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万五千两银子,金宗瑞就是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如此多的钱,朴高德固然跟他的关系不错但钱却是李云天借的,一旦届时出了什么变故李云天让他还钱的话金宗瑞可就要束手无策了。

对于商人,金宗瑞心中还是挺鄙夷这些金钱的奴隶,并不认为唯利是图的商人们有任何信义可言,故而他必须要早作准备。

因此,金宗瑞暗地里也在留意仁川港的地价以及想在那里买地的买家,万一出了什么岔子的话他也可以及时把手里的地皮抛出去。

不过打听来的结果令金宗瑞感到无比失望,仁川港的地价竟然比去年他买地的时候跌了一点儿,尤为关键的是市面上几乎没有对仁川港地皮的需求,所以根本就找不到想要买地的买家。

金宗瑞本想找朴高德打听一下正统帝何时会下达对朝鲜国放开商贸的旨意,可朴高德是个走南闯北的商人,因此自从买完了仁川港的地皮后他就离开汉城做生意去了,金宗瑞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哪里。

其实最令金宗瑞感到沮丧的是,他私下里想办法托人找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的人打听了一下,结果司务处的人并不知道正统帝要对朝鲜国开放商贸的事情,这使得他的心情不由得跌到了一个冰点。

不过,此时此刻金宗瑞心中并没有觉得他掉进了一个陷阱里,毕竟向这种开放商贸的大事属于国家核心机密,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的人不知道也很正常。

再者说了,金宗瑞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人会拿白花花的两万五千两银子来算计他,毕竟他手里还拿着仁川港的地契,而仁川港确实是最佳成为对外商贸港口的地方。

因此,金宗瑞现在最期盼的事情就是得到正统帝下旨对朝鲜国开放商贸,否则事情往后拖一天他就担心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金宗瑞来到汉城后还从没有见过李云天,即便是比他晚来的崔闰德都已经得到了李云天的召见,由此汉城官场上的人都清楚李云天并不喜欢曾经拒绝了他召回的金宗瑞。

就连金宗瑞也是这样认为的,以为李云天故意晾着他,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云天并没有对金宗瑞下手,要知道李云天要想夺了金宗瑞的官职和兵权易如反掌,现在汉城官场的人无不以其马首是瞻。

谁也不会想到,李云天其实早已经在算计金宗瑞,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令金宗瑞屈服。

第1339章分权制衡

柳真把李云天夸赞李璆有“王者风范”的事情传出去后,临瀛大君府顿时门庭若市,宾朋如潮,前来拜访李璆的人络绎不绝。

李稷对此自然是满心欢喜,幸好他去年在世子李珦倒台的时候没有放弃希望,及时把李璆给推了出来,谁能想到李璆现在真的即将成为朝鲜王,那么他可就是从龙的功臣,而且还是首功之臣。

如今李稷在汉城的这场权斗中占据了上风,那么以前那些李稷阵营投靠黄喜一方的官员又厚着脸皮来投靠,反正这些墙头草们趋炎附势,跟红顶白,根本就不知道“羞耻”二字如何写。

李稷对那些墙头草官员是来者不拒,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立场但却是官场中的主流,因此他肯定要把其掌控在手里,以免被黄喜和柳尚民给利用了。

换句话来说,李稷需要扩充实力来压制住黄喜和柳尚民,因此投靠他的官员越多越好。

黄喜和柳尚民无疑对此感到颇为失望,这意味着两人在与李稷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李璆继位后肯定会重用李稷,届时两人的日子就会变得不好过。

不过,黄喜和柳尚民并没有失落太久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李云天出人意料地以权力太过集中为由撤销了朝鲜国的议政府,在议政府的基础上仿效大明定制设立了朝鲜布政使司、朝鲜按察使司和朝鲜都司三司,以及朝鲜都察院,分掌朝鲜国的军政大权和监察大权,国家大事要由三司长官以及都察院长官商议决定。

其中,负责民政的朝鲜布政使司由李稷担任布政使,负责军政的朝鲜都司由崔闰德担任都指挥使,负责刑讼的按察使由柳尚民担任,负责监察的都御使由黄喜担任。

四人互不统属,直接向朝鲜王负责,由朝鲜王任命但需向大明礼部进行报备。

李云天此举等于是救了黄喜和柳尚民一命,如果议政府依旧存在的话,那么李稷绝对会依靠李璆来打压两人。

可如今现在李云天把议政府给撤了,并把议政府的权力划为了四块分给了李稷、黄喜、柳尚民和崔闰德,四方互不统属,这样一来李稷要想找他们麻烦可就不容易了,也使得李璆尽可能摆脱李稷的控制。

很显然,李云天这样做表面上是加强了朝鲜王的权力,但实际上却因为掌控了朝鲜三司长官和都察院都御使的人事任命权而加强了对朝鲜国的控制,三司长官和都察院都御使虽然由朝鲜王任命但唯有得到大明礼部的首肯才能上任或者任职。

李云天撤销议政府转而仿效大明设立三司和都察院一事在汉城官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对朝鲜国的官员们来说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首先持反对态度的自然就是李稷了。

本来,李稷就等着李璆登上朝鲜王的宝座后对黄喜和柳尚民进行打压,把两人赶出议政府换上自己的人,这样一来议政府就是他的天下。

可李云天撤销议政府设立三司和都察院的举动无疑使得他的这个计划化为了泡影,他手中的权力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变小,而且也无法再打压黄喜和柳尚民。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反对一件事情就有人支持,得知李云天要设立朝鲜三司的消息后黄喜和柳尚民是又惊又喜,这样一来两人就摆脱了被李稷打压的命运。

黄喜和柳尚民自然也清楚李云天此举是在加强对朝鲜国的掌控,以后朝鲜三司长官和都察院都御使的任命都要经过大明的首肯,朝鲜国更加依赖大明。

不过这在两人看来没什么,朝鲜国本就是大明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影响最深的藩属国,故而李云天这样做在法理上并无不妥。

再者说了,大明是高高在上的****上国,朝鲜国不过是一个穷得叮当乱响的藩属国,大明对朝鲜国的事务进行关注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以后可以从大明获得更多的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国的官场上也有不少亲大明的官员,因此对李云天此举是欢欣鼓舞,倍感振奋。

而朝鲜国百姓私下里也以能成为大明子民感到自豪,自然也不会对李云天的举动感到敌视,要知道他们不仅是朝鲜国的百姓同时也是大明帝国的子民。

在大明帝国的体系中,朝鲜国是与大明最为亲密的藩属国,故而朝鲜国的百姓对大明最有归属感。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在黄喜和柳尚民即将失势的时候提出了撤议政府改立三司和都察院,无疑救两人于水火,他们肯定会大力支持,以此来防止被李稷打压。

实际上,有李云天在汉城坐镇,朝鲜国的那些高官显贵无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而且他们也没办法开口拒绝。

毕竟,李云天此次来朝鲜国代表了大明皇帝,而且又通过李瑈和李珦的案子积累了非常高的威望,谁敢说出半个“不”字,即便不满也只有放在心里。

以李稷为例,他对设立朝鲜三司和都察院持否定态度,但却不能明着说出来只能暗地里发发牢骚,如果惹恼了李云天的话可是能把他也撤换了。

唯一令李稷感到安慰的是,他得到了负责政务的朝鲜布政使司布政使一职,这个职务在朝鲜三司长官中最为重要,税赋粮珦什么的都归其负责,也算是对他的一个安慰。

不过,令李稷感到郁闷的是他的老对头黄喜竟然成为了拥有监察大权的都察院都御使,这样以后肯定对他形成掣肘,他要想办法来对付黄喜。

在李云天公布的三司和都察院的长官中,其中最为春风得意的莫过于朝鲜都司都指挥使崔闰德,本来按照资历他最多只能成为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的位子是金宗瑞的。

可由于金宗瑞先前得罪了李云天,故而原本属于金宗瑞的朝鲜都司都指挥使一职自然也就飞走了,让崔闰德捡了一个大便宜,包括金宗瑞的东北六镇,整个朝鲜国的军队都要受到他的节制。

金宗瑞在得知崔闰德成为朝鲜都司都指挥使后心情异常失落,这可谓是他仕途上受到的最大挫折,他甚至连朝鲜都司的门都没有进入,并没有在担任任何职务。

因此,心中感到窝火的金宗瑞没有参加崔闰德在朝鲜都司成立后召开的会议,以身体有恙为由在家中静养。

李云天知道这件事情后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看来他已经成功地激起了金宗瑞的怒火,这意味着金宗瑞也并非是那种油盐不进的圣人,也有着自己的私欲和弱点。

在李云天看来,金宗瑞其实才是最适合担任朝鲜都司都指挥使的人选,不过此人身上傲气太重,他要先将其收服然后才能委以重任。

几天后,仁川港。

在明军军士的押送下,崔礼的家眷抵达了码头,登上了一艘停在码头上的三桅战船,按照李云天的判决他们将会被流放到北疆去充军,距离朝鲜国有数千里之遥,是一个贫瘠陌生的苦寒之地。

崔夫人神色哀伤地扶着父母登上了三桅战船的踏板,虽然她在大牢里被关了两三个月但精神和气色看起来都非常好,实际上他们在大牢里受到了优待,除了失去自由外一日三餐与家里没什么特别。

牢头告诉他们以前崔礼对他有恩,故而这是他对崔礼的报答,这使得崔夫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生怕父母儿女在大牢里吃苦。

崔夫人知道,她这一离开朝鲜国将与崔礼天人两隔,因此想要在走之前见崔礼一面,可惜被官府的人拒绝,这将成为她心中永远的遗憾。

登上三桅战船后,崔夫人立在船舷前远眺着岸上的景物,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想再看看故乡的山河与花草树木。

“这几间船舱是你们的房间,有什么需要的话可以告诉我。”甲板上立着一名挂着中尉军衔的水师武官,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