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难先说:“十月初七日……正午,都督召开紧急会议,到者约六百余人,……(黄)总司令起而言曰:‘此次汉阳之役,非军队不多,非阵地不固,非弹药、粮秣不充足。其致败原因:第一,官长不用命;第二,军队无教育;第三,缺乏机关抢。……汉阳失,武昌不易保守。鄙人愚见,只有放弃武昌,以其兵往援南京。若得南京,然后组织北伐精锐军队,再图恢复可也。”’

“黄言毕,都督起立赞成。孙武和之。张振武、李翊东、甘绩熙等闻放弃武昌之言,群抗声曰:‘头可断,武昌不可弃。’振武并以手枪示大众曰:‘有再言弃武昌者,当以此饷之。’全体掌声如雷。谭人凤复起立反对,全场哗然。……(范)腾霄曰:“……武昌如人之首脑,苟有摇动,必致影响全国。再则围攻南京之(革命军苏浙)联军,十倍于张勋守城之军队,想不日可下,无须吾辈参加。且淞沪皖赣合援鄂军,出发在途。人方援我,而我先自弃之……武昌断不可弃。……’(范腾霄)言至此,(出席者)咸举手高呼曰:‘赞成范君主张。’遂决意守武昌。黄兴见反对者众,遂辞都督(向都督告辞),约李书城、田桐等同赴上海。”

甘绩熙在《阳夏鏖兵实录》里说:“某夜,都督府会议,黄克强倡议弃武昌,都督及孙武等均赞成。军务部副部长张君振武竭力反对之。谓‘吾头可断,武昌绝不可弃。’同会人多数和之,事遂寝。予正卧病,闻言怒曰:‘有言弃武昌者,予当以手枪对待之。’及闻事不行,始大慰。而黄克强与李书城等遂连夜赴南京。而南京适于斯时光复也。”

居正在《辛亥札记》里说:“克强退回武昌,鄂军中颇愤湘军擅退,因之不满克强,遂邀集一会议,请克强报告汉阳失守经过。克强自九月初七日到武汉,迄十月初六(初七)日失汉阳,寝不遑席,食不甘味,弥月劳顿,精神甚疲,兼以新败之余,自无多话可说。乃表示退让,云将返沪转粤,再图北伐。同志多表示慰留,而少数不满于克强者,亦知克强必去,默不作声。克强竟去矣。”

万奇(耀煌)告诉笔者:“黄兴并不曾坚持放弃武昌,仅仅表示了他本人愿意辞去战时总司令官之职,退位让贤,以便乘轮东下,参加光复南京的工作。”

事实上,真正想放弃武昌的,可能是孙武与黎元洪。孙武主张把武昌藩库的银子搬运出城,被大家反对,作罢。黎元洪其后在十月初九日(11月29日),一听到有清军炮弹落在都督府,便顿想依从左右小人的建议,移到武昌之东数十英里的“葛店”去办公。甘绩熙怕他这一走,影响民心、军心,特地来到都督府陪他,昼夜不离(夜间也睡在都督府)。这样,总算把他留下,留到了十月十一日(12月1日)的早晨,都督府又中了几颗炮弹,打死了两个工友。两个工友既死,虽甘绩熙也终于留黎元洪不住了,而且也不敢再留他,因为万一黎元洪被炮弹打死,全军与整个军政府失了首领,影响革命前途太大。

黎元洪匆忙乘了轿子离开武昌,向葛店方向走去。

留在武昌主持防务的是蒋翊武。黄兴辞职以后,黎元洪任命万廷献为“代理战时总司令官”,万廷献不就(他当过南京陆军中学的总办)。于是,便任命了蒋翊武为“护理战时总司令”,设总司令部于洪山宝通寺。都督府参谋部部长杨开甲辞职,副部长杨玺章阵亡,黎元洪任命了吴兆麟为参谋部部长,姚金镛为副部长。此外,孙武、张振武、刘公(仲文)都留在武昌。

十月初九,晚间九点钟,蒋翊武下令各部队,对他们分别指定防区:

第一协,协统蒋肇鉴,右翼与第四协连络,左翼至吉祥宾馆附近。

第二协(欠两营),协统何锡藩,防御武昌城。

第三协,协统窦秉钧,防御凤凰山经青山至两望北端一带。

第四协,协绕张廷辅,防御右翼,与工程营连络。

第五协,协统熊秉坤,防御两望至砖瓦厂一带。

第六协,协统扬载雄,防御左翼,至大堤口附近,与第五协连络。

第七协(欠第十四标),协统邓玉麟,防御武昌城沿江一带,与第六协连络。第十四标,标统黄申芗,防御东湖及沙子岭附近,并向东搜索。

第八协。协统罗洪升,防御金口附近,与第一协连络。马队第一标,标统王祥发,在宝通寺集合候命。马队第二标,标统刘国佐,在鲇鱼套集合候命。

工程第一营,管带李占魁,防御鲇鱼套。工程第二营,管带杨金龙,防御造纸厂附近,与第七协连络。

其余各部队为总队预备队,在洪山南麓候命。 

 




 


《细说民国创立》六三、停战
十月十一日黎元洪走了不久,当天,英国商人盘恩,受了英国驻汉口领事的委托,到洪山蒋翊武的总司令部,转达清军的停战要求。

主动作停战的提议的,是袁世凯。中间人是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朱尔典命令英国驻汉口领事某人对革命军作停战的试探,这领事找出盘恩,任奔走之劳。

袁世凯认为,拿到了汉口、汉阳,已经够资格对革命军谈判;留下武昌不攻,既可以对革命军表示好感,也可以用来威胁清室,篡窃大位。事实上,各省已经纷纷独立,张勋也绝对守不住南京,袁世凯的精兵被吸住在湖北与山西,袁世凯不想停战也得停战。

第一次停战的条件很简单:期限仅有三天,革命军停驶军舰,清军停止用火车运兵。

蒋翊武与孙武、张振武等商议结果,决定接受停战的要求,派万奇去追黎元洪,取都督大印,加盖在停战议定书之上。(万奇这时候是蒋翊武的参谋。)万奇骑马过了王家店两三里,才把黎元洪追到,劝黎回王家店真武庙。黎说:“都督大印已经送到葛店。”万奇说:“请都督折回真武庙,容我去葛店取印。”万奇又走了一阵,遇到秘书陈邦振迎面捧印而来。陈邦振是在黎、万交谈之时,已经自动先去葛店。万奇于是把印带回洪山,蒋、孙、张等人却已另行刻了一颗大印,盖在停战议定书之上了。

第一次停战,从十月十二日(12月2日)开始,这一天黎也回了洪山。三天期满,双方决定继续停战十五天。其后一续再续,革命军与清军不曾再在武汉开火。

十月十六日(12月6日),黎元洪依照谭人凤的建议,取消“战时总司令部”,改设“武昌防御使署”,调蒋翊武为都督府高等顾问,任命谭人凤为“武昌防御使”。 

 




 


《细说民国创立》六四、黄陂之战
双方虽则在武汉方面停战,在黄陂方面却仍有剧烈的战斗。黄陂城曾经一度为革命军游击队占领,于十月初十日(11月30日)被清军夺回。到了十月十八日(12月8日),革命军对黄陂城反攻,从辰时战到未时,阵亡了六百多人,退到马家寨;次日,退至仓于埠。 

 




 


《细说民国创立》六五、外府州县之光复
黄州(黄冈)、天门与汉川三地光复最早,是在八月二十二日(10月13日)以前。黄州的领导人为吴贡三,天门的领导人为刘英,汉川的领导人为梁辉汉(梁钟汉之弟)。

其次为宜昌,在九月十八日(11月8日),领导人为唐牺支。

襄阳光复在十月初十(1130日),领导人为张国荃,李秀昂。钟祥在十月初五日(11月25日)光复,领导人为张楚材、白星垣。张楚材意志不坚(他原为清军第八镇第二十九标第三营的管带),又想效忠清廷,于十一月问被鄂军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解决。

此外,当阳于九月十四日(11月4日)光复,是唐牺支派了参谋关克威去收复的。荆州于十月二十七日(12月17日)光复,是唐牺支亲自带兵去打下来的。 

 




 


《细说民国创立》六六、各省光复
自从八月十九日武昌首义以后,湖北以外各省各地先后响应,占领省城或大都市,对清廷宣布“独立”。每一处,均有仁人义士可歌可泣的史实。

以时间先后为序,各地独立的日期与选出或推出的都督,有如下表

┏┳┳┳┓
 地点日期 都督附 注
┣╋╋╋┫
湖南长沙  九月初一日 焦达峰 九月初十日,焦达 
  (10月22日) 峰棱梅馨杀害。
  谭延闻继任都督。 
江西九江  九月韧二日 马毓宝  
 (10月23日)  
陕西西安  九月初一日 张凤翙  
 (1O月22日)  
云南腾越  九月初六日 张文光  
 (10月27日)  
山西太原  九月初七日 阎锡山  
 (10月28日)  
云南昆明  九月初九日 蔡锷 
 (10月30日)  
江西南昌  九月初十日 吴介璋 九月二十二日,彭 
 (10月31日) 程万继任,不久以 
  后,李烈钧继任。 
贵州贵阳  九月十四日 杨荩诚  
 (11月4日)   
江苏上海  九月十三日 陈其美  
 (11月3日)   
浙江杭州  九月十四日 汤寿潜  
 (11月4日)   
江苏苏州  九月十五日 程德全  
 (11月5日)   
江苏镇江  九月十七日 林述庆  
 (11月7日)   
广西桂林  九月十七日 沈秉堃 沈秉堃率师北伐, 
 (11月7日)  陆荣廷继任。 
江苏扬州  九月十七日 孙天生  
 (I1月7日)  章水天  
福建福州  九月十八日 孙道仁  
 (11月8日)   
江苏清江  九月十六日 蒋雁行 蒋之名义为“江北 
 (11月6日)  都督”。 
山东济南 九月二十三日 孙宝琦 十月初四日,孙宝 
 (11月13日) 琦背叛革命,取消 
  独立。
广东广州 九月十八日胡汉民  
 (11月8日)   
安徽安庆 九月十八日朱家宝 九月二十四日黄
 (11月8日)  焕章部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