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织豪杰去抗日-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友见精神松体遒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老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卫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儒立共纾国难绍遗风”,朱德送上了“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誓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

礼堂的地上,陈列着许多花圈,泛着沁人的花香。一大盏煤气灯吐着雪亮的光芒,照耀着范筑先的遗容和诸先烈的灵位。

哀乐响起,几百个名人向着先烈们的灵位默哀立正,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在这举国悲痛的日子里,究竟谁高兴呢?当然日本鬼子和汉奸就不用说了,他们的政治、军事目的达到了,高兴自是不用提。还有一些人是暗自高兴,他们是谁呢?

当李树椿把聊城沦陷,范筑先阵亡的消息报告给沈鸿烈时,沈鸿烈回电时竟然说:“幸甚!幸甚!从此我高枕无忧也。”

他的心里自然是高兴,一个范筑先,一个韩多峰,过去处处和他作对,然而时过境迁,这两个人已是一死一伤,他的心里怎么能不高兴呢!

另外还有一个最得益的人是谁呢?那就是王金祥。李树椿在张秋镇亲自为王金祥主持,由沈鸿烈任命的“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任职仪式。王金祥在担任了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后,先在聊城一带收容旧部,然后就加紧了迫害共产党员的步伐!

对待如此多变的复杂形势,鲁西特委11月19号在冠县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掌握、扩大武装部队,坚持鲁西地区抗日游击战争,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的战略方针。会议决定由张维翰代理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抗日游击司令。

这样,就在聊城形成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和以国民党为首的两大政治势力,可谓针尖对麦芒。

聊城事变已经是这样了,就是攻下聊城又有什么政治意义,韩行停止了进攻聊城西门。找到了沈兰斋,和他商量着说:“既然范先生已经殉国,不知沈司令以后有什么打算?”

沈兰斋说:“大事,我得等待上级的指示。现在形势这么乱,我也找不到我们的上级了。”

韩行知道,他所说的上级,并不是指的游击司令部,而是指的党组织的上级。于是韩行说道:“我们得到莘县去,因为聊城乱了这么一阵子,必然又波及到莘县,莘县又要出大事儿。”

沈兰斋有些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莘县要出大事?”

韩行是过来人,怎么会不知道莘县将要出大事件,但是对于沈兰斋,他又不能说破,只能是含糊其辞地说道:“我们的情报部门是相当厉害的,聊城乱后,莘县必乱,我是螳螂挡车,不自量力,尽管尽做一些无用的功,但是职责所在,又不能不为。”

沈兰斋见韩行说得这么玄乎,也就不好再问,拉着自己的部队,回到原驻地去了。

韩行见8支队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安抚了一番,让他们也回到堂邑去了。

这个时候,韩行的身边也就只剩下了张小三的这个警卫连。说是警卫连吧,仗打到现在这个份上,也就只有了五六十人。韩行早就知道张小三是个党员,拉着他,也就是找到了党。

韩行对张小三说:“张连长啊,形势的凶险我也就不多说了。范专员已经殉国,我这个游击总队的副司令,其实和解职也就差不多了,说白了吧,也就成了普通一兵。不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要是离开我,我也不怨你!”

第三卷 风云突变的聊城 第35回 莘县乱象(一)

张小三一听,感到有些惊奇,对韩行说:“韩副司令呀,就算你不是聊城游击副司令了,还是工业局局长吧,还是10支队的后勤部长吧,再说,我还听说,曾经想宣布你是10支队的副司令,只是因为早宣布了你是聊城的游击总队的副司令,所以10支队的副司令才没有宣布。甭管怎么说,你是我的上级,你是我的领导,保护你的安全,是我们警卫连的职责所在。临阵逃脱,放弃职责,我张小三恐怕不会这么做的,还有,支部里也不会同意。”

张小三说着说着说漏了嘴,把支部也捅了出来。

支部建在连上,这是党的光荣传统,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支部,所以这个连队才拖不垮,打不烂。支部的外层是所有党员,党员的外层是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分子的外围又团结了所有的战士。韩行是过来人,怎么会不知道这里头的奥妙。

韩行对张小三诚恳地说:“冒昧地说,能不能把你们的支部书记叫出来,我和他说两句话?”

张小三这才知道自己说漏了嘴,纠正地说:“支部书记……我说过吗?”不过说真的,张小三早就认同了韩行是党内的同志,想了想,他又说,“要不,我把吴小明叫过来吧?有些事情,我还要听他的。”

不用再说了,张小三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韩行,吴小明就是警卫连支部的书记。韩行亲热地对张小三说:“你把吴小明叫过来吧,从此以后,这个连队有重大的军事行动,我们三个人就一齐商量。”

不一会儿,吴小明跟在张小三的后面来了。不过,韩行看到,张小三耷拉着脑袋,好像是刚挨了批评的样子,而吴小明呢,脸上显然是有些生气,看来,他是刚刚把张小三批评了一顿。批评的内容吗,韩行也猜出来了,处于半地下状态的连队支部,怎么能把党的机密轻易地告诉党外的人呢?

三个人坐了下来,大平原上,随便找个地方就是座位。吴小明的眼睛在盯着韩行的眼睛,不用说,他在猜测着韩行来开会的目的。张小三呢,眼睛茫然地看着还在冒着轻烟的聊城县,一场大战过后,过去繁荣发达的聊城已经不复存在,从今以后,聊城的天空上,已经升起了日本太阳旗,聊城的人民将沦落为日寇的奴隶。

韩行低声地说道:“情况我也不用再说了,大家也都知道了。恐怕从今以后,聊城六区将要大乱,范专员领导的联合统一的抗日阵线可能不存在了,弄不好又要回到一年以前的武装割据的局面。一方是日本人,一方是国民党,一方是共产党,任何人不能游离于这三方的政治势力之外。今天我把二人叫来开个会,说白了吧,我们连队究竟往哪边靠,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军事行动,还请二位支持?”

吴小明反问一句:“不知道韩副司令怎么想的,我们还要听一听?”

韩行也反说了一句:“我的行动,难道说还不能证明的我的政治倾向吗!”

吴小明点了点头,说:“那么,下一步,韩副司令将要怎样行动。”

韩行直言不讳地说:“莘县的国民党势力非常强大,吕县长的处境非常危险。能不能救出吕世隆县长,我们还要做最后的努力。”

吴小明点了点头说:“救出吕县长,指望我们这点儿兵力是不够,还得指望10支队。在没有联系上10支队之前,灵活机动地去解救吕县长,也符合我们的精神。我给同志们说说,一定坚决支持韩副司令的行动。”

有了连队支部的支持,韩行的心里墩壮了,立刻命令部队向莘县进发。这时候,已是11月16日上午。

在向莘县前进的路上,韩行碰到了工业局的局长陈苹,她正好夹杂在大批难民的队伍中,率领着撤往大后方的工人、和一部分设备,向莘县一带撤退。

两人见面,经过聊城事变的洗礼,真有些浴血重生的感觉。甭管怎么样,能活下来,就算万幸的啦!韩行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这里看,那里看,看到浑身没有伤,这才放了心,问:“你还好吧?”

陈苹了拉着韩行的手说:“韩副司令,你也好吧?”

“嗯!”韩行见了陈苹,才觉得鼻头有些发酸,男子汉的坚强在她面前,早已经不存在了。这一段时间,确实经历得太多太多,没有人能够倾诉,见了陈苹,真想好好地向她吐露衷肠。

“什么事我都知道啦,”陈苹说,“以前的过去就过去啦。你还是说说,我们这些设备和人员往哪里撤,生产还搞不搞?”

韩行问:“你们这是想撤往哪里?”

“撤往莘县,莘县有吕世隆。”陈苹说。

韩行说:“千万不要撤往莘县,你们还是撤往冠县吧。找到了10支队,就在那里安下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六区的老底子就是你们啦,只要你们的工厂能冒烟,六区的抗战就有希望,就有了钞票和武器弹药。”

陈苹皱着眉头说:“莘县不是有吕世隆吗,为什么不能去。”

韩行说:“莘县有吕世隆是不错,可是枪杆子并不一定在吕世隆的手里攥着。枪杆子里出政权,难道说这个事情你还不清楚吗?”

“枪杆子里出政权……”陈苹在仔细地琢磨着韩行的这句话。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一个伟人提出的著名论断。韩行倒是出口就是,可是那个朝代的人,听起来还是有些拗口。

陈苹的队伍已经走得好远了,韩行对她说:“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只要有你们在,聊城的抗战就有希望。濮县的配件也快到了,兵工厂试制的新产品也都有了成色,你们一定要加倍努力,抓紧干好这些工作。”

陈苹给韩行打了一个敬礼,说了声:“是!”立刻去追赶她的队伍。本来队伍是朝着西南走,他们及时的扭转了方向,向着西边冠县前进。

刚刚送走了陈苹,赵洪武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了。韩行见了他,有点儿嘲笑地说:“你真是来无踪,去无影,现在正在用人之际,却到处找你找不到。这些日子,你跑到哪里去了?”

赵洪武把韩行拉到了一个僻静处说话,他尴尬地说:“韩站长呀,四弟呀,我和你不一样啊!你是吃多家饭的,这个东家不管饭,还可以下一个东家管饭,我却不一样,我只有一个东家。”

韩行知道,他说的一个东家,就是政府的军事统计局了。

没等韩行说他,赵洪武又发开牢骚了,说:“本来我想上10支队混饭吃,可是听说,你不让去,结果,只能是跟在游击总队里继续混。现在可好,范专员不在了,我可倒哪里吃饭去?”

韩行秘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