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远征军-第10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的老黄牛似乎也通人性那般以一个冲刺劲头拖着沉重的铁犁,狠狠在地里拖出一道沟来。

每个年轻人眼中都沉浸着兴奋,就连刚刚盯着时钟的县官儿都是领着师爷扛着锄头下了田,而且还有人一面轮着锄头一面还哼着悠扬的古老农谣。

为了鼓动春耕积极性,大闽不单要求县官亲自下田,西印度公司还开下了赏格,各县城头三个完成开垦播种的种田能手,还分别赏赐一百,八十,六十贯。

抢出点工作来,三年的工资就全挣出来了,来美索不达米亚垦荒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奖赏刺激下每个人都是劲头十足。

不光这一个县,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各个县上都是如此一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一股青春的火焰似乎熊熊燃烧着,好久没有感受到热烈的燃烧了,年轻人的热情带动着原来美索不达米亚的原住民亦是热情似火的投入了生产中,人类的巨大力量在几天之内展露无疑,整个大平原的地貌都被改变了,到处都是新翻出来的泥土,上面一点点冒出绿色的秧苗。

就连泰西封城附近的耕田亦是如此,不过这里耕种的可就没那么青春了,一群半百的老头子呼哧气喘的弯着腰,轮一下,喘半天气儿,一大块旱田,半天也没耕出来多少。

也有不少年轻人,却是更不务正业了,捋着宽大的衣袖来回伺候着,锄头没拎两下,擦汗递水倒是递数次了。

这么多人中,似乎也只有最前方那个戴着草帽的庄重汉子最有架势了,宽大的士大夫衣袖掖在了后腰上,一把锄头轮的如同风车一般,虽然耕出来的垄沟歪歪斜斜跟狗啃的一般,好歹有效率,一上午时间,从阿拉伯攻灭波斯帝国时期就已经荒废了的良田又是展露出了半边大地憨厚的笑容。

“君上,休息一会吧!”

已经累的喘如狗,已经满头花白的御史大夫李刚,礼部尚书萧盛,还有年轻些的朝散大夫房遗直,大司农宇文节无奈的对视一会,从过来讨好的下属官员手里接过水与毛巾,四个朝廷重臣又是戴着同样讨好的悲催笑容围了上来。

现在他们几个肠子都后悔青了,由于闽王太过好战黩武,正好还赶上了朝廷开垦美索不达米亚,老萧盛挑头,四个人集合一大群御史共同上书,劝李捷亲耕,以劝课农桑,鼓舞国民事农。

谁知道闽王居然真这么实在,不但答应勤耕,还把文武百官都一块叫来亲自下田,大放豪言,要把京东二十里旱田全开肯出来,这要是二十个熟练农夫,一天时间倒是开出来了,不过对于二百二十七个朝廷大员来说,别说一天,一个月都肯不出来。

当年就算李世民亲耕,也不过象征意义的用锄头捶两下,哪有玩真的的?

眼看着一个个大臣同僚累的腰酸背疼幽怨的目光,老萧盛早就想劝李捷回宫了,可惜闽王对耕田还真来了兴趣,轮着锄头停都不停下,弄得老萧盛也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好不容易,借着李捷擦汗功夫,萧盛几个赶忙屁颠屁颠围过来。

李捷也不推迟,接过毛巾擦了把已经通红的脸,又狠狠灌了一大口凉水,这才舒服的吐出一口气。

没等欲言又止的老萧盛开口劝说,李捷却又是性质大发,搂着萧盛的肩膀慷慨激昂的向左右一指,哈哈大笑的说道。

“老卿家,这就是社稷啊!”

左右麦田中,绿荫荫的麦苗已经冒出了头,望眼眺望过去,夹杂在大地的黑之间,到处都是喜人的绿色,翠绿的麦苗也给这片文明的发源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直了直腰也是左右眺望着,刚刚还一肚子心事的老萧盛几个,不知不觉心中烦躁亦是消散了不少。

为了这新希望,耕种一天又能如何?

“君上!郎君!!!”

君臣上下心旷神怡的时候,清脆的喊声又是从城门那头传来,闽王一家子今天算是彻底亲民了,王后长孙织,萧淑妃蛮儿,还有秦妃安娜也是一身民妇常装,挎着土篮子,头上长长的凤冠也是卸下,用一块手帕包着头发,三个贵气惯了的大美人一身山野装束,倒也别有一番清新之感。

尤其是安娜,怎么也没想到一肚子坏水儿高高在上的闽王还会下地干活,满是好奇心这丫头一面跑一面还高呼着,不过刚跑没两步,冷不防一脚陷进了旱田附近水田的软泥中,吧唧一下,整个人都趴在了泥地里。

喷着泥水,拜占庭公主悲催的爬起来,转眼间却是变成了个泥猴,看的李捷足足愣了几秒,旋即捂着肚子,放声大笑,闽王爽朗的笑声中,就连老萧盛还有老李刚几个都是忍俊不禁的摇了摇头。

和煦的春风携着笑声,吹拂的麦苗都是暖暖的,暖暖的……

第1131章 。秋风瑟

江山社稷,四个字就道明了华夏文明的根本,社即土神,稷既谷神,先古华夏文明就是建立在这农耕稻作的辛勤劳动之上的。

闽王,波斯的沙汗沙,天竺的神王,闽人的天子都无比有诚意,亲自下田耕出了二十里麦作,在西亚的鼓舞作用无疑是空前的,李捷的以身作则下,各地才刚刚上任的县令郡守亦是如同爆发出了全部青春一样,十二万分的热情率领全郡县男女老少投入生产当中。

一个夏天时间,小麦与水稻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在两河流域发出来,大道两旁,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清一色绿油油的农田,对于太平盛世的期望,对于耕种的热情,甚至美索不达米亚人连城市的边边角角都没放过,有的城头烽火台都冒出来一丛麦子,气的巡查各城防务的房遗爱破口大骂,当地的府兵这才狼狈的把麦子铲下去。

五六月份,麦子生长最旺盛的集结,亦是大闽最紧张的时候,去岁可就是这时候乱起来的,这一次驱逐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三分之二的阿拉伯部族,倒是不虞内乱,于是乎李捷将左右武卫等六个卫常备军外加关宁铁骑全都放在了叙利亚边境上,防备阿拉伯人以及罗马人的侵袭。

不过,似乎旷日持久的战争也让这两个西亚地头蛇精疲力竭,一个夏天,叙利亚没有一个阿拉伯轻骑兵越过谢赫山,同样仅仅两万人的斯拉夫卫队乖巧的待在安条克城,同样丁点出兵的意思都没有。

除了利雅得谷底周围,已经扩张到了这里的李让还在与卜斯曼须做着殊死搏斗外,这个夏天,整个西亚空前的平静。

时光荏苒,随着地球的公转,来自海洋吹拂了一夏天的温暖季风终于颓然,缓缓退回了大海,临走之际,却还不忘了流下最后一道恩惠,季风退走前尤为热的天气下,大片大片麦田变成了金黄色,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头。

一年中,许多西印度公司雇佣来垦荒的小伙子已经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连年战乱中美索不达米亚的男丁同样损失惨重,有的十口之家居然有九个是寡妇,被重新拾起的袄教可不禁寡妇再嫁,天竺来的又多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盛夏无数个躁动的夜晚中,十来万天竺单身的小伙子已经有过半交代在了这片古老的热土上。

最受欢迎的还是唐人,江南汉人的儒雅,秦陇大山中男人的朴实耐劳,还有唐人所特有的权利,有的唐人小伙子甚至已经三妻四妾,左拥右抱了,急急匆匆的向公司申请在本地定居,早已经把老家那些一个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姑娘忘在了脑后。

看来当年留守大闽的李瑾必定要为一群大龄女青年嫁不出去而头疼了。

挥汗如雨的挥动镰刀中,成片成片的麦子被收割进仓库,打掉麸皮,经过石磨的磨制,一袋袋白皙的面粉展露人间,新麦做出的面条香气弥漫在一个个小村庄之时,一捆捆鞭炮亦是噼噼啪啪的响了起来,村村户户都有办喜事的宴席,甚至于整个村落中全部的单身汉们一齐迎娶新娘子。

不过这洋洋喜气却也掩盖不住偌大的萧杀之气。

从战国时期开始,战争的规模愈发壮大,战争的残酷性亦是愈发的惨烈,从原本的贵族游戏转变成了全民战争,春夏耕种,秋冬为国而战一度成为华夏上至贵族百官,下到庶民百姓生活的全部,也在华夏人的灵魂深处刻下了深刻的烙印。

秋收了,粮食都收好了,是该战了!

八月末,南衙十六卫各大统兵府鹰扬郎将已经驾驭着战马从泰西封京大道狂奔而出,各个囤积的府兵军镇亦是快速随之震动起来。

用了快一年多的镰刀与锄头被整齐的叠放在仓库中,藏了一年多,雕刻着精细兽纹的盔甲与头盔亦是被翻找了出来,穿戴在身上。

有的府兵趴在了窗台,痴痴的眺望着已经注意了许久的那个波斯女孩,有的则是热情的跑到邻村,与才认出来半年已经打的一片火热,同为河洛大川搬迁到大闽的新人喝一顿喜酒,痛快的醉上一场。

最后放纵了一番后,次日天明,猎猎扬起的大闽黑战龙旗引领下,一队队盔甲整齐,步履森严的精锐府兵在人们还没有睡醒的时候,已经郑重的踏上了征途。

一座座屯兵村落,空挡了下来。

从天空鸟瞰,刚刚收割完的麦田中央大道上,一队又一队的黑甲府兵犹如黑色的泉涌一般,涌向了泰西封。

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却也是大闽最庄严肃穆的日子,三十万府兵军团,十六卫中的一半包括左右千牛卫都被调拨回了正面战场,四十一万大闽精悍军团步骑森严,如同山一样岿然不动,列阵在泰西封以西的大平原上,旌旗如山,气势冲天的军阵压迫的高加索诸族,中亚诸部落,还有李让的阿拉伯协从军大气也不敢喘。

各族助战的二十余万仆从军恭敬的分列在大闽军团的后面,连旗帜都是半垂,表达着对闽人的敬意与畏惧。

秋风萧瑟而过,高阳当空,午时,泰西封西城门轰然洞开,呼和有声中,成排的禁军骑士肩扛闽字大纛,飞快的从两侧小门洞中奔驰而出,飘舞的闽字大气连成了两道黑龙,迅速插进了东西两厢大闽军团在中央预留的那条宽敞大道中。

金鼓齐鸣,隆隆的大鼓震撼的擂动着,响天震地的鼓声中,沿着中城门,一辆十六骥白马战车隆隆的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