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果-第8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飞虎却道:“观水子,面对星君法域,应恭谦一些。”

听了这话,日游神自然不会多嘴。

未过多久,一行人就到了河边、山脚,日游神当先按下云头,对两人道:“为示对星君之尊崇,来到这里,是不能驾云飞驰的,无论仙凡,都得徒步,以现诚心。”

观水子闻言又待再说,却被飞虎以眼神制止。

迎面,一身官袍的白时迎了过来,这位当年的白文判,此时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虽然是神灵了,但神念也溢于言表,能见红光满面。

“我已听说了,二位是来寻铜炉神的,乃是他生前的同门,既然如此,那就算不得外人,如今我家星君证道星辰,正是大喜的日子,能有兄台这等亲友过来,更增鼎盛之势啊,实不相瞒,眼下能步入这山河圣地的,无论是神灵、凡人还是修士,都是与我家星君有着因缘的……”言语间,隐隐点出深意。

飞虎暗自点头,他能成定王幕僚,自然也有心机,从其余神灵对白时的动作、表情和态度,就知这人是星君的老班底、心腹,而且是个有着权欲的人物,显然是当年押宝押对了,今日得了丰厚回报,所以言语行事间有种收敛不住的味道。

明白这些,飞虎也不说破,顺势就道:“神尊客气了,我等这次过来,名为寻找飞豹,其实主要还是来给星君道贺的,这是我封灵道的贺礼。”话落,衣袖一甩,放出一个玉瓶,通体晶莹,泛着阵阵寒意。

“贺礼,道长先收着,还不到送出的时候。”白时摇摇头,留下这么一句话,远方又有一传讯神过来,也不避讳,就道:“白先生,有诛魔道师徒过来,徒弟说曾与咱家星君有过并肩作战之谊,我亦掐指算过,其人确实存着因果。”

“既然所言不虚,那就请进来吧,诛魔道本神也曾听过,也是一方大派,不可轻慢。”说完这些,白时与飞虎道长二人告了声罪,就先行离去。

在他刚要离开的时候,又有力士过来,说是北方来了一群妖类,自称乐府众人,为首的乃是一个名为碧盈的女子,说当初为星君所救,今日得闻天讯,知道星君成道,是以特地过来恭贺。

“乐府?此名也不算陌生,最近几年在剑南道内颇为活跃,两年前还曾举办过品道大会,但说星君当年曾经施以援手,未免语焉不详,要再打探一番。”

说话间,白时颐指气使,指挥若定,显露出大将风度,无论是神灵,还是修士、妖类,都被他安排的井然有序。

实际上,在他的心中,此时也难免有着狂喜之意,不过被压抑住了,以维持威严,但说实话,他着实没有想到,当年走出的一步棋,会收获如此丰硕果实?

“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看着白时远去的背影,观水子若有所觉,吐出这么一句,旋即又笑道:“但若不修根本,不明自身,终究只是鸡犬,做不得人……”

ps:刚刚到家,还请见谅。


第九百四十二章笔记也可留青史,血海又传波澜来

“若钦差真走了,悬在咱们头上的一柄利剑,算是搬开了。”

武信军营里,不时能听到有中级军官说着这类的话,话题都离不开不久前传来的那道圣旨,旨意中要召邱言回京。

但凡知道内情的人,都意识到,邱言这一去,就不会再回剑南了,不光不会再回剑南,怕是再也不会回返地方了,必是要在京中中枢之地常驻,登堂入室,步入人臣高峰了。

当今这世上,还有哪个不知邱言之功?邱言不入庙堂则罢,一入庙堂,必是惊天动地!

那北疆战功、南疆政绩且不多说,就算其他零零碎碎的小事,都已传遍天下,甚至三个多月前,邱言的手札笔记,都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那本笔记,记载着他来到剑南之后,所做的诸多事情,以及对剑南官场的一些看法、心得,本来是几名相熟官员无意中翻看之后,发现其中人情通达之处,遂留心起来。

之后,来往几次,更是注意到,里面记录了兵制变法的诀窍,遂心有所想。

事到如今,邱言在剑南的兵制革新,虽还未竟全功,但已初见成效,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还是不得不承认,邱言单以借势而为之法,合纵连横,便将看似不可撼动的兵家大山,给巧妙的撬动,以军屯为切入点,在给予兵家利益的同时,又剥夺了他们的不少权力,完善和改良了一道兵政。

除了卫所制外,如今更有诸多制度雏形显现,其中省兵并营之法、将兵之法、武学堂、保马法等举措逐渐清晰,触角不光在军队中蔓延,也开始涉及到平时的政令,让不少边疆百姓得到了实惠。

这种手段,对边疆有心作为的官员而言。很有吸引力,因而邱言的笔记一经暴露,立刻引得不少官员争相一睹,人人暗暗默记,回去后凭着记忆抄录出来,以便研习。

这种风气,在两个多月前,沼人献上籍贯与五沼地图后,几乎达到了顶峰!

不费一兵一卒,一边完成了兵制革新。一边降服了沼**患,据传,其人更在沼地传播了新式耕种之法,使得沼地景象渐变,不仅劫掠之事急速减少,那往来的商贾也因此受惠,互换互市越发顺利。

如此一来,邱言的那本手记,更被很多人所看重。认为里面隐藏着非凡手段,若能参悟,就算不能达到邱言功绩的全部,能得十之三四。也已足够。

于是,经过不少人的询问、探究、旁敲侧击,你记一点、他背一句,慢慢的。整本书几乎都被人记了下来,成不大不小的几个部分,在官场中流传。不久后越传越广,早已不再局限于剑南一道。

不过,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没人能从头到尾的将手记背下来,很多语句前后顺序难以理清,在逻辑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邱言在谈及军器时,设计了一套弩弓,后世称之为“邱相弩”,威力惊人,可以连发。

结合这件弓弩的前后文,可以理解出两种逻辑,其一,就是“防备沼人,当以重器,王道教化”。

但这只是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还有第二种逻辑,是“王道教化,当以重器,防备沼人”。

两种说法看似相同,内里的逻辑却迥异,虽都体现了对沼人的警惕,但一个是说要用武力彻底压服对方,然后施展教化;而另外一个,则是先真心教化,但不可放松警惕,若是出现不好的苗头,当辅之以武力。

两种说法,真要到了具体施行的时候,自然是千差万别,可偏偏沼人如今安稳,献表明籍的诚心归顺,诸事不见骚乱,根本没有让邱言验证的机会,这一句也就慢慢成了悬案。

类似的语句还有不少。

甚至在很多年之后,邱言的言行成为近似传说的那个时代,对他这本笔记的研究和争论,都没有停止过。

说起来,想理顺逻辑,倒也简单,直问邱言即可,可这种私人性质的东西,邱言若不公之于众,旁人贸然询问、求书,就显唐突,于礼不合,如果手记流传青史,那还要在史书上留下褒贬难辨的名声。

邱言偏偏对此缄默,并不置喙,最终就造成了偏差的诞生。

这还只是剑南官场,待得笔记真正流传,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不少隐意也被挖掘出来,有人发现,里面包括了不少新法痕迹。

很快,就有不少变法派的新党官员开始研究笔记,从中深受启发。

要知道,邱言的兵制革新,本就不是简单的更换军械、改革行伍制度,而是涉及到了钱粮与财源、管理与整理、监管与奖惩,这些推而广之,就展现了他的理财思想。

大瑞变法,变来变去,根本还是要充盈国库,有了钱粮,朝廷的腰杆才能挺直,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其实,之前王甫变法,诸多新政,虽惠及不少市民、农民,但只是附带,真正的关键,还是让国库重新有钱了,有继续积累钱财的希望,只是北疆一仗,消耗不小,几乎将变法以来的积累消耗一空,正因如此,王甫才会偏向于主和,并因此渐渐失去圣眷,最终失去了变法权柄。

而今,皇帝李坤没有因王甫的离去,就停止变法,变法的核心目标,同样也没有变化,还是积累钱粮,但眼下的新党,经过几年的经营,中间又经历了两次科举,大肆提拔人才,其队伍人数,和从前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在高位上还有欠缺,但涉及到具体的实缺、实权的位置,人数还有不少,已然是一大势力,触角遍及方方面面。

这些人,慢慢的,也开始关心起邱言的动向,因为他们从从兵制革新中看出,未来的邱言,很有可能被委以重任,出面主持变法,至少也会与此有关。

随着南疆局势越来越好,北疆的部族混乱,也在运用邱言的安置之策后逐渐好转,皇帝也不时提起邱言在南疆的兵制之政,每每称赞,有时又对北军的不少将领出言斥责,论及军中弊政。

凡此种种,让政治嗅觉敏锐的人开始意识到,邱言的回归不可避免,而且他这一归,带来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回朝,而是要掀起一场风浪!

此时,离邱言离京,已经三年多了,在大瑞的中枢,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有人兴起,有人罢黜,兴衰变迁,难以尽述。除了最顶尖的几个位置,其他职位、部委,早就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很多人已忘记了邱言当初在京城的所为。

只是,随着日子的临近,有着世家背景的官员,终究意识到,邱言的问题是逃避不了的,也无从逃避,只能面对,当年看似将他赶出京城,但现在看来,分明是其人自己出京蓄势!

而世家官僚的政敌,如那新党新贵,则将邱言看成了天然同盟。

邱言那本笔记的突然流传,也是这种风雨欲来之势的先演,换个时机、地点,纵是同样的笔记,未必就能造成这般影响。

不过,作为风暴中心,邱言却不急切,因为他的心思,集中到了另外的地方——

“潜入血海的那缕意识,终于找到了本源之物的痕迹!”

这日,他做完了公务,回到府邸,心有所感,吩咐了几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