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位兵士,姓吴名英元,前几天向双门底绣文斋订印名片一百张,备作拜年之用,讲好价钱二角五分,在除夕来取。(胡汉民在《自传》中说,名片事件发生在十二月二十八日,亦即除夕以前的两天。)绣文斋到时候只印好了五十张,说是纸张不够;吴英元想扣去六分钱。绣文斋的主人不肯,说纸张比原定的好。这样,彼此争执了一阵,吴英元是北方人,既不会说广东话,也不太懂广东人说的官话,一时性急,用脚踢翻了柜台。巡警(警察)走过来干涉,吴英元说,“你不是宪兵!”但是,巡警人多,硬把他逮捕,将他押往第一巡警局而去。中途,遇到几个新军兵士,想抢救吴英元,和巡警打了一阵,巡警大吹警笛,来了更多巡警,于是新军打败,又被捕去一个兵士。

第二标的标统派人到第一巡警局,要求带回被捕的吴英元与另一位兵士,被第一巡警局的局长拒绝。次日,庚戌年的正月初一(1910年2月10日),有第二标与第三标几百个新军兵士激于义愤,带了刀枪,到第一巡警局抢出吴英元与另一位兵士,顺便把第一巡警局的房子也拆了。第五巡警局派出巡警来救,又和新军打了一阵。于是新军一不做二不休,再走到第五巡警局,打死一个巡官,拆了第五巡警局的房子。

两广总督袁树勋,在年初一的晚上,下令关闭城门。关闭到初二日的白天,仍不许开。

初二的上午,第一标标统刘雨沛下令全标士兵,取消例有的初一初二初三假期,改开运动会。第一标的第一营前队有几十个士兵不服,大声鼓噪,说:“闹事的并非我们第一标的人,为什么要惩罚我们?”于是,第二营与第三营的士兵也相率附和,渐渐聚集了几百人,冲到辎重营、工程营、协司令部,抬出不少枪炮与子弹。刘标统竭力制止,被打伤脸部,张协统(哲培)从后门溜走。然后,第一标的士兵,几乎是全标,从燕塘的营地整队而出,到了东明寺,进不了城,便徘徊于第二标与第三标的营地之间。(这两标的营地均在北校场。)

清吏在督练公所开会,推派了现任陆军小学总办,前任第一标标统黄士龙作为调解人,到东明寺,劝第一标的士兵回营。士兵们说。必须先到东门城内附近,找回几十个昨天不曾能够出城回营的弟兄。黄士龙于是带他们到东门,守城的是旗兵(包括满洲人与汉军旗人),旗兵不但不开城门,而且放枪打伤黄士龙与四个士兵,其中黄毓璜伤重不治而死。新军气愤已极,便向旗兵还击,正式打起仗来,一直打到晚上,才回营吃晚饭。

己酉年除夕及庚戌年元旦,广州新军因名片纠纷而与巡警一再冲突之时,倪映典匆匆去香港,向南方支部报告,建议提前发动。赵声、黄兴、胡汉民与他讨论了很久,决定把发动的日子提前,改在正月初六。倪在初二赶紧乘轮船回广州,在初三的上午进入第一标炮营,想劝阻同志,再等三天发动。

十点钟左右,炮营管带齐汝汉召集全营官兵训话,叫他们不要上革命党的当。倪映典一时忍不住气,拨出手枪,将齐汝汉打死,宣布起义。全营的官兵,除了队官宋殿魁不肯参加,也被当场打死以外,都跟随了倪映典,走到其他各营,号召了全标一千多人,向广州城进发,占领了茶亭、淑德书院与麻风院等处的山头;倪映典自领一队,到了牛王庙横枝冈,与清廷水师提督李准的吴宗禹部队对垒。

他一马当先,一手高擎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大旗,一手挥动指挥刀,领导大家前进。吴宗禹派出管带童长标走来劝降。他责备童长标:“你受过清廷几年的气,为什么也甘心作奴隶?”这童长标也是安徽人,而且加入过同盟会,却是一个恬不知耻,甘心作奴隶的小人!倪映典与童长标交言之时,两军枪炮齐放,倪映典中了一弹,满口流血,坠下马来,被童长标挟持,拖进清军阵地斩首。革命的新军第一标顿时群龙无首,一战而败,阵亡了一百多人,退回燕塘。这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候了。清军进驻在沙河的协司令部,不敢对一标继续攻击。一标却在九点钟左右,放火烧营,出营向沙河突袭,但是火力敌不过吴宗禹部,退到瘦狗岭。他们从开始,每人平均只有七颗子弹,这时候已经完全用光。

到了初四日的早晨,清军才敢开到一标营地,却扑了一个空。事后,清军在白云山、石牌、东圃以及城内各处,捕得了三十九人。这三十九人中,被判死刑的有三位:

王占魁 一标二营后队司务长

江运春 一标一营左队司务长

黄洪昆 炮二营右队正目

被判永远监禁的也有三位:尤龙标、苏美才、甘永宣。另有两位,古振华监禁八年,林开盛监禁五年。其余的三十一人,一概押解回籍或免罪留营。

完全脱险,逃到了香港的同志,有一百人左右,都由南方支部予以招待,安插。

在广州的几处机关,在初二、初三两日曾经放火响应,都被救火队把火灭了。城郊的民军本想参加,临时筹措不及。二标与三标在初三这一天,被大批清军监视,动弹不得,也只得忍耐下去,等待别的机会。 

 




 


《细说民国创立》四六、刺摄政王
庚戌年三月初七日(1910年4月16日),同盟会会员黄复生与汪兆铭,因谋刺摄政王被捕。

摄政王的名字叫做载沣。他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光绪皇帝载湉的弟弟,醇贤亲王(老醇王)奕譞【剪文公:xuan,多言、聪明】的儿子,慈禧太后的姨侄。光绪十六年(1890年),醇贤亲王去世,他袭位为醇王(老百姓称他为小醇王)。

光绪与慈禧在戊申年十月(1908年11月)相继去世,溥仪入承大统,于是载沣便作了“监国摄政王”,大权独揽。他用宣统的名义宣称“军国政事,由监国摄政王裁定,为大行太皇太后懿旨,自朕以下一体服从。”

他把袁世凯的军机大臣免了,又在宣统元年正月把袁世凯的亲信、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内调为邮传部尚书。五月,叫他的弟弟载洵与萨镇冰作“筹办海军大臣”,叫他的另一个弟弟载涛“管理军咨事务”(等于是参谋总长)。宣统二年二月,他把自己所不喜欢的铁良换了,以荫昌为陆军部尚书。

他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帝。在黄复生与汪兆铭看来,杀了他便不难推翻清朝。

黄复生,原名树中,四川隆昌县人,于乙巳年七月十四日宣誓入盟,那时候同盟会才开过筹备大会,还不曾举行成立大会。丙午年(1906年),他继丁厚扶与张治祥之后,担任四川分会会长,奉孙中山之命,与熊克武回川,吸收同志,筹划起义。(关于在此前后,四川各地历次起义的经过。附在第四十九章补叙。)在戊申年(1908年)年底之时,他已回到日本,和另一位四川同志喻培伦(云纪),拜梁慕光为师,专心研究炸弹,极有心得,成为革命党人中有数的专家。

汪兆铭在戊申河口之役既已发动以后,奉孙中山之命,去荷属东印度(印尼)的帝波岛等处筹款,毫无所成,感觉到没有脸再见孙中山,便不回新加坡向孙中山复命,而直接乘法国邮船北上,准备暗杀一个清廷大员,为个人雪耻,同时也可以为革命除去一个障碍。

孙中山一向认为革命应该是堂堂正正的举动,而暗杀是下策。“敌之势力未破,其造恶者不过个人甲乙之更替,而我以党人之良搏之,其代价实不相当。惟与革命进行事机相应,及不至摇动我根本计划者,乃可行之。”有人把汪兆铭的心思透露给孙中山,孙中山立刻与黄兴联名打电报给冯自由(这时候黄兴已经由西贡到了新加坡),叫冯自由于汪所乘的法国邮船经过香港之时,对他“堵截”。

冯自由完成了这项堵截任务,把汪精卫留了在香港一些时候。但是,过不了多久,他却又偷偷地溜走,去日本找黄复生和喻培伦这两位炸弹专家了。

汪兆铭去日本,便和黄复生、喻培抡、黎仲实、曾醒、方君瑛、陈壁君、胡宁嫒等人组织了一个暗杀团。在日本住了相当时候,又回香港;回了香港,又去日本,其后仍回香港,在这一年之中,仆仆风尘,无非为了作暗杀清廷大员的准备。杀哪一个?在当时,却还没有决定。同盟会南方支部的书记一职,他似乎也就了,然而并无多大兴趣。

最先去北京的,是黄复生与但懋辛,但懋辛是四川荣县人,在乙巳年八月十九日加入同盟会。黄、但二位于己酉年(1909年)九月到北京,准备设一个“守真照相馆”在琉璃厂火神庙西夹道,于庚戌年(1910年)正月初一开张,作为他们革命活动的掩护体。另外,在“东北园”也租了一所房子,作为住所与机关。十二月间,汪兆铭与黎仲实、陈壁君、喻培伦来到,共同积极进行。他们带来的炸药,是杨守仁在苏格兰买了、寄到香港或日本的。

他们最先想杀的人,是载洵。那时候,载洵由欧洲考察海军完毕,乘火车归国,在某一天到达前门外东车站。黄复生等六人事先做好了炸弹,这炸弹的外貌是一个铁茶壶,由黄、汪二人带到东车站静候载洵下了火车,走出车站之时,向他摔去。(黄复生在《自述》之中,说是载涛与载洵同时考察完毕归国,可能为传闻之误。)不料,当载洵将要出站之时,站内站外的大官太多,都是戴了红顶子的。黄、汪二人认不出谁是载洵,怕炸错了别人,于心不忍。因此,他们不曾动手,仍旧带了铁茶壶回东北园。

杀不了载洵,他们便想杀庆亲王奕劻【剪文公:kuang,劻勷kuāngráng 急迫不安的样子】。奕劻的嗣父绵悌与生父绵性都是乾隆皇帝的孙子,庆亲王永璘的儿子。论血统,奕劻与摄政王载沣只是远房的叔侄。但是,奕劻自从慈禧专政之时,便已煊赫一时,是有名的大贪官。黄复生等几位以为杀了这奕劻,也未尝不是有助于革命的一件事。然而,奕劻戒备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