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7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依靠大批外籍劳工,利用肩挑马驮的原始施工方式,必然会被大批蒸汽卡车、拖拉机和大型蒸汽工程机械所取代,工作效率势必会得到成倍的提高。

那时候铁路处的施工速度将大大的加快,原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可以做积极的准备了。至少沈阳…河套根据地、沈阳到贝加尔湖等多条铁路线,可以提上日程了。

另外,原来规划的东北铁路网的建设周期,也将大大的缩短。这就让公司铁路处的诸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为此,他们研究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这个计划已经不局限于东北和外东北地区,包括未来连接东北、西北的铁路大动脉,以及北方铁路网,甚至正在研究中原长江以北地区的铁路网。

如此宏伟的计划,需要投入的资源可想而知。即便未来拥有大批的车辆和工程机械,依然需要更多的外籍劳工和物资的支撑。

远东公司对外籍劳工的需求一直非常大,因为成本低廉,效费比极高。只是远东目前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各个部门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拼命的赶工期。

外籍劳工的工作地点,都是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每天还要完成庞大的工作量,其中铁路工地的外籍劳工数量就占了近四成还多。

虽然他们天天三顿饱饭,可是他们的伙食也只是能吃饱而已。粗糙的食物,除了数量管够。各级管理部门都在拼命的压低成本,营养什么的根本无从谈起。

他们每天工作时间至少要达到十二个小时,即便刮风下雨也要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漫长的冬季,远东大部分工地都会处于停工状态,可是他们却依然不能休息,还要从事伐木、搬运等各种劳累的工作。

长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从事如此强度的工作,在营养、医疗、劳保无法得到保障的状态下。远东的外籍劳工的消耗还是非常大的,环境最恶劣、最危险的矿山、林场和铁路工地,甚至能达到三成的损耗。

公司在日本和朝鲜地区收拢的劳工,全都是在日本和朝鲜本土进行集训,然后统一在训练营地打散了进行整编,再乘坐远东的风帆船来到辽东的营口港。

远东公司可以马上投入到各个工地进行工作,不但减轻了辽东各地区的工作压力,也省却了很多时间和成本,基本来了就用得上。

目前远东公司的发展非常快,到处都是遍布各地的正在建设阶段的矿山企业、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等等各种工地。因为没有足够的机械和车辆。只能用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弥补。

这也使得远东公司的劳工虽然数量巨大,但是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其中公司正在兴建的铁路里程有数百公里,正在兴建公路里程有数千公里。另外还有大批的矿山林场、港口码头、农场牧场、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等等工地,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外籍劳工的身影。

目前在辽东的外籍劳工,以日籍为主,朝鲜籍为辅,另外还有些南洋和印度的土著劳工,但是随着公司加大了对吕宋、中南半岛、台湾岛、南洋各岛和印度地区的投入,南洋、中南半岛和印度等地区的外籍劳工,也基本都安置在这些地区。

所以近两年公司在日本地区的外东北土著组建的守备部队和日本人组建的武装警察部队,在日本本土征用了大批的日本人。

征用的手段很野蛮。基本就是守备部队维持治安,武装警察部队负责进村“动员”。往往一个村子所有超过十五岁,低于四十五岁的青壮男子都会被一网打尽。根本不会考虑对方的意愿。

至于说会不会遇到反抗者,说实话,这种问题在这个时代的日本真的没有,或是很少。

他们刚刚从各地领主大名的农奴解放出来,那时候生产力极为低下,但是日本的农民却要经受各个封建领主的残酷剥削,而远东来了以后,至少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得不是一般的高,所以远东在日本的统治还是处于非常平稳的状态。

而且远东军的日本武装警察部队和外东北土著的守备部队,对敢于反抗的日本平民,处理的力度极大。采取的都是残酷的连坐制度。在远东统治日本的初期阶段,日本各地经常出现整村整村消失现象,使得日本的底层百姓基本没有反抗的*。

大批被动员的日本青壮,会进入附近的训练营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训,教官全部来自敢死军部队的基层骨干,所以整个过程是极端残酷的。

原本就老实安分的日本底层农民,熬过两个月的集训,普通的日本底层平民已经可以基本掌握华语的普通交流,熟悉了远东为外籍劳工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学会了组织纪律性,成为了远东公司一名光荣的日本外籍劳工。

然后这些日本外籍劳工就会背井离乡,坐船前往辽东地区的各个工地。整个过程是在极端严苛的管理流程下进行的,显得残酷而黑暗,让置身其中的日本外籍劳工始终处于紧张、迷茫的状态下,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同样的情况,朝鲜、南洋和中南半岛等地也在不断的重复着。为了增加效率和降低成本,每艘运送外籍劳工的风帆船,都塞得满满当当,就像一个个沙丁鱼罐头。

对于远东公司来说,无数外籍劳工来到辽东,就是一组组冰冷的数据,然后被分配到东北和外东北各地的矿山林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等工地,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再次见到自己的亲人,被裹上一张草席,随便在辽东的深山老林里。(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铁路计划(二)

广宁,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政机关驻地,是管理东北女真人的基地,不但是政治中心,明置广宁卫,属于军事重镇,而且也是辽东的繁华城镇。

明末,后金崛起,广宁城为兵家相争之地。

远东灭了后金政权以后,与大凌河对岸的关宁军隔河相望。北宁也因此成了远东的一座军事重镇,远东军东北野战军的一个守备旅的旅部就设在这里。

做为东北铁路线的延伸,沈阳…阜新镇…朝阳镇…赤峰镇的铁路一直在紧张的建设之中。途径北宁镇的铁路已经修建完毕,马上就能通车了。如今北宁镇火车站正在紧张的施工,而沈阳至赤峰的铁路,采用双向施工,工期也已经完成了大半。

一列火车缓缓的驶入了尚未完工的广宁火车站,执勤的远东军官兵纷纷走上去,把一个个闷罐车厢打开,从车厢里跳下来大批的日本外籍劳工。

他们都是从日本过来的新训劳工,一路坐船来到了辽东,又换乘了火车赶到了广宁。每个闷罐车里塞满了人,连转过身都很难,而且空气根本无法流通,条件极为艰苦。

一个个疲惫的日本外籍劳工,直接在站台整队,按照中队、大队和支队为单位,继续向北步行前进,赶往前方的铁路工地。

广宁火车站有个小型编组站,一列接一列的火车开到这里卸下外籍劳工,然后进入编组站转头呼啸而去。目前远东在建的铁路工程,全部采用复线铁路施工。

虽然工程量增加了不少,但是长远的来看,运力水平根本不是单线铁路可以比拟的。当初沈阳到海参崴这条东北铁路大动脉采用单线铁路,主要是公司占据辽东急需海参崴的支持。为了赶工期只能加快施工速度。

当时一些配套设施都不是很完善,沿途的车站、通信系统,甚至煤水补给点儿都非常紧张。一切都以尽快全线通车为主要目的。大部分当时没有配备的配套设施,都是通车以后逐步建成的。

这条东北铁路大动脉建成通车几年来。随着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快,单线铁路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运输压力也越来越紧张。所以铁路处也一直在这条东北大动脉上修建一条复线,保证海参崴到沈阳的物流通畅。

目前铁路大动脉的复线工程已经修建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复线铁路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一旦东北铁路大动脉复线铁路全线通车,运输能力必然会成倍增加。

公司铁路处现在正在调集力量,东北铁路大动脉的各个支线都在紧张的施工。大批外籍劳工遍布在各个铁路工地上。起早贪黑的进行施工作业。

从广宁下车的外籍劳工沿着已经修建完毕的铁路线两侧,以中队、大队为单位,分别扛着各种施工的工具,浩浩荡荡的向前挺进。

不时就有一列装满了枕木、碎石和铁轨等物资的列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在前方工地卸下物资,然后空车倒回广宁火车站,在编组站转头开往沈阳。

铁路的尽头就是施工的工地,这里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面,如果从空中俯览,就会看到一副极为壮观的场景。密密麻麻的外籍劳工正在这条铁路工地上忙碌,一条铁路工地绵延出很远,一眼望不到边。

铁路线的尽头。各种铁路物资堆积如山,外籍劳工抬着一根根钢轨和枕木,齐声喊着号子,艰难的向前走着。他们喊得号子都是用他们家乡的口音,听着略显奇怪,但效果还算不错。

每节钢轨被抬到铁路的尽头,轰然落在已经铺好的枕木上,然后大批外籍劳工蜂拥而上,抡起大锤将道钉把钢轨固定在枕木上。

铁路线一米一米的向前延伸。无数外籍劳工依靠肩挑手抬,或是马匹、马车、手推车等原始的人力、畜力日以继夜进行辛苦工作。日复一日的没有尽头。

工地两侧是连绵不绝的帐篷,这是外籍劳工的临时营地。公司为了调动外籍劳工的积极性。从日本、南洋雇佣了大批的妇女,在外籍劳工的铁路工地帮忙。

平日里她们帮助外籍劳工们从事做饭、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到了夜晚和节假日,这帮厨娘和洗衣妇瞬间变成了香饽饽,她们的帐篷前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一个个进进出出。

原本外籍劳工只提供三餐,以及工装铺盖、帽子手套和鞋子袜子等生活用品。随着大批的外籍劳工的不断涌入,辽东各地的外籍劳工数量已经很惊人了。

为了保持外籍劳工队伍的稳定,公司每天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