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范围五米左右的榴弹发射器除了手枪没有之外,装备还有三五式高精度7。62毫米口径狙击步枪、12。7毫米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

另外,还有能让作战人员在夜间行动的夜视镜,方便部队和遥远距离之外上级联系的多用途作战天线箱,用于作战部队也就小部队之间联系的内部无线电台,具备紧急联络和通讯保密双重功能的调频电台……这些装备其实海陆军的特种部队多多少少都有装备,只不过最大的区别在于;陆军的为重视陆地战场突击与机降,海军最擅长水面、水下渗透

空军的特种部队和海陆军很不相同,他们多的是执行支援性任务其装备即使、最好、最贵的飞机,和普通部队相比起来可不只是最先装备武器那么简单,他们之所以还称之为特种部队,其特点就在于他们的飞行员很特别

打个比方,如果正规部队的武装直升机飞行员,只需要将低空飞行的高度达到熟练的三十米左右,那么空军特种部队的飞行员,几乎是树梢有多高,他们就能飞得有多低而如果现役空军或者海军飞行员,驾驶战机对固定目标执行多方式的打击,如高空轰炸、低空掠进投弹、俯冲攻击等,只要命中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的,肯定都是精锐飞行员而空军特种部队的飞行员们,对固定目标都只有百分之八十命中率,那么他们可能就会被通知打道回府

况且,如今的空军特种部队可早就不是驾驶螺旋桨飞机的部队了海陆军的特种部队能够走向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不会“幸免”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为共和队倾情打造的涡轮轴第二代武装直升机,即“狂蟒”武装直升机,是中航第一集团公司的飞机走向信息化的首个佳作不像“夜鹰”武装直升机那样,有一个“夜”的字儿,却并不具备全天候、多地形作战能力,尤其是一个夜瞎子

而“狂蟒”直升机,则在它的基础上,安装了前视红外雷达、地形回避和跟踪雷达、雷达干扰机,其装备的多普勒雷达导航系统,让它能够在夜间低于三十米的高度飞行,具备第一代战术数据链的它,还能和地面特种部队实现信息和数据联动,强的防护装甲和火控系统让它的作战能力也比“夜鹰”增加不少

同样还是“力神”运输机,但装备进空军特种部队的它们,已经是做到了信息化的东西具备了强大的渗透运输能力和较好的防护能力,机上也有先进的红外成像仪、敌我识别、地形跟踪与回避雷达、惯性导航雷达等,其强实力自然是空军特种部队的钟爱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空军特种部队还有共和国首款喷气式战术运输机、加油机、低空强击机等,这些装备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能耐?应该有如何的战术运用?像战机使用的一些武器,比如用途不少的型导弹之类的,又该有何运用战术?

很多问题,都还是该特种部队探索的重点就好比陆海军一样,他们也有很多的装备,无论形突击车、还是水下输送艇,甚至是与空军特种部队进行战术配合的激光指引目标照射设备,都需要他们不断摸索、探寻

因此,特种部队既是共和队中的王牌部队,同时也是杀手锏般的恐怖存在,同时也肩负着为共和国常规部队和军工企业,提供战术验证经验、武器使用感受、装备运用心得等宝贵经验的重任,它也就还是共和国建设型部队的实验田、战术的孕育床

“继现代化之后的信息化,又从我们特种部队开始,从一群爷们儿得部队开始”

林学文在给张宇汇报部队信息化建设成就的时候,难得高兴的回答道张宇的一系列提问,他也知道自己肩膀上的中将星星,意味着什么……

ps:诚意为书友们呈现为精彩世界大战之中,特种战会有一部分,整合特战力量和加快军事力量建设实乃必需在此诚恳希望有好的特种作战想法的、懂这方面战术的、有建议和忠告的等等,尤其是曾有过军中服役经历的兄弟,大家都可以分享宝贵意见,让书中的战争加精彩,同时小子也感激不尽,谢谢诸位的鼎力支持

 第八十八章 目标,南洋(大更,求支持)

第八十八章 目标,南洋(大更,求支持)

“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记得,当然记得”

陈嘉庚笑呵呵的回答道,晃动了一下手里的高脚玻璃杯,在日光灯的照射下殷红的葡萄酒泛发着显得很是特别,已经不是第一次回到中国的陈嘉庚,每次回来都是有重要商贸事宜要谈,而每次回国都会发现,中国的变化速度远远超于他的想象能力。

“今天是1940年10月1日,不知不觉间共和国已经十一岁了。”

“是,我们之间和合作也已经十年了。”

陈嘉庚,著名华侨企业家,1874年出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社,1891年时便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到1904年止,接着他集资7000多银元创建新利川菠萝罐头厂,之后又接管了日新公司的菠萝厂,完成他人生的第一桶金的挖掘工作。

橡胶从巴西移植到马来亚时,陈嘉庚立即改菠萝园为大面积种植橡胶,是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也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首。而和他说话的一个人,曾是张宇内卫队副队长的谢逸,自从1919年和艾若琳成亲之后不久,又去了昆明陆军学院学习,毕业之后分到了广西军分区,退役之后就接过了家里的生意。

从一名军人转型成为商人,真正走向成功的人不少,但走得非常顺利的却并不多。很多退伍军人都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社会,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之后,要想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自然免不了一番艰辛奋斗。而谢逸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他家和艾若琳家本来就是经商大家,退伍回来的谢逸只花了两年时间便成功胜任了重任,同时他还为生意带来了军人特有的气质,那就大胆进取、绝不服输、永不言弃。

在商场上,看似咄咄逼人的谢逸其实生活中是一个很随和、很富有爱心的人,当年能成为张宇内卫队的副队长,其政治和心理素质是不容质疑的。陈嘉庚和他一样,也是一个锐意进取的猛士,同时也有很强的社会公德之心。有着共和国头号食品大王之称的谢逸,和有着南洋橡胶大王的陈嘉庚,两者按理说哪儿需要合作?在哪个方面合作?

事实上,陈嘉庚最大主业是南洋的橡胶产业,南洋丰富的农作物产品资源、香料、水果等都是国内需要的,而进取心十足的谢逸也并是不只做食品生意,他涉足的第二大生意项目就是橡胶化工。

能够有十年的长期合作,可不仅仅是两人生意关系密切、私人关系良好,最大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陈嘉庚是共和国东南亚战略经营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谢逸则是与之相对的国内帮手。

十年来,共和国的主要重心放在了国内的经济建设之上,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工作,也仅仅限于搭建情报网络,还未到扶植倾华利益阶层或团体,尚未达到足以左右他国局势、地区安稳的能力。

这些年来共和国周边也未发生较大事件,在三八年前都处于世界繁荣期中的世界,各地都处于轰轰烈烈的经济发展状态,要说共和国对东南亚的关系,那只能说是依靠其提供的廉价石油资源、工业原材料、金属矿石、农林产品等。

受共和国经济发展迅猛势头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却同时产生了一个空前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东南亚地区富起来的都是华人,当地殖民者和民族都未能获得较大利益,以英属沙捞越、荷属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地区,华人取得的成就越是显赫,由羡慕而演变成的仇视眼光就越狠毒。

以往共和国不重视东南亚,不仅是因为其重心放置于国内经济建设上,同时也出于共和事力量的不济,国家战略还仅限于战略防御,并未走向巩固周边环境方面。综合国力的增强,促成了共和国步入第二阶段国家战略的必然性,作为经营东南亚重要代表之一的陈嘉庚,为了商业、同时也为了领命,再次回到国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头的意思,你明白了?这次的任务可不简单”

谢逸示意陈嘉庚坐下再说,作为中国轩逸食品公司老总的他,上市公司把自己的总部设在上海,轩逸食品公司也不例外。谢逸自然在公司办公大楼里,有一间装潢不错的办公室。每次陈嘉庚回国,俩人都会一边品尝美酒,一边谈论事宜。

“我估算了一下,没什么大问题”

陈嘉庚接到的任务非常简单明了,那就是尽快向国内递交一份报告,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华人在东南亚地区的现状。这样的报告需要在很多方面实地调查、多方求证,尤其是国内非常重视的华人生存问题,即日益演变的排华情绪,或将演变成为大规模的排华事件,共和国需要掌握更为详尽的资料。军情局的调查或许不够充分详细,最好的补充自然是由长期在南洋生活的人来做,而生意遍布东南亚各地区的陈嘉庚,实力足够、势力宽广,特别适合为国内制作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

“我看并不是做报告这么简单,我们退一步想,为何会在这样一个关头让你回来,同时交给你一个莫名其妙得任务。要知道这样的调查报告,就算你老陈能力不错、实力不俗,国内有很多商业调查公司,他们的工作能力肯定比你还强,只要国内肯多花一点经费,保准儿弄出来的报告质量,远远高于你老陈做的。”

“你的意思是?”被提醒的陈嘉庚,立马把红酒杯放在了钢化玻璃茶几上,不再品酒。

“我接到的任务也很简单,那就是密切协助你的工作”谢逸说着,淡淡笑了一下,站起来为陈嘉庚把酒满上,倒满得都快溢出的时候,他这才停了下来,盯着陈嘉庚的双眼,说道:“我看上头并不是在给你我任务,而是在给我们警告我们就好比这酒杯,能力就好比容量,盛酒的就是上头,他们为何在知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