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之大贼-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还没有人认为中国能够击败俄国,中国人胜利也就是击退俄国部队吧。穆默先生告诉柏林,北京的形势很不乐观,兵力,弹药,武器,都异常的匮乏。甚至各种能源都跟不上。

穆默告诉柏林,如果想让俄国人在中国把血流干的话,德国就必须马上增加对中国的援助力量。杨打鬼是一头凶猛的野兽,但是这个野兽现在没有力气,想让他把俄国人撕咬的遍体鳞伤就必须给他提供食物!

穆默也知道英国人的封锁让物资运输变的十分困难,可是他告诉柏林,中国这里更困难。柏林必须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否则一旦让俄国人在中国取得了胜利,他们的军事力量马上就会转向欧洲战场。

帮中国,就是帮助自己。

柏林没有给他任何答复。因为打破英国人的封锁真的相当困难,就算德国肯发动战争,但是他们的强项是陆地,德国人还没有愚蠢到认为自己派一支舰队过来就能把大英帝国在亚洲的舰队送入海底。

柏林要求穆默每两个小时发一份电报对战场上的情况进行通报,而且一群德国陆军的参谋们都在研究这场战争,他们根据穆默先生发去的关于俄**队的动向做出分析,还把他们的意见发给北京,以供北京最高统帅部参考。

他们就像是自己再打仗一样,各种建议从柏林传过来。直到德国收到杨司令亲自带着部队去前线将对俄国人发起反冲锋的消息之后,那电报一下就停住了。

半个小时候之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发电给袁世凯:“总统先生,我等待让我惊喜的消息。”

反冲锋?这个方案德国人根本没有想到。

勃鲁西诺夫将军当然也没有想到。当他的第一波冲锋的部队倒在中**队那密集的枪火之下的时候他还没有多少慌张,见到前面的士兵冲击的力量已经明显不够。正打算把第一波部队调回来再派第二波上去,却没想撤退的命令刚刚下达,对面的中国人的阵地里面却响起了一阵阵嘹亮的军号声,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跃出了战壕。朝着真准备撤退的俄国部队发起了强力的冲击!

那些俄国大兵已经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这个时候哪里还能组织起来抵抗?同时中国人的火炮也开口说话了,一轮密集的炮火砸在第二批正准备攻击的俄国士兵头顶。砸乱了他们队形之后就开始往后延伸轰炸,于此同时那些中国人也不像俄国人一样等着炮击结束再冲锋,他们跟着就冲了过来。

这还是杨司令第一次让自己部队踩着炮弹落点对俄**队发起冲锋,步兵和炮兵的配合还不算完美,炮兵不知道配合一下步兵的速度,步兵也害怕跟的太紧的炮弹落在自己头上。

炮弹和步兵之间拉开了一百多米的距离,这个距离要是放在以后那绝对是致命的失误,但是现在打俄国人却不一样。

老毛子从来没见过这样冲锋的,刚刚被炸过对方就冲过来了,许多队伍都来不及调整防御阵型就遭到了冲击。

而且杨司令虽然现在物资紧缺,发起一次反冲的资源还是有的。

孙传芳一开始还真的有点怕,杨司令让他处于第二攻击波的位置当真很符合他的想法。到了这里他才发现,原来这个位置才是指挥冲锋的人应该待的地方!

在这里他能保持一点头脑的冷静,不想上次那样脑袋中一片空白了。对面俄国人的情况他看的非常清楚,同时也很注意旁边义勇军的队伍攻击的步伐,觉得对面俄国人多了他就再派一支部队上去,觉得打的快了就稍微停下来一会。

而且北洋军这一次也再学者义勇军那三三突击的阵型,虽然他感觉自己的脚步比以前冲锋的时候那种拼命的跑要慢上一些,可攻击速度当真不慢。

如果他这里真的遇到什么情况,钱尧的四师还会来支援他。

战场就是这样,如果对手已经混乱,而你又把配合给打出来了,那人数基本上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老毛子现在混乱的还只是前线,勃鲁西诺夫将军也看的出来中国部队的可怕在什么地方了。他们的步兵人数没有自己多,他们的炮兵技术没有自己好,但是中国炮兵和步兵却能打出来配合,这是最要命的事情!

“炮兵!命令我们的炮火摧毁中国人的炮兵阵地!”

勃鲁西诺夫的话刚刚说完,一个俄国通讯兵从门外跑了进来:“报告将军!我们守卫炮兵阵地的部队遭到了中国人的冲击,士兵抵挡不住了,炮兵请求转移阵地!”

勃鲁西诺夫听的大怒:“什么?不许转移,告诉他们我们马上援军过去!”

通讯兵神色极为暗淡:“将军,可能,来不及了。”

旁边一个俄军参谋提出了一个相当中肯的意见:“将军,我们没有修筑阵地,士兵们的情绪已经很是恐慌,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组织部队有序的后撤,脱离战斗!”

正确的意见听起来总是逆耳的,虽然现在前线俄国部队确实十分被动,而且就像这个参谋说的一样,勃鲁西诺夫做了好多的准备,不管中国人怎么防守他都有进攻的办法,可惜他就是没有想过如果中国人进攻他该怎么防守。

“不!我们的兵力是中国人的三倍还多!如果我们撤退的话,不光是我们的耻辱,也是整个俄**队的耻辱!命令部队冲上去,命令小伙子们勇敢的冲上去和中国去战斗!看看他们的个头,有什么好怕的!你们应该让他们知道,你们手里的刺刀比他们更锋利。”

其实勃鲁西诺夫非常清楚,有的时候人多是没有用的。只是他一向狂傲,他根本不可能后退。理由和在喜峰口的吴大将军很是相似,退了,自己回去之后就没日子过了。

俄国人疯狂的发起了对冲之后,中国部队的攻击脚步终于停了下来,在一片无遮无拦的旷野之上双方的部队冲杀到了一起。

后面观战的杨司令脸部的肌肉抖动了几下,望远镜里面俄**队的数量明显要比中国人多,军阵也要厚实。

杨小林的头微微的摇了一下,对于勃鲁西诺夫将军的大名他还是听过的。这位俄国将军对奥匈帝国发起的那场突击战打的当时经典,被后世所有的国家研究。

一场战斗让勃鲁西诺夫名垂青史,不光是因为战斗胜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场突击战一下干掉了三个皇帝!

首先,奥匈的皇帝身体本来就不好,差点被勃鲁西诺夫打下老窝,吓的一命呜呼了。然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因为在战斗中指挥错误,连连中计,让德国人也损失了六十多万精锐部队,德国部队对这位皇帝的指挥水平产生怀疑,兴登堡和鲁登道夫马上架空了威廉二世直接指挥战斗的权利。

最后,这场战斗虽然俄国人打的不错,但是先前俄国已经是连连战败,六七百万俄军将士战死沙场之后国内对沙皇的不满立刻爆发,起义发生了。这一场战斗让沙皇失去了最后的精锐部队,无力镇压起义,被伟大的人民政权推翻。

这就是著名的一场突击战,干掉三皇帝。

最让人意外的是,尼古拉二世对勃鲁西诺夫将军十分的倚重,可谓是言听计从信赖有加。他被起义军包围在皇宫的时候盼星星一般的盼着从前线回来的勃鲁西诺夫将军能挽救他的江山,可是当这位将军回去的时候,却是另外一个身份——红军将领!

总之,这是传奇的俄国将军。杨小林本来认为这样的对手打仗,会让自己有点麻烦的。但是他现在真的有点失望。

和自己对冲?从形式上看这一招并没有错,俄国人的兵力远远多过自己,但问题是自己不是傻子!

“命令所有部队缓步后撤,钱尧,马上进入最前线布置阻击阵地,炮兵调整标尺,给我炸死他们!”

 第十五章 江左有男儿

三三冲锋的阵型可是经过无数鲜血的洗礼由解放军开创出来的,这种阵容不光冲锋的时候使用非常有效,在撤退的时候一样能够交替掩护。如果炮兵配合的好点给予拦截轰炸的话,一般不会让敌人的追击给自己造成太大的伤亡。

杨司令却没有让炮兵在这个时候对俄国人进行拦截,他就是要把老毛子往后面拉一点,不是说俄国人太多他怕打不过,对方阵容太密集了冲上去会让自己的伤亡大增的,拉出来一点好打。

在刚才攻击的时候三支部队就像三个箭头,一起冲上去看不出来什么差距,北洋军也能跟的上义勇军的脚步,但是这个微小的战术调整一出来,双方士兵的素质明显就不同了。

义勇军从攻击到撤退一气呵成,第一梯队慢慢后撤的同时第二梯队已经做好了掩护的准备,当老毛子冲杀过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丝毫的慌乱,北洋军士兵则差了一点,一线和二线的衔接显得并不成熟,一时间有些慌乱,隐隐有被俄国人追杀的态势。

孙传芳这个时候虽然极力想稳定局势,可是整个队伍还是开始乱了起来。好在旁边的二杆子反应很快,他知道如果北洋的队伍被俄国人冲开,那自己这边也是麻烦。

没等杨小林给他下什么命令,就派了一个团过去支援孙传芳,这才帮助北洋军稳住了后退的脚步。

钱尧已经布置好了兵力,等到杨司令觉得俄国人的阵型被拉开了之后他们将再度发起冲击!勃鲁西诺夫想用刺刀来让中国部队屈服,可是他显然并不知道,拼刺刀,杨小林这帮人从来没有怕过俄国人!

杨司令真的有点兴奋,当他下令部队撤退的时候俄国人居然真的敢追上来,而且还是那种大兵团的追击,四五公里长的战线上好几万俄国人跟在义勇军的身后一路喊杀着。

这意味着自己再次反击的时候俄国人的局面就不是刚才那个样子了。刚才俄国人投入的只是先锋部队,所以被义勇军追一下也就是造成一点形势上的恐慌,如果老毛子后退一点稳住阵脚的话,那么自己这一次的反冲唯一的战果就是鼓舞了士气,打乱了俄国人攻击的脚步。

顶多石小五那个地方得手,自己能再捞点炮火过来。但是勃鲁西诺夫居然敢这样追?大兵团的追击就意味着俄国人再溃退的时候就是大兵团的溃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