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奇-学以致富[全集]-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使生意回升,商家无不想尽办法展开价格战,来吸引顾客眷顾的眼光。然而,失业人口仍在增加,商店生意仍然清淡,更多的家庭把支出预算缩得更紧,景气可以在短短几个月中由过热转为萧条,事实上,如果经济变得更为冷却,景气萧条的阴影也就不远了。

  回顾二次大战以后的多次萧条经验可以发现,景气萧条在美国通常会维持长达十一个月,并造成162万失业人口。

  当经济萧条来临时,企业的生意只能更坏,不会更好。那些生产低价民生或食用品的厂家,例如饮料、汉堡、药品制造商,比较容易度过难关;而制造大型耐久品如汽车、电冰箱,或是房屋者,生意便一落千丈,如果银行里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该公司便有倒闭的危机。

  很多投资者从历史经验中学会如何度过景气衰退的良方,就是大量持有抗景气衰退的个股,如麦当劳、可口可乐、娇生以及其他消费成长股,他们懂得避开像通用汽车、雷诺金属(ReynoldsMetals)及美国房屋公司(U﹒S﹒HomeCorp)等这些所谓的景气循环股。通常这些景气循环股的表现在景气欠佳时会落后大盘。其特征为他们制造非常昂贵的商品或是制造昂贵商品的配件,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首先停止购买的就是这些昂贵的物品,其生意便跟着景气滑落。

  对企业及投资人而言,一个双赢的景气环境是不冷不热的温和环境,但是这样的经济环境通常不会维持太久,大部分时间景气不是趋于升温便是趋向冷却,而经济指标所能给予的方向又相当模糊,很多时候投资人很难辨认景气到底是升温还是降温。

  政府控制经济气候的手段

  当然大有作为的政府无法控制像是天气这种因素,但是对于经济气候,他能够控制的工具就相当多。联邦政府所做的事情相当多,从打仗到对抗贫穷,政府都要管,但是在经济政策上,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如果不是政府于预,也许人们很容易再度碰到另一次类似大萧条的灾难。

  美国目前的联邦政府比起60年前大萧条时代的政府要来得大,当时的政府没有社会福利及社会安全制度,1935年,政府预算只有64亿美元,仅占目前美国经济总值的十分之一而已;今天,美国政府预算每年高达1。5兆亿美元,几乎是整个经济总产出的四分之一。

  美国最近才创下一个新纪录,那就是在1992年,为地方政府、州政府以及联邦政府工作的人数,第一次大于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政府部门雇用了这么多人便足以促使经济免于面临衰退的边缘,因为不管景气好坏,上百万计的政府就业人口,以及依赖社会福利及社会安全工作的人。都可以领得到钱;如果遭到裁员,这些人也可以领到多达数月的薪资,以便维持未来数月在找到另一个工作前生活不至陷于匮乏。

  然而,当政府的力量过于庞大时,许多负面的影响也渐渐显现出来。政府支出已经逐渐侵蚀投资部门的支出,经济增长已经不似从前强劲,太多的美意最后终究成为经济上的负担。

  若干年前曾经有人做过调查,许多人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局是一个全国性银行,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威士忌酒的牌子,其实,正确的讲法应该是中央银行,它管理着全美国的货币供给政策。当景气降温的速度过快,联邦储备局就会做两件事:一是降低银行向中央行调度时的重贴现率,这使银行可以降低借贷成本,促使一般银行降低对大众的贷款利率,人们便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借到贷款购买房屋和汽车,经济自然能够恢复生气。

  其二是把钱直接输入银行体系里,银行因此就有更多的钱可以借贷出去。这一招对子降低利率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政府还可以增加支出来刺激景气,这种方式就像你直接在商店里花钱是一样的。

  如果经济过热,联邦储备局则可以采取相反的方式:提高利率以及把资金从银行体系内吸走。这会使资金紧缩、利率上扬,这时银行贷款的成本会变得非常高昂,消费者便会停止购买房屋及车子的行动,企业生意清淡、员工失业人数增加,商店业主便会想尽办法降价来吸引人气。

  当经济冷却到一定的程度后,联邦储备局再度介入刺激景气回升。这样的程序无止境地一再重复,华尔街也因此水远得为未来的景气循环担忧。

  过去55年的历史里,美国历经了九次经济衰退,而每个人平均一辈子里还有机会历经上十二次或更多次的萧条。每当经济萧条时,电视新闻里的时势评论家就会危言耸听地说国家正在垂危边缘,投资股市是非常高风险的事。但是每一次却都能够从每一个萧条中复苏,没有一次是真正变成1929年大萧条式的灾难。

  任何股市老手都知道,股价会在预期景气萧条发生前提前滑落,或因为华尔街担忧通货膨胀升高而出现滑落,但是股市从来没有因为预期将有灾难发生而崩盘,因为预测经济气候的走向是非常困难的。你必须认清景气在过热后必会冷却,冷却后又会升温这个事实是永远不变的。

  交替出现的多头及空头市场

  在平常的交易日里,股市有涨有跌是相当正常的事。但是偶尔会出现齐涨齐跌的特殊现象,也就是说,上千家个股往同一个方向驱动,就像上干只牛一齐往一个方向狂奔是一样的,如果这群牛是住上坡方向狂奔,我们说这就是一个“牛市”(bullMarket),或是“多头市场”。当多头走势成立时,十支股票约有九支股价上扬,人们蜂拥进入股市大量进货,他们和交易员讲话的时间甚至比和朋友聊天的时间还多,因为没有人愿意错失这样难得的行情。在行情好的时候,投资人每个晚上都好梦连床,他们洗澡的时候吹口哨,上班的时候吹口哨,看到老太太过马路的时候还会记得搀扶一把,当然,睡前也绝不会忘记计算自己今天的投资组合赚进多少银子。

  然而好景不可能长久,迟早股市总会走下坡的,这时十支股票有九支每个星期创新低纪录,那些在牛市里急着追涨的人这时急着杀跌,他们深信今天的价钱一定比明天好。

  一般来说,当股价平均下跌10%时,股市的术语称为“回档”(correction)。本世纪以来美国股市已经有53个回档,几乎是每两年就会出现一个回档整理。当股价下跌超过25%时,我们称为“空头市场”(bearMarket)。在这53个回档里有十五个主要的大空头行情,平均来看,约每六年就有一次大空头出现。

  没有人知道当初谁是将“空头市场”比作“熊市”的草创者。把熊和空头连在一起对熊是相当不公平的。除非你去数纽约市立动物园里的熊有几只,在华尔街方圆50里以内你绝对找不到一只熊,而且熊也不会像股市下跌时兵致如山倒那般地从山坡上滚下来。

  “爸爸熊市”(Pal’sBearMarket)起源于1929年,“妈妈熊市”(MommaBearMarket)出现在至1973、74年,当时股价大跌了约50%。另一只小熊出现在1982年,然后就是1987年的崩盘事件。当时道琼思工业指数短短四个月内下跌了近一千点,并且在崩盘的当天大跌508点。然后1990年伊拉克海珊(SaddamHussein)造成另一次熊市,当时是因为投资人担忧海湾战争而纷纷出脱持股。但是近期的这些“小熊”比起1929年以及1973、74年的大熊来说容易处理得多了。

  一个长期的大空头市场,对于投资人而言是非常大的耐心考验。因为不管你的选股能力多么高超,股价还是会下跌,而且往往当你觉得股市跌得差不多了,应该进场买入时,股市又继续下跌。而如果你购买的是股票型基金,你的资产也仍有可能遭受缩减的命运,因为股票型基金的回报率和市场行情是亦步亦趋的。

  如果投资人在1929年被高档套牢,则他们必须等25年的时间才能回本,你能够想像你的资金被套牢达25年吗?另一个例子来看,如果投资人买入的时间是1969年的最高点,则历经1973、74年的崩盘,投资人必须等待12年才能摊平。1929年的股灾其实是因为大萧条的关系使等待股市回升的时间延长,因此不能当作常例来看待,但是我们也不能铁口直断像1973、74年的崩盘事件不会再发生,当时的崩盘长到足以让小孩子从小学读到高中。

  投资人无法避免崩盘或回档,就像美国北方人无法避免大冰雪风暴是一样的,50年的时间,你会遇到25次的回档,而有八至九次甚至会演变成崩盘。

  最理想的状况是,你能够在牛市时出脱手上的持股,然后在回档时捡便宜货,问题在于,没有人能够正确地判断出什么时候股市会触顶回档,这种预测的难度和预测经济衰退同样困难。如果有人能正确地预测到熊市的来临,那他很可能一夜成名。一个名叫伊连?葛拉瑞利(ElaineGazelle)的股票分析师就是因为预侧1987年崩盘而变成著名的股市预测家。不过,很少有人能连续两次正确预测空头的行情,顶多是听到一群自称专家的人在大喊“熊”来了,但却从来没看到过。

  耐得住才是大赢家

  当大风雪或是飓风来袭时,人们的自然反应是去采取一些行动来保护自己免于受到伤害;同样的情形,我们也会想办法采取一些行动免于崩盘的危机,结果对自己的权益并没有大多助益反而有害,人们在预防空头所受到的损失,比空头真正花临时所受的损失来得更多。

  投资人最可能犯的错误,就是在股票型基金里杀进杀出,以期抓住最佳波段。他们常犯的错误是提前出场,以避免预期来临的回档,或是手上拿着一大笔钱,期待下一个回档来临时以更便宜的价格敲进,以致为了预防空头时段,投资人往往错失多头股市的机会。

  回顾1954年以来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