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李云天的态度将主导此次花魁大会的走向,一旦李云天投出了他手里的红花,那么此人就是新一届的花魁,毕竟没人敢给李云天争。

换一句话来说的话,紫音只需要征服李云天即可,这才是此次花魁大会的关键。

“师父,您是如何知道这件事情的,以前从未听人提及过。”随后,紫音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一脸惊讶地望向了刘妈,现在世人知道《木兰词》是当年紫鹃弹唱的,并不知道竟然与李云天有此渊源。

“紫鹃当年机缘巧合之下听了忠王爷三夫人弹唱此曲,因此想要在花魁大会上投机取巧,她当时确实成功了,此曲一出轰动了全场。”

刘妈面无表情地看向窗外的明月,双目中充满了黯然的神色,“可惜,由于紫鹃的这个取巧,使得忠王爷的三夫人给当时她最大的对头红鸾伴奏,出神入化的琴技也帮了红鸾一把,最终使得两人所得的金花相同。”

“后来,忠王爷用一朵金花定了乾坤,与忠王爷颇有渊源的红鸾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紫鹃也就遗憾地与魁首失之交臂。”说着,刘妈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不甘的神色,“说实话,如果不是红鸾与忠王爷有着渊源的话,鹿死谁手还真的不好说。”

紫音自然清楚当年花魁大会的经过,红鸾和紫鹃最后得到的金花数相同,使得原本不想投出手中金花的李云天来决定了魁首的归属,后来紫鹃就消失了,没人知道去了哪里。

“师父,忠王爷与红鸾究竟有何渊源?”不过,知道红鸾和李云天之间有渊源的人却少之又少,紫音很惊讶这里面还有如此隐秘的内幕。

“红鸾并不是江南人,确切的说她是交趾人,当年忠王爷前去交趾平定叛乱的时候救了红鸾一命。”刘妈扭过头望向了紫音,她好像不愿意过多提及红鸾和紫鹃的事情,开口沉声叮嘱道,“如今蝶舞与忠王爷没有任何关系,能否取胜就看你自己的了。”

“师父放心,徒儿一定给您争口气,夺得此次的魁首。”听闻此言,紫音面色一整,郑重其事地向刘妈躬身说道。

刘妈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很高兴看见紫音信心十足的样子。

第1174章往事如烟

与往届花魁大会一样,本届花魁大会的魁首、榜眼和探花是由各位清倌人所获得的金花数量来决定,一朵金花代表一千两银子。

这也是这些清倌人们为何要早早地来到扬州城准备的原因,她们只有先把人际关系给打理好了,那么届时才会有贵客给她们投金花。

可以说,花魁大会比拼的不仅仅是才艺,还有缤纷复杂的人际关系,各家青楼各出奇谋,一点儿也不亚于官场上的争斗。

除了红鸾和紫鹃那一届花魁和榜眼之间只差一朵金花外,其余届数的花魁获得金花数都要明显高于榜眼。

对参加花魁大会的那些贵客来说,他们更喜欢看见一场那个势均力敌的较量,这样看起来才有意思,红鸾和紫鹃的那一届花魁大会之所以能让人们记住正是因为两人的精彩较量。

当然了,红鸾后来成为李云天的夫人也使得这届花魁大会被人津津乐道,令无数青楼女子为之羡慕。

戌时初刻,一阵悠扬轻快的乐声在百花楼一楼大堂响起,这使得喧闹的现场逐渐安静了下来,在座的众人都是花魁大会的老主顾,自然知道江南花魁大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甲字一号房里,李云天与薛武饶有兴致地望着大堂上的高台,等待着清倌人们入场献艺。

相对于第一次参加花魁大会的薛武,李云天的心情显得非常平淡,

当担任此次花魁大会的司仪进行完了开场白后,争夺此次花魁大会魁首的清倌人按照所选号码牌的次序逐一登场献艺,或歌或舞,或琴或画,在众人面前展现着各自的才艺,引发了现场阵阵掌声。

李云天与薛武等人谈笑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每年一届的花魁大会都会涌现出许多秀色可餐的清倌人,可他并不是好色之徒,又有娇妻美妾,故而岂会对那些清倌人动心?

与上次一样,在甲字一号房服侍的几名侍女看似安静地立在一旁,实际上暗中将每名清倌人登台时李云天的反应记在心中,这样的话江南的那些权贵们就能在清倌人们献艺完后判断李云天对哪名清倌人最感兴趣。

自然了,李云天感兴趣的清倌人当然就是本届花魁大会的魁首了,谁也不会吃饱了撑的与李云天争。

李云天对此是心知肚明,不过他能体谅江南权贵们的良苦用心,知道众人生怕送金花的时候冲撞了他,但他却不能让那些人猜中他的心思,因此每名清倌人上台他都会夸赞几句,使得等消息的江南权贵们一头雾水,不知道李云天要选哪个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色越来越深,登台献艺的清倌人越来越多的,现场的气氛也越加热烈。

虽然李云天表面上在那里与众人谈笑,不过心中却意兴索然,这些清倌人比他经历过的那届花魁大会的整体素质要差一些,无法提起他的兴致。

“下一位登台献艺的是来自杭州天香阁的紫音姑娘,她将给我们带来一曲《木兰词》。”当李云天与薛武等人笑着谈论前一位清倌人的表现时,司仪的声音从大堂中传来。

“《木兰词》?”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怔,由于公务繁忙,自从上次花魁大会紫鹃弹奏了这首《木兰词》后,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过这首曲子了。

“此女竟然用《木兰词》,实在是失策。”这时,坐在边上的一名勋贵不由得摇了摇头,有些惋惜地说道。

《木兰词》现在是秦楼楚馆的必备曲目,故而大家都对其十分熟悉,因此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自然也就不会有兴趣了。

李云天闻言回过神来,微微笑了笑后没有言语,外人还不知道这首词与他的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体验到他此时的心境了。

大约二十年前,金榜题名的李云天凭借着一腔为国效力的热血来到了湖口县,结果受制于县衙的恶霸,郁郁寡欢差一点没淹死在鄱阳湖里。

后来,李云天在白水镇时受到鄱阳湖水匪头子王三的袭击,悍匪王三不仅在白水镇抢掠了一番,而且竟然还示威性地将一颗人头扔在了李云天的面前,李云天当时对王三无可奈何,不得不装昏来脱身。

白水镇遭受水匪袭击后损失巨大,外界本以为李云天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这件影响他仕途的事件想办法给压下去,九江府府衙甚至暗示他可以瞒报和谎报损失。

不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云天不顾自己的仕途给永乐皇帝上疏,一力承担了水匪袭击一事的全部责任,并且全力救灾,使得灾民们皆得到了妥善安置。

虽然李云天在水匪到来时的懦弱表现使得他的三夫人,当时还是陈家小姐的陈凝凝所恶,但其心系百姓的行为却打动了陈凝凝,故而在李云天离开白水镇时给他送行,两人泛舟湖上。

在**荡漾的鄱阳湖上,陈凝凝对李云天进行了三谢:一谢李云天安置了白水镇受到水匪袭扰而受灾的灾民,使得他们免受了风霜露宿之苦;二谢李云天放回了那些被白水镇巡检司强行征募的民壮与家人团聚;三谢李云天没有怪罪于她的老爹陈伯昭,是陈伯昭为了巴结李云天故而将李云天留在了白水镇,进而才使得李云天出了大丑。

听了陈凝凝的三谢后,李云天于是以纳兰性德的《木兰词》作为回应,将其吟出后赠与了陈凝凝。

刺骨的寒风,荒凉的湖面再加上李云天低沉悲凉的语调,《木兰词》一经吟出就俘获了的陈凝凝新。

陈凝凝尤其喜欢《木兰词》中的“人生若止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认为这次这首词的点睛之笔,道尽了人世间男女情感的悲凉和无奈,哀怨凄婉。

因此,这首《木兰词》对李云天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见证了他与陈凝凝的爱情,同时也令他回忆起了当年在湖口县的往事,那个时候是他担任知县时最为困难的时期,对自己的前途更是一无所知。

李云天当时之所以要一反常态地上疏请罪,并不是真的想要让永乐皇帝治他的罪,那样的话他的前途可就要毁了,他这样做是要奋力一搏,期望能进入永乐皇帝的眼帘,进而获得提升的机会。

毕竟,李云天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如果按部就班地在仕途上晋升的话,天知道要多久才能出人头地。

因此,在李云天看来与其默默无闻、平庸地活着,不如铤而走险在永乐皇帝面前挂上号。

当然了,李云天也并不是盲目地就给永乐帝上疏,而是综合了当时的情形,认为永乐皇帝肯定不会怪罪一个新科进士在率军与水匪交战时被头颅吓晕,毕竟能身先士卒与水匪交战就已经有了莫大的勇气。

至于治李云天剿匪不利的罪名,李云天才刚到任不久,要治也是治前任知县的罪才对,在怎么说李云天敢组织人手去与水匪交战,这对于李云天来说已经做得足够好,换做别人的人肯定早就溜之大吉了。

另外,李云天还特意在上疏中立下了剿匪的军令状,并且说出了投笔从戎的豪言壮语,成功地抓住了纵横疆场大半辈子的永乐皇帝的心。

再加上李云天的恩师杨士奇在一旁出言相助,李云天不仅免除了罪责,而且还引起了宣德帝和杨士奇的主意,进而给他后来的进京担任监察御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李云天饶有兴致地注视下,怀抱着古筝的紫音款步登上了一楼大堂上的台子,其容貌和身段都要比前面出场的清倌人强上一筹,引得现场的贵客们纷纷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着。

由于紫音是天香阁忽然之间换上去的,所以在场的人谁都不认识紫音,这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将古筝摆在案桌上后,紫音先向李云天所在的甲字一号房一躬身,接着又向现场的贵宾躬身行礼,然后才在桌前的圆凳上坐下,凝神屏气后伸手在琴弦上轻轻一抚,一股悠扬清脆的琴声就在现场响起,令众人心神为之一凛。

刘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