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失去的胜利-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布罗为止的地区。不过在此时能用的兵力就只有第48装甲军,那是正在忙于在塔尔罗普附近从事于集中的工作;第13军,正在杜布罗附近作战;而在柯威尔还有一部分警察单位。第1装甲集团军又把乌曼以北的地区交给第8集团军接管。根据陆军总部的命令,在该集团军右翼方面的各军又移交给第6集团军接管。
3月初,集团军群总部首先移到卡门尼克普尔多斯克,再移到利沃夫,以便位置在这个主要左翼的后方。我们曾经奉希特勒的命令,不得进入罗马尼亚的境内。 
上述的措施能否阻止敌人在泥泞季节以前所发动的任何攻势,也还是大有辩论之余地。我们曾向陆军总部一再强调说明,必须赶紧调相当于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即1520个师)来到利沃夫。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本集团军群的左翼受到大规模的迂回。(不过,假定希特勒口中所说的新军,是不适宜于这个目标。要想抽调兵力则必须再缩短北面集团军群和第6集团军的正面,并撤出克里米亚。) 
不用说,假使在集团军群自由的地区中,将兵力作如此的巨大抽动,则对于第8和第1装甲两个集团军而言,将是一种巨大的冒险,因为只要地面和天气一许可他有这种机会,则敌人就会继续向他们进攻。敌人在这方面的目标是朝布格河中游的方面上突破,并攻占在文尼察和弗兹尼森斯克(Vozhessensk)的渡口。
不过事已至此,集团军群就必须要在两害之间取其轻。若从全局上看来,毫无疑问,敌军若从第1装甲集团军右翼和面对着第8集团军的地区中来攻,其祸害还要算是较轻的。若是能把第6集团军撤到布格河的后面,或者最坏撤到聂斯特河的后面,即可以抵消这种前进的作战效力。相反,若是敌人对集团军群左翼方面获得了一个决定性成功,那么其后果也就无法挽回。为了阻止这种情况的发展,南面集团军群的作战目标就是要倾全力阻止俄军深入到南面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侧面,或是直趋利沃夫,直到泥泞季节完全生效时为止。因此,其右翼,以及A集团军群的全部,将有被迫再向西撤退的可能,也就是一个应该接受的冒险。
泥泞中的继续奋斗
虽然天气阻止我们的飞机侦察,使我们无法知道敌军的运动和集中详情。到了2月底,集团军群仍能对于敌军的意图作下述的研判:
最近发现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将集中在罗夫诺地区中,以包围集团军群的西翼。
第1乌克兰方面军将攻击现由我方第1装甲集团军指挥的在普罗斯库罗夫两侧西北的正面。
第2乌克兰方面军将会继续向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右翼发动攻击,若能渡过布格河之后,就将向捷罗维兹(Czernowitz)挺进。
第3和第4乌克兰方面军将会继续企图击溃第6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的右翼。
3月3日,在集团军群左翼第4和第1两个装甲集团军的地区中,敌人开始进攻了。优势的敌军,包括1个坦克军在内,在杜布罗的周围围困了第13军。敌军的攻击主力由两个坦克集团军另加第60集团军来担负,其目的为越过普罗斯库罗夫塔尔罗普一线,向南突破,其意图很明显就是切断集团军群的最重要交通线——只要天气仍能允许——更将一直越过聂斯特。同时,俄军第18集团军也正在企图压迫第1装甲集团军的右翼向东南撤退。
下述的表解可以大概的显示这个阶段中的相对兵力:
战线 3月9日的敌军 2月29日的我军 我军据守的地区
面对第6集团军(属A集团军群) 62个步兵师、3个坦克或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1坦克军(休息中) 18个步兵师(约)、3个装甲师 
面对第8集团军 57个步兵师、11个坦克或机械化军 5个步兵师、4个装甲或装甲步兵师 95英里
面对第1装甲集团军 3740个步兵师、11个坦克或机械化军 8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 112英里
面对第4装甲集团军 18个步兵师、5坦克或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 8个步兵师、1个防御师、1个警察部队、9。5个装甲或装甲步兵师 320英里
2月底由于集团军界线之调整,本集团军群的兵力又有下述的调动:
从 调往 兵力 正面长度
第1装甲集团军 第8集团军 3个步兵师 37英里
第4装甲集团军 第1装甲集团军 5个步兵师、3。5个装甲师或装甲步兵师 125英里
当我在3月4日访问希皮托夫卡的前线时,第59军的地位早已十分的严重。敌军已在该地两侧突入我方的防线,并准备东西夹击以包围该军。为了消除这种威胁,该军必须退却。由于该军军长夏尔兹将军(我过去的参谋长)的坚决领导,再加上第1装甲师的协助,才算是成功了。但是敌人并未放弃其企图,而继续向普罗斯库罗夫前进。
那两个已经调到了这一翼后方的装甲军现在也开始投入战斗。第3装甲军从普罗斯库罗夫向西北进攻,以击碎在第1和第4两个装甲集团军之间空隙中前进的敌军。第48装甲军则奉命攻击趋向塔尔罗普的敌方装甲兵力。 
3月7日,敌军在这个地区中已经一共用到了2225个步兵师和7个坦克军或机械化军的兵力。
3月初,敌军又开始向第8集团军左翼发动一个攻势,在两个星期之内,他们又已经把在齐尔卡赛战斗中所受到的损失补充起来了。当我们刚刚把两个军从这个地区中抽调到集团军群左翼后方之后,敌军也就开始向乌曼方向进攻了。敌军在突破中一共用了20个步兵师,终于击溃了我方的第7军,到3月9日他们已经到该城的门外。
在A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的地区中,敌军也同样继续进攻,并向布格河河口上的尼古拉耶夫(Nikolayev)达到了一个突破的目标。
在3月7日送给陆军总部的情况报告书中,集团军群总部说只有努力的打下去,一直等到泥泞使敌军行动自动停止时为止。不过同时,我们又强调说明当泥泞季节终了时,在塔尔罗普纳克利沃夫地区中集结一支足够的兵力,实具有决定重要性。这样才能阻止敌军攻入利沃夫,又或者当敌人企图从塔尔罗普向南进攻时,即可以威胁其侧面。所以目前集团军群的主要考虑就是必须争取时间,并且在泥泞迫使敌军停止前进之前,更应努力使其部队保持战斗能力,甚至于再放弃一点土地亦在所不惜。不幸,在此以前已浪费了不少时间。
在这个阶段的作战中,希特勒又自以为他自己找到了一个新方法阻止敌人的前进。他宣布某些铁路或公路的焦点为死守的据点。对于每一个据点,指定一个军官负责死守,要他们立下军令状。希特勒认为只要封锁了这些要点,即足以迟滞敌军的前进。事实上。却从开头起即证明这完全是妄想。这种没有适当工事和守兵的据点,迟早一定会被攻陷,而不能达到其预定的目标。集团军群总部每次都是在它们尚未被围之前,即设法将其放弃。只有一个例外即为塔尔罗普,结果只剩下了少数残部突围而出。以后在1944年中,希特勒这种方法更使我们受到了相当的损失。
为了执行争取时间和使部队免受包围的政策,集团军群于3月11日,当敌军已经突入了第8集团军正面的左翼时,就命令该集团军立即撤退。两天后,因为同样的原因,第1装甲集团军的右翼也撤到布格河的后方。在其左翼方面,第1装甲集团军必须在普罗斯库罗夫地区中继续作战,以重建其与第4装甲集团军的接触,并解除其右翼方面的压力。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任务,为阻止在塔尔罗普以东敌方装甲兵力向南直趋聂斯特河,并迫使第1装甲集团军向东南撤退。同时,把陆军总部所提供的3个师也投入战斗,肃清从利沃夫经过塔尔罗普到普罗斯库罗夫之间的交通线。 
不过自此以后,情况就演变得更为迅速了。到了3月15日,敌军几乎完全毁灭了第8集团军的左翼,使乌曼与在文尼察的第1装甲集团军之间,显出了一个大空洞。敌军再继续向西南挺进,已经把5个集团军(包括1个装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第8集团军地区中,送过了布格河。尽管后者已经把一切可抽调的兵力,从右翼调往左翼,攻击现已渡河的敌军,但是很明显已经无法再利用布格河来当作一道防线,也不能再恢复其与第1装甲集团军之间的接触。相反的,正在渡河中的强大敌军又还可以迫使第8集团军向南撤退,并赶在它的前面达到聂斯特河。在第1装甲集团军的右翼,敌军也一直进到了文尼察以南的布格河。虽然希特勒立即宣布该镇为死守的据点,但事实上无法久守,因为那至少需要3个师的兵力,这又从何处寻找呢?在该集团军的左翼,普罗斯库罗夫以西,敌军更有用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作一个迂回的趋势,它一共指挥3个坦克军。
在第4装甲集团军地区中,陆军总部所提供的步兵师作了一个成功的攻击,使目前可以稳住了在塔尔罗普地区中的情况。对比的说来,第13军在向布罗地的方向上撤退时,却又有受到包围的威胁。
从全局上看来,在集团军群右翼,显然已经没有再据守布格河的可能性。早在3月16日,已经渡过了布格河的敌军,以1个坦克集团军的兵力,向西直趋最近的聂斯特河渡口。3个其他的集团军,其中1个为装甲的,正在向南旋转以打击第8集团军的北侧面。同时,第1装甲集团军的两翼也都有被包围的危险。尽管在塔尔罗普获得了一次成功,但从长期的观点来看,第4装甲集团军是无力阻止敌人进向利沃夫或向南迂回。
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中,我又被召前往上萨尔茨堡(Obersalzberg)。几天之前,希特勒的侍卫长希孟德将军曾经来访问我,要我在一个很奇怪的文件中签名。这是一份由所有的元帅们签名向希特勒效忠的文件,来对抗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席德里兹将军(V。 Seydlitz)所发表的宣传。这个观念也许是希孟德本人所发明的,他也许以为这样可以增加希特勒对于陆军的信心。因为除了我以外,所有的元帅都已经签了名,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