学派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这一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理论要点如下:
 (1)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过程包括4个阶段:①搜集情况阶段,即搜集组织所处环境中有关经济、技术、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以及组织内部的有关情况。②拟定计划阶段,即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所搜集到的信息,编制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③选定计划阶段,即从可供选用的方案中选定一个行动方案。④评价计划阶段,即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对过去所做的抉择进行评价。这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3)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以往的管理学家往往把人看成是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动的理性人。西蒙认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应该用“管理人”假设代替“理性人”假设。这种“管理人”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情况,采用“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从而可以作出令人满意的决策。
 (4)一个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此外,根据决策条件,决策还可以分为肯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肯定型决策,每一种决策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都是不同的。 (5)一个组织中集权和分权的问题是和决策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有关整个组织的决策必须是集权的,而由于组织内决策过程本身的性质及个人认识能力的有限,分权也是必需的。

□ 沟通(信息)中心学派
这一学派同决策理论学派关系密切,它主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为一个信息中心,并围绕这一概念来形成管理理论。这一学派认为,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接收信息、贮存与发出信息;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岗位犹如一台电话交换台。
这一学派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活动和决策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科学同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结合。大多数计算机科学家和决策理论家都赞成这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李维特(H。 J。 Leavitt),其代表作是《沟通联络类型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申农(Claude Shannou)和韦弗(Warren Weaver),其代表作是《沟通联络的数理统计理论》。
除上面介绍几个学派外,还有一些学派,如管理过程学派以及近几年出现的还不太成熟的经理角色学派等等,在管理理论丛林中也都是比较活跃和有代表性的。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总之,这些学派都是在已有的管理理论基础上,力图吸收和利用其他学科的成就,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的,他们之间既有观点相同、继承发展的地方,也有许多观点不一致之处。因此,总起来看,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对构筑管理科学理论的大厦无疑是非常有益的。但是这种管理理论分散化趋势,从理论上讲,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是需要走向统一,走向更高级的新的管理理论方面去的;从实践上看,在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分散的、各抒己见的理论应用起来也会有很大局限性,因而也需要有一套系统的、全面的管理理论来指导。

□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是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这一理论是卡斯特(F。 E。 Kast)、罗森茨威克(J。 E。 Rosenzweig)和约翰逊(R。 A。 Johnson)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理论要点主要有:
 (1)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
 (2)企业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企业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到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供货者、政府等)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环境。它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在企业内部又包含着若干子系统,它们是:①目标和准则子系统,包括遵照社会的要求和准则,确定战略目标;②技术子系统,包括为完成任务必需的机器、工具、程序、方法和专业知识;③社会心理子系统,包括个人行为和动机、地位和作用关系、组织成员的智力开发、领导方式,以及正式组织系统与非正式组织系统等;④组织结构子系统,包括对组织及其任务进行合理划分和分配、协调他们的活动,并由组织图表、工作流程设计、职位和职责规定、章程与案例来说明,还涉及到权力类型、信息沟通方式等问题;⑤外界因素子系统,包括各种市场信息、人力与物力资源的获得,以及外界环境的反映与影响等。此外,还有一些子系统,如经营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3)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致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