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上一次的中日台湾冲突一样,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中队无需隐藏自己的战略意图,携泰山压顶之势让日军足足品尝了长达六个小时的连环轰炸,也就是说早上七点正式开战,中国空军的一千余架飞机就好不停歇,不停的把后方的炸弹投掷到作战目标上。

而作为中国空军压箱底的宝贝,也是空军打开日军空中防御、彻底获得半岛制空权的开路先锋,空军完成信息化建设大换装的部队,已经参与到了战争的也就是一个猎隼战斗机大队、一个猎鹰重型战斗机大队、两架预警机,在获得了制空权后这些部队便再次回归了保密,而空军还有的一个战略运输机大队、一个空中加油机大队、一个攻击机大队等还尚未派上用场,到下午一点为止,在朝鲜日军眼里出现频率极为频繁的还是那些传统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以地毯式轰炸方式出场的中国空军战略轰炸机也都参与了屠舧ww?

在别国土地上的战争,可能以无休止的轰炸便能一决胜负,对于日军而言失去了制空权、失去了物资储备、损失了部分人员装备,这一切有怎样?倘若不能将二十几万日军赶下大海,中国就别想把朝鲜半岛解放出来,所以光是靠空军的大肆挥霍显然是不行的,最关键的还是要靠陆军老大哥来收拾日本这些二十几万只兔崽儿以及日本人招募的那些二鬼子兵。

要进入朝鲜半岛,必须跨过鸭绿江。这条中朝两国多年以来的自然分界线,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划分出了国家边界,最主要的还是养育了两岸的人。

但三月末、四月初的鸭绿江可不会给中国陆军面子,这温带季风气候最大的特征就是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整个鸭绿江的气候相差甚大,十二月初至次年四月中旬,整个中上游都处于冰封时期,而水面更为宽阔、水量更大的下游地带,冰封期相对更短,所以目前横在中国陆军面前的是一条十足的冰水河流,江面上随时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冰块。

寒冷的鸭绿江麻痹了日军,让他们以为中队却又面临难题了,整个冰水混合的鸭绿江寒冷异常,加上宽阔的江面,根本不可能强渡。

鸭绿江上本有四座桥梁,长惠大桥、临江大桥、集安大桥和丹东大桥。

作为机械化程度很高的中国陆军,根本不会考虑到走长惠大桥和临江大桥,这两座桥梁连接的朝鲜地区都是不发达的山区,日军也构筑了强大的防御工事。加上长白山地区本属于共和国的森林保护区,交通并不发达,数万人的大部队要想强突进入朝鲜半岛免不了受到严重损失。

而集安大桥则位于共和国的吉林省集安市内,长期以来就是作为共和国边境地区,唯一能和日本政府控制下的朝鲜半岛有限制交流的大桥。但这座铁路大桥始建于几年之前,通行能力虽然很好,但却在中日关系恶化之后,日军彻底毁掉了日方控制段,整个江面上就剩下中国控制的那三百米铁路大桥忍受风吹日晒。

中朝地区以往交流频繁的最主要桥梁其实是丹东大桥,始建于1909年的丹东大桥是日本朝鲜总督府督办修建的一座铁路大桥,长九百多米。而后又准备在不远处新建一座公路桥,但张宇领导下的共和国强势崛起,日方渐渐退出了东北地区,失去了势力范围和大量利益,也就没有耗费巨资修建公路桥的必要,而后日方甚至主动切断了丹东大桥上的日本控制段,从那时起就只剩下集安大桥,谁也没预料到集安大桥也会被很快切断。

所以,目前留给中国陆军的只有上游的两座几乎废弃的大桥,而下游的两座大桥都只剩半截,数百米宽的鸭绿江仿佛成了横在中国陆军面前的一大天堑。给中国陆军造成最大阻碍的不是已经几乎被炸回了石器时代的日军岸防,而是这条养育了中朝人民多年的鸭绿江。

虽然陆军每个集团军都有各自的工兵团,都有着专业的架桥设备,但现在拦在陆军面前的不是二十来米宽的小河沟或者沟壑,而是仍有两百多米宽的鸭绿江。

没有别的办法,陆军只好扮演了一次海军陆战队,他们需要发起一次强大的登陆作战,从早上第六集团军合为一体的加强炮兵群,就开始用火箭炮、大口径榴弹炮、加榴炮,连自行火炮也都加入到了清洗日军岸防的火力准备中来,这其中还包括特意改装为火力支援船的几艘内河运轮。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猛烈炮击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炮击,犹如瓢泼大雨一样倾泻在日军阵地和工事上的炮弹彻底将陆军选定的新义州登陆场犁了两遍。中午刚过,第五军的陆航团便集体出动,在一架架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运输直升机载着突击尖兵们向登陆场纵身开进,他们承担的任务不是最大化杀伤日军,而是及时发现尚未被摧毁的日军岸防工事,引导炮兵遮断阻击日军的增援部队,如有可能自然是快速突击抢占重要据点。

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在下午一点半开始,此时正处于一天之中气温较高的时段,在随时准备提供强大火力掩护的炮兵助威下,上百艘征集而来的轮船从丹东港出发,第五军的第十四师首先出发,空军也在这个时候派来了一个战斗机中队、一个俯冲式轰炸机大队为登陆部队提供掩护。

登陆作战并不惨烈,防守在新义州的只有一个日军独立旅团,再强硬的作风也抵挡不住中国陆空两军协同之下的钢铁洪流,当第十四师成功登陆扩大登陆场,拿到了重要的重型装备之后,隆隆的坦克、步战车等已经将钢铁洪流的气势推升到更高的层次,登陆作战已经没有悬念。

而日军也深知在抗登陆作战中,日军不是中队不败神话打破的重要力量,还在第二防线上。

唯一出乎日军意料的是,新义州的一个独立旅团是七八千人的部队,加上天堑和岸防工事的阻滞,该旅团再怎么说也能为日本军队的集结和调动提供至少十个小时的黄金时间,甚至是二十四个小时,但中国陆军第五集团军却用行动告诉了日军,真正的也是惨烈的陆战也会有闪电般的速度。

 第十三章 海战前夕

第十三章海战前夕

清晨的阳光静静的倾泻在大地上,淡淡的硝烟中依稀透露着茫茫大地。坑坑洼洼的江岸上一片寂静,只有缓缓流淌的鸭绿江时不时发出哗啦啦的冰块碰撞声。

昨晚忙了一宿的舟桥部队此时仿佛休憩一样,四艘工程船相隔一定距离泊在江面上,船首坚定的迎着上游流来冰冷江水,在微微的晃动中,靠近工程船的桥墩快速修建作业现场显露清晰。

从第五军成功通过鸭绿江拿下新义州之后,整个29日的夜晚就属于工程部队,还差两百米才能连接到彼岸的丹东大桥,需要他们快速修建其四个桥墩,然后利用全钢构架搭建出一个大桥。这座桥一旦修通,不仅可加强两岸地区的练习,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不断推进的中国志愿军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

工程进展非常快,日军未从水下破坏掉的桥墩被利用了起来,忙了一晚之后四个桥墩已经成型,一座钢架结构的桥梁正在搭建之中,大型架桥设备以缓慢的速度往前推进,以至于江面上仿佛没有任何动静一样,用“慢工出细活”来形容此时极为关键的两桥会合作业也不为过,整个作业耗费了两个小时才宣告成功。

4月30日清晨8点40分,一阵响彻云霄般的热烈欢呼声打破了江面的平静,经过十四个小时的紧张施工,一座临时性的铁路大桥宣告竣工。但由于中国和日军控制下的朝鲜铁轨标准不所以该铁路大桥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铁路桥,只能充当公路桥使用。

但这座大桥的贯通已经有足够的历史意义,一个战地记者团甚至抢先一步在铁路大桥两边布置好了摄影工作台,而且还首次把高清摄像机用于军事纪录片的拍摄。随行的几位央视记者甚至直接把丹东电视台的摄影机给借来,和该电视台合作进行丹东大桥通车的现场直播。

“观众朋友们,我是新闻台记者萧娅。在我背后的大桥也就是刚刚竣工的丹东铁路大桥,这座大桥自1940年日方控制段被破坏之后,就只剩下江北的中方控制的三百余米,就在昨天朝鲜独立战争打响的第一天,我军某工兵旅经过十四个小时的紧张施工作业,将日方破坏的两百米修补起来,让这座贯穿南北、沟通中朝的大桥重新得以畅通”

“现在我们看到一辆满载着物资卡车正通过大桥,在它的后面还有一支绵长的车队”

摄像师傅抬着摄像机适时的顺着直播记者萧娅的指向,将镜头对准了丹东大桥的中段,此时他们正位于丹东大桥朝鲜段的出口左侧五十余米,摄像机非常清晰的拍摄着那辆八乘八重型军用越野重卡,重卡挡风玻璃下挂着大红花、侧面贴着“中朝两国世代友好”、“抗日援朝意义重大”的横幅,以它为先导,后面跟着一支长长的车队,宛如一条绿色巨龙正爬行于大桥上。

车队还在缓慢的通过大桥,萧娅随同解释道:“据中朝军事委员会透露,这批物资绝大多数都将用于救助新义州地区的朝鲜人民。在日本政府疯狂的殖民统治之下,朝鲜人民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这批物资的运入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物资匮乏情况”

“好,我们现在看到第一辆重载军车已经踏上了朝鲜的土地”

萧娅的话音刚落,早已准备好的鞭炮便燃放起来,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纷纷扬扬散落开来的爆竹碎屑中一辆接一辆的军用重卡相继驶下大桥,然后一辆接一辆整齐停放在离大桥有一段距离的一个大平坝上,之前这个平坝是第五集团军陆航团的中转场,此时俨然已经成为中方移交朝鲜人民共和国政府首批物资交付仪式的现场。

“我们现在就处于交付仪式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广场上以五十辆汽车为一排,整整排列了四排,两百辆军卡都装载着一个5吨的军用物资标准集装箱。这三千多吨物资将作为中国政府无偿捐助给朝鲜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首批物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