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之大贼-第7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考虑用军队来保证顺利推行?”

杨小林往会客室的椅子上一坐:“你也觉得没问题么?”

蔡锷点头:“比孙文的民主要强的多!”

熊希龄的官制改革除了人事升迁上面的变化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央对基层的全面放开。

现在的体制那些乡长。村长都是县里面任命的。而熊希龄说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因为中国这个地方和外国很不一样,在乡村一级中家族观念非常严重,你一个外来人,想在这个村子里面干事你首先得经过这个村子的最大的那个家族的同意。

这几年中国的许多村长都是摆设,干过农活会来事的还好说,有些上面派去的人对当地的事务根本插不上手。

熊希龄说与其这样不如让老百姓自己选村长,你们自己选,选了把名单报上来,我们批。然后乡长就从这些村长中间提拔。还是你们自己选,上边不过问。

以后我们在村里面只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协助他们选出来的村长处理事情。而镇子上的公务人员也全部都采取临时聘用机制。你当了乡长,你自己找人来帮你处理公务。

每一个乡长任期四年,所收财税上缴县级部门百分之二十,剩下百分之八十你自己支出。至于你怎么花掉的,政府的要求是每年年底进行公示。然后县级部门查账。查账没假,老百姓对你花的钱也没有任何意见,政府绝对不会过问你哪笔钱该花,哪笔钱不该花。

四年任期结束之后,你给乡里面创造了多少收益,决定你能拿到多少提成。没错。对乡一级的干部就是给提成的。因为这些人往往没有什么太多的升迁机会。

熊希龄说的清楚,我们得让他们感觉为国家干事是值得的。乡长都是村长选上来的,村长是在村子里面有声望的人。人家干了四五年,把乡里面建设的不错,让乡亲们的收入都翻番了,别等干完了回家一看,隔壁那个傻了吧唧的二牛这几年跑船都盖了六间大瓦房了。自己给国家干了四年尽心尽力还不如做小买卖的。

总之一句话,当官也是一种经营自己人生的道路,别让走这条路的人寒心,付出心血就要有回报才行。你不让他有回报,他会用自己的权利来换回报的。相信他,他是全乡推选出来的最有能力的人,他一定有办法拿到他应得的,甚至不应该得到的。

这个方案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前天杨度也给杨小林回电了。杨皙子看过这个方案之后说,不择一切手段确保成功。黎元洪,陈天华,所有知道的人都认同。这是杨小林见过了赞同率最高的一次表决了。

大家都认为可以,这应该是一个好的方案,只是杨小林的内心中真的有点担忧。

基层放开了绝对的民主,中央确保绝对的集权,用县市一级的政府作为过渡,这个政策和太祖建国的时候何其相似?太祖当初也是让大家公推生产队长,生产队长拿全队的工分比例。生产队长拥有对乡长的罢免权,这和熊希龄要进行的政改几乎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真的可以么?要知道太祖当年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后来的文献也都说这种政策不可取,但是既然不可取,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赞同?

是他们都错了,还是历史向一个小小的片警隐瞒了什么?

杨小林真的找不到答案。不过既然大家都认为可以做,那我们就做。

 第三十七章 尽量少杀人

其实杨小林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和蔡锷说清楚,就是在布达拉宫的问题上,他真的打算动手。

他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三年的时间已经让他对布达拉宫丧失了信心,他给了最大的宽容,可是始终无法得到答案。他们说的很对,没有活佛的支持,想立足义勇军可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藏民会一直反抗,这个地方也许将陷入永不停息地战火。

蔡锷这个人很有能力,他一直在想办法让局势变的对我们有利,而且从目前来看他虽然还没有成功,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可是杨小林真的觉得自己在三年前让蔡锷来这里是完全错误的一个决定,当初应该让蔡锷去北方,让张作霖来这里,也许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

因为,蔡锷不够坏。

蔡锷一直想着通过军事上和政治上还有经济上的捆绑把布达拉宫给绑在中国的身上,然后让活佛心甘情愿的配合我们。那是最好的结局了,可是杨小林现在看不到活佛的诚意,所以他想采用另一个办法。

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来的政治斗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想让一个当权者来配合自己来完成对一个地方的统治,除了如唐朝对吐蕃那种政策之外,还有一种政策叫挟天子以令诸侯。

共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全国二十多所大学青年组织代表在北京召开全体代表大会,商议把中国现在各个学校里面分散的青年组织统一起来,建议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团体。

这些青年组织大多是北洋建立的,他们的统一代表着北洋的新一代已经不甘于寂寞,这些年轻人迫切的想寻找一个可以让他们展现的舞台。

各大报纸也对这件事情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许多媒体都认为,这个组织的建立意味着已经垂垂的北洋焕发了新的生机,在以后的中国格局之中,北洋将注定要成为一股很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中国的舞台上争取他们自己的地位。

更有记者早在大会没开之前就做出了一个假设。他们认为中国现在的政治格局虽然稳定,但是长久下去目前的几股势力到底谁能成为最后赢家尚未可知。

这个青年团体的组建,也许将是北洋十几年之后重新登上中国权利巅峰的预兆。

蒋志清这个名字,这一次真的火遍了中华大地。

但是这大会开的当真让人震惊不已,作为大会发起人的蒋志清首先上台讲话,他通篇的讲话中没有一字一句涉及到北洋的利益。相反,他要求新组建的青年团体无条件的拥护政府的各项决定。他说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考虑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事情。

对于杨小林他是大加赞扬。并且喊出了杨司令就是中国的带头人的口号出来。

这个开场不光让那些记者们震惊不已,连之前说好来给蒋志清镇场子的几个北洋的老人都是满面的错愕。更让他们错愕的是,蒋志清的讲话得到了后面许多学生代表的附和,他们一个一个上台,原定的作为北洋复兴的大会搞的就像是向杨小林的效忠宣誓一样。

整个大会开完之后,那些老北洋明显嗅到了一丝异样。按照提前的布置,他们有几个人要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后来他们全部都走的,走的时候一个个面色凝重。

不光这帮在中国官场混了几十年的家伙感觉到了什么。就连新党也察觉出来了,味道好像不对。

学生们在集会之后发起了游行活动,他们的激情全部的抒发了出来,从北门一直走到南门,一路上把杨小林的巨幅照片高高的扛起,高呼着各种拥护的口号。

杨小林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脸色十分的难看,把报纸上往桌子上面一扔也没有说话。他不用去问都能猜得到这是谁干的。杜月笙没这个心思,想不出来这样的手段。

陈天华他们虽然赞成自己,可是干不出这么恶心的事情出来。而且他们都知道,杨小林不喜欢这样的调调,甚至可以说的上是讨厌。

蒋志清!不用猜都知道是他。

也许他这么做是为了向自己表达忠诚之心,也许他是为了帮助自己巩固地位。可是他这一次真的拍马屁拍在马腿上。

“发个电报给邹容,从明天开始这一类照片不允许再出现在报纸上面,学生们的活动中关于我的报道都不准刊登。”

杨司令掐灭了自己的烟头,眼神中放出一道凶光来:“蒋志清这个家伙一定要注意,我以前真的小看他了。”

蔡锷在旁边说道:“司令,其实提升一下您的声望没什么不好,这对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有利。”

杨小林哼了一声也没有说话。提升声望确实是好事,这一点蔡锷说的没错。但是声望的提升分很多种,杨小林一直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不断的胜利,不断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来提升自己的声望。

如果他想做的话他也可以天天把自己的报道和消息放在中国各大报纸的头条,每天都占据头条,三百六十五天你们天天看我。

那样做有意思么?

这个世界是没有神的,如果有人要把你捧上神坛,请相信那个人绝对居心叵测。比如太祖打江山的时候,刘主席就首先造神,后来我们的林总司令又开始说太祖是神,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不说大家也知道。

蒋志清的这个举动就给了杨小林这样一种感觉。杨小林绝对不会让他开始,关于自己的报道必须全部抹下来,而游行队伍中自己的照片也必须拿下来。

这一点相信自己做出一个动作之后,蒋志清能明白过来的,他是一个聪明人。杨司令上头条有自己的办法,等我们在这里动手的时候,全世界的报纸都要报道他。上外国报纸的头条,那才叫本事。

“松坡,我们带话过去之后布达拉宫那里有什么反应?”

蔡锷说道:“没有什么反应,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回话。”

“他们和英国方面的接触停止了没有?”

“也没有。”

杨小林的身子坐了起来,两只手抱在面前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我如果派一支特种作战大队突袭布达拉宫,有多大的把握?”

蔡锷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杨打鬼这个家伙最终还是选择了武力解决,这多少让他有些失落:“司令,单单从军事上面说,我们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从政治上来说,这么做将会带来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结果,最终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无法做出判断。”

杨小林冷哼了一声:“军事上能成功就行了,至于政治上么,让他们在我们和英国之间做出一个选择真的有点难为了他们,换个简单点的选择题吧,想活还是想死?这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