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1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开血腥镇压。”

“最让全世界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日军瓦胡岛种族清洗事件中,上万华侨的生活都可以无忧无虑,因为共和国空军竟然在其本土组织强大的战略空运力量,连续飞行上万公里的空投补给,仅仅7月10日一天,日军就表示共和国空军有四个波次共计24架战略运输机完成了空投补给任务!”

“在短短六天时间里,就达到了150个架次,空投七八千吨的物资,结果愣是那些华侨乘坐撤侨豪华客轮离开之时,火奴鲁鲁国际机场里竟然剩下了许多物资,由此可分析得知,共和国空军俨然是一支大量装配先进喷气式飞机的部队,其战略运输机能跨越太平洋飞行,其战略轰炸机估计也能直接从其本土起飞轰炸我国境内目标。”

希特勒频频点头,这些推断都是依照客观事实展开的,有差错也不会太远,而约德尔的推断还并未结束。

“共和国的海军实力是我们最想洞悉却难以琢磨的,现在我们掌握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们有三大舰队,分别主要任务区域是日本海与东海、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三大舰队也都有着各自的本土或海外基地,应该全都是装备一至三艘航空母舰的大型远洋舰队,单支舰队的战斗力应该和我们的单支舰队不相上下,但就目前而言,共和国海军要想远离其势力范围深入大西洋,其可能性并不高!”

约德尔这话说得实在,海军战舰虽然动力强大且续航力不错,可到大西洋作战和到大西洋溜达是两回事儿,最远海外基地也只在波斯湾地区的共和国海军,在约德尔看来,只要德军牢牢掌控住北非地区即控制住苏伊士运河,那么共和国海军是不可能直接杀进地中海的,而对方要想绕过非洲大陆进入大西洋,超远的航程都足以导致后勤上的巨大麻烦。

“所以,我们总体的看法是,共和国的军事实力略超我国,尤其是在空军实力上,拥有科技优势的他们肯定更胜一筹,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陆军和海军都极为依赖强大的工业实力,尤其是陆军,更像是一支只知道用狂轰滥炸清洗对手后,然后再踩着敌人碎肉污血前进的队伍。”

“所以,你的意见是?”希特勒面带微笑的问道。

“我的意见很简单,中国人并不可怕,帝国的陆军同样实力强大、海军还要更加富有实战经验,至于空军方面的实力匮乏,这并非是个大麻烦,戈林元帅的帝国空军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喷气式战机,并且帝国陆军即将装配一批地对空防空导弹和新型国产自动化防空高炮,地面防空实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且舰载防空导弹、舰载反舰导弹等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

希特勒听着听着就觉得有些听不懂了,这些天他心情不好,武器装备部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递交给他的报告至今还都锁在抽屉里,一开始还以为是武器装备部因为中德即将大战而上报的军工生产再次扩大规模的申请报告,这对于德国而言可真是要命,最新一次的征召之后,德国就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因而不少工厂已经开始使用女工,难道要让所有的德国男人上战场拼杀,而后方全部用妇孺老幼来生产?

希特勒当时觉得心情不好,更不想因为这样的报告更加苦恼,所以就没看,但竟然没想到一向都报忧不报喜的施佩尔,竟然带来了好消息,只可惜现在报告锁在抽屉里,约德尔又在侃侃而谈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好处,愣是不懂,可还得装懂,希特勒显得有些盲从。

约德尔是好一阵对新型武器装备的兴奋啰嗦之后,希特勒的耳根这才清静下来,终于得空之下,希特勒赶紧问道所关心的话题。

“经过多日的商讨,你们想出了中国人会先从哪里下手了吗?有具体的应对计划了吗?和中国人的作战肯定是长期而又漫长的,有总体的战略计划了吗?”

希特勒的一连串问题,终于像是这寒冬时期的一瓢瓢冰水,彻底把约德尔骄躁的心浇湿得瑟瑟发抖,不说这些事儿还好,一说起来,身为参谋部部长的他,竟然还没有开始下令制定各方面的应对计划,整个中德军事对峙都已经展开了数日之久,原计划要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展开的冬季军事演习,专门是要威慑一番共和国进驻哈萨克斯坦陆军部队而为,可演习迟迟并未开始,这也是参谋部的失误。

不用希特勒再多说什么,约德尔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站起身来敬礼之后,拔脚就走,看着约德尔离去的背觲ww8桨旃颐殴厣系纳簦l乩罩沼谛⌒〉氖だ艘话眩辖舸蚩顺樘耄〕隼次淦髯氨覆坎砍な┡宥萁坏谋u妫炔患按撵畛饲Ψ獯蚩宋募怨裕窈褚坏谋u嫒歉髦中率轿淦髯氨傅谋u妫σ豢粗拢萃急硎裁吹暮苁遣簧佟?

对于火箭这种武器,希特勒是一点儿都不陌生的,当初从共和国进口的第一批火箭发射车和火箭弹,经过威力恐怖的测试之后,德国陆军并未第一时间用于装备,而是交给了陆军弹道学委员会进行拆解研究,v型导弹成熟之后,紧随德国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成立的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始终把研制射程战术导弹、战略导弹、洲际战略导弹为宏伟目标,而经过不懈努力之后,他们终于取得了成功。

最先取得圆满成功的便是在v—2导弹基础之上研发出来的v3战术导弹,该型导弹在v2型基础之上并未作太大的气动外形改动,倒是得益于化学工业的进步,火箭推进剂改为了不对称二甲肼和抑制红色发烟硝酸,缩短了燃料装填时间、提高了发射安全系数、简化了发射步骤、提高了战场机动能力,尤其是其命中精度达到了300米,虽然其最大射程稍稍降低至了300千米,可从装备意义上来讲,自然比v2导弹优秀了太多。

该型战术导弹已经列入了德国陆军大规模装备计划,在结合从共和国进口以及其自己研发的300毫米以下口径火箭炮和各口径火炮,德国陆军的炮兵将形成8至300公里的有效火力覆盖网,而在战术导弹的研究过程中,德国远程火箭研究委员会决定,将原本设想的3200公里至5000公里战略导弹、8000公里至13000公里洲际战略导弹两个研究组,合并为一个,因为三千公里左右的射程,从实战角度来讲并无太大的意义,而且当时德国也开始设想敌对目标是实力更强劲的中国,而并非是疲于为战争奔命的美国。

合并之后的两个小组提出了射程八千至一万公里的战略导弹设计构想,这样的一个射程,也足以确保从德国势力范围内打到世界上任何地方,但从射程设定上来讲,就显得比以往务实得多,如果连八千公里都能征服,还担心三四千公里实现不了吗?

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缺乏研究大型火箭的经验,德国人也是从v型导弹身上寻找经验,而从拆解共和国出口的大口径300毫米火箭弹的结果中发现,固体燃料火箭似乎更有发展前途,可后来德国科研人员才发现,原来并非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铸造技术简直就是研制固体洲际导弹的瓶颈性难题,无法攻克这道难关,就意味着火箭根本上不了天,

德国陆军迫不得已,将空军和海军也拉拢进来,毕竟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铸造技术一旦攻克,对这两个军种装备导弹也有好处,所以四下凑集巨额经费之下,德国科研人员拼死研究,终于攻克了这道难题,然而能够安全飞行八千乃至一万公里后还能较为准确命中目标的战略导弹,可不是解决了发动机和燃料问题就行了,仅仅是导弹的制导系统,就把德国科研人员们难住了。

v2导弹最大的诟病就在于其命中精度实在太差,五千米的命中精度对于军队而言,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比如说想打击一个小镇,估计小镇的面积还不组几平方公里,结果误差达五千米的v2导弹估计就打到另一个镇去了,而该型导弹采用的便是惯性制导系统,该系统难道还装配在射程更远的战略导弹上?德国人怕了,他们真怕装着核弹头的战略导弹飞了近一万公里后,落在了距离目标七八千米乃至几十公里之外,甚至发生原本射向美国,结果打到墨西哥的人间喜剧。

惯性制导系统能用,但必须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否则德国人还真不清楚自己的导弹会打到哪儿去,因而参与导弹制导系统设计的科研人员,根据导弹制导系统飞行偏差形成引导指令的方法不同,先分出了自主制导、自导引制导、遥控制导等三种类型,并且还打算采用两种以上方式的共同组合,形成复合制导的新制导方式,而在这三种类型中,德国人最不想用的当然是自主主导,v2导弹的命中精度已经让他们惶恐不已,虽然在这一类型中,除了惯性制导之外,还有天文制导、地磁制导等,但德国人还是不想,只希望新的惯性制导系统能够不太离谱即可。

因而,德国科研人员希望能够在自导引制导方向上取得研究进展,而这种制导方式却很是复杂,因为它需要利用目标辐射或者反射的能量,依靠导弹上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并计算出相对运动参数,最终促使导弹准确飞向目标,而这种能量很多,电磁波、红外线、激光、可见光等都有,但制造出能够准确捕捉这些信号且能快速解算相对位置数据的设备,德国人还是感觉到相当的困难。

没有办法,德国人只能暂时停止在自导引制导方向上的努力,因为受制于新型材料、制造工艺以及电子科技等方面的实力缺乏,在实验室里都无法制造出高灵敏度的红外引导头和雷达引导头,还谈什么大规模工业生产?更何况真有这种引导头,德国人也发现其实并合适用作于战略导弹,反倒挺适合于射程较短,且需要射了就不管的战术导弹,比如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对空导弹等,因为战车、飞机、舰船等都有较强烈的雷达反射信号和红外辐射特征,一旦能够实现准确捕获,德国人还真能够制造出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