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雪岩全传(三本合集)-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见得!不过总是一个说法。”古应春又说, “照我看,各省督抚亦未见得肯。”

    这一层你不必担心,左大人自然做得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花样,他最擅长,“

    “好的。只要有把握,就可以谈了。”古应春说:“我想,请吃饭不妨摆在后面,我先拿汇丰的大板约出来跟小爷叔见个面,怎么样?”

    “大板”是“大老板”的简称,洋行的华籍职员,都是这样称他们的“洋东”。汇丰的“大板”麦林,胡雪岩也曾会过,人很精明,但如上海人所说的很“上路”,凡事只要在理路上,总可以谈得成功。所以胡雪岩欣然表示同意。不过还有些话要交代明白。

    “老古,”他说,“我的情形本来瞒不过你,这年把你兼了汇丰的差使,对我个人的情形有些隔膜了。我如今是个‘空心大老倌’,场面扯得太大,而且有苦难言。福建这面,现银接济跟买军火的垫款,通扯要亏我二三十万,浙江这面,代理藩库的帐,到现在没有结算清楚。有些帐不好报销,也不好争,因为碍着左大人的面子,善后局的垫款,更是只好摆在那里再说。这样扯算下来,又是二三十万,总共有五十万银子的宕帐在那里,你说,怎么吃得消?”

    “有这么多宕帐!”古应春大吃一惊,“转眼开春,丝茶两市都要热闹,先得大把银子垫下去。那时候,小爷叔,阜康倘或周转不灵,岂不难看?”

    “岂但难看?简直要命!”胡雪岩紧接着又说,“说到难看,年内有件事浦排不好,就要显原形。我是分发福建的道员,本不该管浙西的盐务,不过浙江总算闽浙总督管辖,勉强说得过去。如今我改归陕甘总督差遣了,将来必是长驻上海,办西北军火粮饷的转运,浙西盐务,非交卸不可。要交卸呢,扯了十几万的亏空,怎好不归清?”

    “这就是说,年内就要十几万才能过关。”

    “还只是这一处,其他还有。一等开了年,阜康总要五十万银子才周转得过来。如果这笔借钦成功,分批汇解,我可以先用一用,一到明年夏天,丝茶两市结束,货款源源而来,我就活络了。”

    古应春松了口气。“好!”他毅然决然地说,“我一定想法子,拿这笔借款弄成功。”

    “有你,一定可以成功。老古,我还有点意思,说给你听,第一,这件事要做得秘密,千万漏不得一点风声,不然,京里的‘都老爷’奏上一本,坏事有余。我告诉你吧,这个做法连左大人自己都还不知道。”

    此言一出,古应春大为诧异,“那么,”他忧虑地说,“到谈成功了,如果左大人说‘不行’,那不是笑话!”

    “你放心!决不会闹笑话,我有十足的把握,他会照我的话做。”

    “好!再说第二件。”

    “第二件,我想托名洋商,其实,有人愿意放款,也不妨搭些份头,多赚几个利息。”

    “这要看情形,如今还言之过早。”

    “只要你心里有数就是。”胡雪岩说,“左大人的功名,我的事业,都寄托在这笔借款上了。”

    为了保持机密,古应春将麦林约在新成立的“德国总会”与胡雪岩见面,一坐下来便开门见山地谈到正题。麦林相当深沉,听完究竟,未置可否,先发出一连串的询问。

    “贵国朝廷对此事的意见如何?”

    “平定回乱在中国视为头等大事。”胡雪岩通过古应春的翻译答说:“能够由带兵大臣自己筹措到足够的军费,朝廷当然全力支持。”

    “据我所知,中国的带兵大臣,各有势力范围。左爵爷的势力范围,似乎只有陕西甘肃两省,那是最贫瘠的地方。”

    “不然。”胡雪岩不肯承认地盘之说,“朝廷的威信,及于所有行省,只要朝廷同意这笔借款,以及由各省分摊归还的办法,令出必行,请你不必顾虑。”

    “那么,这笔借款,为什么不请你们的政府出面来借?”

    “左爵爷出面,即是代表中国政府。”胡雪岩说,“一切交涉,要讲对等的地位,如果由中国政府出面,应该向你们的‘户部’商谈,不应该是我们在这里计议。”

    麦林深深点头,但紧接着又问:“左爵爷代表中国政府,而你代表左爵爷,那就等于你代表中国政府。是这样吗?”

    这话很难回答。因为此事,正在发动之初,甚至连左宗棠都还不知道有此借款办法,更谈不到朝廷授权。如果以讹传讹。胡雪岩便是窃冒名义,招摇辱国,罪名不轻。但如不敢承认,便就失去凭借,根本谈不下去了。

    想了一会,含含糊糊地答道:“谈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国政府,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

    “胡先生的词令很精采,也很玄妙,可是也很实在。好的,我就当你中国政府的代表看待。这笔惜款,原则是我可以同意,不过,我必须声明,在我们的谈判未曾有结论以前,你们不可以跟任何另一家银行去谈,”

    “可以,我愿意信任你。”胡雪岩说,“不过我们应该规定一个谈判的限期,同时我也有一个要求,在谈判没有结果以前,你必须保守秘密。”

    “那是彼此都应该接受的约束。至于限期,很难规定,因为细节的商谈,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磋商。”

    “好!我们现在就谈细节。”

    这等于已确定麦林是作了借款的承诺,连古应春都笑了。“小爷叔,”

    他说,“我看交涉是你自己办的好,我只管传译。麦林很精明,也只有精明的人才能让他佩服。”

    于是即时展开了秘密而冗长的谈判,前后三天,反复商议,几于废寝忘食。麦林原来就佩服精明的人,此时更为胡雪岩的旺盛企图心所感动。更为胡雪岩的过人的精力所压倒,终于达成了协议。

    这一协议并未订成草约、亦未写下笔录,但彼此保让,口头协定,亦具有道义上的约束力量,决无翻悔。商定的办法与条件是:第一、借款总数,关平一百二十万两,由汇丰银行组成财团承贷。

    第二、月息八厘,付款先扣。

    第三、由胡雪岩、古应春介绍华商向汇丰银行存款,月息明盘四厘、暗盘六厘。

    第四、各海关每月有常数收入,各税务司多为洋人,因此,借款笔据,应由各海关出印票,并由各省督抚加印,到期向各海关兑取。

    第五、自同治六年七月起,每月拔本二十万两,半年清偿。

    这五条办法中,第三条是洋商与胡雪岩、古应春合得的好处,明盘四厘、暗盘六厘,即是中间人得二厘的佣金,这也就是说,洋商向中国人借了钱,转借与中国官场,四厘入、八厘出,所得四厘好处,各半均分。

    至于印票必出自海关,是麦林坚决的主张。因为他虽相信胡雪岩与左宗棠,却不相信有关各省的督抚,到时候印票如废纸,无可奈何,而海关由洋人担任税务司,一经承诺,没有理由不守信用。

    这在胡雪岩却是个难题,因为除江海关每月协解三万两,可以情商上海道选出印票以外。 其余各海关并无协饷之责,就不见得肯出印票。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奏明朝廷,每月由各省藩司负责将应解甘饷,解交本省海关归垫。

    幸好协饷各省都有海关,每月闽粤两海关各代借二十四万,浙海关代借四十二万两,加上江海关本身应解的十八万两,共计一百零八万两,所缺只有十二万。胡雪岩建议左宗棠要求湖北每月协饷两万,由江汉关出十二万两的印票,合成一百二十万整数。

    这些办法,左宗棠完全同意,但等奏准,已在开春、丝茶两市方兴,正需放款,因而利息提高到一分三厘。这是从未有过的高利贷,于是流言四起,说胡雪岩从中渔利,尤其是李鸿章一派的人,不但展开口头的攻击,而且亦有实际的破坏行动。

    这个行动很简单,却很有效,就是策动江海关税务司拒绝出具印票。一关如此,他关皆然,几于功败垂成。

    经过胡雪岩的巧妙斡旋,这笔大惜款还是做成功了,是为中国借外债的开始。而左宗棠的勋业,以及胡雪岩个人的事业,亦因此而有了一个新的开始。但福者祸所倚,“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结局,相当凄惨,种因亦在于此!

(此篇终)

    编后小语
    胡雪岩自杭州城破,王有龄自缢之后,又转倚左宗棠为靠山,前后周旋,煞费苦心,为其镇压太平军效力。其后,他向洋商借得巨资,助左宗棠办洋务和镇压捻、回起义,一时成为中外瞩目之人。因而胡雪岩得左宗棠的出奏保荐,终将成为一名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至此,作者已为胡雪岩由“传奇性”地飞黄腾达,直至“戏剧性”地中落破产,打下一绝妙的伏笔。

    欲知雪岩在其商事达于巅峰并临近衰落之际的骄横奢侈、芜淫无度的生活情景,以及激烈的官场倾轧和权贵间的复杂争斗,请见高阳先生继《胡雪岩》(上、中、下)、《红顶商人》之后的又一力作:《灯火楼台》(亦为本公司出版)。




    
《灯火楼台》

    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一出将人相光绪七年三月初七,胡雪岩终于践约抵达北京。同行的有两个洋人,一个是在华经商多年,泰来洋行的经理,德国人福克,一个是英商汇丰银行的代表凯密伦。

    由于这年天气格外冷,天津海口尚未解冻,所以胡雪岩是从陆路来的,浩浩荡荡十几辆车,一进右安门,直投前门外草厂十条胡同阜康福钱庄。为了接待东家,“大伙”汪惟贤十天以前就预备好了,车队一到,胡雪岩与他的客人,还有古应春与办笔墨的杨师爷,被接入客厅,特为挑出来的四名伶俐的学徒,倒脸水倒茶,忙个不停。胡雪岩是汪惟贤亲自照料,一面伺候,一面问讯旅况。

    乱过一阵,坐定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