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之大贼-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园寺继续浇着他的茶壶,好一会的功夫才说道:“我真的不敢确定中国方面会采取什么策略,因为从他们目前国内的报纸上可以看的出来,他们没有进行任何反日的宣传。杨打鬼不可能不知道,一旦中日开战将是一场命运的决战,为什么他不进行更大规模的动员呢?”

这个问题寺内正毅真的没有办法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在寺内正毅昨天给天皇的军事报告中就明确的提出,日本现在必须做出选择,要么从俄国马上撤军,要么就要准备打一场规模空前的战斗。天皇还没有给他回复,不过想来西园寺今天找自己喝茶,应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果然,等茶好了以后,西园寺给他倒了一杯,一边喝一边说道:“寺内君给天皇的提议,我已经看到了。天皇说你的提议很中肯,但是有一个明显的疑问,想请寺内君解答一下。”

寺内正毅忙的放下茶杯:“哈衣!”

西园寺说道:“从中国这一次维和可以看的出来,他们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输送大批的部队到西伯利亚来。如果杨打鬼真的要开战,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我们根本没有他们的那种速度,直上松原将被迫独自面临压力。为什么中国方面现在会毫无反应呢?”

寺内正毅说道:“这个我和东乡元帅已经讨论过,也许在杨小林的意图里面,他更希望我们的海军能在南洋动手。”

西园寺的嘴角笑了一下,寺内正毅给出的这个答案和他跟天皇讨论的结果基本一致。

“你给出的两个建议一个是撤军,另一个是决战。我想知道,在你的心里到底更倾向于哪一个?”

寺内正毅脸上一片肃然之色:“首相阁下,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撤军比较理智一些,我们目前的陆军和中国交手,即便全力以赴也没有必胜把握。但是从天皇和大日本帝国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必须殊死一战!因为我们没有退路。”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来,双手递给了西园寺:“这是我们统计的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请您过目!”

西园寺双手接过,他打开来看着,一边寺内正毅却接着小声说道:“首相阁下,中国人目前已经得到了西伯利亚南部的广阔领土,那里的资源比他们江淮的矿山要丰富的多!而我们占领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资源数量也是非常丰富,相当于两个印尼的总和!如果我们现在退出俄国,中国人会马上得到这里,用不了多少年,我们的国力将被中国远远的抛开。”

日本人不愿意放弃的原因就是杨小林不想让他们得到的原因,这中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中国可以向大英帝国让出利益,可以和美国和法国共享资源,也可以和德国共同开发,但是唯独日本不行!

其实就算施特塞尔不做这些动作的出来,日本也会找机会干掉他的。因为日本人知道这帮人保护的是中国在西伯利亚的利益。这一片有日本没中国,有中国就注定没有日本立足的地方。

仗是打定了,关键是怎么打。小日本也不会说由着你中国算计,人家也有自己的策略的。

 第六十三章 开春很忙

中国和日本方面都在为这场战争做着准备,方式不一样,目的却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取得胜利。在中国,杨小林真的没有进行任何引导人民对日本方面仇视的宣传,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打日本不需要动员。

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观念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理念冲突真的非常厉害,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对这个社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像袁世凯那个年龄段的中国人对现在社会上一些年轻人的做法真的看不惯,这只是传统生活方式和新生活之间的冲突,已经冲突了好几年了,目前这个矛盾好像慢慢的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最少在杨司令家里袁世凯和他闺女不再吵架了。

而新的矛盾随着杨小林在学校推行尚武精神,随着那些孩子们一天天的接受这种精神,隐隐有一种要爆发的趋势。

什么是尚武精神?不是说把孩子们拉去军训,学会开枪学会打仗他们具备了这种精神的。尚武的可能是保家卫国的勇士,也可能是打架斗殴的流氓,在这一点上政府必须进行引导。

杨小林不光教孩子们打枪,还通过电影,画报,课本等不同的手段,告诉孩子们枪口该对准什么地方。孩子们就是白纸,可塑性非常强,你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会什么。

尚武精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矛盾其实就体现在赵明杨对他亲爹的那种举动的不理解上面。赵明杨现在在学校越来越活跃,虽然杨小林教育过他一次,但是杨把总的教育显然是不成功的,这孩子依然认为他亲爹当时冲向八国联军的炮火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懦弱的逃避。

他是没办法理解他亲爹的。像赵家少爷那种人,从小在封建教育的制度下长大,他们认为读书人的最高的品质就是没事读书修身心,临危一死报君王。

而现在的这些中小学生虽然只是经过了一年的教育。但是他们的观念已经和这些人大相径庭,在杨小林给他们灌输的理念使他们认为没事的时候你不应该只顾修自己的身心,临危之际更不应该一死了之。

父母问自己孩子为什么要读书,他们的回答是为了让中国走向强盛。你问他们最崇拜的是谁,他们会告诉你是卫青霍去病。在他们还不成熟的心灵中,杨小林埋下了一颗为祖国开疆拓土的种子。在今年中国的第一次大学招生考试中,南京的一个考场上就出现一个条幅,是学生们自己写的:“中学毕业,我已成年,请吹响冲锋的号角。我随时等候国家的召集。”

这就是杨小林建立的动员机制,他认为我们的动员就应该是长效的,而不是那种等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才被迫发出的一声怒吼。这些孩子还没长大呢,等个五年十年的,等他们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的时候,杨小林相信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听到中国吼声都将发抖。

他真的希望中国能有十年的和平,我们的民族确实需要一个喘息的时间。

这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真的给我们带来了生机,赶走俄国人的时候我们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什么重工业,特别是北方。已经被战火蹂躏成了一片废墟。中国人就是在这片废墟上创造了奇迹,我们从零开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着,最起码到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已经不用为吃喝的问题发愁了。

通过发行国家债券、接受各国贷款并积极争取援助、中国吸取了大量的国际资金。我们利用这些钱完成了中国的农业改革。而这一次的维和行动也把中国的传统农业渠道拉动到了农副产品的加工上面来了。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时代已经开启,这个时候中国许多地方忽然兴起了一种新兴的事务,集体农庄。

这农庄并不是政府组成的,而是那些农民自发建设起来的。他们几个。有的几十个农户统一经营,购买那些农业机械来耕种,产品统一销售。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这种模式的出现杨小林真的非常意外,他发誓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搞农业大锅饭,但是现在老百姓自己搞了。集体农庄只是出现在某些地方,政府中有人说这种模式应该被推广,有人说这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包括中央都为这件事情争吵不休,到现在还没拿出一个具体的办法来。

马上又要到新的一年,中央已经通过了两个文件,打算在新年之后下发,第一个文件规定政府工作人员的编制的,也就是公共部门的人员数量。

中国人的观念真的和西方不一样,西方人的观念里面发了大财自己过的舒服了,人前显赫了,那就是成功的标志。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你赚多少钱都没什么用处,中国人成功的标志是当官,你当了官你才有社会地位,才能算光宗耀祖。

比如在那些厂子里面,谁谁家的孩子读书回来,一下被招聘到政府去上班了,那他的腰杆顿时就粗了起来,连老板都要多看他几眼。

这真的不是因为杨小林给政府人员的工资高,只是中国人就这个观念,几千年了,真改不过来。这个观念注定了许多人会想方设法的往政府里面钻。新中国刚刚成立政府的在册人员是两百万人,到现在已经上升到了五百万!五百万是什么概念?没人每个月十三块大洋的工资,六千多万大洋一个月,一年六个亿,合三亿英镑。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是会出大事的,要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共部门都坐在纳税人的肩膀上,如果我们的公共部门过于庞大,那么我们的经济发展的脚步肯定跑不起来。

中央马上就要对所有的政府招人的做法喊停!全部都给我停下,别跟我强调什么困难,人手不够你加班,加班还忙不过来你可以提出申请,上级批准之后召开纳税人大会,纳税人同意掏钱了你可以聘用临时工作人员。总之,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不能再进人了。

还有一个法案是今年六月份盛怀宣和梁启超提出来的《鼓励开展工农业科技研究具体措施》。

根据这个措施,政府将拨出专门的款项,并且像设立动力研究所和西北工业科技中心那样的专门的机构,来让中国的工农业产品由加工型转变为技术型。

政府将对一些基础科研工作予以重视并直接投入资金,第一批被宣布将获得政府支持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精密机械、制药、农产品、和海运行业。政府将出面牵头,让这些行业和大学的研究机构实现对接,科研成果一旦获得国家扶植认可,将马上得到资金援助。

项目试验成功之后转为商业利益,研究人员不光可以拿到国家给予的奖励,还有权分享成果给企业带来的商业利益。

这个方案只要被通过了。对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有了技术上不断更新的保证,也意味着中国的知识份子那穷书生的命运将彻底改变,只要你有本事研发出项目,你的项目能给国家和企业带来非常直观的效益,你就坐在家里收钱吧。这是对知识尊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