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月,明成祖命郑和为钦差总兵太监率舟师随使臣往其国回赐,并去柯枝颁赐国王印诰及封镇国山的碑文。一四一七年五月,郑和在福建泉州回教徒墓进香祝祷,出海。郑和在前引两碑记中都称此行是“往西域”。大约自苏门答刺、锡兰,经回教国之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径西航向木骨都束等国,再北航至阿丹、忽鲁谟斯,然后东返古里、柯枝,再循旧路经苏门答刺回国。一四一九年七月,郑和回到京师。随同前来进贡的忽鲁谟斯、阿丹、木骨都束、卜刺哇、古里、爪哇等国使臣,贡献了稀见的狮子、金钱豹等珍奇动物。明成祖命群臣在奉天门观赏。文臣纷纷作诗祝贺。明成祖厚赏自西域归来的官兵。
  永乐十九年(一四二一年)正月,明成祖迁都北京(详见下节)。自苏门答刺以西至忽鲁谟斯,共有十六国使臣在京朝贡祝贺。其中包括一四一九年来朝未归的使者。阿丹以北,阿拉伯半岛东南岸的回教国祖法儿则是第一次随阿丹使臣来明。明成祖命郑和等率领舟师护送十六国使臣回国。此次护送,并无其他使命。郑和到达南海一带,似未再西行。一四二○年八月即返回北京。各国使臣由舟师分队分头护送。太监李克率领的舟师送阿丹国使臣至苏门答刺后,命宦官周某率船三艘送至其国。
  明成祖在位时期,先后六次派遣郑和率舟师出使南海西洋以至西域诸国,远至今西亚与东非,见于记载的所经国度,多至三十余地,在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壮举。以郑和为首的官兵数万人,远航海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使团随行人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分别纪录了航行诸国的见闻。
三、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朝鲜 元代高丽国王接受元朝封号,用元朝年号纪年。明太祖初即位,即遣使高丽告即位。次年,高丽国王颛即停用元朝至正年号,遣使入明请封。一三七○年,明太祖遣使持金印文诰,封王颛为高丽国王。高丽始用洪武年号,对辽东元朝来使称北元。一三七四年,高丽权相李仁任杀王颛,拥立权臣辛肫之子辛禑为王,遣使来明入贡,明太祖却而不受。直到一三八五年,明太祖才加给辛禑高丽国王封号,并追谥王颛为恭愍王。一三八八年高丽东北面都指挥使李成桂除李仁任,囚禁辛禑,辛禑让位于子昌。次年李成桂废辛昌而立王颛之后王瑶,杀辛禑。一三九二年七月,王瑶(恭让王)让位于李成桂。李成桂(李朝太祖)即位,改国号为朝鲜,次年,改名李旦,遣使来明,贡马九千八百余匹。明太祖回赐纻丝棉布等近二万匹。一三九八年九月,朝鲜太祖以年老,逊位于次子芳果(定宗),一四○○年十一月,芳果因病让位于太祖第五子芳远(太宗)。
  明成祖即位,朝鲜太宗遣使朝贡。一四○七年,朝鲜十四岁的世子提得明朝允准,作为进表使率领各级官员五十余人,随从三十余人自北平府路至明京师南京,贺正。十二月,世子禔至辽东,明成祖特派官员赴辽东迎接。次年正月,朝鲜世子禔在南京进贡马匹金银器物。明成祖数次召见。厚加赏赐。世子禔告归,明成祖赋诗一篇赐世子,并赐白金千两及《大学衍义》等书籍、笔、墨、丝、罗等物品多项。四月间,世子禔回到朝鲜京城,群臣郊迎,街巷结彩,朝鲜太宗设宴慰劳使臣,说明朝“圣恩重大、报谢无由”。(朝鲜《李朝太宗实录》)
  一四一八年,朝鲜太宗芳远以年老逊位,废世子禔,传位于第三子祹。明成祖不加干预,诏谕“听王所择”。八月,李祹(世宗)在朝鲜即位,明成祖遣使赴朝,封为朝鲜国王。
  朝鲜建国后,与明朝聘使往来,关系是和睦的。
  日本元世祖发舟师东侵日本,覆没海中。终元一代,日本与中国不再通使。明太祖建国后,于一三六九年,派遣行人杨载出使日本。次年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去日本,见日本国王良怀,告以大明天子,非蒙古比,劝谕修好。日本国王遣僧人祖来奉表贡马,并送还在明州台州掠去的中国人口七十余人,于一三七一年十月抵明都南京。明太祖宴赏使臣,并命僧人祖阐等八人送日本使者回国,回赐良怀文绮纱罗。胡惟庸案后,明太祖疑胡惟庸欲借日本为助,不再向日本遣使。一四○三年,明成祖即位后,即派左通政赵居任、行人张洪偕僧道成出使日本。将行,日本使臣已至宁波,十月到达南京。明朝优礼相待,对使臣所带货物,包括违禁的兵器之类,均准按时价出售,并遣使随日本来使回访,赠日本国王源道义冠服及龟纽金章。此后,两国又恢复了贡使往来。
  明初,在宁波设市舶司,日本商人须持明朝发给的“勘合”即凭证贸易。成祖永乐初,定议每十年贸易一次,人限止二百,船限二艘。但实际上日本来中国贸易的船舶和人数以入贡为名,远远超过上述规定,也不受十年一次的限制,贡物以外的走私货物超过贡物十倍。日本运来的货物主要是刀、扇、硫磺、铜、苏木、漆器等。自中国带回的是银、钱、绸缎、布帛、陶瓷等。日本折扇自宋代输入中国,行用不广。成祖时,日本作为贡品输入,明成祖赏赐群臣,折扇在明朝官员和文士中逐渐流行。
  倭寇 明初,日本一些在国内失意的土豪与浪人,在中国沿海地区,武装走私,抢掠商民。当时称为“倭寇”。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倭寇不时出没,甚至登岸剽掠。一三六九年,明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率领卫所士兵力剿倭寇,生擒数百人,但倭寇仍时出剽掠,明朝大力加强海防,增置卫所,添造战船。明太祖一朝,先后在辽东到广东沿海设置五十余卫,计有士兵二十余万。每百户设一战船,干户所十船。一卫五所,有船五十,每船旗军五十名。
  明成祖与日本修好,仍继续加强沿海防御。永乐九年(一四一一年)正月,命丰城侯李彬、平江侯陈瑄等率浙江、福建舟师剿捕海寇。一四一六年,命都督同知蔡福率兵万人,在山东沿海巡捕倭寇。一四一九年,总兵刘荣(刘江)领导军民在辽东望海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抗倭战役。望海埚,位于金州卫金线岛西北,距金州城七十余里,是辽东沿海的要塞,地势高广,可驻兵千余。刘荣任辽东总兵后,筑石堡,置烟墩了望。一日,二千余倭寇乘船前来。刘荣自烟墩得报,命都指挥徐刚伏兵山下,百户江隆率壮士潜绕贼船,截其归路。倭寇到埚下,刘荣举旗鸣炮,伏兵奋勇杀敌。倭寇大败,死者枕藉。逃脱者被江隆部擒拿。望海埚之役明军生擒倭寇数百,斩首千余。大获全胜,成祖一朝,倭寇不再敢来侵扰。
四、对安南的战事
  安南国王陈氏受元朝封授,世为国王。明初,国相黎季杀逐陈氏,立子黎苍为皇帝,自称太上皇,改姓胡氏。黎苍改名胡。明成祖即位,黎苍遣使来求封号,诈称陈氏宗嗣已绝。明成祖不明安南内情,于一四○三年闰十一月封黎苍为安南国王。次年,前安南国王之孙陈天平来朝,陈诉黎氏篡逐真相,请讨黎氏。一四○五年,明成祖遣使往安南查问。黎苍遣使谢罪,并诈请陈天平归国。明成祖再次受骗,派使臣聂聪送陈天平回安南,并命征南副将军黄中、吕毅、大理卿薛嵓领兵五千护送。一四○六年三月,黄中等行至安南境内的芹站,黎苍伏兵山中,杀陈天平,聂聪、薛嵓均被杀。黄中,吕毅败退。成祖得报大怒,发大兵征安南。
  一四○六年七月,明成祖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大将军,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晟及新城侯张辅为左右副将军,调兵八十万,大举出征。京畿及荆、湖、闽、浙、广西兵出广西凭祥,巴蜀、建昌、云南、贵州兵出云南蒙自,两路并进。十月,朱能病死,张辅受命代朱能领兵。安南全线布兵堵截,号称二百万。张辅等攻下多邦城,进克东都。一四○七年三月,张辅、沐晟追击黎氏父子于富良江中,斩首数万,夺船三百艘。黎季、黎苍先后被俘,九月,缚献京师,囚禁。
  明成祖败黎氏后,在安南依内地各省建置,设置交趾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司,分其地为十五府,下设州县。以原北京行部尚书督安南军饷黄福为布政使兼掌按察司。安南战事,缘起于安南权臣谋位。成祖不明真相,一再失误,终致出动大兵远征,劳军费饷。安南军民死伤数万,也遭受沉重的损失。战争之后,明成祖不立新王,而据地设官,直接统治,更是违背安南人民的意愿,于明朝无益而有损。
  一四○八年八月,安南陈氏旧官简定起兵反明,称日南王,建年号兴庆。明成祖得报,再命张辅领兵二十万出征。一四○九年,简定称上皇,立陈氏后裔陈季扩为大越皇帝,改元重光。张辅兵至安定,简定兵败被擒,押解至京师处死。一四一○年十二月,陈季扩遣使请降,明成祖不复王封,而以陈季扩为交趾布政使,季扩拒不受命。一四一一年,张辅、沐晟再出兵征安南,安南继续抵抗。战争延续三年,至一四一二年,陈季扩被擒处死。张辅受命镇守交趾。
  一四一六年冬,张辅在安南已逾十年,奉召还京。次年正月,交趾清化府土官黎利再起兵反。此后连年作战,直到明成祖病死。明朝军兵始终陷于安南军民的抗击之中,难以自拔了。
(四)迁都北京与北征蒙古
一、国都的迁徒
  明成祖以燕王封地北平为基地,起兵夺得皇位。即位后即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明朝的陪都,建顺天府。一四○九年,明成祖来北京,依朝廷建制,在北京建立五府六部等官署,称为行在。北京由此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二国都。明成祖削弱诸藩,并奠立了边疆的统治后,于一四一七年春,开始营建北京都城,作迁都的准备。永乐十九年(一四二一年)正月元旦,宣告国都自南京迁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