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远征军-第8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垂拱而治了。

不过一片太平景象中,却依旧包含了隐忧。

那就是闽王李捷,对于这个长子李让太过纵容溺爱了!

正午时分,波西斯北门的开阳门轰然洞开,一群群头戴鬼面头盔,身披重甲的金吾卫率先入城,原本拥挤的街道顿时在就这些皇帝近卫的皮鞭抽打下变得肃静。

隆重的鼓乐声响起,千名禁军骑士再次率先入城,招摇林立的闽王大旗犹如森林一般昭示在臣民面前,让躲藏在店铺内,家里,路过的倒霉行商百姓们惊愕畏惧且兴奋。

果然,正午一刻,百骑护卫的闽王圣驾出现在了所有人眼前,威武的黑色龙旗之下,一身皂色团龙皇袍的李捷面容威严,在诸多卫士的小心护卫下,由中门进入波西斯,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凤台左仆射王玄策引领着三品侍郎如来济等人,恭敬的上前迎驾,整齐的跪伏在地上叩拜道:“臣等恭迎陛下还朝。”

负责护卫的还是赞婆,亲手撑着黄罗伞盖,红面将军微微晃了晃脑袋,左右的禁军将士立马默契的让开了道路,让马小步走到了前方,李捷这才向前挥了挥手道:“诸卿平身。”

“谢陛下。”

“朕不在的这段日子,辛苦诸卿了。”

刚刚站起来,王玄策不得不引领着群臣又是弯腰鞠躬,齐声推迟道。

“臣等不敢!”

一系列繁琐的礼仪后,一群大臣也是汇入了李捷的骑队,一同向皇宫赶去。

只不过汇聚在其中,看着就落后李捷半个马身,也是精神矍铄,满是威严的河中郡王李让,不少的朝中大臣却暗暗皱起了眉头。

君不见前朝吗?

先帝李世民仅仅是让魏王入住武德殿,允许他编写《拓地志》,就引起了太子尤为的反弹,酿成了贞观十七年的太子谋反案,到现在,唐太宗遗祸还在辽东上演着,牵扯着大唐精力。

可如今,自己家的闽王陛下似乎没看到这个前车之鉴一般,反倒是愈演愈烈,一年多的时间,差不多有五十万天竺人府兵从人口稠密的京师附近以屯田的名义迁徙到人口稀少的呼罗珊,源源不断的粮草物资也从天竺,东南亚转运到呼罗珊。

波西斯附近的太仓已经堆积如山,不得不新开辟不少仓库。

而且河中郡王手中还有着精兵五万,那可都是大草原上招募的精悍各族游牧锐士。

这已经让身为世子的李瑾有些反弹了,世子口出怨言,报以怨望,甚至纠结朋党的传言已经多次传到波西斯,甚至御史都弹劾了许多次,还好朝政大部分出自凤阁右仆射武贤妃之手,这才没有闹出太大乱子。

早些年,就已经有传说闽王欲效仿赵武灵王事,如今这个趋势也是愈发的明显,当年赵武灵王做的最失败一件事就是欲分裂赵国为赵,代两国,如今闽王似乎也是欲分割闽国为天竺,呼罗珊两部分,分给长子与次子。

想法是好的,可群臣们打心眼儿里不会赞同这种分割,而且有了几十万壮丁,堆积如山的物资,一旦闽王不在,河中郡王真的会如闽王所愿,与他弟弟和平相处吗?

继承人可像个巨大的火药桶,看的不少臣撩忧心忡忡。

闽王回归第一天,照理不会有太多重大事务,午后太政殿的午朝,各部主官仅仅上报了一下闽王不在期间没有处理的一些大事名录,百官就散朝了。

明日处理的大事还有许多,刚一离开朝堂,作为首辅的王玄策立马急急匆匆的就朝向自己办公衙门走去,一面走一面还和属官唠叨着即将处理的政务,可是没走多远,闽王亲随,禁卫将军赞婆就是急急匆匆追了上来。

“王相留步!”

“陛下有招,招王入湘亭议事。”

听着赞婆的呼喊,王玄策赶忙停下脚步,恭敬的拱手一拜,旋即对身旁属官吩咐道:“汝等回衙门自去处理政务,老夫奉旨见闽王去也。”

“属下遵命,大人自去。”

一群属官的应和声中,王玄策急急匆匆回了头,在禁卫的引领下,向内朝走去,赞婆则是继续向前面听到声音停下脚步的来济,狄仁杰等人赶去。

一个个元老重臣接二连三被叫住,返回了内宫,完成任务的赞婆也是急急匆匆回去复命,浑然没有注意到,看着热闹的大臣中,几道无比炙热嫉妒的目光也是随着他的身影远去而远去。

“呵呵,胡大人,别看了,人家才是闽国宰相,我等算什么啊?”

正出神的望着,冷不防一声响声在鸾台左侍郎胡显禁不住哆嗦了一下,赶忙收回了嫉妒的目光回过头,却是好友崔道融,这才禁不住松了一口气,却也是无奈的抱怨一句。

“小人当道!”

看他满身酸气的嫉妒模样,还真不知道谁是小人。

湘亭是内宫太液池旁一处大的凉水亭,入住波西斯后,闽王总是愿意在那里召集群臣议事,能参加湘亭会议的,也是帝国真正的核心,也是臣子莫大的荣誉,尽管赞婆已经转身回去,还是有不少官员眼巴巴的等候在太政殿前,希望能有宦官也是出来宣召自己进去。

可惜,半个时辰过去了,连廷卫都是换了一轮班,也没见到宦官出来传旨,一群朝廷衣冠不得不遗憾的转身离去。

又是回望一眼,胡显的脸色显得尤为的嫉妒,怨毒……

第948章 。摊牌

闽国朝政那种中心分裂的格局,越来越明显,在这湘亭的会议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李捷起家之际,因为不受重视,所以没什么德高望重的名人老叟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倒是以年轻人居多,除了已经逝去的杨翊公,还有年纪太大,已经经常告老在家的许敬宗外,大部分阁臣倒是才刚刚步入中年,都健在。

只不过到这个宽敞凉爽的水边凉亭,到场的不过才刚刚一半,鸾台舍人王微,鸾台左仆射王方翼,原工部尚书,后升任鸾台左侍郎的萧均,还有萧娄竟萧盛都不在场,全都被留守到了京师。

凤阁鸾台两部,如今被正正好好切成了两半。

在场的也只有李捷最早倚重的军师王玄策,来济,狄仁杰,兵部尚书李绩,还有武将中大将军黑齿长常,完颜阿骨打,席君买几个。

相当于后世伊朗地区的呼罗珊这个时候还是相对闷热,凉亭却用了虹吸远离,用软管将太液池中湖水抽到亭子顶上,在顺着凹槽珠帘一样流下,既美观,又凉爽。

如此舒适的环境下,在场的几位重臣却一个个躁动不安,坐卧不定的全都小心低着头,用余光瞄着上首空出来的座位。

他们都是闽王心腹,享受着帝国最高的权利,但同样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不论李捷要做什么,他们都要义无反顾的跟随。

尽管李捷之前已经像他们透露出了计划的一部分,可最近的动作实在是太大了,就算一个个都是人杰也是心头不安。

刚一回来就如此焦急,如此高调的召集重臣,肯定没好事!

尽管是李捷召令他们过来议事,帝王威严下李捷还是最后一个到的,铁塔一样高壮的赞婆撑着雨伞为李捷打开落水珠帘。满面严肃中,李捷快步走了进来,落座于早已经摆放好的长条桌上首,收起雨伞,赞婆也是铁塔一般伺立在李捷身后,最后居然还有个洋王妃安娜跟在后头淋着水钻了进来,看了看没有自己坐的地方,不得不哼哼了一声,站在了李捷身后另一面。

幸好这是大唐七世纪,王与士大夫坐而论道,要是宋代,王玄策几个就不得不站着了,要是明代,甚至还得跪着,不过此时压抑的气氛让几人感觉还不如跪在外头了。

作为首辅,已经留出了清癯三文胡,一副宰相威严之相的王玄策硬着头皮率先打破了平静,先是领着几个重臣站起身向李捷行礼,然后犹豫着抱着笏板问道:“陛下召集臣等,不知所为何事?”

“机会到了。”

无关的莫名其妙说了一句,李捷从怀里掏出一卷羊皮纸,随手递给了赞婆,让他分给大臣们阅读,不过没等赞婆迈出去步,另一头的安娜已经眼疾手快抢了过去,洋溢着兴奋翻了开。

不过仅仅看了第一眼,安娜脸颊上的笑容就僵住了,转而沉闷的扫了两眼,最后凝重的将羊皮卷还了回去。

安娜的表情明显也影响了其他人,从赞婆手中接过羊皮卷,王玄策皱着眉头瞄了一眼,然后面不改色递给了一旁李绩。

浓密的黑色胡须如今有些变白,李绩也是变得更加苍老,不复当年高句丽战场上的狠先锋,不过满是皱纹的老脸上却多了中历经风霜的老而弥坚,看过羊皮卷后,一抹喜色在他脸上绽放。

然后是狄仁杰,来济,两人都是为难的摇了摇头,剩下的将军们则一个个面露严肃,不自觉的挺直了身板。

“真没想到,侯杰这厮恶贯满盈,最后落了个*而死,国一年而亡,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不过陛下,您真的决定了再次征讨阿拉伯帝国?”

慢慢回味了片刻羊皮卷上的紧急军情,王玄策方才摇着头感慨的说着,但旋即,他又是故作镇定的把眼神微微瞄向了李捷,试探性问道。

毕竟上一次征讨阿拉伯帝国的大败还有一层阴影,阿拉伯帝国与闽国一样都是大国,征讨这样的大国,风险可并不小,也难怪王玄策都有点打怵了。

可李捷旋即的话差不点没让在场十来人都从椅子上跳起来。拳头猛地压在桌子上,李捷面容严肃,直截了当的摇了摇头。

“不是决不决定,明日孤就要在朝堂上宣布征讨阿拉伯帝国,一月时间积累兵力准备辎重,开元初年九月,孤要出兵阿拉伯帝国!”

“陛下不可!”

想都不想王玄策脱口而出,看着李捷一眼看过来,他才猛地醒悟,却依旧焦急的站了起来,急迫的抱拳行礼下去。

“陛下,最近满朝文武已经在对呼罗珊的局势有所不满了,如此后方不稳固之时贸然宣布出兵,势必引起群陈凡对啊,还望陛下三思!”

王玄策说的颇为诚恳,很是恳切的看着李捷,可没等其他阁臣站起来声援王玄策,李捷已经抢先两个拳头锤在桌子上站了起来,阴沉着脸说道。

“孤只是在通知你们,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