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远征军-第7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尊圣命!”

答应了一声,萧盛回头就与礼部,鸿胪寺几个官员小声讨论几声,片刻后,又是恭敬的回过头,重重的抱着笏板拜下回道:“启禀殿下,臣等认为,可封呼罗珊国主为归命侯,安置其家属于京师,户部给勋田千顷,供养天年。”

千顷良田在闽国可挺值钱,差不过半个县了,不过和呼罗珊后世伊朗伊拉克,塔吉克斯坦几国的土地加一起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绕是如此,伊嗣埃依旧感激涕零,五体投地的叩拜在地上,大礼叩拜道:“老臣叩拜天恩!”

看着自己国主真的撤藩成功了,不少波斯的贵族大臣脸色亦是跟着变了起来,有的满面欣喜,满是跟着去京师躲避战乱的喜悦,有的却是面露惆怅,感怀波斯帝国就此彻底灭亡,同样有两三个满面阴狠,却是生怕别人看到赶紧垂下了头。

欢喜中,伊嗣埃是转头下了殿,如今他已经是局外人,再没人关注他一丝一毫。看着下方隐隐点头的几个宰相,就在李捷头疼如何再统一自己的团队时候,捧着那封厚厚奏书的来济又是深深鞠躬拜下,恭敬的说道。

“启奏殿下,如今呼罗珊地动荡纷乱,民不聊生,故而臣等竭尽所思,献于殿下平波十三策,请殿下御览!”

来济这一句话还真是出乎李捷的意料,在他惊奇的目光中,宦官将奏折接了过来,疑虑的打开后,李捷禁不住眼前一亮。

不愧是来济!前隋大将来护儿的孙子,历史上高宗时期的名相,估计早就预料到了李捷不肯妥协,不肯放弃呼罗珊的一幕,考察沿途各地的同时,来济也做好了如何治理呼罗珊的办法。

来济的治理十三策开篇,第一策就是屯田!

看过一遍之后,李捷颇为愉悦的将奏本交给身边宦官当众宣读,旋即,整个朝堂都沸腾了。

至于卑路斯派人来恳请的归降册封,根本没有在朝堂上被提出。

下午时分,已经走出这盘棋的伊嗣埃以及愿意跟随他,已经丢失领土的波斯贵族们在军队互送下东行向了京师,与此同时,闽国开始全盘接手了偌大的呼罗珊,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亦是就此开始。

首先闽军并没有忙于打击兴都库什山脉以北的卑路斯,除了守卫木鹿城沿线的左右卫,旁遮普联军外,其余大部分军队反而声势浩大的南下起来,所过之处,经历的城镇村庄,不论良贱,支持阿拉伯帝国抑或倒向闽国的波斯民众,一律被带到了兴都库什山脉南麓,在那里接受闽国的编户,就地屯田。

也难怪一开始来济就同意呼罗珊的撤藩,因为呼罗珊动荡的原因,根本还是因为萨珊波斯的遗留下来的统治。

萨珊帝国是个奴隶制国家,而公元六世纪,七世纪开始,正是奴隶制全面崩溃,向封建制迈进的关键时代,日益进步的生产力下,奴隶与农村公社自由农民却日益被贵族束缚在土地上,也让波斯人对当前的处境越来越不满。

同时萨珊波斯与东罗马帝国长达四百年的争霸战争亦是给波斯带来了眼中的社会危机,越来越沉重的兵役与军赋导致大批自由农民乃至小地主破产,无力缴纳沉重税负的农民纷纷逃往,许多村庄成为废墟。

纳税人越来越少,为了填补财政上的亏空,萨珊又不得不加重征税力度,更加造成了农民逃亡,形成恶性循环。

不少农民失去土地后不得不投靠到大贵族的田庄下求得生存,由此被大贵族打为农奴,剧烈的劳动以及饥饿,虐待下过着举步维艰的生活,更加加重了民众的不满。

波斯军队的主力是阿扎丹骑士,即拥有属于自己土地的自由民中小地主,严重的社会危机下这一阶层遭受打击严重,而奴隶组成的军队重来都不可靠,如此之下,萨珊帝国才在阿拉伯人打击下短短五年内亡国。

后来闽国介入战争,在萨珊贵族的相继投靠下很快将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打出呼罗珊,可也因为此,遗留下了这个政治弊端,闽国承认曾经的波斯贵族领地与统治,除了征讨阿拉伯人的波斯湾沿线城市,还保留了原来的萨珊政治制度。

跟着闽国打顺风仗时候还好,闽国带来的商业利润让波斯贵族减少了剥削,可闽国战败后来自西方与北方的威胁再一次让呼罗珊局势恶化,抵抗游牧民族入侵,一个个波斯贵族竭尽所能的压榨着属民,不堪重负的波斯民众揭竿而起,形成流贼,为了对付他们,波斯贵族们由不得压迫出更多的军赋。

只有灾难来临时,宗教信仰才尤为的虔诚,而且伊斯兰教虽然没有提倡废除奴隶制,但穆圣的教诲中,却交代穆斯林善待奴隶,释放奴隶可以获的善举,增大去往天堂的机会,许多阿拉伯富人会在伊斯兰节日时候释放大批奴隶。

同样是做奴隶,伊斯兰的奴隶却让人更有盼头,也难怪伊斯兰在呼罗珊再次兴盛起来。

对于已经揭竿而起,采用暴力对抗的民众,已经在心头积累的大量怨愤,但靠闽国解释宣传是没有用的,所以一开始,来济等宰相商量出来的对策就是乱世用重典!

大军出动下,一切旧的制度生产关系就此被打破,不论愿意与否,呼罗珊北部几个省都被闽*队扫荡了一遍,农民盗匪与城市居民被驱赶离开曾经的土地,来到闽国划定的定居点开始新的生活。

在兴都库什山脉南麓,大批的土地开始重新分配,一个个贵族领地抛荒的土地上,新的田庄拔地而起,在闽军的管制下,一个个波斯帝国民众或是不情愿,或是认命的在封闭的田庄开始屯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百业俱废的呼罗珊却是在这个极不人道的政策下露出了些许生机。

与此同时,数以十万计的呼罗珊居民被闽军驱使上了兴都库什山脉,这条山脉发源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口与新疆帕米尔高原,一直延续到里海,将中亚的游牧与农耕区域天然分割开。

一座座砖窑在兴都库什山脉下方冒起了黑烟,山脉上大批原始森林被很不环保的砍伐下,成吨成吨的砖石被运送到山脉各个交通要到,沿着险要的山岭,一座座城关,烽火台拔地而起。

中亚草原通往农耕区的交通要到,开始被一点点的堵塞住。

闽国治理呼罗珊政策就此初见成果。

第767章 。屯田,北去

“一二三,拉!”

一声声呼喊声中,大群穿着麻布土衣的波斯人在号子的呼喊下憋红了脸,拖着绳子拼命地向后拉着,随着声音,一个十多米高的庞然大物缓缓的在河中竖起,阴影足足覆盖了几米,随着水流的推动,缓缓旋转起来。

巨大的轮子倒不是什么倒不是什么特别的武器,而是华夏民族传统的农业工具,水车!

早已经打造好的架子,轮子在水中立起后,随着水流,一个个挂在水车轮上的大竹筒沉入水中,然后又在水流推动下抬起,一筒筒河水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倾倒进早已经搭好的沟渠中,沿着斜坡流下的水流浇灌下,干涸的土地很快变得湿润起来,来自中南半岛高产的占城稻吸取了水分似乎也变得更加精神。

大声的欢呼亦是在农庄响了起来。

但这还没有结束,木匠抬得早已经打造好的轮轴插到水车轴心,然后又将一个个木头齿轮,轮轴连接到另一旁早已经搭建好的磨坊,铁匠铺中,河流的巨大推动下,沉重的磨盘亦是嘎吱嘎吱飞转起来。

就在不远处铁矿练出来的生铁在原本城市中为贵人,军队打造装饰品兵器的能够巧匠灵巧双手下迅速变形,一把把锄头,镰刀,铁掀,铁犁缤纷出现在铁匠铺门口,又很快被屯田庄中的人们拿走,不需要付一分钱。

带着满足感,附近几个屯田庄中的波斯农户又是急急忙忙下了田,挥汗如雨的在好不容易整理好的农田中除草,松土,杀虫。

男人们忙碌着下田劳动,女人们也没闲着,甚至更加忙碌,和好的黏土在她们手中迅速被赋予了生命,一个个浑黃的陶罐子在烈火中又开始了质的变化,除此之外,妇女们还要忙碌着做饭,编织箩筐,带着一副期盼等候天地的收获。

部分灵巧的妇女还在唐人移民的组织下在织房内手脚并用的纺织着,在一双双巧手下,一匹匹的棉布堆积在了仓库中。

尽管不论粮食的收入还是布匹的收入都必须和官府五五分成,尽管在烈日下汗如雨下,而且还没有人身自由,不得离开农庄,但这些波斯农民依旧有着强烈的满足感,因为他们得到了这个时代最难得的东西。

安宁!

在臣撩的陪同下走过这个屯田庄,李捷满意的点了点头,旋即又向下一个屯田庄巡视去,跟在他身边,那个新收的波斯宠姬海黛绿的可**的眼睛则是满是好奇的向农田中巴望着。

她如今十八岁,几乎从她有记忆开始,生活不是逃亡就是逃亡,呼罗珊这一片山水重来都是兵荒马乱征战不休,像这样安宁的劳动场面却是好久没有出现了。

屯田政策,从汉代汉武帝抗击匈奴时期就开始崭露头角,到了魏国曹操手中更是发扬光大,建安元年,曹操采用枣祗的建议,在许都附近进行屯田,据说当年就收获了谷物百万斛,直接缓解了眼中的社会危机,日后曹魏在各处大力推广屯田,更是奠定了制霸北方,一统天下的基础。

屯田政策在天下纷乱以及战争要地往往有着奇效,屯田政策以国家的武力保证强行将流民从动乱中抢夺出来,集中生产,安定了社会的同时又给政权提供大量物资以及兵力,此后的魏晋南北朝,前隋,乃至大唐无不是都在边疆关键之处进行屯田,如今拿到闽国,其功效也不例外。

虽然仅仅才屯田了三五个月,被战火摧毁的呼罗珊北部三分之一的疆域,几个省的地盘就此渐渐恢复生机,抛荒的土地得到复耕,一座座农庄拔地而起,社会生产基本上得到恢复。

此外来济的《平波十三策》中第二策也发挥了作用,十多万劳工加班加点的劳作下,兴都库什山脉中几条主要的通道基本上被闽国长城封死,数以千计的烽火台林立在数千公里的边界上,来自游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