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1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二,纳粹德国领导层低估了苏联人的抵抗意志,低估了同盟国盟友之间的相互协助与支持,当然更低估了苏联人大胆超前的消费观念,因为苏联人在关键时候想到了从我国进口大批武器装备弹药物资以充实国防军事实力,这几乎等同于德军不仅仅是在和苏联打仗,还在和美国、共和国抗争,即使它也有自己的盟友,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等这些仆从国能够提供给德军的帮助很少。”

“其三,德军在苏联的战役战术沿袭了其横扫西欧的老套战术,在对付有着坚强抵抗意志和决心的苏联,德军尴尬的发现,即使他们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大纵深包围,却依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把一座座被苏联人经营成了军营般的城市彻底占领,从明斯克到基辅、从列宁格勒到斯大林格勒,再到已经基本被原子弹所毁灭的莫斯科,德军发现他们强大的机动力和攻击力在苏军的龟缩战术面前变得难以适从,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机械化优势和苏联人投入到城市巷战中来争夺每一寸土地。”

胡广说道这里,用指挥杆轻点了一下投影幕布,道:“所以,苏德之战与其说是德意志战车与北极熊之间的不对称碰撞,还不如说是铁锤砸在了棉花上,苏联人以空间换时间、以生命换胜利的不计代价卫国战争战术虽然呆板且痛苦,死了很多人、毁了很多城,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联人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在红色思想武装下,可以不顾生死赤手空拳冲锋的苏联红军战士高昂的战斗热情,更加看到了苏联人用十倍的伤亡代价换来了纳粹德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的最大损失!”

“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张表格,并非是纳粹德军适应新军事变革需求而改变的部队编制,而是德军为了适应苏联这种特殊的作战形势而演变调整出来的,我们不难看出,德军三大集团军群从编制上看,比起横扫荷比法三国之时的德军a、b、c三大集团军群,要更为精炼了许多!”

所有人尽管早就对这些倒背如流可都还是看向了投影幕布,纳粹德国三大集团军群其实并非仅仅包含其陆军部队,还涵盖了德国空军,以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后方担负物资运输或占领区秩序维持的仆从军,而最新的这个编制表上,规模最大的,也就是中央集团军群了。

纳粹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作为其对苏作战的绝对主力,该集团军群由名将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其支援性部队包括德国空军阿尔贝特?凯瑟琳元帅的第二航空队,以及仆从国罗马尼亚的三个步兵师和一个轻装甲师,其主力部队编制相当之大,有第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四十三、五十三等十个齐装满员的集团军,装甲部队除了原本就有的古德里安所率第二装甲集群之外,还有第24、39、46、47、57等五个摩托化集团军,另外还有一个不满编的第42集团军,该集团军下编有第87步兵师和武装党卫队通信师,这两个师都是集团军群直属部队。

简略一番,中央集团军群主力部队也就是十个满编集团军、一个装甲集群、五个摩托化集团军,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自然是纳粹德国的集团军编制和共和国陆军的集团军编制并不一样,以德国陆军第4集团军为例,该集团军就下编第255、267、293等三个步兵师,外加一个第286警卫师,与之类似的还有第7集团军,编制了第7、23、258、268等四个步兵师之外,也有一个第221警卫师。

更为奇妙的是,某些集团军如第13集团军,该集团军只编制了一个第78步兵师和一个第26摩托化步兵师,就再无其他部队,却依然是“满编”,这与共和国陆军的编制很不一样,共和国陆军的一个集团军,如果是重装集团军,如第一、二、四、五、六等五大重装数字化集团军,则标准一致,主力编制为一个装甲师、三个机械化步兵师、一个空中突击师,另外还会有军直属炮兵旅、工兵旅、防空导弹旅、军直属特种侦察营等等附属编制,整个一重装数字化集团军就是一个庞大的协同作战单位,和德国陆军的编制完全不一致。

当然,共和国的快速反应集团军和常规集团军的编制倒也和德军存在很大不同,快速反应集团军如陆军第三军,下编部队中除了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两个轻步兵师和一个空中突击旅之外,依然有军直属的大量部队,而常规集团军如第十三集团军,也有一个坦克师、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和一个空中突击旅,而且同样有大量的军直属部队。

所以,就算是共和国陆军中的乙类部队也就是常规集团军,也是七八万人的庞大队伍,如果是重装集团军,则俨然是十万人级别的庞大军事战略群,因而光是从编制上分析,共和国陆军一个重装数字化集团军基本等同于至少两个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常规集团军,而就真正武力对抗上,这就很难分析出一个数字化重装集团军到底能抗住几个德国陆军集团军了,毕竟双方从未交手过。

当然,不得不让所有参会人员都承认的一点是,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确编制庞大、兵力雄厚,粗略一算估计七八十万的兵力规模,而看似比中央集团军群规模稍微小一些的南方集团军群,其实也相当庞大。

从已知的情况来看,由很富有中国情节的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德国陆军南方集团军群编制也相当庞大,除却德国空军亚历山大?勒尔元帅的第四航空队,以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四个山地步兵师、土耳其的两个山地步兵旅之外,其主力编制也不比中央集团军群寒酸。

其常规集团军包括第3、11、17、29、30、52、54等七个,而且不像中央集团军的那样,这七个集团军中最少的也编制有三个师,而且像当初专门为在大高加索地区展开作战而动用的第 44山地集团军,下编部队中竟然是五个山地步兵旅,而且南方集团军群中,还有陆军一级上将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

另外还有第3、14、48等三个摩托化集团军。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北非和中东局势紧张,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留在南方集团军群,那么从编制上,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倒真不输给中央集团军群,一样是浩浩荡荡好几十万人的庞大军力,不过这庞大的兵力却一直没有被希特勒用去对付苏联,而是被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和伊朗等国家围绕里海囤积的兵力给牵制住了,否则,这样一支庞大的部队投入到莫斯科战役中去,苏联人早就死翘翘了。

而就编制规模最小的、由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而言,这支部队一样配置了大量的支援性兵力,包含德国空军于尔根?施通普夫元帅的第五航空队,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三个步兵师,而主力编制上,常规集团军包含第1、2、16、18、26、28、38等八个集团军,另有埃里希?赫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以及第41、56两个摩托化集团军,值得一提的是,第56摩托化集团军的军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曾是德国陆军访华将领一员,还曾在共和国陆军指挥学院学习了三个多月。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德国陆军三大集团军群没有一个是善茬,看似最好捏的北方集团军群其实也并不好收拾,因为在苏联人报复性的轰炸德国本土之后不久,德国空军就增派了一个航空队到北方集团军群占领区驻守,专门防范苏联空军轰炸德国本土之余,也会肩负起为北方集团军群提供支援的任务,这支部队便是阿尔弗雷德?克勒尔指挥的德国空军第一航空队,换而言之,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还比其他两个有着更强的空中作战实力。

胡广并未一一介绍德国陆军三大集团军群的编制明细,他要重点讲述的,当然是和中亚战区最近的,也是理应第一个收拾的德国陆军南方集团军群,这一支部队已经在里海的另一边和共和国对峙很长时间,长期以来都严重威胁到共和国的“小弟”哈萨克斯坦,让哈萨克斯坦西部边境地区的人民整天都提心吊胆的担心,侵略他国如同砍瓜切菜般轻松的的德军是否会侵入自己的国家,所以这样一个祸害,中亚战区早就想铲除干净。

而事实上,希特勒既然敢于把南方集团军群用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和共和国等中亚地区国家军事对峙中来,也自然是因为这支部队的确不是软柿子,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元帅是一个比较了解中国的将领,他也曾到共和国求学过,可因为家庭原因并未留得太久,但他却曾有幸到共和国陆军一线部队参观过,还观摩过多次演习,所以这位元帅也自然深信不疑的肯定,自己的部队不会像是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中的日本军队那样,如同豆腐一般不堪一击。

事实真的如此吗?胡广并不在意,他将指挥杆拉到了最长,指着投影幕布上最新呈现出来的一张图片,正式就中亚战区头号敌人——德意志第三帝国国防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编制特点做重点介绍。

“南方集团军群部队编制中,最直观的特点就是,该集团军群下编了不少的山地作战部队,这也与该集团军群曾为攻占大高加索地区而与苏联山地部队作战有关,所以我中亚战区在第十集团军作战力量的基础之上,增配了一个不仅擅长山地作战,而且具备快速空中突击作战的快速反应第十一集团军,以解决好敌南方集团军群的这一特点。”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除却大高加索山地地区,事实上里海周边地区多平原,尤其是在东欧平原上,装甲实力的优劣相当重要,所以仅从编制上就不难看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配置的第1装甲集群,以及第3、14和48三个摩托化集团军,并未在莫斯科战役中赶去支援,而是依然坚守在与我方对峙的状态中,所以这四支部队是我军的重要敌对目标。”

胡广说着,再一次示意换图片,而立马更换上来的一张图片很奇特,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