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克(JulesMoch,1893—?)法国抵抗运动活动家。1912 年毕业于巴 黎综合技术学校。社会党人。1918 年起长期为者员。1938 年任公共工程部长。 主张援助西班牙共和国,反对《慕尼黑协定》。大战爆发后任达尔朗的技术 顾问。1940 年春参加挪威战役。法国败降后,反对授全权予贝当,被维希政 府逮捕,后经达尔朗斡旋获释。旋在南方建立抵抗组织,成为社会党行动委 员会成员;并秘密前往伦敦,为自由法国海军试制新式武器。1943 年被选入 临时咨询议会。战后为国民议会议员。 
莫盖(GuyMocquet,1924—1941)法国抵抗运动战士。大战爆发时为中 学生。其父普罗斯佩·莫盖(ProsPerMocequet)力法国共产党议员。法国 败降后,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抵抗运动,散发传单,组织游行示威。 1940 年 10 月被捕。1941 年 10 月 22 日,与其他 26 名共产党人同时被维希政 府杀害,年仅 17 岁。成为法国抵抗运动英雄主义的象征。 
莫里森(HerbertStanleyMorrison,1888—1965)英国战时内阁成员 (1942—1945)。工党活动家。1905 年开始政治活动。1914 年任伦敦工党非 专职书记。1923—1924 年为下院议员,1929 年再度当选议员。曾任麦克唐纳 第二届内阁运输大臣。大战期间,历任丘吉尔联合内阁的供给大臣、内政大 臣、国内安全大臣。1942 年 11 月起为*英国战时内阁成员。1945 年工党在大 选中获胜后。历任枢密院长、副首相和下院领袖。1951 年 3 月出任外交大臣。 1959 年退休。有贵族封号。 
莫拉斯(CharlesMaurras,1868—1952)法国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 *法兰西行动的领导人。少时因疾病辍学,后沉洒于书海,为“浪漫派”诗社 的创始人,德雷福斯事件后,成为保王主义者。1899 年发起组织法兰西行动, 并于 1908 年发行《法兰西行动报》,鼓吹反犹,宣扬种族主义,反对共和国 和议会制度,主张恢复君主制,实行法西斯统治,成为法西斯主义理论家。 1941 年 11 月,被维希政府提名为全国顾问委员会委员。1944 年 9 月,法国 解放后被捕。次年被判终生监禁。1952 年病死。著有《哲学家之路》、《野 蛮与诗歌》和《内部平衡》等。 
莫斯利(OswaldErnaldMosley,1896—1980)英国法西斯头目。1914 年曾就读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过前线。1918 年起在下议院工作,相继为保守党党员、无党派人士和工党党员。1929—1930 年在工党政府中任职。1932 年创立英国法西斯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被英国政府拘禁。1943 年因病获释。战后又发起同盟运动,主张按激 进主义的标准统一欧洲。著有自传《我的一生》。 
莫德尔(WaltherModel,1891—1945)德国将领。1909 年开始服役。参 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任职。1938 年晋升少将。1939—1940 年历任第四军参谋长和第十六集团军参谋长,先后参加入侵波兰和法国。1941 年指挥第三坦克师闪击苏联,10 月升任第四十一坦克军军长。翌年升任第九 集团军司令。忠于希特勒,以残忍著称。1944 年获元帅衔,先后出任东线的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和中央集团莫德尔军群司令,以 焦上作战抵抗苏军的战略进攻。同年 8 月调往西线,任 B 集团军群司令,组 织对盟军的防御。1945 年 4 月,在*鲁尔战役溃败后自杀。 
莫拉维亚(AlbertoMoravia,1907—)意大利作家。早年从事创作,1929 年出版《冷漠的人们》一书,揭露和抨击了法西斯统治的意大利社会,屡遭 迫害。大战期间,在 1941 年出版《假面舞会》小说,以隐晦手法,通过对一 个虚构的南美国家独裁者的尖锐讽刺,强烈抨击墨索里尼。1944 年又完成短 篇小说集《瘟疫集》,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现象。为躲避法西斯政 权的追捕,曾长期在山区流浪。战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还著有《罗马故事》、 《罗马故事新编》等小说。 
莫罗佐夫(АдександрАдександровичМоро зов,1904—1979)苏联坦克设计师。1930 年机器制造技术学校毕业后, 在工厂设计室工作。1938 年起先后任工厂设计室副主任、主任和副主任设计 师。1940 年为主任设计师。三十年代参加多种型号的坦克研制工作,其中* БT型坦克和*T—26 型坦克成为当时红军坦克武器的基础。后与*科什全、 *库切连科等,共同主持研制*T—34 型坦克。苏德战争期间,领导对该型号 坦克进行多次的改进。1945 年获少将工程师衔。1972 年获技术科学博士。 
莫洛托夫(БячесдавМихайдовичМодотов, 1890—1986)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1941—1946)。原姓 斯克里亚宾(Скряъин)。1906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十月革命 后担任苏联党政领导工作。1921—1930 年任联共(布)党中央书记,1926 年起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0—1941 年 5 月任人民委员会主席,1939 年 5 月兼任外交人民委员,主持苏联同英、法结盟的谈判。同年与德秘密谈判, 代表苏联政府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0 年 11 月访问柏林,与希特 勒等人会谈,未达成协议。1941 年 5 月起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 员。同年 6 月 22 日中午,在德军突然袭击、全面入侵苏联之后,代表苏联政 府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德国法西斯已对苏联不宣而战。卫国战争时期任国防 委员会副主席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在发展坦克工业方面有功,被授予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同时继续致力于外交活动。1941 年 9—10 月率苏联 代表团参加苏、美、英莫斯科会议。1942 年 5—6 月率苏联代表团访问英、 美,商谈由美、英开辟第二战场,并签署*《苏英战时同盟和战后合作条约》。 1943 年 10 月出席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同年 11 月作为苏联代表团成 员出席*德莫洛托夫黑兰会议。1945 年先后出席*雅尔塔会议、*旧金山会议 和*波茨坦会议,并代表苏联签署《联合国宪章》。战后曾担任苏联部长会议 副主席和外交部长。1952 年起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57 年 6 月被解除党 政领导职务,调任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1962 年退休。 
莫斯卡连科(КириддСемёновичМоскаденк о,1902—1985)苏联将领。1920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6 年加入联 共(布)党。1939 年毕业于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1939—1940 年参加苏芬战 争。1941 年任摩托化反坦克炮兵旅旅长。苏德战争初期为少将,历任骑兵第 六军军长、骑兵机械化军队集群司令和第六集团军副司令,在西南方向作战。 1942 年 3—10 月先后指挥第三十八和近卫第一集团军,参加哈尔科夫和顿河 地区的作战以及斯大林格勒会战。同年底晋升中将,出任第四十集团军司令。 曾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强渡第聂伯河的战斗。1943 年晋升上将。同年 10 月 至战争结束复任第三十八集团军司令。参加解放乌克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战 役。战后曾任军区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兼战略火箭军总司令等职。1955 年获 苏联元帅衔。著有《在西南方向上(集团军司令回忆录)》。 
莫斯科会战苏德战争前期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1 年 9 月 6 日,*希 特勒第三十五号指令确定进攻莫斯科的部署。9 月 16 日,德军*中央集团军 群下达准备实施代号为*台风的进攻战役计划,预定用 3 个坦克集群分别向东 和东北方向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围歼苏军, 然后以快速部队从南北包围莫斯科,步兵兵团则对城市发起正面进攻。为此 德军投入第九、第四、第二集团军和第三、第四、第二坦克集群,以及第二 航空队,共 74 个半师,计 180 万人,坦克 1700 辆,火炮和迫击炮 1.4 万余 门,飞机 1390 架。当面苏军为*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 面军,共 75 个师约 125 万人,坦克 990 辆,火炮和迫击炮 7600 门,飞机 677 架。会战分为苏军防御阶段(1941 年 9 月 30 日至 12 月 5 日)和苏军反攻阶 段(1941 年 12 月 5 日至 1942 年 4 月 20 日)。第一阶段,德军按计划先后 在布良斯克方向和维亚济马方向发起进攻,*维亚济马战役中,苏军西方方面 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相当大部分兵力陷入重围;同时布良斯克方面军也陷于 战役合围。至此,苏军已失去第一道防线,被迫退守*莫扎伊斯克防线。10 月 10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将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剩余兵力合编为西方 方面军。由于形势危急,莫斯科开始疏散政府机关和重要企业,并实行特别 戒严。10 月 14 日,北翼德军突入加里宁市,形成从东北面迂回莫斯科的威 胁,苏军以西方方面军右翼组成加里宁方面军,挫败了德军企图。11 月初, 南翼德军在图拉方向的进攻也被苏军阻滞。正面德军虽攻占了莫扎伊斯克防 线的若干地域,但未能越过纳拉(Hapa)河、奥卡河至阿列克辛(AлekcиH) 一线。此时天气转寒冷。严重伤亡、雨雪和冰冻使德军补给困难,士气下降; 而苏军则斗志愈坚。11 月 7 日,莫斯科红场传统阅兵式后,受阅部队直接开 赴前线,表现了必胜信念。11 月 15—18 日,德军再度发起进攻,先后展开* 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战役和*纳罗福明斯克战役,并继续进行*图拉战 役。11 月底至 12 月初,德军付出重大代价后在*亚赫罗马地域进抵莫斯科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