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式为辽民提供的一切物资,将会在一定时间内,用土地的产出逐年支付还贷。

当然还贷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参加远东组织的劳役赚取工分票,也可以利用自己平时种植副产品,在农贸市场经营所得。来偿还贷款。再就是参军,只要服役到一定年限,就会免除所有的贷款。以后被选上成为远东的正式劳工、民兵,或是被提拔为干部,都有可能免除全部或是部分贷款。

远东定的还款标准并不苛刻,普通辽民只要勤劳肯干,哪怕光靠种地。十年之内也可以还清贷款。因为远东收取的地租和当年地主的地租相比,要少上一大半,而且远东还承诺,遇到灾年、荒年,地租将会被免除,贷款也将会延期支付。

辽民们聚在一起,用他们有限的数学能力,按照细则规定的内容。掰着手指不断的演算,费了好大的一番力气,才得出了最后的结果。大家对这个结果都比较满意,至少比给当年的地主家扛活要合算。

他们现在一无所有,就算他们现在去地主家种地,房子、农具、种子和大牲口可没人给你,没有房子就只有去窝棚里和别人挤在一起。大牲口什么的。就更别想了。

而且在秋收之前,他们的口粮也由远东提供,当然这也是用信贷的方式,以后他们会按月分期的还给远东公司。

当然。如果辽民不想进行包干到户,也可以留在各个中队,继续接受远东的集体管理。但以后若是想再享受包产到户的政策,那他们就得排号了。因为以后移民会越来越多,移民第一年都会参加完冬训,才能享受包产到户的政策。

如果新移民来到远东,第一年表现不好,那也将失去包产到户的机会,除非以后付出更大的力气才能争取到这个机会。

辽民逐渐了解了这个政策以后,大家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兴奋,虽然欠了远东一屁股债,但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还在乎什么啊。只要多卖力气,几年之内把欠下的饥荒还上就是了。包产到户以后,他们就能有自己的房子,平时也能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总比在这里天天被人管着强吧。

但也有很多老实木讷的辽民,他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每天只要完成了规定的活,就能保证三顿饱饭,上哪去找这样的日子。这些人并不在乎什么自由,对他们来讲,这辈子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宁可天天踏踏实实的干活。

他们就想安分的过日子,让他们背一屁股饥荒,能愁得他们一夜白头。对于这样的辽民,公司以后会安排他们去一些大型的国营农场,成为一名农场劳工。

还有极少数的辽民,他们既不愿意过现在的生活,也不愿意包产到户。反正这样的人,到了哪里都觉得憋屈,自己没能耐不说,还不努力,除了满嘴的牢骚,什么都做不好。对于这样的辽民,他们会自动进入公司的黑名单。

自从辽民了解了公司今后的政策以后,除了极少数辽民还是满腹牢骚,但绝大多数的辽民,情绪算是彻底的稳定了。劳动的积极性也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而大批政工人员也适时的深入到辽民中间,开展了各种思想教育工作。

此时大明的关宁军,正在宁锦一带严阵以待,所有的城池要塞紧闭城门,生怕鞑子再一次进攻。他们严防死守了很长时间,发现鞑子并没有丝毫攻击的意思,他们这才放下心来。

宁锦的明军派出了大量的夜不收,开始在大凌河西部沿岸打探军情。可是他们刚一到大凌河的岸边,就被在河面上的远东战船打得落荒而逃,根本无法获得可靠的情报。

直到明军在辽沈的眼线,九死一生的把情报送到了关宁军的手里,明军才算是知道了辽东的消息。可这个消息让他们不敢相信,鞑子在辽东竟然被远东公司消灭了。

关宁军诸将又派了大量的夜不收对辽沈地区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打探,这才验证了情报的真实性。这也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当然不敢隐瞒,马上急报了朝廷。

崇祯知道了辽东巨变也傻了。这个远东公司他们都有耳闻,据说来自海外,而且他们还通过种种途径得知旅顺大捷,就是远东打的。

虽然崇祯很生气,但是这场大胜已经宣扬了出去。大明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边军的士气,所以他们还是压下了心头的怒火。反正远东战胜了鞑子以后,并没有顺势吞并东江镇的意思,所以崇祯和朝中的大臣,都干脆装做不知道。

随后山东的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在登莱发动了兵变,最后辽东叛军下海不知去向。据说也是远东公司接走的叛军。这次崇祯彻底的怒了,可是他还真拿远东没什么办法,毕竟远东孤悬海外,你就是想找远东的麻烦,也没那个能力。

如今驻守在宁锦的关宁军,以及驻守在山东登莱大明各级兵头,其实他们都已经知道了远东的存在,可他们谁也没有上报朝廷。开什么玩笑,现在报上去,如果朝廷一道命令下来,让他们去进剿远东。到时候他们打还是不打。打又打不过,不打就是抗旨,所以他们也都两眼一闭装看不见。

能打败鞑子的军队,哪是他们能惹得起的。尤其是那些大明的水师,他们大都与海盗有染,对远东的实力那就更了解了,远东水师的万料海船比比皆是,就他们手中的那些战船,和远东水师的战船相比就跟小舢板似的。那还打个屁啊,人家拿战船撞,都能轻松的把他们的战船撞翻。

所以整个大明上到朝堂,下到明军各级兵头,全都明明知道有远东这个势力,可就是不提这一茬。就像个禁忌似的,大家谁也不想去得罪。

可是现在就不同了,他们都不得不去面对,远东竟然以迅雷之势,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横扫了整个辽东,将辽东的鞑子一扫而空。

大明上下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都被震撼的目瞪口呆。

那可是鞑子啊,当年大明在辽东布置了多少的军将啊,还不是让凶悍的鞑子打得落花流水。崇祯二年甚至让鞑子打到了北京的城下,眼睁睁的看着鞑子劫掠了几十万大明百姓,从容回到了辽东。

当时北京聚集了几十万大明军队,可竟然没有一名大明军将敢于直面鞑子的锋芒。等到鞑子离开了,各路明军才打开城门,纷纷聚集到北京城下。

可现在由不得他们不相信,事实已经摆在了眼前,为今之计,只得试着和远东接触一下了。毕竟远东自称是宋氏后裔,同属汉家血脉,不管如何先派人去辽东,与远东和谈方是上策。

PS:感谢霸气嘚?大大的打赏。感谢Tonybigbear大大的月票。今天更得晚了,白天忙了一天根本没有时间写书,这个月经常不按时更新,请大家原谅。

第四百零一章 天朝来使

随着辽东各地局势的逐渐稳定,军委会的官兵也终于可以在各自驻地轮流休整。这一个多月来,李明每天都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确实把他熬坏了。

辽东各地慢慢平静,李明终于有机会补了几天觉,睡得昏昏沉沉。说来也怪,之前天天不睡觉也没有现在这么困,真是越睡越没有精神头。

现在辽东百废待兴,军委会的人可以休息,李明却闲不下来。谁让他还兼着民委会的常委呢,所以李明休息了几天,就去民委会跟着大家继续忙碌。

王和领着民委会的一帮人,正在着手制定各项政策法规,以及规划行政机构,为未来建国做准备。这项工作非常繁琐,但是一帮曾经在体制内的员工,还有几个当年在法律系统工作过的人,却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天天聚在一起没日没夜的研究、辩论。

有时候还分成几派,脸红脖子粗的战斗不止,双眼通红的样子,就像一群斗鸡。如果没有王和从中协调,他们非打起来不可。

李明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参与其中,索性就下到了基层,避开这些热血的大龄青年。他现在负责主持辽阳的各项工作,又开始起早贪黑的忙碌了。

一旦进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时间就变得快了起来。每天睁开眼睛就要应付一大堆破事,但作为辽阳地区的最高领导,李明责无旁贷,也只能耐着性子一件一件的解决处理。

今天李明刚一起床,就接到高建国的电话,让他马上去沈阳,公司准备召开董事局委员会紧急会议。这肯定是有大事需要研究,所以李明把工作安排下去以后,坐上一辆吉普车赶回了沈阳。

李明在辽东管委会的门前下了车,刚想进去就看到一辆卡车开了过来,车刚一停稳。胡伟从车上跳了下来。

他看到了李明,笑道:“李明,我可好长时间没见到你了,听说你在辽阳主持工作。你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天天从早忙到晚,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安排,还不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呢。”

胡伟听了哈哈大笑道:“哈哈……主持一地的工作确实是这样。真不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原来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想法,现在不也习惯了。”

李明苦笑着点了点头道:“我在辽阳主持工作的这段时间,才算是真正的了解了民委会的工作,确实不容易啊。我宁愿天天泡在军营里和战士们训练,也不愿意每天呆在办公室里应付那些无休无止的事情。”

“让你去基层主持工作,确实难为你了。可这一步你必须要走啊。”

李明听了笑了笑,胡伟现在确实变了很多,他感慨的道:“是啊,不走也得走啊。”

两人相视一眼后就哈哈大笑着一起走进了辽东管委会。走进大会议室的时候,发现就剩他们两个没到了。

连忙冲大家抱拳,表示歉意。

高建国笑道:“行了,你们一个在辽阳。一个在铁岭,没人挑你们的理,赶快坐吧。”

等两人坐下来以后,王和首先发言:“我们刚接到大凌河守备区的电报,一队由大明官员组成的使团,已经抵达大凌河东部沿岸。看来大明王朝已经做出了反应,不知道这一次崇祯派人来的意图是什么?”

他说完又笑着道:“他们见到大凌河守备区的战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