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云剑-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凡摊开厚厚的账簿,摇头晃脑的说道:“经过无涯子道长和他的一百多师兄弟努力,火药的威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所以鸟铳有了进步,从燧发鸟铳过渡到了撞击鸟铳。”

“因为火药威力提升,现在的鸟虫分为两种:一种是喷射四十五粒铁砂,主要进行面打击。一种是射出一颗弹丸,主要是定点射杀重要目标。”

“孙传庭发明的火车,其实也有它的好处。只不过他们缺少畜力,所以运动不方便。我们匠作营在原来的炮车基础上,结合孙传庭的火车对于火炮进行了改进,大炮重量更轻巧,射程更远,专门对付敌人的骑兵。”

“现在的炮车加大了尺寸,统一装备一门四百八十斤的四寸口径大炮,采用了撞击发火方式,配备装药子铳十二个。利用战船上的绞架原理,在炮车上安装了绞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连开十二炮,打击距离五里。”

“因为这里盛产牛角、牛筋,所以我们的弩箭车射程更远,一次发射十二支铜制弩箭,威力比以前更大,主要目的是打击敌人冲锋的集团步军。”

看了看孙学易和彭无影,熊储这才笑道:“孙大人和彭大人,孟大人已经解决了装备问题。你们手里的后备军现在情况如何?我知道你们处心积虑为的就是今天,现在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关头。”

“满清鞑子从努尔哈赤开始就想进入中原,现在多尔衮已经把大本营搬到了京师。一旦全面开战,肯定不可能短时间解决战斗。我们需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如果没有足够兵力补充的话,战争无法持续下去那就糟了。”

0578、弘光乱象

山河破碎之际,皇帝不堪受辱而自杀殉国,并不一定会让所有人同情,也不一定让所有人悲伤,反而会让很多人兴奋。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就有很多人高兴。

不仅仅是大顺王李自成高兴,也不仅仅是满清鞑子多尔衮高兴,其实还有很多人喜出望外。

明王朝宗室中的残余分子,就有不少人心中窃喜。

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殉国了,暗中兴奋的人真的很多。

他们并不关心大明王朝是不是山河破碎了,也不关心大明子民是否能够活下去。

他们不过是妄图乘乱谋取大位,梦想黄袍加身,登上九五至之尊,君临天下而已。

要说这些本该痛不欲生,而实际上还在喜不自禁的人,除了洛阳福王世子朱由崧、璐王朱常淓、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人之外,朱亨嘉也是其中的一个。

朱亨嘉,广西桂林府第十二代靖江王朱履佑的庶长子,第十三代靖江王。大厦将倾之际,他也不甘寂寞,四下活动。

可惜朱亨嘉距离南京太遥远,而且他不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嫡系血脉,也没有东林党做靠山,所以第一轮继承大统的人选就轮不到他。

虽然把崇祯皇帝整死了,大明朝也被整得奄奄一息,但是东林党人并没有罢休。

东林领袖钱谦益跋扈,东林党干将史可法乱政,朱家子弟的活路、死路,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在崇祯太子及定、永二王无法逃到南京继位的情况下,洛阳福王世子朱由崧本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

他们害怕朱由崧即位后旧事从提,全面追究东林党昔日制造的“三案”(天启年间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反对老福王继统及攻讦郑贵妃(朱由崧祖母)干政之事。

以东林领袖钱谦益、干将史可法为首,以立贤为名,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继承人——潞王。

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侄儿子,血统偏远,和嫡亲血脉洛阳福王朱常洵、朱由菘根本没得比,完全没有继承大统的理由。

如果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

如果任何人都可以继承大统,天下还不乱套?

钱谦益、史可法等东林党人为了一己私利,根本没有想过乱套不乱套,甚至觉得越乱越好。

史可法更是嚣张至极,公然大肆联络各地东林党人,一起上书污蔑福王世子朱由崧“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

洛阳福王朱常洵数年前就在洛阳被李自成杀掉了,福王世子朱由崧一直在四处逃难,最后躲在中都凤阳城,根本就没有继承洛阳福王的基业,何来“在藩”?

史可法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公然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大肆污蔑。为了争权夺利,竟然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格,连做人的底线都没有。

东林党人因为自己读了好多好多书,写文章进行人身攻击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史可法等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丑恶嘴脸,由此可见一斑。

幸亏福王世子朱由崧不是傻子,竟然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基本道理,在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的帮助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

高杰、黄得功等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其本质就和李自成、张献忠差不多。眼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自然一拍即合。

高杰、黄得功等人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于是有了“四镇拥立”的闹剧。

马士英老于官场,见利忘义是他的“本职工作”。看见自己部将高杰、黄得功等人窝里反,他赶紧跑到朱由崧的行宫指天发誓表白心迹。。

马士英“悬崖勒马”,把东林党人的得力干将史可法甩手卖出去,成为朱由菘身边“从龙文臣”第一人。

消息传到南京,所有参与拥立潞王朱常淓的人无不大惊失色。

跋扈嚣张的史可法被人卖了,但他自己还蒙在鼓里,仍然在四处指手画脚。

最关键的是,史可法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怒斥朱由崧“昏聩糊涂,不堪重任”,继续给福王世子朱由菘身上泼脏水,为拥立潞王朱常淓造势。

志大才疏的史可法万万没有想到,他在关键时候白纸黑字的连续三封秘信,成为落在马士英手中铁证如山的把柄。

三封秘信转手到了朱由菘手中,变成了马士英“甘冒奇险,打入东林党内部破解阴谋”的巨大功劳。

这个把柄可不得了,朱由菘已经把“贰臣史可法”打入另册,并且死死记在心里。只不过现在自己的实力不够,朱由菘没有表示出来而已。

不能怪朱由菘小气,也不是小心眼。在争夺九五之尊的道路上,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血腥之路。

史可法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要把福王世子朱由菘置于死地。一旦璐王朱常淓被拥立成功,第一个拿来祭旗的就是福王世子朱由菘。

拿到了史可法的铁证,掐住了东林党人的咽喉,马士英随即带领大军六千,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争位闹剧尘埃落定。

忙了半天也没有捞到一个“从龙拥戴之功”,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即便是怒气冲天,也只好暂时接受这个现实。。

朱由崧如愿以偿挫败了钱谦益、史可法等东林党人的阴谋,击败璐王朱常淓登上九五之尊,这就是南京弘光皇帝。

朱由崧如愿了,于是开始“大赏功臣”。

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起用阉党余孽把持朝政,与史可法、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埋下了彼此倾轧,动荡不安的火种。

朱由崧如愿了,黄得功、高杰、马士英等人加官进爵自然也就如愿了,但是还有很多人就不满意。

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不满意,东林党干将史可法不满意,唐王朱聿键不满意,鲁王朱以海不满意,璐王朱常淓不满意,靖江王朱亨嘉也不满意。

大家都不满意,自然就会有好多小动作,靖江王朱亨嘉也有自己的小动作。

孙金鼎,早年犯罪充军到岭南,被靖江王朱亨嘉破格收留,而且累官至参赞军机大学士。

敢犯罪的家伙一般都不是傻瓜,孙金鼎也不是傻瓜,“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道理很明白。

有了靖江王朱亨嘉的赏识,孙金鼎开始谋划自己的势力圈,选定的目标就是刚刚来到柳州参将位置上,还没有站稳脚跟的陈邦传。

经过一番运作,孙金鼎和陈邦传结为了儿女亲家,终于有了军队的势力做后盾。

在王府当一个大学士,这都是虚衔,孙金鼎很不满意自己现在的高度。。

靖江王朱亨嘉蠢蠢欲动,这门心思当然不能瞒过孙金鼎的眼睛。

要想步步高升,那就只能借力行船,水涨才能船高。

南京那边弄出了一个皇帝,好多人都飞快的加官进爵,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当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功名利禄,官阶地位吗?

广西总兵杨国威、桂林府推官顾奕等人也想以拥立为功,然后位极人臣。

大家都想一步登天,孙金鼎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开始大肆串联。然后带着“文武百官”三章劝进,推波助澜。

朱亨嘉根本不管别人是不是做了皇帝,他居然身穿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纪年用洪武二百八十七年,改广西省会桂林为西京,和南京分庭抗礼。

杨国威被委任为大将军,封兴业伯;陈邦传封为柳庆(柳州和庆阳)总兵;孙金鼎为东阁大学士;顾奕为吏科给事中;广西布政使关守箴、提学道余朝相等在桂林的官僚都参与拥戴。

为了扩大影响,争取多方支持,朱亨嘉还派使者前往湖南、贵州等地颁诏授官,檄调柳州、庆远、左江、右江四十五洞“土狼标勇”,以增加自身兵力。

此时,刚刚从南京赶过来赴任的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郑封,正在梧州商议接下来如何处理广西事务,结果得到了靖江王朱亨嘉僭位的消息。

这是要造反啊,简直岂有此理。

瞿式耜立即檄令柳州参将陈邦傅保持戒备,又以巡抚印文通知土司“狼兵”不得听从靖江王朱亨嘉的调令。

殊不知陈邦传已经“拥戴新君”有功,早就加官进爵当了柳州、庆阳的总兵,瞿式耜的命令根本就没用。

朱亨嘉深知广西巡抚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自己“事业”的成败,企图加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