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7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挺好使。可是面对远东军的强大炮火,以及武装到牙齿的远东军,那基本就是摆设。

西伯利亚丰富的水路,为远东军带来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各个分队以营为单位,乘坐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在各个河流上大肆扫荡俄国据点。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对参战部队下了死命令,那就是不留俘虏。对各个据点的首领,以及抵抗比较激烈的地区的所有俘虏都要施以残忍的木桩刑。

俄国在西伯利亚各地的据点,这下可算是倒了血霉,他们根本想不到会受到如此猛烈的进攻。因为西伯利亚地广人稀,俄国在各地的力量都很单薄,而远东军三个方向的扫荡支队的兵力又非常充裕。使得他们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

虽然此次扫荡战役,被远东军东北野战军定义为一次远距离实兵实战的拉练演习。但是参战的东野各部队,对此次战役也都非常的重视,进攻俄国据点的时候极为猛烈。

俄国东侵对西伯利亚的各族土著来说是灾难性的,东侵的主力都是以残暴的哥萨克人,因为西伯利亚地域广袤,气候寒冷。环境极为恶劣。

所以东侵的哥萨克根本无法携带足够的给养,在西伯利亚漫长的冬季,他们就连越冬的粮食都无法保证。除了在西伯利亚到处杀戮抢劫,他们几乎熬不过冬天。

著名的哥萨克首领,“毕萨罗”式的凶残殖民者伊凡·卡尔金于1630年曾侵犯到伊里姆河、库塔河及勒拿河中游。血腥屠杀当地的各族土著。火枪兵百人长彼得·别凯托夫替换卡尔金,来到勒拿河,他同前任一样,在当地肆意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1850年以后,俄国趁中国清朝衰微,武力侵略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一带,俄寇甚至拿索伦人当食物,简直是吃人的恶魔。

尼古拉耶夫攻占庙街,残酷杀害当地的赫哲族和鄂温克族居民,制造庙街惨案,并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同时俄寇将海兰泡江东64屯的鄂伦春族居民赶进黑龙江淹死或杀死,制造了海兰泡惨案!

由此可见,对外扩张不仅是历代沙皇皆如此,而且俄国民间人士也是如此。扩张侵略已经深入俄国人的骨髓,说俄国人侵略成性,恐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有了在亚洲的扩张,才使俄国把其他欧洲国家远远甩在后面,变成世界最大国家。

19世纪中叶后,在欧洲已经彻底暴露了二流国家的本质的沙俄,却轻松地从大清手里抢走中国几千年奠定下来的领土。

即使在17世纪,沙俄国内部一派大乱,就这样他们依然靠民间力量为主的沙俄盗匪兵,轻松从“千古一帝”康熙的手里,拿走贝加尔湖流域土地,这也使得的沙俄在东西伯利亚有了据点。

沙皇尼古拉一世丢了土地就自杀谢罪,我们伟大的“千古一帝”康熙,丢了那么大的一片土地,直到今天还有众多软骨头的文人,说他有多么伟大。

远东军扫荡俄国在西伯利亚据点的同时,也对西伯利亚当地的各族土著进行收拢整编。远东军对于积极配合的当地土著,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政策。

紧随在远东军后面的外东北土著,也组成了庞大的北迁大军,一路向北挺进。大批被收拢整编的西伯利亚各族土著,分别被安置在各个基层支队。

丹师西伯利亚各地对于不予配合,甚至敢于对抗远东的土著,也采取了极为残酷的灭族政策。也是沿用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方式,杀光所有高于车轮的男人。(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西伯利亚

东北野战军发动了北上扫荡战役,依靠西伯利亚三大水系的众多河流,东野三个支队的各个分队,仅用了三个多月,就基本扫清了俄国在西伯利亚的大部分据点、要塞和越冬地。

战役期间共歼灭近万名俄国士兵、哥萨克人、渔猎人和皮毛商人,因为战前强权胜下达了不留俘虏的命令,所以远东军个参战部队进攻极为猛烈,每战都杀得血流成河。

现在部队正在展开,诸部向西伯利亚的纵深渗透,争取在入冬前彻底扫清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国势力,将毛子赶回乌拉尔山以西地区。

这次扫荡战役的进展如此迅速,也让军委会没有想到。毕竟西伯利亚的面积实在是太广袤了,东野个参战部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如此战果,确实令人吃惊。

主要原因是毛子的所有据点,都建在鄂毕河、叶塞尼河和勒拿河,以及其主要支流的两岸。

西伯利亚的三大水系及其支流的水量极为充沛,而且河面普遍漫长、宽阔,没有湍流的阻碍。这些河流和它们的许多支流一起,提供了一张天然的交通干线网,这也是俄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征服西伯利亚的原因。

远东军凭借着先进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在西伯利亚各个河流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每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装备了一门七十毫米步兵%炮和一听双联水冷重机%枪,最快时速可以达到十二节,一个昼夜二十四小时可以行使将近五百公里。

因为西伯利亚河流良好的适航性,远东军每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后面,都拖拽着十几艘无动力驳船,装载着部队的官兵、补给和燃料煤炭。

参战的每个分队都具备一个月以上的后勤补给,而且东野的后勤支援部队,也利用西伯利亚三大水系极其支流,利用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可以快速的将物资运送到前线。各个扫荡分队攻陷了俄国的沿河要塞,也能从敌人那里缴获大批的物资进行就地补充。

还有大批的飞艇。跟随在参战部队的后方,吊运着各种物资,随时为前线部队进行补给。所以战役的过程中,部队基本不用担心后勤物资缺乏的问题。

俄国毛子本来在西伯利亚的力量就不足。西伯利亚的地域又非常广阔,也使得俄国在西伯利亚各地的力量极为分散,有些距点之间的距离甚至要几百公里。

远东军扫荡部队攻陷了一座要塞,即便偶尔又漏网之鱼,他们也无法及时的把消息送到临近的据点。因为远东的兵力极为充沛,都是以营为单位在西伯利亚撒网。

毛子的漏网之鱼凭借双腿在西伯利亚广袤的森林里跋涉,哪能有远东军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快啊。所以俄国在西伯利亚的据点一个接一个的被敲掉,几乎所有的目标都是远东军已经兵临城下,他们还都不知道远东军的来路。

而且远东军有庞大的空艇部队,绝对控制了西伯利亚的空域,可以实时的将各种情报传达回各扫荡支队司令部。

即便在面积广袤的西伯利亚,远东军东野司令部和各个方向支队部,也能通过飞艇和现代化通讯设备,了解战场各地的情况。

大批北迁的外东北土著。以村落为单位也跟在远东军的后面,千里迢迢的向北迁徙。根据远东军的安排,在西伯利亚各地区进行安置。

西伯利亚最不缺的就是森林,外东北土著组织青壮进行伐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建起一座由木刻楞组成的村落。

远东在西伯利亚建成的外东北土著村落,也不仅仅是普通的村落。因为这里情况复杂,每个村落都建有木质的围墙,并配备了瞭望塔楼,外围还挖了沟壕。

外东北土著青壮还配有前装线膛火帽枪。平时可以打猎,战时可以做为武器。每个村落还配有几门虎尊炮或是弗朗基子母炮,凭借木质要塞村落的围墙,以及火帽枪和火炮。足可以挡住几千名当地土著的进攻。

西伯利亚植被丰茂,有苔原、森林沼泽、泰加针叶林、森林草原和无树草原等。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

西伯利亚地区西伯利亚植被良好,动物食料很多,故动物种类较苔原地带显著增多,如坚果、浆果、青草等即为松鼠、豹鼠、田鼠等的食料,而这些小动物又成为另外一些动物。例如虎、棕熊、豹、狼、狼獾、猞猁、黑貂、红狐等的食粮。

针叶林中的鸟类有200多种,还有大量黑貂、红狐、猞猁、松鼠等,均有珍贵毛皮,常被称为“软金子”。

西伯利亚区地域广袤,河流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西伯利亚河流总长15万公里,湖泊面积670万公顷,具有淡水渔业发展的良好的天然条件。

也是原苏联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原苏联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无数外东北土著,离开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外东北,来到了气候更加寒冷,环境更加恶劣的西伯利亚地区,不但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日子反而会更好。

西伯利亚河流湖泊众多,具有淡水渔业发展的良好的天然条件。也是原苏联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原苏联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无数外东北土著,离开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外东北,来到了气候更加寒冷,环境更加恶劣的西伯利亚地区,不但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日子反而会更好。

首先是每个村落的狩猎区域,瞬间扩大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西伯利亚的森林覆盖率比外东北地区要高多了,各种动植物和河中的各种鱼类,以及森林里各种菌类和山货,也比外东北地区要丰富的多。(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外东北土著的新家园

大批外东北土著离开了家园,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北迁的征途。面对广袤的西伯利亚,还有极端严寒的气候,这些外东北土著没有丝毫的犹豫,因为他们相信远东公司不会骗他们。

未来几年,外东北各族土著将陆续北迁,他们将扎根寒冷的西伯利亚,在那里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远东为了彻底的控制西伯利亚,迁徙中原的大明百姓明显不现实,毕竟中原百姓根本无法适应那里恶劣的环境。

为了让大批北迁的外东北土著适应西伯利亚严寒的天气,公司为他们配备了大批的物资。

每一名北迁的外东北土著,都分发了毛毡、棉门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