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王,我们被骗了,皇上上个月二十九就驾崩了,现在太子已经进了京城。”朱瞻域伸手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将手里的报纸放在了汉王面前的桌上,急声说道。

“什么?”汉王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端着茶杯的手禁不住哆嗦了一下,洒出了一些茶水,随后砰的一声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使得不少茶水溅在桌上,一把拿起了《明新报》。

“怎么会这样!太子不是被困在了济宁府?”看完《明新报》头版洪熙帝的遗诏和太子进京的报道后,汉王呆在了原地,脸上的神情阴晴不定了一番,口中喃喃自语了一句,显得非常诧异和惊愕。

洪熙帝驾崩一事对汉王来说并不感到意外,他早就猜到了这个可能,可前些天朱瞻坦还派人告诉了他好消息,说是将朱瞻基围困在了济宁府,怎么忽然之间朱瞻基就到了京城。

“父王,会不会是皇后的围魏救赵之计,想以此让三哥撤消济宁府的布置,好使太子脱身。”迟疑了一下,朱瞻域走上前小心翼翼地说道。

他看见街上张贴的洪熙帝遗诏后就急匆匆带着一份《明新报》来通州城向汉王禀告,并没有看见朱瞻基,也没有得到朱瞻基进京的消息,而见过朱瞻基的鲁仲乾和范彬等人此时又在宫里,故而他有这样的怀疑。

“太子进京是国之重事,又要给皇上守灵,岂非儿戏?”汉王回过神来,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面无表情地说道,“看来你三哥那边失手了,中了太子金蝉脱壳之计!”

“父王,倘若这样的话三哥可就危险了,皇后和太子绝对会派人去济宁府救冒充太子之人,要是三哥被他们抓住可就糟了。”朱瞻域此时也品过味儿来,脸色不由得大变。

朱瞻坦和他一样都是擅自离开的乐安州,要是被张皇后和朱瞻基派去济宁府的人抓住,后果将不堪设想。

“来人!”汉王闻言脸色越加凝重,冲着门外喊了一声,一名贴身护卫立刻走了进来,他冲着那名护卫沉声吩咐,“速去济宁府,告诉三公子,太子已经进京,让他立刻离开济宁府返回乐安!”

那名护卫冲着汉王一拱手,急匆匆地离去。

等那名护卫走后,汉王背着双手,不安地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显得有些心浮气躁。

“可恶,一定又是这个小子坏了本王的好事!”忽然,汉王停下了脚步,面色一寒,冷冷地说道。

“父王,是谁坏了你的好事?”朱瞻域不明就里,觉得汉王的话说得有些没头没尾,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还能有谁,周征的那个好女婿!”汉王一拳砸在了一旁的桌上,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不过一个小小的御史,能翻起什么大浪?”朱瞻域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

在他看来李云天不过是因为周征的裙带关系才得以进入都察院,没什么真本事,上次送永乐帝的遗诏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不然的话早就被鲁天行给拿下。

“你懂什么?”见朱瞻域眼神中充满了轻蔑,汉王冷冷地瞅了他一眼,“如果本王没有猜错的话,这次皇上的祈福法事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父王,你太抬举他了吧,内阁的那些老家伙哪一个不比他强。”朱瞻域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内阁的人被咱们的人盯着,皇后肯定不会找他们,你知道皇后最看重那小子哪一点?”汉王有些怒其不争地再度瞪了朱瞻域一眼,心中不由得开始怀念处事稳重、心思缜密的朱瞻圻,如果朱瞻圻不被发配到凤阳守祖陵,那么事情的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听说此人生性狡诈,颇有城府。”朱瞻域想了想,开口回答。

“除此之外,他对皇上的忠心朝中无人能及,这才被召入宫中,留在钦安殿效力。”汉王皱着眉头,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大树,神情凝重地说道,“如果本王没有猜错的话,破了范彬等人之局的就是他!”

朱瞻域闻言不由得陷入了沉默,他知道李云天以“金童”的身份在钦安殿伴驾,可如果洪熙帝当时已经驾崩了,那么李云天就不是伴驾,而是留在宫里给皇后出谋划策。

只不过,汉王猜错了,破了范彬和冯长安等人谋划的不是李云天,而是名不见经传的胡一图,而李云天此时正在济南府等待着朱瞻基派人去救他。

随着代表着大明正统的朱瞻基出现,京城的政局迅速稳定了下来,汉王自然没有必要留在通州城,很快就和朱瞻域黯然离开,返回乐安州。

路上,汉王心中感到万分懊恼,倘若几天前听从了朱瞻域的劝告冒险进京,那么此时此刻说不定已经掌控了京城的时局,甚至黄袍加身成为大明天子,而不是像这样灰溜溜地走了。

归根结底的话,汉王这次并不是败在了张皇后、李云天和胡一图等人的手上,而是败给了已经驾崩的洪熙帝,是洪熙帝昔日的声威使得汉王心存忌惮,进而错失了良机,可谓命数!一

第251章无事献殷勤

济宁府,德县,赵家集。讀蕶蕶尐說網

赵欣月的闺楼阁楼上,李云天坐在一张桌子前,饶有兴致地翻阅着赵欣月拿来的《明新报》。

报纸上不仅详尽地报道了元霞上人在刑部大堂上的种种高深莫测之举,而且使用了许多美妙的辞藻来承托元霞上人的神秘,使得元霞上人仙风道骨的得道高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李云天早就交待了杨云贵的事情,虽然元霞上人是一个坑蒙拐骗之徒,但同时也是一个心机敏捷之辈,再加上心底也算不上太坏,唯一一次想要谋害人命还被李云天制止了,故而李云天想将他塑造成一名大道有成的道长。

虽然李云天并不相信鬼神之说,但是大明的人,无论平头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可是对此深信不疑,否则大明的那些道观和寺庙的香火也就不会如此鼎盛,即使永乐帝也在御花园修建了真武大帝的神殿。

有一句话说的好,做贼心虚,以后李云天如果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保不准元霞上人出面比他的效果还要好,三言两语就能使得对方心理防线崩溃,进而老实交待罪行。

与此同时,元霞上人的存在也是对大明文武百官的一种震慑,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会暗自猜测着元霞上人会不会将他们私下里干的勾当给算出来。

这份报纸是昨天到的,李云天已经看了好几遍,不过阁楼里实在是无聊,他也就只有翻阅这些报纸来解闷。

伴随着一阵上楼的脚步声,一身绿裙、梳着双丫髻的赵欣月步履轻松地走了上来,后面跟着她的贴身丫环小玲,手里端着两盘新鲜的糕点。

这些天来赵欣月时常让小玲出去买糕点给李云天四人品尝,反正她也喜欢吃这些糕点,不会引人怀疑。

“李大哥,那个元霞上人可真厉害,神机妙算,竟然知道里面那么多的隐情,简直就是当年帮太祖皇帝打天下的刘伯温嘛!”

见李云天在看《明新报》,赵欣月在他对面坐下,双手支着下巴笑盈盈地望着他,言语中对元霞上人充满了崇拜和敬畏。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李云天闻言笑了笑,放下了手里的报纸,他当然知道元霞上人在内阁和五府六部大员面前只不过是演了一出精彩的好戏而已,幕后策划了这件事情的绝对是胡一图,在他看来只有胡一图才有如此厉害的手笔。

“你们这些读书人说话怎么都那么酸呢!”赵欣月咯咯娇笑了起来,李云天刚才的话使她想起了她大哥赵永吉,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处事理念,根本就看不上其他的人和事。

说起来,赵永吉的榜样还是李云天,李云天是近几科山东进士中在殿试排名最高,而且也是成就最高,唯一一个成为庶吉士的人。

赵永吉的愿望其实也不高,只要能进都察院成为御史即可,要知道历年南方进士的成绩都要压北方进士成绩一头,故而翰林院、都察院和六科中人以南方人居多。

这也导致了洪熙帝产生了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的念头,使得李云天得以在太和殿上上疏,最终促成了会试中南六北四的录取比例。

在北方那些士子,尤其是举子的眼中,李云天此举着不仅给他们出了一口恶气,而且也大大增加了他们高中的几率,成为了北方士子心目中的偶像一般的存在。

赵欣月挺喜欢跟李云天聊天,李云天谈吐风趣,知识渊博,使得她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小玲也被吸引,一有时间的时候就兴致勃勃地在一旁聆听。

不过小玲的任务是在院子里值守,故而送来糕点后就下了楼,坐在一楼大厅里绣着鸳鸯,直到现在她都不清楚李云天四人的身份,又不敢告诉别人,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发现。

小玲不得不害怕,要是让人知道四个大男人藏在赵欣月的闺楼中,不仅赵欣月的名节全毁了,她肯定也要受到家法的严惩。

“千户大人!”就在李云天给赵欣月讲着一些有趣的风土民俗的时候,院子里响起了小玲清脆的声音。

“真讨厌,这人怎么又来了。”赵欣月闻言柳眉不由得微微一蹙,小嘴嘟了起来,好像对那个千户大人万分厌恶。

“小姐在哪里,本千户让人从济宁城给她带来了一对玉镯。”随即,一个男子的声音从院里传来。

“小姐在楼上歇息,千户大人稍候,婢子这就前去通传。”小玲敷衍着那个千户,故意提高了音量给阁楼上的赵欣月报信。

“李大哥,我去去就来。”赵欣月闻言,一脸无奈地向李云天笑了笑,起身离去。

李云天来到窗前,隔着窗户的缝隙向下望去,只见一名穿着从五品武袍、脸上有一道斜长刀疤的中年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一楼大厅,后面跟着两名军士,其中一名军士的手里捧着一个红色锦盒。

“大人,此人已经三番五次前来,恐对赵小姐心怀不轨。”宋大山过来瞅了一眼那名中年人,低声向李云天说道。

那名脸上有一道刀疤的中年人是济宁卫下面一个千户所的副千户,姓罗,奉命带人赵家集值守,住在了赵家集条件最好的赵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