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建汀州长汀人黄广德在一二七七年四月称天下都元帅,刻都帅印,自立为天从广德皇帝,设铜将军、铁将军等称号。五月,南剑州沙县谢五十自称挚天将军。黄广德与谢五十军先后被元军镇压。农民军陈大举(陈吊眼)及舍族首领许夫人所率领的诸舍峒民军,与宋张世杰军联合,进攻福州。在福州的原淮军李雄部起而响应,杀死了同知宣抚司事潜说友。由于叛臣王积翁的欺骗和镇压,他们的反抗活动也陷于失败。
  南宋灭亡以后,人民的起义斗争,汹涌而起,十分激烈。
  杜可用(杜万一)起义 一二八○年(至元十七年)四月,江西南康都昌县民杜可用利用白莲会组织起义,有众数万。可用号社圣人,建元“万乘”,自称天王(民间皆事天差变现火轮天王国王皇帝),以谭天麟为副天王,都昌西山寺僧为国师。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贾居贞与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史粥联兵镇压。贾居贞令招讨方文伪装为农商,伏兵仗舟中,驶近农民军居住的茅舍。杜可用失于戒备,和起义军丞相曹某一起被擒牺牲。元朝又一次发布禁令,拘收在民间流传的《五公符》《推背图》《血盆经》等秘密宗教图籍,禁止“一切左道乱正之术”。
  陈大举(陈吊眼)起义陈大举是福建舍族的一名首领。临安失陷后,乘乱起兵,后来受张世杰收抚,合兵进讨叛臣蒲寿庚。南宋亡后,舍族人民仍然坚持斗争。元政府曾诏谕:“漳、泉、汀、邵武等处暨八十四畲官吏军民,若能举众来降,官吏例加迁赏,军民按堵如故”。起义人民拒不受骗。一二八○年(至元十七年)陈大举的叔父陈桂龙起义于漳州,退守舍洞,凭险拒守。陈桂龙据九层际畲,陈大举据漳浦峰山寨,陈三官据水篆畲,罗半天据梅泷长窖。陈大妇领客寮畲,共有山洞山寨八十余处,据险相维,内可出,外不可入,建年号“昌泰”,声势浩大。元军征讨无效,福建等处征蛮都元帅完者都、右副都元帅高兴以大军围剿。高兴破高安寨,斩首二万级。陈大举仍连五十余寨,有众十万。一二八二年,完者都以降人黄华为前导,连破十五寨,陈大举退走千壁洞。高兴以谈判为名把陈大举骗至山半。陈大举轻信不备,被高兴仰面执手掣下,斩首漳州。其父文桂、叔桂龙、弟满安投降。余部吴满、张飞等坚持斗争,也被杀害。
  林桂芳起义 一二八三年(至元二十年)三月,广东新会县林桂芳、赵良铃聚众起义,建罗平国,称“延康”年号,有众万余。同知广东宣慰司事王守信率官军镇压,擒桂芳,又收降林桂芳弟于新会。南海义军三千人被镇压失败,军帅潘舍人被擒。
  欧南喜起义 一二八三年九月,欧南喜在清远称王,建元称号,设官置署,众号十万,据平康下里东团村等处。增城县蔡大老、钟大老、唐大老等响应。欧将军(欧锺)擒广东道转运盐使合刺普华,切断通往占城的饷道,并遣所部马帅、陆帅和徐相进袭广州,但在元军打击下兵败。欧将军走新会,与黎德会合。时黎德已集船七十艘,众号二十万,别部吴林以船八百艘围冯村。官军大举进剿,黎德、吴林的义军战败。黎德、欧王及其所署都督、丞相、兵马铃辖等二十四人均被元军擒捕处死。
  黄华起义 一二七八年(至元十五年)张世杰代蒲寿庚,建宁路政和县人黄华集结盐夫,并联络建宁、括苍舍族首领许夫人奉卫王檄起兵,有众四万。张世杰败走后,黄华军降元,屯驻建宁。一二八一年(至元十八年)完者都讨平陈大举,黄华曾担任向导,使元军得以了解山洞之险,迅速致陈大举义军于死地。一二八年(至元二十年),黄华再度举兵抗元,聚众十余万,军士剪发文身,号“头陀军”,用“祥兴”纪年(南宋未帝赵昺的年号)。“福建一道,收附之后,户几百万,黄华一变,十去其四。”(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九二)闽中大震。忽必烈急忙抽调在扬州的刘国杰军会合浙西行省的高兴部、参政兀鲁兀伯颜的江淮兵以及福建行省兵,大举进剿。义军攻信州南门,高兴与战于铅山、进陷嘉禾,义军少挫。这时,黄华集众号二十万,分据建宁四区,以示必取。高兴得到建宁受攻危急的消息,即卷甲直趋,会福建之师合击,俘叶都统、梁都统等。黄华败走江山洞,据赤岩山死守。官军猛攻山寨,鏖战半日。起义军终于失败,黄华赴火自焚死。同时起兵的还有青田吴提刑,自署为两浙安抚使。官军讨平之后,在俘获物中有宋前丞相陈宜中的札子和黄华的印榜。
  钟明亮(朗)起义 一二八九年(至元二十六年)正月,广东循州畲民钟明亮举兵反,拥众十万,进攻赣州,下宁都,据秀岭。时江南义军多达四百余起。元朝政府极为惊慌,忙令签江西行枢密院事也迭迷失率江西行省左丞管如德、福建行省拜降、江推行省忙兀台联兵进讨。五月,钟明亮以众万八千五百人降。闰十月又反,以众万人攻梅州,分遣江罗等八千人攻漳州。韶州、雄州等处的起义军二十余起响应。忽必烈严责也迭迷失、管如德,命与福建、江西二行省合兵镇压。也迭迷失惧怕义军,不敢前往;等义军一走,又诛杀平民冒功。义军利用地形,十分活跃。元廷“虽两省一院并力收捕,地皆溪岭,囊橐其间,出没叵测,东击则西走,西击则东轶。”(《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九二)一二九○年(至元二十七年)二月钟明亮再降,五月又反。广昌的邱元,赣、吉的谢主簿、刘六十,乐安的卢大老,南丰的雷艾江等纷起响应。钟明亮死后,余众奉其木主,继续进行斗争。
  杨镇龙起义 与钟明亮起义的同时,浙江台州宁海人杨镇龙据玉山县二十五都龙兴山称大兴国皇帝起义,以历某为右丞相,楼蒙才为左丞相,用黄牌书其所居门曰“大兴国”,建年号“安定”。军士在额上刺“大兴国军”四字。一二八九年(至元二十六年)二月一日,杀马祭天,声言受天符举事。义军众号十二万,以七万攻东阳、义乌;余攻嵊县、新昌、天台、永康等处,浙东大震。时诸王瓮吉带谪居婺州,与浙江行省丞相忙兀台调军镇压,败义军新昌,进陷桃源,义军先锋张九被擒。三月,官军逼龙兴山,纵火焚杀,义军溃败。但余部仍坚持斗争,直到一二九○年三月仍在浙东一带活动。
  刘六十起义 一二九六年(成宗元贞二年)赣州民刘六十聚众万余人起义,建立名号,把斗争的目标指向元朝官府和欺压农民的土豪。元朝派兵去镇压,起义军声势甚盛,元军主将观望退缩,不敢出兵作战。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选(董文炳子)去兴国县,处死欺压农民的官吏和激起反抗的豪绅,对起义军分化诱骗。刘六十被擒,起义失败。
  元世祖、成宗时期,前仆后继的农民起义,相继遭到镇压而失败,但人民的反抗斗争并没有终止。各族人民继续在各地以各种形式向元朝统治者展开不屈不挠的战斗。
第五节 对外战争
  自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奴隶制国家以来,奴隶制度的发展决定了奴隶主贵族必然要不断地对外掳掠。掳掠奴隶和财富的战争被看作是光荣而高尚的事业。奴隶主的军队也正是依靠掳掠战争来得到利益和得到 发展。由于周邻国家的衰落和蒙古贵族骑土的善战,蒙古军所向无敌,不断取胜,占有了横跨亚欧两洲的广阔领域。
  元世祖忽必烈依靠汉人地主的支持,在汉地建立趄封建王朝,并且采用了封建的军事、政治制度,但是蒙古的军队仍然保存了原来的某些制度和原有的传统。传统的习惯势力使忽必烈和铁穆耳仍然把对外侵掠视为大汗应有的高尚事业。在蒙古贵族和军队势力的推动下,忽必烈在灭南宋的同时,又不断地对周邻各国: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缅国等展开了频繁的战争,一直延续到钦穆耳统治的年代。
  但是,元朝的军队毕竟已不同于蒙古建国初期的状况。半个世纪以来,蒙古军队不断收编了大量的各族的新分子。金朝降蒙的汉人地主武装和南宋的新附军,更与蒙古军队的素质完全不同。他们被迫当兵或被征调服役,蒙古贵族对外侵掠的战争只能为他们带来损害,而不能带来利益。军队成分变化,蒙古将士也逐渐腐化,习于享乐。元朝对外侵掠军在各国人民的正义的反抗面前,不再是所向无敌,而是不断地遭到失败。
  元朝的对外战争,使被侵掠的各国人民遭到战争的祸害,也为元朝统治下的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官员们奏报说,百姓赋役繁重,士卒触瘴疠多死伤,群生愁叹,四民废业。以致“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元史·安南传》)
  元朝对外侵掠战争完全是不义之战。各国人民对元军的抵抗和打击,实际上支持了元朝统治下的各族人民。在元军对外作战期间,江南人民的武装起义,此仆彼起。起义军对元朝的冲击,也是对被侵掠的各国人民的支援。
(一)对高丽的侵扰与高丽人民的反抗斗争
  蒙哥时,高丽王子王倎来朝,未返。中统初年,高丽国王王瞰死。赵壁、廉希宪建议送王碘归国,立为国王。忽必烈采纳这个建议,派兵送王似归国即位,更名王植。忽必烈把高丽作为元朝的属国,按照成吉思汗的定制:“凡内属之国,纳质、助军、输粮、设驿、编户籍、置长官。”一二六八年(至元五年),忽必烈严令王植在高丽制造可载四千石的海船一千艘,供备元军东侵日本。元朝对高丽的控制和榨取,引起高丽朝野的不平。一二六九年(至元六年),林衍废王禃立其弟淐为国王。忽必烈得报,派头辇哥领兵扶植王植复位。头辇哥进据高丽王都,命脱脱朵儿充任高丽达鲁花赤。这时,林衍已死。高丽三别抄军首领裴仲孙等拥立王植庶族王温为国王,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