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蠖际〕贾旎侍颖Γㄓ。N逶拢继蓝源蠖汲龇⒈鄙希髯冢蚰贤跆径换ǖ人嫘小C髯谀舷拢嗽鲁酰辽隙几浇耐2於贾兀继蓝醇C髯谠谛姓饰侍蛹爸钔醮蟪忌柩纭Q嗵径枚疽┖λ烂髯冢滥耆M继蓝谏隙家曰侍痈醇椿实畚唬ㄎ淖冢
(四)文宗的文治
  文宗在上都即位,下诏宣称“晋邸(泰定帝)违盟搆逆,据有神器”,以泰定帝的继位为窃据皇位,不再加奉庙号。元朝的皇权,又回到武宗一系。 
一、四川、云南的反抗
  四川的反抗 文宗、燕铁木儿与上都军兵鏖战时,四川行省平章囊加台党附上都。文宗一再调兵守御归、峡,防止他顺江东下。一三二八年十一月,文宗平上都。囊加台起兵反,自称镇西王,以四川左丞脱脱为平章,前云南廉访使杨静为左丞,杀四川平章宽彻等,烧绝栈道。天历二年(一三二九年)正月,文宗遣使往四川招抚。囊加台攻破播州猫儿垭,宣慰使杨延里不花开关迎纳。播州杨万户引囊加台川兵至乌江峰,为官军所败。云南八番元帅脱出也在乌江北岸破川兵。诸王月鲁帖木儿统军进至乌江,囊加台焚鸡武关大桥,又焚栈道。二月,占据鸡武关,夺得三叉、柴关等驿,至金州,据白土关。文宗命察罕脑儿宣慰使撒忒迷失将本部蒙古军,与镇西武靖王搠思班会讨。囊加台分兵进逼襄阳。三月,文宗设置行枢密院,以湖广、河南两省兵进讨四川。四月,湖广行省参政孛罗奉诏书到四川招降,赦囊加台罪,囊加台受诏降服。八月间,文宗谋害明宗而取得了帝位后,又以指斥行舆,大逆不道罪,把囊加台处死。
  云南的反抗 随从王禅与文宗作战的蒙古诸王秃坚等在梁王王禅兵败后,逃回云南。一三二九年三月,秃坚与答失不花等集众五万,准备杀云南行省丞相也儿吉尼,起兵自立。也儿吉尼逃往八番。文宗以也儿吉尼知行枢密院事。十一月,文宗又诏命豫王(原封西安王)阿刺忒纳失里镇云南。至顺元年(一三三○年)正月,云南诸王秃坚与万户伯忽、阿禾等起兵反,攻陷中庆路。二月,攻陷仁德府,至马龙州,进攻晋宁州。秃坚称云南王,伯忽为丞相,阿禾等为平章。立城栅,焚仓库。三月,阿刺忒纳失里由八番道进讨云南。四月,乌撤土官禄余杀宣慰司官吏,投附伯忽。罗罗斯诸部也响应伯忽起兵。禄余领兵七百余人,立关固守。元重庆五路万户军至云南境,被罗罗军击败,死万余人。余众撤退。文宗又下诏自江浙、河南、江西调兵二万,与湖广会兵去云南。五月,四川军也入云南进剿,败罗罗军。六月,立行枢密院讨云南,各行省兵分道进军。七月,枢密院奏报“云南秃坚、伯忽等势愈猖獗,乌撤、禄余亦乘势连约乌蒙、东川、茫部诸蛮,欲令伯忽弟拜延等兵攻顺元”。文宗再次下诏,派遣使臣督豫王阿刺忒纳失里及行枢密院、四川、云南行省进军。
  云南的反乱,显然对文宗的统治,是严重的威胁。文宗连续调动数省兵十余万进讨,并多次诏令各省供应军需。闰七月,四川省臣以馈饱告急。十月间,中书省臣上奏说:“近讨云南,已给钞二十万锭为军需,今费用已尽。镇西武靖王搠思班及行省、行院复求钞如前数。臣等议,方当进讨之际,宜依所请给之。”文宗对调遣征讨军士,也给钞赏赐。如江西、湖广蒙古军,每人给钞五锭。陕西蒙古军,人给钞六锭。罗罗斯军起,地近四川,又诏四川邻境诸王发藩部丁壮增防成都。西南地区引起极大的震动。
  文宗颁赏,各行省征云南的军兵,仍迟疑不进。十月,文宗再次遣使催促四川、云南行省进兵。四川兵由永宁及青山分两路并进,击败禄余兵,夺得关隘。十一月,罗罗斯军攻打建昌,失败,五百余人战死。仁德府元军在马龙州,败伯忽军,斩伯忽弟拜延,献馘豫王。进而又擒杀伯忽及从官十余人。四川行省出兵至乌撒周泥驿,击败禄余军。十二月,搠思班等率领的大军与阿禾蒙古军交战。阿禾伪降。次日领兵三千来袭,又败。阿禾败逃。元军直趋中庆,在安宁州斩阿禾。十二月三十日,元军最后击败反抗的云南军,抵达中庆,恢复省治。云南的反抗失败。
  一三三一年二月,枢密院又奏报,秃坚弟必刺都迷失等伪降豫王,反围军官。秃坚方修城堡,布兵拒守,无出降意。禄余追捕未获。文宗又诏令迅速进兵征讨。三月,阿刺忒纳失里、搠思班等继续镇压云南的反抗者,斩伯忽叔怯得该、万户哈刺答儿、澂江路总管罗罗不花及诸将校,磔尸以徇。四月,以乱事略定,出征云南的元兵各撤回所部;但因反抗者仍出没山谷间,仍分出部分军兵留驻。六月,乌撒、罗罗斯再次起兵作战。七月,下诏招降禄余等。九月间,禄余兵与云南东川路总管普折兄那具又杀乌撒宣慰使,并与伯忽侄阿福所领蒙古兵合攻罗罗斯。元廷再调陕西都万户府兵出征。禄余进攻顺元路。云南行省遣都事那海招降禄余,授以参政。禄余拒不受命,杀那海。元兵败退,禄余部入顺元境。十月,蒙古都元帅怯烈领兵进攻。作云梯登山,杀五百余人。秃坚弟二人、子三人被擒处死。
  一三三二年二月,禄余与四川行省联络,愿归属四川省。云南的反抗暂行中止。 
二、文宗的崇文尊儒
  文宗自幼年谪居海南,在汉地长成,因而较为接近汉文化。即位后,任用通晓汉文化的蒙古、色目官员。究心儒学的汪古部人赵世延,曾遭到铁木迭儿的诬陷,英宗时复任御史中丞。文宗对他深为信用。“鸣琴赋诗,日夕忘返”的克烈部人阿荣,拜中书参知政事。一些汉人文臣也入中书任职。在文宗统治时期,汉文化得到多方面的提倡。
  建奎章阁 天历二年(一三二九年)二月,文宗在大都建立奎章阁学士院。以精通汉文化的翰林学士承旨忽都鲁都儿迷失和赵世延并为奎章阁大学士,侍御史撤迪和翰林直学士虞集并为待书学士。据文宗所说,立奎章阁的用意是“置学士员,日以祖宗明训、古昔治乱得失陈说于前,使朕乐于听闻”。奎章阁又设授经郎二员,讲授经学,以勋旧、贵戚子孙及近侍年幼者肄业。首任的授经郎是仁宗时李孟擢用的翰林编修揭傒斯(龙兴富州人)。奎章阁设艺文监,检校书籍,以仁宗时的状元宋本和进士欧阳玄任监事。宋本、欧阳玄等人都是科举出身。他如延祐进士许有壬、苏天爵以及泰定时翰林待制李泂等都被先后延入奎章阁。蒙古、色目人中一些通达汉文化的文人,也入奎章阁,参预文事。阿荣被授予奎章阁大学士的称号。康里巎巎(音挠nāo。不忽木子,字子山)博通群书,自幼学习许衡传授的儒学,入奎章阁学士院为承制学士,又升为大学士。伯牙吾部人进士泰不华为奎章阁典签。大食人赡思曾从王思廉受孺学,召为应奉翰林文字,赐对奎章阁。至顺二年(一三三一年)正月,文宗并且亲自作《奎章阁记》,以示对奎章阁学士院的尊崇。
  元朝自建国以来,虽然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任用汉人文臣,但蒙古皇帝和宗王大都不通汉语。以和林为中心的岭北行省和广大蒙古草原地区,都仍然保持蒙古族原有的生产方式,继续发展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仁宗实行科举后,究心汉学的蒙古文士逐渐增多。文宗建奎章阁,聚集人才,汉族的儒学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发扬,不过,这仍只是局限于少数文人学士之间,范围是有限的。
  编修《经世大典》 文宗建奎章阁后,一三二九年九月,又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院采辑故事,仿唐、宋会要体例,编纂皇朝《经世大典》。次年二月,改由奎章阁学士院专领其事。命阿邻帖木儿与忽都鲁都儿迷失将蒙古语典章译为汉语。赵世延、虞集任纂修。依编修国史例,燕铁木儿为监修官。虞集推荐蒙、汉文士马祖常、杨宗瑞、谢端、苏天爵、李好文、陈旅、宋褧、王士点等参预撰录。四月间正式开局。一三三一年五月修成,凡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公犊一卷,纂修通议一卷。
  《经世大典》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元代典制纪录,成为明初纂修《元史》的依据,而且是文宗行“汉法”崇文治的一个标志。《经世大典》原书今已失传,只是在残存的《永乐大典》等书里,还有部分留存。
  尊儒崇佛文宗在信用文臣的同时,又极力表示尊孔崇儒,以争取汉人文士的拥戴。明宗在和林即位后,一三二九年二月,文宗遣儒臣曹元用去曲阜代祀孔子。曹元用归来,以司寇像及代祀记献给文宗。文宗又诏令修葺曲阜孔庙,并在曲阜陋巷建颜回庙。一三三○年,文宗加封孔子父母及诸弟子:孔子父叔梁纥为启圣王,母颜氏为启圣王夫人,颜子充国复圣公,曾子郝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又追封宋儒程颖豫国公,程颐洛国公。同年,又以董仲舒从祀孔庙,位在七十子之下。文宗遵循儒家礼仪,在京师南郊祭祀昊天上帝,并以太祖成吉思汗配享。文宗亲自郊祀,服大裘衮冕,依制行礼。
  二程、朱熹所倡导的道学(理学),发展儒学传统的三纲五常,提倡臣下和妇女“守节”,以事君、夫。仁宗以程、朱学说为科举考试的官学。每年还要访求烈女节妇,特别是夫死自尽殉葬的烈妇,由朝廷予以旌表,并多次旌表各地的孝子。文宗大力提倡道学的纲常节孝,以维护元朝的封建统治。
  文宗也崇奉用以维护统治的佛教。他即位后,从帝师受佛戒,作佛事六十日。元朝自忽必烈封授八思巴为帝师,以后历代相承。泰定帝时,帝师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死。一三二九年十二月,文宗以辇真吃刺失思继为帝师。在京师的吐蕃僧人每年都到皇宫中作佛事。佛教受到尊崇,僧徒也继续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