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诺奖得主萨缪尔森经典着作:经济学[1]-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寻找一种一般性的参照“解”。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是情怀各异的芸芸众生,是特殊;而在经济学中,你遇到的将是具有“自利”目标和“理性”手段的“经济人”,是一般。找到了一般,显然有助于比照出特殊。认真系统地学习经济学之后,你将会用一种同以往迥异的目光去审视整个世界。

    你所关注的可能不再仅仅是价格如何上涨,而是会这样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你所看到的“房地产调控”,可能不再仅仅是呼吁“降价”和声讨“暴利”,而是能否“扩大供给”和“缩小需求”?你所困惑的“大牛市”,可能不再是机关单位如何三令五申“不准上班炒股”,而是会反思:现阶段大牛市所激励的是“生产性努力”还是“分配性努力”?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你甚至有可能不再窘迫于同仁、同学或邻居的“赚钱效应”,而可能会变得更加宁静致远:探索和把握新兴的“自动稳定器”的性质及其变迁,既不恐惧于“绞肉机效应”,也不贪婪于“提款机效应”。而你所重视的“新农村”建设,则很可能不再仅仅是“剪刀差”、“财政拨款”和“税收减免”,而是“丰收悖论”、“蛛网理论”和“边际消费倾向”。总之,你会发现世界从来未曾变得如此地生机勃勃和趣意盎然!

经济学 相关部分 译者序(6)

    哈佛大学的曼昆教授说得好,“在我当学生的20年中,最令我兴奋的课程是我在上大学一年级时所选的连续两个学期的经济学原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门课改变了我的一生。”22无怪乎萨缪尔森敢有一句豪言:“如果我能为一个国家编写经济学教科书,我就不会在乎是谁在为它制定法律,又是谁在为它起草条约。”23萨缪尔森的教科书不仅能够让初学者迅速地概览主流经济学的全貌,而且还能不断地刷新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在西方它堪称一部“小型的经济学百科全书”。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东西方经济学的交流和碰撞,对于中国新一代人才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应该说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工具,如“需求管理”和“比较优势”等,都已经为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所驾轻就熟。在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的进程中,中国政府所提出的“先改变汇率形成机制”的大政方针,中国学者关于“独享接轨红利”的经济学思路,中国企业挣脱“头脑肢体”国际分工困境的战略意识以及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坚实脚步,都已经让整个的世界刮目相看和瞠目结舌。

    需要提请注意的一点是:尽管萨缪尔森造诣深厚影响巨大,但其书中某些观点并非不存在需要质疑和反思的地方。外国的经济学所植根的土壤毕竟与我国的不同,美国经济学家的基本立场也的确与我们有别。微观地说,对于中国股市屡屡“唱空而做多”的行径,就可谓一个夸张式的典型而现实的类比。宏观地说,美方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看似轻松的建议,也并非不含有敦促我们改革税收制度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战略意图,而这个意图在当今中国社会政治领域中并非不是足够地沉重与微妙!总之,中国学生及其他读者在大胆地借鉴、参考、择取和利用的同时,绝不可以轻视应有的分辨能力,也绝不可以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

    萧?

    ?

    2007年10月14日于北京大学

    1“胡代光序”第1页,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

    2“金色的诞辰”,第2页,萧琛译,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

    3萨缪尔森:《保罗·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第4卷,MIT出版社,1977年出版,第870页。

    4“胡代光序”第2页,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

    5“Playitagain;Samuelson”,TheEconomist,August23rd,1997,

    6“金色的诞辰”,第2页,萧琛译,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

    7“Playitagain,Samuelson”,TheEconomist,August23rd,1997,

    8“Playitagain,Samuelson”,TheEconomist,August23rd,1997,

    9“金色的诞辰”,萧琛译,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7次印刷,第3页。

    10林特:《批萨缪尔森》,1974年德文版,1977年英文版。

    11“Playitagain,Samuelson”,TheEconomist,August23rd,1997,

    1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译本上册,姚开建等译,高鸿业等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页。

    13'美'《商业周刊》1974年6月29日第50页。

    14“Playitagain,Samuelson”,TheEconomist,August23rd,1997,

    15“萨缪尔森致中国读者”第1页,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

    16“胡代光序”第2页,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

    17“Playitagain,Samuelson”,TheEconomist,August23rd,1997,

    18萧琛:“新经济周期与经济学新边疆”,《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三期,第53页。

    19萧琛:“现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成熟扬弃与回归”,《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四期,第69~77页。

    20'美'杰克·赫什利弗:“经济学帝国的扩张”,萧琛译,朱天校,《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第179页。

    21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学方法》,1976年英文版,第4页。

    22曼昆:《经济学原理》中译本,粱小民译,三联书店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页。

    23张维迎:致读者(代序),经济学英文版第16版影印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7月,第8页。

经济学 第一遍 基本概念 第1章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1)

    开卷之际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事实上,人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一些人学经济学是为了赚钱。

    另一些人则出于某种担心:如果不懂供求规律,则势将成为现代的文盲。

    还有一些人是出于对某些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如计算机和信息革命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会,或者美国近年的收入分配为何变得如此悬殊等。

    撞钟为谁

    所有这些还有其他更多的理由当然都很好。然而,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一条最重要的理由应该是:在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中,你永远都无法回避无情的经济学真理。作为一个选民,如果你不懂一点经济学,那么你的意见和建议就很有可能不得要领和令人费解。不学经济学,你也很难充分地理解和领悟当今国际贸易的进展以及互联网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也很难权衡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选择终身职业,也许是你一生中要做的一项最重大的决策。你的前途不仅取决于你的能力,而且还要取决于你所不能控制的经济力量对你的工资的影响。此外,经济学也许还可以帮助你将自己从收入中节省出来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诚然,学习经济学并不一定能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不学经济学,命运却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

    毋庸赘言,我们希望你能够发现,除了有用之外,经济学本身还是一个很有魅力的领域。一届接一届的年轻学生们常常惊讶地发现,经济学竟然能够如此意趣盎然。

    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那么,经济学是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已经涵盖了形形色色的论题。如何定义这个成长中的学科?1若干重要的定义如下,经济学:

    研究金融市场行为,包括利率和股价。

    探究一些国家或人群保持富裕而另一些国家或人群却持续贫穷的根源,寻求各种提高穷国和穷人的收入的解决办法,而前提条件则是不损害经济本身的成长。

    研究商业周期(也可译为“经济周期”——译者注),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上下波动,探讨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来加以调节。

    考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全球化的经济影响。

    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就资源有效利用的激励方式提出建议。

    提出并回答政府采用何种政策才能达到既定的重大目标,如加快经济增长、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充分就业、稳定价格水平和公平地分配收入等。

    显然这是一份不错的清单,也许你还可以将它扩展好多倍。但是,如果将所有这些定义加以提炼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主题: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这个定义的背后隐含着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及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事实上,正是由于存在着稀缺性和人们追求效益的愿望,才使得经济学成了一个重要的学科。

    不妨考虑一个不存在稀缺的社会。如果能无限量地生产出各种物品,或者如果人类的欲望能够完全得到满足,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既然人们拥有了自己想要拥有的一切东西,当然也就不必再担心花光其目前有限的收入。而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