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建国感慨道:“真是一款不错的装备啊,真是太及时了。这样的装备可不光适用于山地部队,就算是其它部队在特殊环境下作战的时候,每个班也可以装备两支,在某些时候,步枪甚至是重机枪都没有它的作用大。”

李明笑道:“我只能说,在合适的年代,合适的战场,再配上合适的敌人,这就是一款最恰如其分的装备。小魏,这款猎枪的成本如何?制造工艺复杂吗?”

魏文鹏笑着道:“成本非常低廉。制造工艺更简单,一个学徒工现在都可以熟练装配。如果在战场说,两支损坏的枪支,只要损坏的不是同一部件,普通战士就可以快速装卸,然后利用两把,甚至几把损坏枪支的配件,轻松的组装起来继续战斗。”

这时,兵工厂的一帮技术人员从远处走了过来,一组人牵着十几匹马,还有几个人拖着几辆双轮车。他们的到来,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每匹战马和双轮车的上面,都驮载着武器或是弹药箱和补给品。等到他们来到众人面前的时候,张江开始为大家介绍了起来。

“这是我们厂技术部门为大家研制的几种马匹携行装具。其中包括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水冷式重机枪、70毫米步兵炮使用的武器专用携行装具系列,还有弹药、物资补给携行装具系列。

随着部队的不断壮大,未来我军必然会面临长途行军,远程奔袭作战的情况。我们的车辆毕竟不多,而且这个时代的路况也决定了今后部队行军,部队的武器装备、物资补给还是要以马匹驮载为主。

为了满足部队以后的需要,我们研制了这几套马匹携行装具。比如70毫米步兵炮,如果部队需要翻越山地丛林等复杂环境时,火炮已经无法使用战马拖拽行军。经过我们优化合理的设计,只需要三匹战马,就可以拆卸分装在这些战马的身上。再加上三匹驮载弹药的战马,一个炮组只需六匹战马就可以穿越任何复杂的环境,更快的到达指定位置,并迅速的投入战斗。

还有弹药和物资补给携行装具系列,经过我们优化合理的设计,使用我们这套携行装具,每匹战马都能比其它战马多携带近三分之一的物资。而且更安全,也更便于快速装卸,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我们还为这几套携行装具系列,配备了防雨防寒甚至防潮防火的各类外披蒙布,无论任何天气,任何环境都不影响部队行军。当然,这是个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还会在我军的弹药箱、补给箱上下功夫,尽量让部队的弹药、物资补给做到标准化统一。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改变,最后综合起来,部队后勤补给就能更多、更快、更细致。打仗打得就是后勤,我们把后勤工作做得越好,部队的战斗力就越高,而且持续战斗力也会更强。”

大家听了张江的介绍,就算是从军多年的高建国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兵工厂的技术部门真是太给力了。他们这些军旅出身的人,对部队后勤的重要性,都非常了解。

以后面对数百公里长的漫长战线,后勤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哪怕多带一枚炮弹,对部队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还有这几套武器携行装具,如此系统化的设计,部队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行军作战。

一旦部队遭到敌人的偷袭,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部队由行军状态转换到战斗状态的时间必然会更短。这个时候哪怕是快上一秒,可能都会少死几个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感谢bywfw的月票支持,也感谢所有订阅本书的朋友

第二百二十二章 部队整编

张江又把大家领到了几辆双轮拖车的旁边,接着为大家介绍。

“这是我们设计的几款野战拖车。我们的技术部门经过优化合理的设计,采用了模块化、构件化、系统化的大胆尝试,让这几款野外拖车可以任意组合。几个型号的车架、车轮可以任意搭配,甚至可以根据物资大小轻重和道路地形的不同,尝试四轮、双轮甚至独轮行走。

组装拆卸非常容易,普通的战士经过简单的熟悉就可以学会。每辆拖车还可以由马车、汽车拖拽,甚至以后可以由空军的直升机、飞艇吊装。

还有几款军用马车,我们并没有拿出来展示,也都是系列化、模块化、系统化的研制思路,还配置了钢板弹簧,必要时可以改装成人员输送车。

这几款拖车的车架为角钢,其它地方为木质。车轮是实心胶质轮胎,都来自俄军的几个仓库,幸亏我们把俄军仓库里各种型号的轮胎都给包圆了,要不我们以后光是各种火炮的行走系统就是一大难关。”

高建国和李明他们都走上去,亲自体验了一下各种拖车,仔细观摩了这些马匹上的各种携行装具。每套装置都让他们大开眼界。

李明看到一批战马上用携行装具装载着一挺水冷重机枪,就好奇的问道:“老张,这挺重机枪也是今天验收的装备吗?”

张江叹了口气道:“这挺重机枪还要等一等,但是也快了。几个难关已经攻克,正在做各种测试,等收集完数据,你们就可以验收了。

但是大家都不要对它寄予太大的希望,虽然这挺水冷重机枪是仿制美式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因为我们子弹的生产上不了规模,只好用AK47步枪的库存子弹。再加上枪管来自民用,所以性能就要差一些。

射速、射程等关键数据相比原枪型号差距很大。但是经过我们的优化设计。枪身的重量倒是减轻了很多,而且采用了大量冲压的生产工艺,使机枪构件更简单,成本更低廉,维护更容易。

只是枪管寿命只能达到几千发,我们只好降低了机枪的射速,实际射速每分钟不到400发。有效射程也就800多米。但能快速的更换枪管,一名副射手带着手套只用几秒钟就可以拔出枪管,换上一根新的继续射击。

说白了,这款机枪就是为了应付部队目前需求的一款过渡装备,等以后公司解决了材料工艺等问题,我们会拿出更好的机枪送到战士的手中。基础工业任重道远。没有完善的工业流程,什么都想靠土办法应付,终究是镜花水月。”

李明笑道:“足够了,你以为现在是二战啊,这挺机枪在这个时代就是神器。以后我们的部队凭着这款重机枪,什么鞑子马队,什么蒙古铁骑。在它的面前那都是渣啊。”

张江听了哈哈大笑,他现在也转变了思想。已经摒弃了现代社会军工厂的那一套,一切都以实际出发。本着简单可靠,适合部队的目前的发展需要为宗旨,让部队尽快的用上放心可靠的装备。

“对了,40毫米榴弹发射器的几种弹药也已经研制出来了,包括燃&;烧弹、催泪瓦斯弹和镖弹,我们已经做出的几枚样弹。这几天就要进行各方面的测试。”

接下来就是军委会进行实弹验收,有教导队的战士们进行实弹射击。一时间,整个靶场顿时炮声轰鸣,因为兵工厂的技术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此次验收工作非常圆满,双方都很满意。

军委会结束了这次新装备的验收,回去以后也开会研究了部队新一轮的整编计划和装备的列装计划。对之前部队装备的配置做了大量的修改。

首先是两个教导团,每团三个教导营,一个炮营,一个团直属营。配备12门75毫米山炮,6门82毫米迫击炮。另外营级配备机炮连,配备3挺水冷式重机枪,3门60毫米迫击炮。

步兵班配置不变,还是十个人,9支1628式步枪,一具40毫米榴弹发射器。但是在部队面对复杂作战环境的时候,可以额外配备2…5支中短型的1629式双管猎枪,或是额外配备2…3具40毫米短管榴弹发射器。

这些装备平时并不占部队编制,使部队作战方式更加灵活。步兵连还增加了3名装备1628B式狙击步枪的狙击手,提高了连一级部队猎杀重要目标的能力。

守备旅下设6个守备营,一个旅直属营。装备配置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营级部队增设一个机枪排,装备2挺水冷重机枪。旅直属营增加一个炮兵连的编制,装备6门60毫米迫击炮。

山地团属于最新扩编单位,编制三个山地营,一个团直属营。重火力相对较少,只有团直属营配备了一个机炮连,装备6门82毫米迫击炮、三挺水冷式重机枪。山地营也只装备了一个炮排,装备3门60毫米迫击炮。

步兵班火力配置却有了很大改变,取消了40毫米榴弹发射器的固定编制,班里的火力配置也是随着部队作战环境的不同,在1628A短步枪、40毫米榴弹发射器、1629式双管猎枪之间灵活选择。

排一级增设一个双人狙击小组,连一级增设一个由5个狙击小组组成猎兵班。每个狙击小组装备一支1628C式狙击步枪,另有一个狙击副手配备望远镜,负责观察弹道、选择目标,并保护狙击手的安全。

现在这些狙击手全部在教导队新成立的狙击手大队中受训,以后其他部队的狙击手也将来到这里,接受几个月的狙击手培训。

山地团的作战方式,不同于正规野战单位,大都是以班排为单位,进行渗透、搜索、侦察等小分队模式作战,或是配合大部队完成一些战斗战役之中的特殊环境的作战任务。所以对山地团战士的单兵作战能力要求极高,而且还要具备熟悉山林环境的能力。

虽然这样一来,对山地团的训练要求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这些出身外东北的土著战士,都是常年穿行于深山老林的猎户出身,对武器装备的掌握有着超于常人的天分,所以熟练掌握几种不同的武器,对他们来讲并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今年山地部队扩充,军委会在招收新兵的时候,并没有全部选择本地的部落土著,而是从教导队老兵中挑选了一个营和其它两个山地营的本地土著混编在一起,而且狙击手的正副射手全部来自于教导队老兵,其中原因很多,大家自己脑补。

山地部队的老兵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