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子都死在了路上。若不是他命大赶上了远东收拢流民,恐怕他也活不下来。

李老根扛着锄头回到了家,刚一进院子,就听见了儿子的哭声。他放下锄头,紧着几步来到屋后。就看到女人正背着儿子在猪圈喂猪。

女人把猪食倒进槽子里,拿着棍子使劲儿抽了一下抢食的猪,还用朝鲜话还骂了几句。

自从家里多了个女人,李老根屋后的猪圈里不但多了几头猪,屋前屋后还养了不少的鸡鸭,女人会把鸡蛋攒起来。去村子附近的集市上换点油盐酱醋什么的。

原本李老根一个人的时候,屋里屋外乱七八糟的,身上穿的衣服一个月也未见得洗一次,连每天吃饭都是对付着吃一口。自从这个朝鲜女人进了门,家里不但被收拾的利利索索,女人还用家里的粮食在集市上换了些鸡崽儿、猪崽儿养了起来。

她还在集市上换了一些菜种,在屋前屋后开了块地,种上了各种青菜。还用自家地里产的青菜、大白菜和萝卜,阉了很多泡菜和酸菜。

她真的很能干。每天收拾屋子、做饭、侍候菜园、喂鸡养猪、洗洗涮涮,李老根除了每天下地,回到家就像个大爷似的什么也不用干,连脚都是朝鲜娘们帮他洗。

对了,到了晚上朝鲜娘们还得受他蹂躏,可能是这些年憋得狠了,李老根火力很强劲,天一黑就趴在朝鲜娘们的身上忙活。彻夜的啪啪啪啪……

孩子生下来以后,朝鲜娘们就更辛苦了。可是她还是背着孩子从早忙到晚。整天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她是被外东北土著从朝鲜抢回来的,最后被送到了辽东。一路上担惊受怕,是战战兢兢的过来的。可从她进了李老根家的门,看到堆得满满当当的粮仓,还有院子里的那头牛,心就踏实下来了。

粮仓里堆着几千斤粮食。这在朝鲜都能赶上小地主了。而且家里还有几亩旱田,一头牛,一挂大车,带院子的两间草房,能嫁给这样的人家。够牛逼的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虽然家里的男人岁数比她大很多,但看着也算是老实憨厚,从进了这个门,就没打骂过她。而且每天都是扑在自家的田里忙活,和这样的男人过一辈子不亏。

她从几岁就开始在家里起早贪黑的干活,父亲就从来没给过她好脸色,家里粮食不够的时候,都是可着父亲和哥哥弟弟先吃饱,母亲和她总是要饿肚子。

这个时代的朝鲜,女人地位非常低,不但在家里被爷们打骂,还得受婆婆的刁难。反正女人生在朝鲜,那就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家里的男人虽然沉默寡言,但对她也算是关心,家里的事情也都是任她折腾,哪怕出了错也没有斥责过她。

女人看到了李老根,就把孩子从后背解下来,送到李老根的手里。每天他从田里回来,进了院子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抱着孩子逗弄一番,然后用胡子把儿子扎得哇哇大哭。每天都是这样,乐此不疲。

等李老根逗弄够了,女人也把饭端上了桌子。她把孩子接过来绑在身后,接了水侍候李老根洗漱一番。然后两口子就坐在粗糙的桌子边吃晚饭。

桌子上摆着几个粗瓷的大碗,几个黄灿灿的玉米面饼子,两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碴子粥,几碟子泡菜、咸菜,一大碗炖土豆。还有一个剥好的鸡蛋,放在李老根的面前。

李老根拿起鸡蛋递给了女人,对方不断的摇着头,死活也不吃。李老根一瞪眼,把鸡蛋塞在了她的手上,然后拿起一个玉米面饼子,狠狠的咬了一口。

女人被李老根吓得低下了头,但心里却喜滋滋的,眼睛里也莫名的蓄满了泪水。她小口的咬着鸡蛋,吃了几口就把剩下的一大半放在了李老根的粥碗里。李老根看了她一眼,然后用筷子夹起了鸡蛋塞进嘴里,几口就咽进了肚子。

两口子吃完了饭,女人就开始收拾碗筷,这时她后背的孩子哭闹了起来。女人麻利的解下孩子,然后撩开褂子,露出了雪白的乃子,开始喂孩子吃奶。

李老根坐在床头,看到女人胸前白花花的一片,眼睛顿时就直了。他死死的盯着女人的胸前,身体也起了反应,变得燥热的起来。

女人转过头,看着李老根火辣辣的眼神,脸上瞬间就红了。她看了李老根一眼,眼里满满的春情。女人转过头继续喂着孩子吃奶,可是炕头的李老根已经坐立不安了,黑灿灿的老脸上堆满了笑意,但怎么看怎么淫%荡。(未完待续。。)

ps:感谢一面倒、(稻草人)、啊丹有才、头疼也不行的月票支持。

第六百二十八章 李老根的新生活(三)

第二天清晨,李老根睁开惺忪的睡眼,披了一件衣服从炕上下来。,然后走到旁边的木床,捏了捏儿子的小胖脸,小家伙睡得正香,被李老根骚扰得扭动了几下身子,把手指从嘴里拿出来,翻过身接着睡了。

李老根笑了笑,然后穿好了衣服走出了屋子。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宁静的小村,家家户户冒起了炊烟,不时的传来嘈杂的鸡鸣狗吠声。

女人挑着水从外面走进院子,冲李老根羞涩的笑了下,然后来到水缸的旁边。李老根走过去,拿起装满水的木桶,把水倒进水缸,然后挑起木桶走出院子,而女人则是来到灶台前,掀开盖子把锅里热气腾腾的早饭,端在屋里的桌子上。

两口子吃完了早饭,李老根就扛起了锄头走出院子,开始了他新的一天。女人把家务活忙活完,也背着孩子,然后用脑袋顶着一个巨大的木盆走出了院子。

朝鲜到处都可以看到妇女们头顶着瓦瓮送水,或搬运其它物品。他们虽然头负重物,但却个个脚下生风,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她们不论顶什么东西,都很少用手来把着,但却很少有掉下来的。因为她们从小练就了极好的平衡能力。

女人来到村口,这里早已等着几个头顶木盆的朝鲜妇女。每隔几天她们就聚在一起,拿着家里的土产,一般都是鸡蛋、泡菜什么的。到附近的集市上换取一些家里日常所需的用品。

辽东地区每个支队部附近都有一个集市,都是公司为了方便周围的农户相互交易而建立的。其实就是一块平整的土地,用木栅栏围起来的简陋场所。

每个集市里都有一个公司供销社,里面售卖远东的各种日杂商品。虽然铺子不大,但东西可挺全。从针头线脑、剪刀菜刀,到铁锅水缸、油盐酱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辽东的农户们在这里,很少有用工分票消费的,一般都是用自家的粮食、鸡蛋,以及各种土特产品,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公司在各地开设这种日杂供销社的目的,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满足农户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当然农户们也可以拿着他们各自土特产品,和其他农户们进行交易。集市里划出一个个摊位,农户们把自己家里的土产摆在地上,农户们在这里可以自由的交易,通常都是以物易物,很少出现远东法定的货币工分票。

农户们在这里摆摊交易是不用交税的,但为了保障农户们的利益不被侵犯,任何人也不能在这里进行倒买倒卖,而且必须要遵守这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专门的城管人员,在这里维持秩序。

这几个朝鲜女人,也是被外东北土著从朝鲜抢过来的,都嫁到了这个村子的辽东移民。几个女人一边往村外走,一边欢快的聊着。这帮背井离乡的女人,用彼此熟悉的乡音,分别讲述着家里的男人和孩子,或是谈论各家田里的庄稼。以及院子里的鸡鸭等琐事。

任谁都看得出来,她们对自己的目前的生活很满足。大家都刻意忽略了曾经所经历过的磨难,努力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她们希望和自己的男人多生几个,然后盼望着孩子们慢慢长大,等她们老了的时候,也能享受下子孙满堂的日子。

随着大批大明流民被运送到辽东各地,男多女少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公司。享受包产到户政策的农户们,在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以后,就都开始盼望着能娶一个女人,在生一大堆孩子,尽情享受着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好生活。

大明各地的移民,普遍存在男多女少的问题。把公司逼得最后只能从朝鲜和日本想办法,而且还把大批单身的蒙古妇女,也都找来嫁给了众多的辽东农户。就连南洋的年轻土著妇女,都运来了不少。最后总算是解决了一批辽东移民农户的单身问题。

但还是有相当多的移民农户,面临娶不到媳妇儿的窘境。远东正在抓紧准备,从大明、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移民妇女,甚至以后还会在锡兰、印度和中东等几个地区想办法。争取在几年之内,彻底解决远东移民男女失调的问题。

秋天,是农家收获的时节,辽东各地都开始紧张的忙碌了起来。每到这个时候,所有的农户都全家动员。辛劳了一年,所有农户们都在盼着秋收的到来,地里打出来的粮食,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天还没亮,李老根两口子就起来了,他们简单的吃了早饭,就赶着牛车出了村子,向他们家的玉米地走去。此时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都冒起了炊烟,甚至很多农户已经在地里忙活了。

每到这个季节,辽东各地的玉米已经进入了完熟期,到处都是成片成片的玉米地,一眼都望不到边。粗壮的玉米秆瘦削了下来,肥厚的玉米叶耷拉了下来,那葱葱郁郁的墨绿色也变得焦干枯黄。

两口子来到自家的玉米地,拼命的忙活起来。几亩地的玉米虽然不多,但是两个人忙起来,还是显得单薄了。可是这个季节,收获的兴奋总要多过辛劳。收获完几亩玉米,接下来还要收获土豆,反正这几天可有的忙了。

他们带着干粮,中午都要在地里对付一口,而且要干到天黑才能回家。他们的孩子,就绑在女人的身后,随着女人的劳作,不断的晃动摇摆。

到了晚间,牛车上已经装满了熟透了的玉米棒子,两人这才赶着牛车向家走去。晚饭也是将就一下,因为还有很多的活等着他们呢。

从牛车上把玉米棒子卸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