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朝其实很疯狂-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个人是韩信。

刘邦琢磨此时局势,不得不承认张良之高明。

彭城败逃,他几乎成了寡人。而此寡人非彼寡人,是孤寡的寡。那些诸侯王、大小将领,纷纷背叛了他,转投项楚。其中,北面的魏国和赵国,犹如两枚定时炸弹,潜伏于他身后。这就必须先排爆,方能集中兵力对付南面的项羽,否则将腹背受敌。

派谁去排爆呢?只有韩信堪当此大任。

刘邦彭城失利后,韩信立即整编兵败而回关中的各路兵马。也就是说,汉军的大部队在他手中。

张良的意思是:若韩信与彭越、英布一同抗击项羽,项羽必亡,天下可得。必要之时,可以承诺,若真能助汉王打败项羽,将来便与之分天下。

就目前严峻局势而言,已无更佳的良策。于是,刘邦依张良之计而行。

NO3 排爆

彭城战败,五路诸侯各有盘算。

五路诸侯为: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印。

其中,魏王魏豹把事做得很绝,见刘邦败了,悄然溜走,回到魏国,毁了黄河的渡口,反汉助楚。

这就是典型的墙头草,风往何处吹,就往何处倒。

魏豹原是魏国公子。此人有一哥,名唤魏咎。魏国健在时,被封为宁陵君。秦灭魏后,魏咎被流放,降身平民。待到陈胜起义,魏咎重出江湖,随陈胜一同反秦。

前文讲过,陈胜曾派五路大军攻秦,东路军平定魏地,由大将周市率领。

周市本是魏国人,魏地平定后,陈胜欲立他为魏王。周市死活不干,说立王当立魏王后代。这才叫忠,才算讲道义。

陈胜当时极度膨胀,哪听得进他人意见,坚决不允。

周市也是一根筋,非但不当魏王,还把魏咎接了来。折腾许久,陈胜也烦了,只得立魏咎为王。

陈胜覆灭后,章邯进军魏国。齐国和楚国援救,反被章邯一勺烩了。周市战死,魏咎与章邯谈和,条件达成后,魏咎自焚身亡。

魏咎死后,魏豹逃往楚国。楚怀王当即拨了几千人马,助他反攻魏地。此时,项羽已击溃章邯。魏豹没费多大劲,便摧枯拉朽般攻克了二十多座城池。

秦灭,项羽分封,立魏豹为魏王。

分封,好比送友人一礼物,岂有更换之理。项羽玩得够绝,分封后,他想自己占据梁地,便把魏豹迁往河东,建都平阳,封为西魏王。

魏豹心中自然不爽,喜逢刘邦反楚,便与之同抄项羽后路。

刘邦先胜后败,魏豹立马变脸,重挺项羽。

魏豹这流氓,是光屁股上吊,又不要脸又不要命!此等行径,全无信誉,跟抄后路没什么区别。他这么一搞,刘邦感到威胁不小,东边有楚国,南边有魏、赵,北面是项羽。什么叫夹缝中求生存?这就是了。

按张良之计,先排爆。而排爆得分而击之,一个一个来。

与东边的楚国较劲,便腾不出手搞魏国。刘邦决定,先礼后兵,劝和不成,再起兵攻打。

劝和的人选,非口才帝郦食其莫属。此人曾助刘邦攻取陈留,事实证明,此人不光口才极佳,嘴不管用时,还能动刀。

郦食其领命而去。

见到魏豹,郦食其开门见山,以利相诱:汉王有言,若魏王您肯助汉抗楚,即封您为万户侯。

魏豹冷冷一笑,不言声。

郦食其接着说:眼下看来,汉王虽然势弱,可日子还长,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

魏豹默然,半晌,冷冷道,先生所言大谬,依本王看来,日子极短,人生极快;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郦食其有点懵,摸不透魏豹心思,小心翼翼问,魏王的意思是?

没意思。魏豹似笑非笑道,即便有何意思,也不同你讲。

郦食其又问,魏王是想亲自同汉王讲?

魏豹脸一板,斩钉截铁道,汉王为人傲慢,不讲礼节,粗俗得很,责骂我等诸侯,像骂奴仆,别人受得,本王受不得。

拒绝分两种,一种是明拒,一种是婉拒。明拒爽快,央求一方可死心塌地拍屁股走人;婉拒挺损,貌似客气,实则冷酷,属于细鞭子抽打,给人一种细碎的疼。

郦食其忍着细碎的疼痛,怀着失败的沮丧,臊眉耷眼地回禀刘邦。

刘邦气得满地乱转,我还傲慢?我还粗俗?魏豹啊魏豹,你背信于我,我反派人婉言相劝,不听劝也罢了,还出言羞辱。这就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既然你自觉无敌,那我就让你尝尝挨打的滋味。

公元前204年八月,刘邦命韩信北上排爆,排挤掉占据天下一方的魏豹。

实际上,魏豹并不想与刘邦死磕,同时,他也不会为项羽卖命。简言之,他不是一枝简单的墙头草,他肚子里拨弄着一副精明的算盘。他期待的结果是:楚汉相争两败俱伤,自己从中渔翁得利。

此事说来话长。

几年前,一个相士给魏豹的姬妾们看过相。其中一个,是魏豹最宠爱的薄姬。相士看了许久,说出一句箴言:此位美人,当生天子。

魏豹心中暗爽。我儿是天子,我即为太上皇,而太上皇绝对是皇上变的。魏豹的推理很清晰,丝毫不亚于阿加莎·克里斯蒂。

欣喜之余,魏豹动了夺天下的心。

可是,韩信的存在,让魏豹空做了一场帝王梦。

韩信再次使用反攻三秦的招术——声东击西,避实攻虚。他下令,在黄河渡口的蒲板东面,摆满大小战船,气势汹汹,作大举进攻状。

魏军见状,便稳坐钓鱼台,等待汉军来攻,伺机予以痛击。

这当然是韩信的障眼法,表面佯攻,暗地里,命人用木框架绑扎瓦罐,这玩意当时称作:木罂缻。

在木罂缻上面,又铺上木板,打造成一座浮桥。

夜幕降临,韩信遣曹参率大军主力,通过浮桥,悄然渡过黄河,直抵魏国首都安邑。

此时,魏军主力都集中在黄河岸边,哪料到汉军突然出现在身后,而且是直接攻打空虚的首都。

魏豹猝不及防,安邑以每小时一百公里的速度陷落。他回师救援,为时已晚。汉军剩余部队,趁机渡河,魏军腹背受敌,无处逃无处躲,很快败亡。

魏豹被活捉。

魏国的地盘归刘邦所有,宫里的姬妾归刘邦享用。被相士下过箴言的薄姬,得刘邦宠爱,给刘邦生了个儿子,此子便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可见,相士所言不虚。薄姬肚子里的种是龙种,播种之人却未确定,魏豹自作多情了。

魏国平定,北面的第一颗雷成功排除,刘邦如愿以偿,设置了三个郡: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

受胜利鼓舞,韩信乘势进攻赵国。赵国的哥们儿是代国。这哥们儿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鼎力相助,结果被弄得半死。

代国败亡,赵国断臂,成了一残疾。

喜讯传回,刘邦狂喜,军心振奋,楚汉战争的格局展现出新风貌,原本极为黑暗的环境,射进一缕曙光。

曙光乃生存的希望,黑暗是人间的恐惧。战争便是将敌方推向黑暗境地,让我方走向光明。

如何再接再厉,把项羽推向黑暗境地?那就是攻打赵国,及其燕国。

魏、代、燕、赵,若都被刘邦收入囊中,实力自然大增,基本可与项羽抗衡。

于是,刘邦派韩信和张耳共同领兵,前去攻打赵国。这让人有些费解,韩信领兵足矣,何必要配一个张耳?张耳本在赵地,何时又投奔了刘邦呢?

NO4 心怀鬼胎

时间闪回,回到陈胜起义时期。

陈胜派遣五路大军攻秦,其中,北路军由将军武臣率领,张耳与陈余为校尉。收复赵地后,张、陈二人说服武臣自立为赵王。武臣应允,任张耳为丞相,陈余为大将军。

陈胜得知后,勃然恼怒,想灭武臣家族。国相立刻劝阻,说秦国未灭,先杀武臣家人,等于又树了个强敌。赵王的头衔,虚名而已,不如顺水推舟,让他称王,命他率军西进攻打秦国。待秦灭后,再将其消灭也不迟。

这是一条妙计。陈胜依计而行。

张耳和陈余多机灵,一听就知道陈胜玩的是将计就计。于是怂恿武臣,不听陈胜号令西进,而是派几员大将领军攻打别处。

不久,武臣手下的大将韩广,夺取了燕地。燕人拥立韩广为燕王,韩广还就当了。可见,韩广也是个不想一辈子给人打工的主,有机会自立门户,便不会放过。

如此一来,武臣怒了,发兵进攻燕地。打就打吧,见过倒霉的,没见过武臣这么倒霉的,他外出时,居然被燕军给绑票了。

这下燕军有了资本,向赵国提条件:归放你们赵王可以,赵地分我们一半儿。

赵国这边没辙,派使者前去谈判,派去一个死一个。燕军也太流氓了,太没江湖道义了,自打有绑票这行以来,至多是杀人质,哪有杀谈判代表的。

谈判一事搁浅,谁也不敢再去。可没想到,赵国的一个勤杂兵,把赵王武臣给救了。

勤杂兵跑到燕地,对燕将说,张耳和陈余压根儿就不想救赵王,他们打的主意是瓜分赵国,自立为王。

果真如此吗?燕将半信半疑。

您以为呢?勤杂兵毫不客气地说,他们巴不得你杀了赵王,便可以此罪名来讨伐。您再想想,赵王、张耳、陈余三人率军夺几十座赵国城池,论实力您扛得住他们打吗?

看来,赵国灭燕是分分钟的事儿。若真杀了赵王,倒给他们口实,这傻事不能干。于是,燕将放回了赵王。

赵王武臣回到赵国后,得知他的另一员大将李良已占领常山,便派其攻打太原。

李良领兵去了,半路一个秦兵送来封信,说是秦二世的亲笔信。

信是劝降信,内容很简单:若李良肯叛赵归秦,定赐予高官厚禄。

李良拿不定主意,若前行,秦国重兵抵抗,若投降,也不知此信是真是假。

实际上,信并非秦二世所写,而是秦国将领的山寨作品,说明白点,就是缓兵之计。

李良徘徊不前,索性兵回邯郸。就在回邯郸的路上,出了一件事,这事让李良走上了叛徒的道路。

那一日,赵王武臣的姐姐外出赴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