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意思是……”鲁天行双目闪过一道诧异的光芒,脸上充满了震惊。

“如果皇上的口味真的变了,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钦安殿里的那个人并不是皇上,皇上这样做的原因很可能是要拖延时间,等太子进京。”崔辉点了一下头,肯定了鲁天行的猜测,面无表情地说道。

“怪不得皇上无缘无故地斋戒就要斋戒四十九天,原来是想瞒天过海。要七七四十九天!”经崔辉这么一点拨,鲁天行终于反应了过来,口中喃喃自语道。

“小公爷,要是这样的话皇上的病一定很重。”崔辉的脸上阴晴不定了一阵,阴森森地说道,“又或者皇上已经宾天了,自从斋戒开始,除了杨大人外没有哪位大人见过皇上,而杨大人是皇上的心腹,自然不会背叛皇上。”

鲁天行闻言一脸震惊地望向了崔辉,崔辉的这个假设实在太过大胆,可是转念一想的话又不是没有道理。

“小公爷,只要让人查查皇上这些天来的膳食安排,以及太医院那边的出诊状况,就能知道钦安殿里的那个人是不是皇上和皇上是否病重。”崔辉想了想,不失时宜地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可以肯定汉王一定在皇宫里安插有眼线,虽然那些眼线还不足以接触到这次洪熙帝斋戒的真实情况,但查洪熙帝的膳食和太医院还是小菜一碟。

“我这就去安排。”鲁天行回过神来,冲着崔辉点了一下头,急匆匆地走了,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他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姓李的,只要查明皇上为何斋戒,那么这天下就是汉王的了。”等鲁天行走后,崔辉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狰狞的笑容,恶狠狠地说道。

李云天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会在洪熙帝的膳食上出问题,结果带来了一个大麻烦。

正如他以前所说的那样,世上没有完美的罪案,也就没有完整的计划,这就是所谓的百密一疏。

李云天和雷婷到了扬州城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只好现在扬州城住下,第二天一早赶去南京城。

中午时分,雄伟壮观的南京城出现在了车队的前方,李云天掀开马车车厢的窗帘,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座比北京城还要气派的大明陪都。

举个例子,单从规模上就可以知道南京城与北京城之间的区别,北京城分为三部分,从里到外依次是宫城、皇城和都城。

而南京城则分为四个部分,从里到外依次是宫城、皇城、都城和外郭城。

由此可见,南京城的规模极其宏大,已经到达了历朝历代京城的极致。

城门处的士兵认识雷婷的车队,根本就没有查验,直接让车队进了城。

虽然已经不是大明的京师,但是南京城内繁华依旧:

街上热闹喧哗,行人熙熙攘攘,甚至有些不少奇装异服的异域人,两边的店铺更是鳞次栉比,货架上的物品琳琅满目,不愧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

车队在一处大户人家宅院门前停了下来,守门的家丁见雷婷来了,连忙进去通报,这里就是雷婷的外婆家。

雷婷的母亲在她一岁那年就过世了,她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与外婆一家的感情异常深厚。

李云天跟着雷婷的随从去了下人休息的住处,单独分了一间卧房,他并没有久留,很快就以买东西为由出门,在街上逛了一圈,发现没人跟踪他,然后拐进了一条小巷子里。

去年年底,李云天在工部查看过南直隶几座重要城市的布局图,其中就包括南京城,因此虽然他是第一次来,但对城里的构造早已经熟记于心。

李云天之所以关注南直隶,是因为南直隶在大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贡献了大明一半的赋税,以后肯定要与南直隶打交道,故而未雨绸缪,早作打算,首先就从南直隶的几座重城开始了解,结果现在倒派上了用场。

当李云天再度出现的时候,已经在南京都察院衙门外,与北京得都察院衙门相比,南京都察院衙门的规模更大宏大,气势雄浑。

只不过由于南京都察院的人员编制缩水了许多,看上去有些冷冷清清,偌大的大门处只有两名挎着腰刀的军士懒洋洋地站在那里聊着天。

“军爷,不知于谦于御史现在可在里面?”李云天走上前,掏出一块碎银塞进一名高个儿军士的手里,笑容满面地问道。

“于御史进宫办差去了,你有什么事明天再来吧。”高个儿军士伸手掂了掂碎银,顺势塞进了腰里,开口回答。

“在下是于御史的朋友,还望军爷能将这封信转交给于御史的家人。”李云天已经猜到于谦不在,于是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交给了高个儿军士。

于谦虽然时常进宫办差,不过却住在都察院衙门里,自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城后,南京各大部院衙门就闲置了起来,很多各部院所属的官吏就住在里面,这样一来也方便办公。

高个儿军士看在那一块碎银的份儿上拿着信进了院里,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只要于谦看了信肯定会赴明天中午的饭局。

信里的内容很平常,也就是普通的问候寒暄,邀请他明天中午去一家酒楼吃饭叙旧,署名是“子木”。

说起来,自从当年离开京城到湖口县上任后,李云天和于谦就再也没有见过,不过两人时常书信联系,李云天相信于谦能认出他的字来。

况且,李云天在心中也进行了提示,“子木”合起来就是“李”,以于谦的聪明才干肯定能猜到写信的人是他。

在李云天看来,让于谦给太子传递消息是最便捷的方式,同时也不会引起外人的怀疑。

既然把信交给了于谦的家人,那么李云天接下来就唯有等待,他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南京城,自然要在城里四处逛逛,同时买些东西回去交差。

李云天早就听说南京城十里秦淮河的奢靡,到了秦淮河畔,只见岸边停满了各式画舫,虽然河面上只有寥寥的船只在游弋,显得有些寂静,但可以想象出晚上喧闹繁华、百舫争艳的壮观景象。

怪不得京城不少大臣对迁都南京趋之若鹜了,恐怕奢华的享受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二天中午,李云天去了秦淮河畔的一家酒楼,他昨天在这里订了一个雅间,坐在窗前一边欣赏着秦淮河上秀丽的景色,一边等待着于谦的到来。

半个时辰后,雅间的房门开了,一名身穿便装、中等身材、双目炯炯有神的精壮男子推门走了进来,李云天见状连忙起身,笑着迎了上去。

“复生,真的是你?”精壮男子上下打量了一眼脸上粘着络腮胡子的李云天,一脸惊讶地说道。

“四年前京城一别,廷益兄风采依旧。”李云天笑着向精壮男子拱了拱手,精壮男子就是于谦,字廷益,李云天与他是同年,两人年龄也相差无几,相互间自然称字。

“你不是在京城随皇上斋戒祈福,怎么来南京了?”于谦的脸色微微变了变,连忙关上房门低声问道,神情异常诧异,很显然李云天出现在这里不合时宜,

“廷益兄,小弟身负皇命,需要见太子一面,还望廷益兄能助小弟一臂之力。”李云天冲着于谦一拱手,郑重其事地说道。

他并不是信不过于谦,而是洪熙帝驾崩的消息事关重大,除了雷婷这个帮手外,在没得到太子的允许前他不能告诉任何人。

听闻此言,于谦的脸色顿时大变,立刻意识到京城出了大事,否则李云天岂会悄无声息地就来了南京城,而且还要通过他见太子?

感觉事态紧急,于谦连午饭也没吃,与李云天商议了一番后就火急火燎地走了,前去安排李云天和太子见面的事宜。

夜幕降临后,秦淮河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一条条张灯结彩的画舫在河边上穿梭,歌舞声和欢笑声不绝于耳。

一条停在岸边的画舫,船舱里,李云天和穿着一身男装的雷婷坐在窗旁,神情严肃地望着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按照李云天和于谦的计划,于谦将带太子来画舫见他,只要见了太子那么他这次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忽然,李云天的眼前亮了一下,岸上有七八个人快步向画舫走来,借着路上的光亮能清晰地看见领头的人是于谦,而跟在于谦后面的那名神情冷峻的便装男子正是太子朱瞻基。

见此情形,李云天连忙领着雷婷下船迎接。一

第220章觐见太子(四更)

“公子,请!”岸边,李云天向朱瞻基拱手行礼后,躬身冲着画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看书神器讀蕶蕶尐說網

朱瞻基神情复杂地望了一眼李云天,抬步领着于谦等人登上了画舫。

当一名朱瞻基的随从经过李云天身边的时候,不引人注意地冲着他微微颔首,随后快步离去。

李云天先是微微一怔,随后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那名随从不是别人,正是几个月前李云天给了五百两银票让其想办法调来太子身边的内侍宋大山。

看样子宋大山混得不错,竟然能跟着朱瞻基一起出来,已然被朱瞻基视为了心腹,也没有白白花去他那五百两银票。

随着朱瞻基的登船,画舫缓缓驶离了岸边,像其他画舫一样在秦淮河上穿梭游弋。

“太子朱瞻基接旨!”上船后,李云天领着朱瞻基去了一个房间,关上房门取出了杨士奇拟写的圣旨,双手高举着向朱瞻基说道。

“臣朱瞻基接旨。”朱瞻基已经从于谦那里知道李云天这次来南京身负皇命,随即一撩衣袍的前角跪在了地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朱瞻基性情温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故朕大行之后,顺天承序,著太子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接旨后速归行在京师。钦赐!”

李云天打开圣旨,沉声将上面的旨意读了出来,虽然字数不长但言简意赅,字字重如泰山。

“请太子殿下接旨。”宣完旨后,李云天双腿一曲跪在了朱瞻基的面前,双手高举着那道圣旨。

“父皇!”朱瞻基并没有伸手接圣旨,而是僵在了那里,眼眶一红,泪如雨下,神情万分痛苦。

“太子殿下节哀,现在不是伤感的时候,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殿下接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