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失去的胜利-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集团军渡河的地段,是夹在克里门巧格与齐尔卡赛(Cherkassy)两个桥头阵地之间,并集中强大装甲兵力在其左翼方面,以据守后述的渡口。因为这个集团军预定应守住在第聂伯河后面的一条防线,直达基辅以南20英里某一点为止,所以当属于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24装甲军渡河之后,即应改由这个集团军指挥。
第4装甲集团军的任务为使第24装甲军能在卡尼夫(Kanev)渡河,而其集团军主力则应在基辅渡河。并在渡河后确保其北面与中央集团军群右翼之间的接触。
根据这个命令,各集团军就都开始行动,向美利托波尔第聂伯河阵地背进,面对着远较优势的强敌,在不断的压迫之下,这在整个19431944年战役中,要算是本集团军群的最艰苦的作战。
在右翼第6集团军的地区中,运动的进展是比较容易,因为该集团军可以直接把兵力撤入美利托波尔以北的既设阵地和查波罗齐桥头阵地中。在这个地区中的主要危险为追击者的实力太强大,尤其是以装甲兵为然,当我军正在运动中,他们会乘机突入,使我们大感困难。
在另一方面,为了使其他3个集团军退过河去,却受到了无限的困难。从一个长达440英里的正面,他们必须集中退往5个渡口上。而一旦渡河之后,又必须再度组成一个新正面,其长度与原有的一样宽,而且不让敌军在南岸获得一个立足点之前,即应完成其展开。当每一个集团军向一个或最多两个渡口集中其全部兵力时,也就使敌人有了最好的机会,别的都不说,当德军向第聂伯罗皮特罗夫斯克、克里门巧格、齐尔卡赛、卡尼夫和基辅五个渡口集中时,俄军在这个阶段中几乎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使撤退行动更为复杂的是集团军群的中央单位,第8集团军与第1装甲集团军的左翼,都不能沿着与第聂伯河垂直的轴线撤退。相反的,他们必须在该河之北岸,采取几乎与河川平行的方面,一直走到他们所应使用的渡口,才再转变方向。实际上,第8集团军是一路冲杀,才达到其自己的渡口齐尔卡赛。在集团军群左翼方面又另有一种危险,即由于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的发展,第4装甲集团军有被迫远离基辅的趋势。
尽管有许多的局部危机发生,可是这种异常困难的撤退行动却终于还是成功了,这是应该归功于各位集团军司令的卓越领导和部队全体人员的奋勇用命。仅仅当各级指挥官和参谋组织都感到他们自己是远较其对手优越时,仅仅当部队在撤退时而并不感觉到他们自已是已经失败时,然后才能获致这样的成功。敌人并不能阻止我军的渡河,同时尽管他们拥有强大的兵力,却也不曾利用我军向渡河点上集中的机会,而在任何其他的点上,赶派强大兵力渡河,以便抢先达到西岸,而使我方的防线无法完成部署。固然他们也曾在一两处偷渡,但都不起太大的作用。这个且留在下文中再说。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御战(中)
 
 
焦土政策
因为要在极困难的条件之下来完成这些运动,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阻止敌人的追击。最主要的就是要使他们达到第聂伯河时,不能发挥其追击的优势,而立即继续进攻。
所以,现在德国人也必须要采取“焦土”政策,这也正是俄国人在过去撤退时所用过的老办法。在第聂伯河前方15英里宽的一个地带中,凡是能使敌人用宽广正面直趋河岸上的一切工具都被毁灭或撤退。这包括着一切在集中地区中能够掩护俄军和供其居住利用的东西,以及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补给问题的东西都在内。
同时,为了执行戈林经济部的命令,所有一切可供俄国战争生产利用的物资和设备也都被撤走。专就本集团军群而言,这种措施是仅限于必要的机器、骡马和牲畜。自然,我们并不曾“抢劫”这个地段。这种行动是德国陆军所不能忍受的——也许与其他的陆军不同。我们曾作严格的检查,不准任何车辆装载不适当的东西。至于工厂、仓库和农场中的物资,那本是国家的财产,而并非私产,自然另当别论。 
因为这是俄国的政策,无论任何领土在收复了之后,就立即将所有一切在60岁以下的壮丁都编入部队,而其余的人口也都被迫参加军事性的工作,常常即在战区之中。所以最高统帅部也命令所有平民人口应都同时撤退。实际上,却仅对于兵役年龄的人采取强迫的措施,因为他们是会被俄军立即编入部队的。相反,有许多的俄国人民却都自动愿意撤走,以避免俄军的毒手,正好像以后在德国东部的情形是一样的。在撤退中,这些俄国人民备受德军的协助,到了第聂伯河以西的地区中,德国当局又为他们安排食宿。他们被允携带任何东西,连同牲口马匹都在内,而且我们也还尽可能把车辆提供他们使用。虽然战争使这些人民受到了许多的苦难。可是比起德国人民所受到的轰炸,以及后来在东部地区中所受到的蹂躏,却又还算是较为幸运了。无论如何,德军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受到军事需要的限制。
试举一两个数字,即足以表示这次撤退行动的伟大技术成就,首先要说的,是有20万伤兵要撤退。为了运输德军的装备、物资和没收的俄国财产,一共需要2500辆列车。随同撤退的俄国人民达数十万人之多。尽管是极困难的环境中,而且只有那几个渡口可用,但在相当短时间之内,撤退行动还是顺利完成了——这是与一般人所想像的不同,连这样的作战,也还是可以迅速执行的。
到了9月30日,本集团军群中的所有各集团军都已经撤到了美利托波尔第聂伯河一线的后面了。
第聂伯河防线之战
渡过了第聂伯河之后,本集团军群毫无疑问已经在其本身与敌人之间,设立了一道坚强的天然障碍物,至少在夏天里是如此的。不过这种紧张情况的减轻,却不能希望它都维持得太久。
我们深信敌人在东线,必将继续在这个地区中,寻求摊牌的机会。因为无论就作战、经济、或政治的目的而言,头奖都是落在这里的。所以他们必定会尽量发挥其南翼方面的补给潜力,使生力军源源不断地投入对南面集团军群的斗争中。当然,他们还有能力在东线其他部分发动牵制性或有限的攻势,但是即使他们能产生局部性的成功,可是比起南翼方面的情形,却都不算是其有决定重要性。
南面集团军群有无守住其阵地的希望?当敌军进攻第聂伯河一线时,是否会因为流血过多而自动放弃呢?假使第聂伯河一线早已设有坚强的要塞体系,那么在1943年的秋天里,对于这些问题的问答也就可以有更多的信心。很不幸,事实上却不如此。
的确,早在19421943年之间的冬天里,本集团军群总部即曾要求陆军总部尽量加速建筑第聂伯河一线的要塞工事,不可稍有延误。我们自己却无法着手工作,因为渡河是位置在我们作战地区之外的。可是希特勒却否决了这个要求,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原则上就一向反对后方工事的构筑,认为这足以鼓励撤退,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把所有的劳力和物资都用在大西洋长城上面。在1943年年初时,战斗已经逐渐接近第聂伯河,于是本集团军群遂自动采取步骤,把查波罗齐、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克里门巧格和基辅都改建为桥头阵地,以防敌人窜扰,在这些重要的渡口上切断我们后方的交通线。当“卫城”作战结束之后,最后转移为防御战时,我们又利用本地的征工,开始扩大和延伸第聂伯河的要塞工事。甚至于到此时,也还只能构筑轻型的野战工事,因为集团军群要依赖陆军总部提供机器、水泥、钢材、有刺铁丝网和地雷,和依赖乌克兰的占领当局提供木材,而希特勒此时仍给予大西洋长城以高度的优先。固然在未结冰之前,第聂伯河是可以当作一个巨大的障碍物。但却也必须要有足够的防御兵力,始能补偿其工事的单薄。 
但这却正是我们弱点之所在。经过了两个半月的苦战之后,德国部队的实力已经消蚀到了可怕的程度。一切的人员、兵器,尤其是坦克的补充,都不足以填起这个空洞。这主要的是因为希特勒固执己见,硬要在国内后方编组新师的缘故。
甚至于在撤退尚未完成之前,集团军群总部对于兵力的情形,即曾坦白的告诉陆军总部说,以现有的兵力而论,第聂伯河一线能守多久,也似乎颇有疑问。我们又指出河流本身的防御,必须要用步兵师,装甲兵力应保留作机动预备队,当敌军企图大举渡河时,才可以动用它来加以截击。
我们又说明为了马上防御这一条440英里长的第聂伯河正面,本集团军群所辖的3个集团军,一共只37个步兵师可以动用。(其中包括3个已经正在向我们运动的师,另有5个师已经完全用尽了其战斗力,必须编入其他单位。)换言之,每一个师应负责12英里长的正面。而平均每一个师能适合前线战斗任务的兵员人数,现在仅约为1000人,即使统帅部所允许的补充人员都能够到达,这个数也都不会增到2000人以上。很明显,即使在第聂伯河的后面,以这样兵力为基础也还是不能作具有决定性的防御。
至于说到集团军群现在所有的17个装甲或装甲步兵师,可以说没有一个师还能保留真正的打击力量,坦克的数量和装甲步兵团的人力都同样锐减。
所以集团军群总部要求除了已经在途中的3个步兵师以外,还应送来更多的步兵师。因为中央集团军群的正面在撤到第聂伯河之后已经缩短三分之一,所以我们感觉到这个要求是更为合理。而且中央集团军群(至少它的南翼)也绝对不会变成任何的决定性攻势的目标,因为在攻击的过程中,敌人将会陷入平斯克沼泽(Pinsk Marshs)之中。
相反,我们也强调在人员与装备的补充上,给予南面集团军群以优先的重要性,因为他们仍将继续担负东线战斗的主责。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