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云剑-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把一些主要问题交流完毕,严二娘急匆匆的进来了:“军师,岚儿她们都到哪里去了?”

万练笑着说道:“夫人呐,你和主公走了以后,她们也坐不住。尤其是怀念关内的生活,所以参加车队到独石口贡市交易去了。一千四百多里路,一个多月才能一个来回,估计第一批需要半个月才能回来。”

严二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穿过巴林部、克什克腾部还好一点儿,再往南就是土默特部问题也不大,但是喀喇沁部不危险吗?”

万练摇摇头:“中军大营的女兵营、前军大营的骠骑营,加起来两千人押送,问题不大。这里什么都没有,连打铁的煤炭都没有,箭簇都没办法铸造。牧民的铁锅、农具都需要购买。”

“囊努克的巴林右旗本来有煤,但是他们不善于开采,所以我抽调一批原来跟随我们从关内出来的兄弟过去,现在勉强够用。最关键的是需要盐、铁,如果不进行交易,肯定不行。”

听了万练一番话,严二娘的情绪也低落下来,转身默默走出了大帐。

熊储看着万练苦笑了一下,摇摇头也没做声。

巡视部队整编情况,紧跟着熊储的少年赤格终于忍不住说话了:“大人,这些箭矢需要筛选重新分类。一方面要按照材质分类,一方面要按照质量分类。全部笼统放在一起是不行的。”

军师万练非常古怪,又非常欣喜的看着熊储。

“军师别看我,我差点儿就被他给射死了。”分明打了一场败仗,但是熊储的表情却显得无比得意,仿佛打了一场打胜仗:“嘿嘿,在江湖上能够用弓箭把我射死的人并不多,但是他刚好就是一个。”

听到熊储绘声绘色描述了一番当时的战斗过程,万练仿佛捡到宝了:“赤格是吧?你竟然具有射死武林高手的绝顶箭法,太了不起了。说说看,这些箭矢的优劣。”

赤格指着一捆箭矢说道:“总体说来,材料用的都不错,说明制作箭矢的人很用心。但是箭矢不仅仅是看材料的。比如说这一捆,都是上等的桦木杆,也就是最上等的箭矢。”

“可是,桦木杆的优点是坚硬、不变形,不会弯曲,但是比其它的箭矢沉重,五石弓已下根本发挥不出它的作用。桦木箭,只能交给那些使用六石弓的优秀射手才有用。”

“像这一捆就是材质等级最差的柳树杆,阴天下雨就会受潮变形弯曲。而且材质酥松容易折断,只能四石弓以下才能用。但是它因为材质很轻,所以射程最远,而且破甲最厉害,是用来对付敌人骑兵或者密集方阵的箭矢。”

熊储也有些好奇:“赤格,你背上的这张弓需要多大的拉力?你能够射多远?”

赤格摇摇头:“这是一张六石弓,我比父亲和大哥差多了。桦木杆的箭矢,我可以射到两百步;柳树杆的箭矢,我可以射到两百四十步,但是不能用这张弓。我父亲用桦木杆的箭矢,就可以射到三百步。”

熊储有些不明白:“还有什么讲究吗?”

“当然了大人。”

赤格随手抽出一支柳树杆的箭矢,反手取下背上的大弓扣上弓弦,张弓搭箭射向天空。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有如行云流水。

结果等箭矢落下来之后,赤格捡回来交给熊储,才发现箭杆已经炸开了。

“我的大弓力量太大,射出去的速度太快,只能使用桦木杆箭矢。柳树杆的箭矢射出去以后,在剧烈震动的时候就炸裂了。如果在战斗中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射不远,也射不中目标。”

万练拍着手笑道:“我明白主公的意思了。哈哈哈,果然不错!我们需要组建一支机动部队,并且进入中军大营。现在就去教军场,按照你小子所说的标准,挑选军卒交给你训练,就叫射声营!”

0326、万练决策

自从三皇五帝到如今,一个朝代走向衰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大明朝走到现如今的恶劣局面,是从朱棣篡位之后就已经注定。

朱棣要兴兵篡位,总要给自己找一个篡位的借口。

彻底废除建文帝朱允炆的“利民七十二条”,就是朱棣的杰作。

其实,利民七十二条,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让当时的皇太孙朱允炆主持做的,并且同意了把朝廷主要注意力转向民生建设的大变革。

太祖皇帝朱元璋马背上取天下之后,逐步平定了国内的局面,所以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民生问题。

因为到了晚年之后,他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彻底明悟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如果不把最底层的老百姓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王朝就肯定要被推翻。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选定的接班人,性格仁厚的朱允炆,而不是性情暴虐的朱棣。

朱棣的罪状很多,但是给大明朝埋下的祸根,最主要的有三条。

第一,“不准更改祖宗成法。”

因为他给朱允炆定的罪名是“重奸佞,更改祖宗成法。”所以,不能更改祖宗成法就成为朱棣行为方针。

也就是说,永远都不许提建文帝朱允炆的“利民七十二条”,对内对外都一律采取武力镇压。

太祖皇帝朱元璋是开国之君,他的一生之中都是征战厮杀出来的,为了彻底击败敌人,采取的管理措施当然严酷。

现在朱棣给子孙留下一条“不准更改祖宗成法”的遗命,简直就是倒行逆施。

第二,“兵将分制。”

武将不治军,就是从朱棣开始的。

兵将分制,就是武将不能接触军队,更不准插手军队。发生战事以后,由皇帝派人挂将军印带兵出征。

也就是说,在皇帝点将之前,谁也不会知道自己会被派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到时候会统帅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大明朝的将军都不知道自己的部队最擅长的是什么,具体能够干什么,更不知道敌人的特长是什么。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朱棣的遗命,再一次倒行逆施。

第三,“以文抑武。”

朱棣之后的历代皇帝用文官统帅军队,这是因为朱棣有遗命。

用文人指挥军队,还不算最大的罪状。。

由此产生的后果,才是大明朝走向衰亡的最大根源:文官集团的诞生。

书生无用,文官祸国。

这是从英宗皇帝朱祁镇嘉靖年间开始的。

因为武将根本不了解自己的部队,所以每战必败。

不仅打不赢敌人的正规军,也打不赢土匪、海盗。

于是,书生祸国殃民的弊端终于显露出来了。

夏言,正德年间进士。

既然能够考中进士,当然有才了。

因为他能够从战国时期开始说起,历史上那些有为之君,都是从修筑长城开始的。

所以,夏言的一份奏折就得到了嘉靖皇帝朱祁镇的“大为赏识”。

这份奏折就两条:“北方重修长城,南方严厉禁海。”

闭关锁国,这个名词就是夏言首创,然后流传下来的。

这两条都是劳民丧财,导致大明朝国力日衰,任人欺凌的根源。

对于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熊储熊大杀手,那是根本不了解的。

之所以现在了解了,就是因为无赖军师万练、中军大营统领黄妍莹,他们要拼命说一通。

两个人都在说,熊储不知道都不行了。

之所以要把这些经过说一遍,就是因为无赖军师万练的右手,现在正指着地图。

这份地图上面有二十座城堡,英宗皇帝朱祁镇嘉靖年间重修的“辽东大明边墙”。

当然,万练和黄妍莹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些事情。。

辽阳、沈阳、开原一线的斥候传回消息称:主公连续刺杀了两路使者之后,他们在敌后散发了五千张“洛阳邙山锁喉剑”的留字,搞得人心惶惶,终于起到了作用。

努尔哈赤首先是愤怒,然后是紧张,接着就是疯狂。

为此,努尔哈赤召集那些投降的汉官教训一顿:“已经有普通百姓擒拿奸细送来,难道我辽阳城里就没有奸细吗?你们是我在战场上擒获得来,又让尔等为官。”

“如果念及我的恩养之情,为什么不把潜伏来的奸细抓住一个呢?为什么查不出丝毫蛛丝马迹呢?如果不为我效力,我养尔等有何用处?如果再抓不住奸细,一律重责。”

想想不放心投降的汉官,努尔哈赤又把众贝勒找来训斥一顿:“都是一帮蠢材!为什么把屈膝投降的明朝人和女真人同等看待,执行同样的裁决标准?你们贪图个人清闲,我感到非常愤怒,恨不得啐你们一脸唾沫!”

“卑贱的明朝人能够和我们女真人享受一样的待遇吗?女真人犯了罪,只要没有忤逆大罪便可赦免;投降的明朝人算什么,啊?如果不有效震慑,他们还是盗贼。你们此前审的案件混杂不青,简直比牛骡还蠢。”

随后集中了四千大军,在城内城外,漫山遍野搜捕奸细,目前已经杀了七百多被抓来的汉人。

虽然杀人很简单,但是时间过去飞快,转眼就是一个半月。

努尔哈赤在自己的老窝里面杀了近千人,他觉得“该死的锁喉剑”肯定已经被杀了,虽然那些被杀的人都不承认自己就是锁喉剑。

杀了这么多自己人,损失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努尔哈赤心里自然非常窝火,所以原定计划照样执行。

只有拿下科尔沁部和扎鲁特部,打开进入林丹汗腹地的通道,才能让自己心里好过一些。

天启三年九月底,林丹汗给内喀尔喀五部发布命令:“水未结冰,草未枯黄,大军起程,问罪奥巴。”

秋天,正是战马膘肥体壮的时候,也是蒙古人过去数百年对外用兵的好时节。

林丹汗集中了两万精锐骑兵,限期抵达奥巴所在的格勒珠耳根城(今通辽白城子)。

果然不错,奥巴得知林丹汗要找自己的麻烦,顿时就慌了手脚。

敌人从西面而来,奥巴只能向东面求救,所以就给努尔哈赤写了一封信求援。

努尔哈赤和林丹汗几乎是同时采取了动作,斥候很快就掌握了动向。

前不久,斥候营统领周老四返回,严二娘让他带走了这一对金雕,然后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传递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