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7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战师各突击部队,还将配备一些外东北土著的优秀猎手,做为部队的向导,帮助野战师各突击部队作前出侦察部队。

其实对付西伯利亚的那点哥萨克,根本不用如此兴师动众。但是东野将这次行动做为一次远距离拉练演习,所以除了野战师、山地师负责守备各地的分队不动以外,其余的基层部队几乎倾巢而出。

虽然野战师和山地师的各种战斗后勤支援分队,大部分没有参加作战。但是主力部队也有近三万人。再加上几十艘飞艇组成的空艇支援分队,使得这次扫荡行动弄得规模极大。

因为西伯利亚地区气候恶劣,参战的官兵都配备了极寒地区的配给。包括保暖内衣、羊毛袜子、羊毛围巾、羊毛头套、原皮原毛的军大衣、加厚的长筒皮靴、风镜、鸭绒睡袋、毛毡、冻伤药品、防寒油脂、双层原毛手套、寒区野战食品等等个人物资。

为了适应作战,部队配备的武器,也得到了调整。将原来的二八式步%枪统一换成了双管猎%枪,增加了四十毫米榴弹发射器的装备数量。没有大口径火%炮,只装备六十毫米迫击%炮和少量的七十毫米步兵%炮,并减少了重机%枪的装备数量。

东野司令部还动员了大批北迁的外东北土著村落,也跟着部队一道北上,以后他们将扎根西伯利亚,做为远东公司的守林人。世代为远东守护西伯利亚。

随部队北上迁徙的外东北土著村落力的所有青壮,都将配备一支前装线膛火帽枪。并配备了一体式的三菱刺%刀。其他装备也和远东预备役民兵完全一致。

其他北迁的外东北土著,不管男女老幼。统一配备钢板猎弓、三菱精钢箭%头、锋利的猎%刀和匕&;首。

另外,公司还为北迁的外东北土著,提供了适合极寒地区生活的各种防寒服装和御寒物资,而且其他物资也都尽最大可能进行补充。

东野司令部的作战会议结束以后,马上就开始了积极的准备。东北野战军这几年作战任务比较少,如今终于来了任务,野战师和山地师官兵全都极为兴奋,上上下下都行动了起来。

军委会后勤部,也在积极的配合,各种战备物资通过铁路、水路不断的送到各个部队驻地。东野司令部各个部门也都行动了起来,配合参战部队进行战前的筹备工作。

跟随参战部队一起北上的外东北土著村落,也开始纷纷在指定地点进行集结。军委会后勤部已经将物资运送到他们集结的地点。

东北野战军的动作非常快,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出发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各个部队开始陆续北上,众多外东北土著也紧随在主力部队的后方,浩浩荡荡的向北挺进。

现在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留给东北野战军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各个参战的部队都是骑乘战马,快速的行军。

东野的工兵部队,先期已经乘坐飞艇机降至鄂毕河和勒拿河沿岸,并选择好了部队前进基地的位置。并建设了营地、码头和简易的船厂。

西伯利亚地区植被丰茂,因为人烟稀少,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几人抱的大树比比皆是。工兵部队在前进基地附近的森林大肆伐木,然后通过飞艇吊运过来的设备,对原木进行加工。

因为时间紧急,船木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处理。为了赶时间干脆直接组装成一艘艘蒸汽甲板驳船。

(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叶尼塞斯克

勒拿河,全长4400公里,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的大山之中的源头流往位于北冰洋拉普捷夫海滨的三角洲河口。勒拿河的名称来自古鄂温克语,意为大河。

1689年尼布楚条约清俄谈判划定东段边界时,清朝曾提出以勒拿河为国界,以西归俄国,以东归清朝。

勒拿河上游的支流维季姆河河口处的一处河滩,远东军委会东野野战师直属工兵营的部分官兵,正在这里紧张的忙碌着,这里正在建设的是北上部队的前进基地,现在已经基本初具规模。

几天前他们乘坐飞艇机降至这里,与之同来的还有大批的物资,包括几部蒸汽发电机的模块化标准构件和十几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模块化标准构件,以及大批的工具、简易加工设备和其他工程组件。

为了这次战斗的顺利进行,东北野战军抽调了大部分工兵部队,还借用一部分西北野战军的工兵,全力以赴的支援参战部队。

远东工兵部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用围栏铁丝网建设了一个野外营地,以及沿河码头和一个简易的组装船台。

附近都是茂密的森林,造船的木材不缺。但是工兵部队缺乏足够的人员伐木。最后只能在附近征用了一些当地的土著。

另外飞艇起降场、后勤物资仓库、东路支队司令部等设施也都建设完毕。他们还在附近的一座山峰上搭建了一座远程无线通信接收塔,保障部队的通讯畅通。

东北野战军选择的这三个地区,附近不远处都有煤田,可以保障参战部队的蒸汽甲板驳船所需的燃料煤炭,同样征用附近的土著挖煤,然后经过土法的选煤洗煤,运送至前进基地的码头上堆放。

千余名远东工兵日夜不停的辛苦忙碌,一个个累得都快虚脱了。但是上级已经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争取在主力部队赶到之前。完成前进基地的基础建设。

为了保证北上扫荡部队的后勤补给,东北野战军在勒拿河、叶塞尼河支流安加拉河和鄂毕河上游分别建设了一个前进基地。

除了安加拉河以外,勒拿河和鄂毕河并没有水路连接,参战部队要徒步跋涉至两条河流的上游地区。因为西伯利亚每年只有六个月的通航期。时间比较紧急,所以东野将工兵部队送至预定地区,先期建立前进基地。

为了运送大批的工兵部队和物资,东北野战军调集了几乎所有的飞艇,军委会也调来了西北野战军和南方野战军的空艇部队。总共二百余艘飞艇,集中抢运了十几天,终于将人员和物资空运完毕。

此次北上扫荡部队分成了三个支队,鄂毕河方向部队,由驻守在阿尔泰山北部鄂毕河支流托木河沿岸地区的东北野战军的野战师两个旅为主力,组建西部支队。

叶塞尼河方向由驻守在贝加尔湖以西地区的东野野战师一个旅为主力组建了中部支队,勒拿河方向驻守在贝加尔湖附近的东野山地师为主力组建的东部支队。

三个支队配属了大批的战马,所有官兵都是骑马行军,还有大批的战马负责驮载着部队所需的物资,一路浩浩荡荡的向指定地域星夜兼程的赶路。行军速度非常快。

安加拉河的伊尔库特河河口,因为有水路直通贝加尔湖,所以参战部队通过水路最先到达了前进基地。

贝加尔湖水上支队配备的二十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首先载着中路支队的第一批突击部队,共一个团率先出发,目标是俄国在叶塞尼河上的叶尼塞斯克。

最早于1618年,俄国人就来到了安加拉河,并在当时建立了叶尼塞斯克要塞区,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向当地的通古斯人征收毛皮税。俄国人当时把下安加拉河称为上通古斯卡河。

叶尼塞斯克要塞,是未来俄国在中西伯利亚最重要的据点之一。同时它也是俄国人向勒拿河流域和外贝加尔地区推进的重要基地。

但是现在这里还仅仅是几座简陋的木城组成的要塞,平时仅驻扎了三百余哥萨克人,以及几百名俄国渔猎人和皮毛商人。

当时沙皇政权坐阵于曼卡泽亚地区,监视着这里一条最重要的内河河道以及自塔兹河穿过图鲁汉河到达叶尼塞河的叶尼塞连水旱路。

俄国商人和兹良涅鞣制毛皮的人们。为了逃避十分之一的国税,从塔兹河地区来到图鲁汉河流域,并于1609年在这条注入叶尼塞河的河口区建立了新曼卡泽亚,即图鲁汉斯克越冬地。

十七世纪初期,成千上万个俄国商人深入到这个地区,以合法的和不合法的手段每年收购了数以万计的黑貂皮。很多皮毛商人为了收获更多的貂皮。于是就来到了叶塞尼河上游地区,也就是叶尼塞斯克。

清晨时分,叶尼塞斯克要塞的木质围墙上,几名哥萨克人正拄着火绳枪打着瞌睡。要塞内的俄国人也都起来了,各处升起了炊烟,脏兮兮的要塞显得热闹纷乱。

此时的叶塞尼河,正弥漫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东方的朝阳刚刚升起,一缕缕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叶塞尼河的河面。

突然,一阵剧烈的轰鸣声把城头站岗的哥萨克人惊醒了,他们四处寻找着声音的来源,发现声音来自远处的河面。

此时要塞内的人也都听到了声音,他们全都不约而同的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满脸疑惑的看着要塞城墙上纷乱的哥萨克人。

沙霍夫斯基上尉昨晚喝得有些多了,他睡得正香,就被人野蛮的推醒了。

头疼不已的沙霍夫斯基,顿时被激怒了,他一把抓住了那个俄国士兵的衣领,大声的喝骂道:“混蛋,你找死吗……”

“长官……长官……有船来了……”

“有船过来你慌什么,你这个混蛋,我……”暴怒不已的沙霍夫斯基突然停止了喝骂,他也隐约听到了远处的轰鸣声。

一把推开那名俄国士兵,他抓起一件衣服胡乱的披在身上,然后冲出了屋子。

(未完待续。)

PS:  感谢我的帅震惊了党、输名字烦、塔塔普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炮击

沙霍夫斯基跑上了城墙,大声喊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哪里传来的声音?”

几名哥萨克人转身指着河面,纷纷大喊道:“长官,声音是从河面传来的……”

“船……有船过来了……”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焦急的喊声,沙霍夫斯基连忙跑过去,顺着几名哥萨克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见一艘模糊的船影从薄雾中缓缓的驶了出来。

“敲钟……敲钟……炮手准备……”

随着沙霍夫斯基的一阵大吼,城头的破钟被敲响了,城内的哥萨克顿时乱了起来,纷纷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