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1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周围官兵的表情,段阳心里苦笑了起来。以后在这个部队,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了。等打完了这一仗,估计真得求干爹把自己调走了。

这时,排里的军士长山田,悄悄凑了过来,嘿嘿笑了下,然后满眼放光的说道:“排长,刚才次帅大人,都和你说什么了,给我们讲讲呗……”

山田原来是山地一师教导队的教官,这个家伙除了打仗,其他事情都不太擅长,现在连说汉语都还不利索呢。

李明在所有敢死军官兵和武装警察部队官兵的眼里,俨然是家主一般的存在。所以刚才他看到了次帅大人,激动的浑身发抖。

当他看到自己的排长居然被次帅大人找过去,还和他谈笑风生,差点没把山田羡慕死。他做梦都想和次帅大人说几句话,那得是多么大的荣誉啊,足以让他终生难忘。

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川黔古道

听了山田的话,段阳笑了下道:“没说什么……”

段阳说完就向队列的前面跑了过去,把山田弄得一愣,嘴里嘟囔着说道:“不说就算了,牛气什么啊,早晚有一天,次帅大人也会接见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营里、连里不断有人问他和李明见面的情况,让段阳有些烦不胜烦。虽然目前远东军的内部还没有那么多破事,但也让团里营里的干部,对段阳高看一眼。

在行军的途中,团长还专程过来一次,和段阳简单的聊了几句,鼓励他好好好干,团里对优秀干部还是非常重视的。

段阳对这样的事情,只能报以苦笑,他最不希望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但他也没办法,只能等打完了这一仗再说,山地一师肯定是不能再呆了。

明代的官道,其实就是川黔古道。北起长江南岸的海棠溪,经黄桷垭、老厂、三百梯,进入巴南鹿角、界石、公平、安澜,沿綦江城区、东溪、赶水到贵州松坎,再沿桐梓、遵义,直至贵阳。

这个时代的川盐,都是通过这条通道输送到贵州,贵州当地的茶叶、桐油、中药材等货物也由贵州、四川的“背二哥”和“马帮”送达长江岸边,再通过长江航道运往全国。

直到清朝后期,清光绪年间打通松坎河下游盐道新线路,才使得入黔的古道大大的缩短,但是依然不是全程水路,还要以陆路为辅。所以在这个时代,从重庆入川只能通过陆路,在蜿蜒的山路上步行四百余公里到达贵阳。

其实这个时代从重庆陪陵铜柱滩入乌江,乘船也可以入黔。可这个时代的乌江航道,因落差悬殊,是有名的“天险”水道,可以说一步一滩,十里一弯,每一口滩都是一道鬼门关。

虽然从春秋战国时期,乌江下游的部分河道就已经开通,但是直到明朝年间,乌江因为险恶的河道,现在也仅仅是中下游地区部分河道可以通航。

明初建立了贵州行省,并于永乐年间在思南府安化县设置了税课司,但是却依然无法克服乌江中上游很多险滩河道,所以也无法直达贵阳。

而且远东军长江舰队的内河机帆船和蒸汽甲板驳船,都在江浙和汉口一带,重庆地区的船只数量非常不足。

虽然军委会已经向长江舰队下达了命令,抽调了江浙、武昌的大部分船只极速赶往重庆,可现在时间紧急,船只千里迢迢的赶到重庆,再回头从陪陵进入乌江入黔,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而且部队从乌江中上游地区登陆,依然要通过古道前往贵阳,这一来二去耗费的时间,肯定比走川黔古道要多。

而且根据情报部提供的信息,乌江中上游地区的地形地势非常复杂,远不是现代社会那样,就算是和清朝时期都没有可比性,甚至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耽误部队救援贵阳的宝贵时间。

军委会参谋部经过综合考量,感觉还是走水路还是有些冒险,最后经过研究决定,山地一师还是通过急行军沿着四百余公里的川黔古道前往贵阳。

而长江舰队在江浙和武昌的内河机帆船、蒸汽甲板驳船,则是尽量装满各种后勤补给物资,组成一个个船队东进陪陵,利用乌江中下游水道入黔。

尽最大努力打通乌江中上游的水道,将各种后勤物资送到距离前线最近的地方,然后再组织人员通过陆路前往贵州。

接到命令以后,山地一师师长霍天野感觉压力巨大,在这样的条件下,让全师官兵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贵州,对部队绝对是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

山地师的部队官兵,需要背负着数十斤的装备,穿越四百余公里的崇山峻岭,在川黔古道上艰难行军,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时代的川黔古道,从海棠溪到达贵阳,一路要翻过南山、龙岗山、古剑山、九盘山、尧龙山等九座大山,蜿蜒的山区古道,最宽的地方还不到两米,狭窄的古道两旁,常常就是万丈深渊,悬崖峭壁,山高水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亡。

山地一师的主力过江之后,部队沿着大明的官道,火速向贵阳方向急行军。虽然川黔古道环境恶劣,给部队急行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全是官兵依然咬着牙,拼命的向南挺进,翻过了一座座大山,以最快的速度向南挺进。

好在山地一师这几年训练工作抓得不错,官兵们常年背负几十斤的沙袋石块,在山区丘陵等恶劣环境里,进行远距离行军训练。

很多时候一进山就是以月来计算,而且山地一师的新兵都是由江南各地的汉族流民和山民组成。这些新兵都是从小在大山里长大,非常适合在山区环境下行军。

尤其是在部队天天三顿饱饭,而且山地师的伙食标准照一般部队都要高不少,几乎天天都能吃到肉类和鱼类,另外每天供应一定数量的鸡蛋、水果、菌菇和青菜,再加上科学合理的训练,所以山地一师官兵们的体力都储备的非常充足。

山地一师本身还配备了万余匹西南军马,而且在部队动员之前,还在四川各地征用了数千匹西南马,部队的重型志愿武器、弹药等后勤物资,基本都由战马进行驮载。

部队连一级单位的支援武器,诸如重机枪和60毫米迫击炮,极其一个基数的弹药,都由战马负责搭载,极大的缓解了战士们长途行军的压力。

部队还为战马配备了最新研制的模块化物资携行装具,经过科学合理的分配,让战马携行物资的重量提高了三分之一。而且战斗期间每一匹战马会喂食最新型的野战精饲料,这种野战饲料都是经过科学配置,能极大的提升战马的体力和耐力。

山地师的官兵也配备了最新型的单兵携行装具,武器弹药、野战食品、生活用品等个人装备,都能合理的进行分配,虽然山地师官兵的携行量,要比其他部队多不少,但是行军期间的负载压力,却比其他部队要低很多。(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情况很不好

段阳和战友们在蜿蜒的古道上艰难跋涉,部队过江以后已经走了一天一夜,每天仅仅只睡四五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向北挺进。

官兵们饿了啃上几口压缩饼干,再喝点水,吃上一根能量棒,就算是吃饭了。长时间在崎岖蜿蜒的古道上急行军,使得大家都非常辛苦。

山地一师每年的训练计划,要求四次山区拉练,所以官兵们早已经适应了这样的长途行军。只是这一次属于长距离急行军,官兵们耗费的体力,与平时山区拉练要大得多。

但是常年累月的辛苦训练,再加上伙食标准很高,山地一师的官兵,体力与耐力都储备得不错,还有就是每年四次的山区长途拉练,让官兵们早就培养出了坚强的意志。

部队行军路线的上空,始终有几艘飞艇来回巡弋,负责为部队提供警戒侦察、引领路线和通讯中继等空中支援。

师部直属的侦察营,已经乘坐飞艇前出至长江以南的纵深地域,提前控制了川黔古道上的綦江、虹关、九盘子、捷阵溪、石虎关、娄山关等险要关隘,尽量保证部队的行军速度。

另外,军委会从各地抽调来的特种部队,也都纷纷称做飞艇深入敌后,最远的精锐特战小队,甚至已经穿插至贵阳城附近地域,对前线的战况进行侦察,并不断的将各种情报反馈到后方。

旁晚时分,段阳所在的营,做为先头部队,率先赶到了纂江,此时这里已经被师侦察营的一个排占领了。他们轻松的击溃守城的几十个明军,占领了纂江县城。

因为川黔古道都是穿城而过,所以侦察排已经打开了纂江县的大门,并组织县城内的百姓,为部队做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还烧了热水,纷纷摆在了小镇狭窄的街道上。

段阳率领排里的战士走进小镇,就看到城内的一帮老百姓,正站在街头两边,满脸惊恐的看着他们。十几名身穿迷彩作战服,脸上也涂抹着花花绿绿油彩的侦察兵,正端着枪在镇内来回巡视。

侦察排的排长看到了段阳,就笑着迎上来说道:“你们可算是到了,大伙辛苦了,我动员镇子里的居民为大家准备了一口热乎的,赶紧吃两口吧。”

段阳谢过了那个侦察排长,让身后的战士们赶紧喝上一口热乎的粥。然后自己也从一名百姓的手中接过一碗热粥,趁热喝了下去。

“你们吃完饭马上和我们换防,现在前面已经有汉人的难民逃过来了,我们得马上去前面看看,别让大批难民把路堵上。”

段阳一听连忙不顾烫嘴,几口把热粥喝下去,然后放洗碗说道:“那你们快去吧,主力部队马上就上来了。”

他说完开始催促战士们赶快吃饭,然后冲远处的军士长山田大喊道:“山田,你带着一班、二班去和侦察排的兄弟换防……”

这条古道本来就崎岖拥挤,若是北逃的难民把路给封住,那可真就耽误大事儿了。

过了一会儿,主力部队上来了,段阳把情况向营长做了汇报,然后马上带着战士们离开了纂江县。

段阳带着排里的战士们,一路急行军走到了半夜,来到了一处古道的驿站。现在已经是午夜时分,他看了眼身后满头大汗的战士们,决定今晚在这个驿站留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