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10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三军都希望未来能够装备适合本军种的导弹。

经过初步的研究发现,德国空军不可能为自己的战斗机或轰炸机装备数十吨重的导弹,而且本身飞机的承载能力就非常有限,因而空军不适合装备远shè程导弹的结论便应运而生,而且由于当时德国空军同时还在资助喷气式战斗机上加装火控雷达的研究,他们希望未来空军所使用的导弹可以轻松的由战斗机、轰炸机等挂载,并应用于空对空、空对地等,shè程毋需太远但必须要非常jing准,因而在1944年年底,在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的亲自过问下,德国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下属的空军导弹研究局正式成立。

而与此同时,德国海军也经过一干专家们的分析,确认了德国海军想要给自己水面战舰和水下潜艇装备导弹的想法是正确而又极具前途的,毕竟军舰的承载能力远强于空军的飞机,所以利用速度快、毁伤能力强的导弹实施掠海打击敌方的军舰,携带了几百公斤炸yào而且猛然撞去的导弹,显然打击效果并不比德国海军战列舰主炮炮弹的效果差,甚至还要比航空母舰舰载俯冲式轰炸机投下的航空穿甲弹还要凶狠,因为这样掠海高速撞击向敌战舰的导弹,只要做到从水线部位实施攻击,凭借其末端撞击的速度和质量,非常容易撕开敌战舰的水线装甲带,而携带的大量炸yào将促使进入敌战舰内部的导弹发挥出强大的毁灭作用。

于是乎,德国海军导弹研究局也正式挂牌成立,真正一直投入巨资支持着德国火箭研究工作的德国陆军,早在当年的弹道学委员会开始研究A型导弹之际就开始支持研究了,到1944年为止他们已经支持了好几年的时间,而最开始的A型导弹也已经演变成了较为成熟的v型导弹,导弹的shè程、飞行速度和jing确度也越来也高,1944年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就是v2导弹拥有三百多公里的shè程,已经让德国陆军非常满意,这可比从共和国进口的多管远程火箭炮shè程远得多了,而且威力也更大,可就是jing度依然不如意,五千米的误差足以让人泪奔。

人的是最难满足的,尤其是当德国陆军获悉只要继续进行技术研究和改进,从地面发shè的重型导弹达到上万公里shè程都不成问题,在德国自己的本土就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武器当然极具youhuo力,而且刚好当时德国的核物理科学家们也开始大肆吹嘘原子弹的凶猛威力,德国陆军自然不愿意拒绝未来由他们掌握重要的陆基核打击力量,想一想自己手中随时掌握着可以打到数千公里外实施核打击的王牌,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就好几天没睡觉。

目标是人定的,路也是人走的,德国陆军导弹研究局是赶在1944年圣诞节到来之前挂牌成立的,雄心勃勃的德国陆军提出了300公里至1200公里shè程、200公里公里、8000公里至13000公里等三个shè程范围的导弹研究计划,经过一系列的技术讨论之后,德国陆军最终定下了三个研究目标,即战术导弹shè300至600公里就行了,而战略导弹即中程弹道导弹shè程有个3公里足矣,至于洲际导弹有8000公里的shè程也差不多了。

严谨认真而富有实干jing神的德国人自然知道自己定下的研究目标要符合实际情况,像德国陆军所需要的战术导弹,1944年已经算是技术成熟的v2导弹继续改进一番,则完全可以了,而同样,德国海军所需要的反舰导弹,从shè程上来看,v2导弹也足够了,困难就在于如何让v2导弹能够在军舰上装备使用,而且还能够对shè程范围之内的敌战舰展开攻击。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德国空军,他们没有要求shè程上千公里的导弹,能够让装备空空导弹的战斗机在几公里乃至十几公里的空战距离上,利用导弹对敌战机实施jing确打击已经是他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

不能不说,德国人在武器科研方面的确拥有创新思想和实干jing神,如果不是因为共和国拥有两个穿越者所带来的超前思想和技术,德国人肯定在很多武器装备技术方面都绝对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因为在另一个时空,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军事技术快速崛起,也主要是得益于抢劫了德国在二战期间的军事技术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人才,因而在另一个时空,人类能从机械化迈向信息化,德国人的贡献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然而历史既然已经变异,共和国也并未将自己掌握的先进军事技术拿到国际舞台上肆意卖nong,共和国在国际武器装备市场上的推陈出新不乏,也一直紧跟着时代发展cháo流,所以在缺乏有效情报的基础上,德国人一直都以为自己才是火箭研究领域里的先驱,甚至他们也觉得在原子能方面,他们的进度连美国人也都拍马难紈ww?

不管如何,德国对自己的火箭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合作,但导弹的组成却都是大同小异的,弹体、战斗部、发动机、制导设备,不同用途的导弹也就是在这四个方面有所不同而已,而这其中弹体和战斗部相对而言较为容易研究,最难的莫过于火箭发动机和制导设备。

火箭采用的发动机都是喷气式发动机,不同于空气喷气式发动机,火箭的发动机自带燃料和氧化剂毋需外界空气助燃在真空环境下也能工作,当然也不受高度限制,而通过军购,德国从共和国购买的多管火箭炮配备的火箭弹中,拆解出的火箭弹的发动机便是固体燃料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自带固体燃料、催化剂和添加剂等,能在短时间之内产生巨大的推力,因而可以应用在shè程较近的导弹上,因而德国空军的火箭发动机研究重点便是这种固体燃料发动机。

液体发动机技术对于德国而言并不陌生,他们一直以来发展研究的火箭都采用的是液体燃料发动机,工作时间长、推力稳定且可调节等都是它最大的优点,所以德国陆军的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将发动机研究重点,依然放在了这种液体发动机上,至于冲压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等,德国依然进行着相应的研究。

至于与导弹战斗xing能直接密切相关的制导设备,无论是何种用途的导弹都需要制导设备来实现jing确飞行,因而在德国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一直都高度重视制导系统的研发和技术改进,所以在该委员会下属部mén中,最重要的一个部mén便是制导系统研究中心,拥有上千名科研人员的该研究中心就位于德国法兰克福,正好就是希特勒此次考察的重点科研单位,也可以说希特勒此行就是冲这个部mén而来的,该部mén的科研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他的导弹能否打得准的问题。

夜sè悄然褪去,被送入秘密机库的元首专机没有暴lu在阳光之下,秘密抵达法兰克福的希特勒一行,也在黎明到来之时“消失”了。

 第八十四章 横空出世

。第八十四章 横空出世

共和国首都,中南海。/( 手、打((吧。首。发)

一大早,军情局局长马丽华中将就赶到了中南海,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缝隙落下斑驳光影的时候,马丽华已经坐在了共和国国家『主席』张宇的办公室里。

“怎么样,有结果了?”说着,张宇接过秘书递来的两杯茶,搁了一杯在马丽华面前后,自己端着茶杯回到了座位前,知趣的秘书已经退出了办公室并合上了房mén。

“经过将近两个月时间的调查,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调查结果”马丽华号称铁娘子,做事最大的讲究就是高效率,所以她话还没说完,倒是将公文包里的红头文件给利索的取了出来并递给了张宇,正声道:“从当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张宇讶然,搁下茶杯后,瞄了一眼袋子上硕大的四颗星和绝密二字,这种四星级的绝密资料看着就让人心跳加速,解开封印后,张宇取出了很多东西,除了一本厚厚的调查报告之外,袋子中还装有不少的照片,有近距离人工拍摄的,也有无人侦察机高空拍摄的,甚至还有卫星从太空拍摄的。

核武器,绝对是一个沉重的词汇,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毁灭的力量,更是霸权的象征,共和国当初一心一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秘密研究核武器,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中子弹,核武器已经不再单单可以运用于军事,核能照样可以运用于民用,比如发电,当然目前共和国的核能发电还并未被国人广泛知晓,仅有的两座规模不大的核电站也是用于高机密科研基地的电能供应。

所以,核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在核武器与核电之间到底会被人类如何选择,共和国很多年前就掌握了核武器技术并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如今核武库内的各种核弹头,当量从一千吨到一千万吨不等,虽说不至于毁灭全球,但足够的核弹头已经绝对能够保证共和国面临重大危机之时,三下五除二的将宵小之徒炸回石器时代。

然而,共和国并未将核武器拿到世界舞台上炫耀,甚至外界根本就不知道共和国拥有核武器,共和国也在1944年正式停止了核武器的所有研究,将之前核武器的研究力量转为研究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如今正尝试着实现可控聚变,一旦得以实现,几乎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氢能源就将能够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电能,共和国或将不会再存在电能紧张问题。

当然,在核武器投送平台上,共和国倒并未停止研究步伐,除了早期的洲际战略轰炸机、陆基固定井式和移动式弹道导弹、潜shè弹道导弹等之外,共和国还发展了装载于巡航导弹、空对地导弹等小型运载工具上的小当量核弹头,车载移动式弹道导弹从近程、中程和洲际远程都不断技术进步以增加有效突防率和命中jing度,尤其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以后,以导弹为运载平台的核武器投送方式效能更为可观。

光有利矛还不行,得有坚实的盾牌。

共和国在当初大力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就有专mén的科研部mén专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