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握中国人性的管理方法-曾仕强-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过失吗?他只是觉得好笑,这种话也听不懂,幸好没有升他当主管。 

 

 一个人不可以看破,一旦看破了便无所争,失去竞争的原动力。在世俗的社会上,显得
过份消极。一个人不可以看不开,否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就算成功,后面的路也走不通。
因为不可能没有挫折,依然通不过。 

 

 看开不是看破,看破一切,就觉察所有一切都是假的。明知是假的,在未破之前,仍然
是真的,叫做看开。 


 

 看不开的人,十分苦恼。人生不如鸢事十常八九,那里受得了?看破的人,往往流于「不
争」,群体就不会进步。看开而不看破,乃是「不争之争」的最佳原则。 

 

 

 

第四讲 圆通绝非圆滑 

 

 

 朱先生自己经营一家小型生产工厂,制造一些零件,分别供应外商和本国厂商使用。他
喜欢汽车,拥有一部华贵的进口车,但是却坚持一个原则,到本国厂商去接洽生意,一定不
开那部进口车。 

 

 他的理由十分简单,本国厂商多半是家族企业,采购人员不是老板的亲戚,便是相当可
靠的亲情,看见他开豪华的进口车,马上就会联想到他赚了他们公司很多钱,而提出杀价、
延期付款或其它的要求,势必弄得自己焦头烂额。朱先生白认为是聪明人,当然不做这种对
自己不利的事情。 

 

 至于外商公司,老板是外国人,采购人员心中只有公司,一切公事公办。看到未先生有
能力开进口车,则认为短时间内大概不会倒闭,和他打交道,不但可以放心,而且对公司也
有交代,至少可以证明自己的选择能力还不差。 

 

 李老板经常朝令夕改,弄得左右的干部摸不着头脑。不过李老板自己却坚守一个原则:
碰到银行界的朋友便吹嘘公司的获利力很强;遇见税务界的朋友则抱怨自己运气差,赚不到
钱。笔者自己也何尝不是如此? 

 

 西方朋友听了我的演讲,赞美我讲得很好,我会回答:「谢谢你的欣赏。」日本朋友夸奖
我,我会说:「请多多指教。」如果是中国朋友,我必然说:「那里,那里!」 

 

 这种态度是「圆滑」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若是一口咬定:「这样的回答,
根本就是圆滑。」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中国人最讨厌「圆滑」,任何人只要给人家一种「滑头」的感觉,便成为别人心目中「狡
猾的人」,注定没有前途可言。常言说得好:「看他一副滑头滑脑的样子,做事一定不牢靠。」 

 

 千万不可以圆滑,这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互相勉励的。很多人很痛心,大骂「推、拖、
拉」的坏习惯,因为他们只看到「圆滑」,却看不清「圆通」。「圆通」和「圆滑」仅仅一宇之
差,但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彼此的境界和产生的观感,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朱先生若是脑筋转不过来,只会在Yes或N0之间选择;便只能够在「开」与「不开」
之间,选择其中的一项。 

 

 朱先生若决定开进口车,而且也不避讳让本国厂商知道,万一真的惹本国厂商眼红,诸


般打击纷至杳来,吃亏的难道不是朱先生自己? 

 

 为了避免本国厂商的不愉快,朱先生只好决定不开豪华进口车,然而他辛辛苦苦地经营
事业,难道连个人的乐趣都要被剥夺吗?何况开华贵汽车,并不是什么不良嗜好。 

 

 朱先生并不是在「是」或「否」之间作个抉择,却两者兼顾满足自己的喜好,买下一部
豪华进口车,并为自己订下一个原则:「开豪华车到外商,开普通车到本国厂商。」他这样做,
算是「圆滑」?还是「圆通」? 

 

 李老板遇见税务人员,倘若不抱怨自己赚不到钱,却吹嘘自己获利力很强,请问大家对
他的看法如何? 

恐怕会觉得这个人脑筋有点问题。相对地,如果他对银行界朋友抱怨经营不顺,有朝一日想
要贷款,是否开得了口? 

 

 有人会认为,何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实情实说岂不更好?相信没有人反对这
种论调,也没有人否定这种说法。但是,当事人为了强调某一种立场,建立某一种关系,有
时会稍微调整一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李老板说话朝三暮四,算是「圆滑」吗?还是为了
「圆通」? 

 

 其实,人生是阶段性的发展,圆满境界绝非一蹴可几。只有能力开普通车的人,属「看
山是山,看水是水」阶段,几乎没有选择的馀地。真正有钱的大老板,也是「看山是山,看
水是水」的第三阶段,买豪华汽车闵来开去,根本不必有所顾虑0朱先生则是第二阶段「看
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说没有能力开豪华车吗?.「不请司机,自己驾驶,自己保养应该
还可以。」说有能力开豪华车吗?「开出去的时候,常常需要有意无意地指明自己是车主,否
则常常被误认为司机」,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多亏他头脑灵光,否则便要苦恼万分。 

 

 将心比心是圆通的先决条件,多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他人的圆通,便比较容易吸取他
人的经验,而能迅速成长。常以厌恶的心情,来批评他人的圆滑,结果便只有生气的份儿,
而失去学习他人的经验的机会。 

圆通绝非圆滑。圆滑的人,大家都厌恨,也等于断了自己的前程。圆通的境界虽然很难达到,
但却是不可轻易放弃的。 

 

 

第五讲 尊重而不盲从 

 

 

 经常向总经理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您讲什么,干部们总是百依百顺,您觉得怎么
样?」他们几乎没有例外地都会表示:「不好,这样不好。」追问原因,则会得到同样的答案:
「我迟早会被这些人害死!」这真是中国人的智能。 

 

 换一个角度,请教这些总经理:「如果您讲什么,干部老是有意见,您觉得怎么样?」他
们通常都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马上回答说:「那怎么行,存心要捣蛋,那还得了。 

 


 其实,总经理心中明白,自己并不是万能的神仙,那能担保所有的决策都十分正确?依
中国人看法,神仙打鼓也有失误的时候;所以部属百依百顺,对主管说来,真是危险万分。
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总经理开口,干部便不动脑筋,顺口叫好。如果总经理的决策是对的,
当然很好,表示上下一条心,步调一致。若是总经理的决策是错误的,不免会被这些有口无
心的Yes Mam害得死死的? 

 

 当然,总经理心里也有数,自己再笨再蠢,也不可能所有决策都错。干部样样有意见,
很明显的是存心不合作,自然难以忍受。 

 

 干部完全听话,不好;完全不听话,也不好;必须把「听话」和「不听话」做一番合理
的安排,才能合乎「中」的道理。 

 

 总经理不欣赏「几事都有意见的干部」,正如唐明皇有一回忍耐不住,大声指责高力士:
「每一件事情都依你的,朕还当什么皇帝?」部属样样有意见,就算真的比主管高明,也会
弄得主管没有面子,因而老大不高兴。 

 

 然而,总经理也不放心「凡事都说好的干部」,特别是那些「话还没有讲完,他那边就已
经答好」的人,更是叫人担心害怕,所谓轻诺寡信,大概就是这一型干部的写照。 

 

 总经理最欣赏也最放心的干部,是那些「应该听话的时候听话」而「不应该听话的时候
不听话」,也就是「听话听得合理」的干部。部属「有所听有所不听」,才能得到上司的信任
与赏识。「有所听」是「作用」;「有所不听」则是「根本」。我们深深懂得「本立而道生」,因
此更应该切实把握「根本」的「有所不听」,而不是处处留神「作用」的「有所听」。着重「有
所听」,就狠容易落人「唯唯诺诺」的「歧途」。因为存心听话,就很难把握做到「如果不合
理,便不要听」的地步。 

 

 时时以「有所不听」为念,才能够不马上答腔应好,而冷静地听完、思考、判断,应该
说好时才说出口,不应该答好时则不说话。换句话说:部属必须站在有所不听的立场来有所
听,才能够确保「听得恰到好处」的良好品质。反过来,以「有所听」的立场来达成「有所
不听」,则相当困难。具体的行为表现,应该是下述三种方式: 

 

 一、注意聆听上司的指示,边听边思考,最好能够在听话完毕以后,便马上判断是否合
法、合理?有否困难? 

 

 二、如果上司的指示合理合法,当然要听话,这时要明显地应好,有问题则可以提出来
请示。 

 

 三、万一上司的指示不合理、不合法,当然不要听话。不过,最好不要马上表示自己的
观点,亦即当场提出异议,让上司没有面子。应表现出一直在思考的样子,不答腔、保持沉
默。 

 

 第一种方式的要点,在于听的速度必须快过说者,通常保持在四倍左右。避免听完再思
考,因为如此一来,便会和第三种方式混淆不清,很容易引起上司的误解,以为部属有不同


的意见。部属惟有边听边想,才能很快地有所反应,亦即听毕之后,马上可以选择第二或第
三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听话」或「不听话」。 

 

 第二种方式是:「听话」的讯息既容易表现,上司也很容易接受。这种管道比较畅通,收
受与发放之间,不易遭受扭曲,不致产生误解。 

 

 第三种方式是「有所不听」的信号,上司和部属平时应该彼此了解,才不致引起误会。
部属听完指示之后,居然保持沉默当然不可能是「听话」的表示,也没有什么「默认」的必
要。部属保持沉默,便是「有话要讲」。既然有话,为什么不讲出来?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