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远征军-第1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又是一个月时间,衡山两淮一代的叛军基本上被彻底铲平,说起来已经被从西域押解向欧洲的越王,衡山王也是挺倒霉的,他俩类似于大唐建国时候的河北军阀窦建德,窦建德就是带领举国之兵奔洛阳,支援王世充,结果一战败于李世民,主力尽数毁于洛阳,结果整个河北几乎不战而降。

如今也是,衡山王全家都被捉去了,衡山国留守的李堪长子李旬授还妄图拥六安以抵抗王师,奈何本来徽州已经人心大乱,关中来的火炮仅仅在城头喷了一轮,衡山国叛军就哭喊着四散而逃,逼不得已的李旬授干脆踉踉跄跄回了皇宫,一把火烧下去,来了个玉石俱焚。

七月份,刚刚结束两淮战场的平叛大军却是接到了个古怪的命令,进刚刚在洛阳战场上取得大功的高侃为海东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命令他率领五万阿拉伯人雇佣骑兵,云中兵三万还有关中府兵五万迅速北上,再一次向营州方向推进,而李捷的亲勋部将薛仁贵却是丁点赏赐都没有,反而被命令率领罗马军团,闽唐左右金吾卫还有几万天竺府兵迅速返回长安。

这一道命令令关陇士族忧喜交加,喜得是如此处置,似乎西唐皇帝陛下有意开始提高关陇士族地位,压制京师将领,忧虑的是,似乎李捷也如同他祖父,父亲那样,把海东当成了必刷的副本,有意在高句丽旧地继续动兵。

然而事情在九月份却发生了转折,新罗,李承乾高句丽,倭国,百济以及黑水靺鞨,契丹的使节相继抵达长安,而且高侃大军抵达辽东城之后便止步不前,辽东局势顿时为之一松。

“宣,辽东使节上殿!”

九月初九甘露日,来自天竺的李捷御用宦官斯婆罗提陀那略带怪异的尖锐嗓音的在含元殿前拉起,被重新修好,十几米高,数百米宽的大明宫第一殿堂含元殿中,两列多达上千名士大夫臣子惊奇的注视下,一众穿戴着东北少数民族的使节依次走上殿堂来。

此时的李承乾不过四十多不到五十,可如果说他七十也有人相信,经历了人生几次大起大落,高丽宽沿毡帽下那一刻头颅已经透出来半片白色的霜发,满是皱纹的脸庞下,长长的胡须也是白了一多半。

此时海东三国中李承乾算是最弱的一支,不过鉴于他当年皇长子的身份,所有使节中他是走到最前面的,虽然为了表达诚意亲自来到长安,可真看着上面并列两座黄金龙椅,还有身旁惊奇的文武百官,李承乾内心中依旧感觉到了太多的唏嘘。

本来他是太子!这一切都应该是他的!和老四斗了半辈子,如今,两个人全都倒下了,坐在这龙椅上的却是曾经不被他放在眼里的老九还有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老十长子。

长安还是那个长安,皇宫也还是这般金碧辉煌,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跟在唏嘘的李承乾身后,是曾经在君士坦丁堡城下拜会过李捷的齐王李佑次子李承,老熟人了,这个颇为成气的齐公子此时倒是满是欣喜与好奇。

太子李瑾此时也是位列朝班,继承了李捷的懒散,这时候他倒是不感兴趣的偷偷打着哈欠,可是冷不丁目光扫过海东师团第三位,新罗正使的时候,李瑾的瞳孔却是实在忍不住微微张开了些许。

那个年轻人,给他以一种强烈的熟悉感以及压迫感觉,一刹那点燃了李瑾好斗的血液,满是惊奇,李瑾惊愕的看着那人一点点走向近前。

至于后头那些更新奇,头带着貂尾帽子,穿着皮袄的契丹人,高句丽贵族或者黑水靺鞨使节倒是不放在李瑾眼里,清剿喜马拉雅山区的流寇时候,这样的番人他杀多了,不足为怪。

“使臣叩见西唐皇帝陛下,东唐皇帝陛下!”斯婆罗提陀又是尖锐的叫嚷了起来,尽管心头万分唏嘘。李承乾还是不得不带着一百多人的各族使团,屈膝跪拜,五体投地的叩拜在了殿堂上。

“叩见上国天子万岁,万万岁!”

曾经需要仰视的太子大哥如今也跪伏在脚下,李捷却失去了那种胜利的心情,权利掌控久了,似乎这也变得平淡与理所应当了,等待使团行李完毕,李捷方才微微向前捋了捋衣袖,却是按照他一贯的风格,开门见山的朗朗而谈起来。

“辽东纷争已五十载有余,年年兵连祸结,百姓流离失所,寡人甚为不安!今日招汝等来着长安殿上,寡人决定,彻底了结这恩恩怨怨!”

随着李捷嘹亮的声音,历史上著名的闽帝分割,就此在这含元殿拉开了帷幕…………

第1378章 。火药桶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大事也莫过如此,海东的战争,起因就是高句丽占据了汉代的汉四郡与辽东,同时还南下寇掠河北,引发了中央朝廷的震怒,然而其中内了更是错综复杂,还包含了海东三国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仇恨,不是一言一语能轻易说的清的。

李捷想在一两天之内了结这五六十年的恩恩怨怨,无疑更是难上加难,连续几天,朝堂直接成了述苦大会与菜市场,几乎海东每一块领土都有人跳出来嚷嚷属于自己,还有个不开眼的契丹酋长居然要大唐退出海东,顺便把营州,幽州这几块地方也献出来,当然,不开眼的这货就连契丹首领李进忠都说自己不认识他。

不过凌驾在道理之上的,还有一样东西,绝对的实力!东西两唐加一起无疑实力惊人,令任何人都不敢违抗,故意引诱着这一场争论一直持续了五天,一副再也不耐烦模样的李捷这才在已经矛盾重重,闹得不可开交的几国使臣恭请仲裁中开口,以天可汗的身份做出终极调停。

影响了东北亚几百年的李捷分割亦是就此产生。

首先是大唐的利益,以辽东城作为治所,镇东侯高侃被认命为安东大都督,大唐掌控东北地区的安东都护府就此建立,三万云中兵调拨到安东都护府属下,正式成为安东都护府属下屯兵,五万阿拉伯雇佣兵掉往云中,补上西北边防的空缺,随时支援安东。

安史之乱的根源就是安东都护府因为渤海国的建立而内迁回河北,带动着整个辽东大量胡族内迁,弄得一时间河北地居然有胡化的迹象,尽管渤海国与大唐关系来往密切,可是为了监视与防御契丹,奚人等东北少数民族,唐玄宗不得不陆续在河北设立了范阳,卢龙,河东的数个节度使军阵。

后来,这些地方也成了安禄山的坚实老巢,的确,唐玄宗昏庸的用一不忠胡将提督此三处朝廷重地不加防备,以酿成如此大祸,可没有如此尖锐的社会矛盾还有政治上的漏洞,安禄山又如何能一声令下调动河北地几十万大军,一举将大唐的铁桶江山打的粉碎?

要预防这把大唐历史从辉煌打向衰落的一拳,李捷首先就要把东北边防向北推,在中原之外把围墙修结实了!从而不让节度使军镇有需要的可能!

要归安东都护府调遣,契丹,黑水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明显都有些不乐意,可在辽东城,十多万刚刚完成平叛,刀上血还没干的唐军精锐虎视眈眈,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不过真说起来,大唐还是吃亏了,唐太宗时代,已经将战线推到了鸭绿江沿岸,高宗李治更是将战线推到了大同江,汉江一代,李捷一声令下,等于后退了上千里,回到了安市城对峙时候的领土。

但不论唐太宗还是唐玄宗,打下的领土都没有真正统治过,而李捷则是真真正正着手统治这一片领土,历史意义照比唐太宗又进了一步。

当然,丢下那部分领土也不是扔了算了,后世吉林,黑龙江,包括内蒙古一部分以及更北面的光大地区全被李捷划分给了李承乾,只要他愿意,一口气打到北极圈大唐朝廷都承认,只不过一切都得看他的本事。

李承乾亲自来,就是想仗着皇长子身份要回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旧地,可李捷只给他了平壤城,却是将李泰的辽东国一多半给了他,眼看着那些契丹人,奚人,黑水靺鞨人看着自己不服与恼火仇恨的目光,李承乾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

新罗算是得到利益最大的了,这一次也不知道闽唐皇帝抽了什么风还是接受新罗真德女王金胜曼什么好处了,将大同江以南几乎所有半岛土地都划分给了新罗,让这一个原本仅仅缩在半岛南端的伶仃小国领土足足扩张了三四倍有余。

可没等新罗正使,那个俊郎的少年金怀远兴奋完,李捷一转手又支持了倭国与百济的主张,同意将泗沘城归还给已经迁国去了倭国虾夷地区的百济国。

这新罗人可就笑不出来了!百济与新罗可是世仇,两国曾经联合抵抗高句丽的咄咄逼人,夺取了汉江流域,可旋即新罗背信弃义,出兵偷袭百济,将百济人的下汉江收入囊中,从那时候起,百济对新罗的仇恨就超乎了一切。

本来在大同江北部重镇平壤城在李承乾高句丽手中,已经让半岛的门户大开,日后真德女王还得头疼如何把平壤城从李承乾手里磨出来,如今倒好,百济灭亡,已经被新罗当成后院的百济故地熊津还要挖出一块肉来。

尤其是吃着块肉的还是新罗的宿敌百济,恐怕这以后金城的新罗宗室睡觉都睡不安稳。

“陛下,如此分配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我新罗一向对大唐朝廷忠心耿耿,岁岁来朝,年年入贡,新罗的将士追随****脚步,与高句丽蛮,与百济夷狄之辈连年血战,死伤者不知凡几,可如今,陛下却要放置新罗于危险当中,岂不令天下属国寒心?”

一口流利的汉语,仪表堂堂的新罗世子满是不服气,当着朝堂上上千文武百官的面儿无比怨恨的顶撞出口,可没等瞠目结舌气愤的百官呵斥,早就看这小子不顺眼的李瑾已经站出了朝班。

宽厚的太子朝服猛地撩起,一条健壮有力的胳膊指着金怀远鼻子,李瑾暴怒的说道:“撮尔小国竟敢质疑天可汗的决定,尺寸之功跋扈自傲,当庭顶撞陛下,简直是罪不容赦,尔等真自大到以为可以抗衡我大唐否?真以为我天兵不敢讨伐尔等否?”

几乎李瑾刚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