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骑兵团的军马多是蒙古马,并不适合南方作战,故而李云天并不打算带骑兵去交趾。

与地方卫所的军制不同,骁武军有着一套特殊的军事结构体系,以骁武军现有的这个师为例,负责管理下属4个步兵团和1个骑兵团的部门是师部。

按照李云天的设定,师部由三大部门组成,即参谋部、后勤部和督察部。

参谋部掌军情刺探、作战部署;后勤部掌粮草辎重;督察部掌反间肃叛、督察军纪,这三个部门的主官是师级武官,协助李云天来统辖部队。

不仅师级部队,团级部队也设置参谋部、后勤部和督察部三个部门,与师级部队的三个部门相对应,这样一来不仅便于分工协作,同时也加强了上级的管理。

为了便于李茂先三人在骁武军中行事,三人以讲武堂教官的身份担任了师参谋部的作战参谋,由此一来也像其他的教官那样,在骁武军有了职务。

对李茂先三人而言,他们在骁武军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讲述叛军的作战特点以及势力分布,另外就是叛军与交趾地方上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李云天看来,李茂先三人能突破叛军在昌江城的围困跑来京城报信,本身已经说明了他们优秀的军事素质,足以配得上少校军衔。

此时此刻,没人会意识到柳升的这次南下交趾平叛会失败,在他们看来柳升会像张辅一样一举平定交趾,然后凯旋而归,更没有人料到李云天已经开始为交趾的战事进行周密的准备。!^!

第386章秘密武器

六月初,京郊大营营外的一个山谷。

李云天左手握着腰间宣德帝御赐绣春刀的刀柄,不动声色地望着在谷中忙活着的几名骁武军士兵。

几名士兵小心翼翼地往地里埋着一个黑乎乎的圆形铁疙瘩,埋好后在铁疙瘩边上放上了一些猪食,随后快步离开,来到了五十多米外的一个坑里。

坑里拴着一只饿了两天的大肥猪,一名士兵向挥舞着手里的两面小旗子向李云天所在山头打起了旗语,表示他们已,李云天自然又是一番谢恩。

等李云天离开宫里的时候,身边不仅多出了宣德帝赏赐的玉佩、《帝训》和《西汉讯理论》,而且还有孙贵妃赏赐的厚重礼物,其中不少进贡的补品都是给周雨婷的。

像孙贵妃一样,周雨婷也有了身孕,不过与孙贵妃不同的是,周雨婷这已经是二胎了。

此时,陈凝凝、郑婉柔和绿萼都已经生完了二胎,李府又添了两男一女,其中陈凝凝和郑婉柔生了是儿子,绿萼生了女儿。

为了九州商会的生意,陈凝凝和郑婉柔三月份的时候已经离开了京城,前去江南拓展市场,两人在京城待了两年多,如今各有了两个儿子,现在可以专心致志地把精力投入到生意上。

值得一提的是,陈凝凝和郑婉柔不仅要忙着九州商会的生意,还要帮着讲武堂建立所属的产业,很显然在做生意这方面讲武堂的人自然比不了陈凝凝和郑婉柔。

而陈凝凝和郑婉柔也能因此可以涉足到她们以前所不能涉足的领域,例如海外商贸和茶马贸易等等,这些生意都是朝廷明令禁止民间介入的,两人可以通过讲武堂来牛刀小试。!^!

第387章兵败交趾

对于孙贵妃为何会给出如此丰厚的赏赐,李云天自然是心知肚明,除了孙贵妃与周雨婷私交不错外,孙贵妃肚中的孩子是关键。

倘若孙贵妃诞下皇子,那么就是宣德帝的皇长子,她当然希望宣德帝能将其立为太子。

可是现在胡皇后依然健在,依照立嫡立长的原则,要先立胡皇后的所生的皇子为太子,等到胡皇后实在生不了皇子后才能立她的儿子。

胡皇后已经给宣德帝生了两个公主,这意味着她也可能给宣德帝再生一个皇子出来,而这个皇子自然就是大明未来的太子。

虽然孙贵妃清楚以胡皇后现在的体质很难再次生育,但这却不是绝对的,万一胡皇后怀孕并且诞下皇子,那么她的儿子可就没有机会成为太子了。

况且,孙贵妃也没有时间再来等待,万一别的妃子也生了皇子,胡皇后想要将其抱养的话,她所有的希望可就成为了镜花水月。

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大明的太子,孙贵妃现在就要为其铺路,来拉拢朝中的那些能对宣德帝产生影响的重臣。

虽然孙贵妃还不知道自己肚子里怀的是公主还是皇子,可要是等到孩子生下来后再谋划,无疑已经晚了。

在朝堂上的那些高官显贵中,孙贵妃尤为看重的就是李云天,一来她与周雨婷关系密切,而周雨婷的后面是周征,可以对朝堂上的勋贵起到很大的影响。

二来李云天是宣德帝最为倚重和信任的臣子,虽然资历不如杨士奇和杨荣这些老臣,但文武兼备,口才卓绝,关键时刻能在朝堂上为其说话。

因此,李云天自然就成为了孙贵妃最为看重的官员,而宣德帝对孙贵妃的宠爱已经表明了他在太子一事上的态度,想必李云天届时绝对不会让她失望的。

七月份,交趾终于传来了新的战报,战报的内容与昌江城和谅江城的战事有关,其中昌江城被攻陷的时间是四月初二。

早在宣德元年七月,叛首黎利为了拿下昌江城亲自率领八万叛军,聚集大量象、飞车、冲梯猛攻昌江城,当战事受阻后又令人凿地道,妄想潜入城中。

成山伯王通任命交趾都司都指挥使李任为昌江城的守将,昌江卫卫指挥使顾福辅之,负责与叛军交战。

李任何顾福发现了黎利的意图,于是让人开挖横沟与叛军所挖地洞相通,从沟中向钻进地道里的叛军发动攻击,重创叛军。

黎利见久攻不下,于是又下令调派援兵,并且增加了大象前去攻城,战况显得异常惨烈。

昌江城被黎利率领叛军围困后,王通向临近交趾的广西总兵、镇蛮将军、征远候顾兴祖求救。

可顾兴祖担忧被交趾叛军势大,竟然拥兵自保,对王通的求助视若无睹,没有发兵前去救援,使得交趾的明军孤立无援。

城破之日,李任已经与黎利周旋了九个多月,大小三十多次交战,城中将士死伤将近一半。

直到宣德二年四月份,叛军才终于攻破了昌江城的城墙,用云梯登城后抢占了城门。

李任和顾福见状亲自率领死士前去夺取城门,可惜功亏一篑,战至关键时刻叛军的象兵赶到,使得两人未能夺回城门,被叛军围困后自刎而死。

值得一提的是,昌江城的守备太监冯智和交趾都司指挥同知刘顺也在城破后先后自刎死。

据事后统计,城中军校丁及男女百姓不屈而死的达数千人。

王通见大势已去,在部下们的护卫下杀出城去,九死一生地逃出了叛军的围追堵截,进入了交趾布政使司的治所交州城。

几乎与此同时,被叛军围困了近十个月的谅江城也陷落,谅江府自此落入了叛军手中,谅江府知府刘子辅在城破时自缢而死。

黎利攻下昌江、谅江后,合兵北上,分别派遣叛军攻打交州城和清化府的治所清化城,并且攻占了交州重镇东关。

成山伯王通聚集兵力躲在交州城里闭城不出,凭借着交州城高大厚实的城墙来抵御叛军的攻击,等待柳升的援兵。

宣德帝得知昌江城和谅江城同时失陷,顿时万分震惊,没有想到叛军竟然如此凶猛,同时也恼怒顾兴祖不发兵救援,下令将其逮捕回京,投入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并且诏令柳升率军速进。

在宣德帝的谕令下,柳升于九月抵达了交趾的宣化府,随后攻克了由叛军把守的隘留关。

此时,柳升手下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二万人,除去了七万京畿都督府的京军外,沿途还从武昌卫抽调兵士一千人,成都卫抽调兵士一千二百人。

再加上南京原郑和下西洋时的精锐明军一万人,中都留守司及湖广、浙江、河南、山东、广东、福建、江西、云南、四川都司并福建、四川行都司的明军三万三千人,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二万之众。

黎利见柳升来势汹汹,自知不可力敌,故而向柳升上书,请求立原安南国国王陈氏的后代为国王,他愿意罢兵而归。

柳升并没有启封黎利的文书,而是随即将之上报了朝廷,继续率军南下赶往交州城,准备前去救援王通。

叛军沿途据险设立关卡,明军接连将其击破,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抵达镇夷关。

见叛军屡被击败,简直不堪一击,因此柳升不由得对叛军颇为轻视,认为其不过尔尔。

由于路途奔波,平叛大军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参赞军务的军阁次辅李庆和左副总兵、保定伯梁铭不幸染病,而且病情不断加重。

随军的礼部郎中史安看出了叛军接连战败好似在诱敌,而柳升在击败了沿途的叛军后言行举止中对叛军甚为不屑。

很显然,骄满是兵家的大忌,故而史安提醒李庆,认为叛军可能是故意示弱来引诱明军前行,应警示柳升,防范叛军在路上设伏。

李庆觉得事关重大,因此拖着病体前去告诫柳升,要柳升小心叛军有诈。

柳升虽然表面上答应,可私下里却毫不在意,认为叛军不过是一些尚未开化的蛮夷而已,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为了抢在从云南进入交趾的太傅、征南将军、黔国公沐晟之前抵达交州城救出被困的王通,他竟然率领着前锋部队离开了明军主力部队先行。

当柳升领着前锋部队行至昌江,在一处名叫“倒马坡”的地方过桥时,柳升一马当先,与百余名亲兵骑马先飞驰过桥,拉开了与后方部队的距离。

就在柳升过桥后不久,叛军埋伏在两侧山地的伏兵群起而攻之,柳升见状大吃了一惊,想要调转马头逃回明军大队,可惜后路被截,无奈下唯有率军继续向前狂奔,最后马匹陷在了一处泥潭中,被追来的叛军乱箭射死。

明军的先锋部队在倒马坡遇到了叛军的强力阻击,双方爆发了一场激战,就在这一天晚上,与明军主力一同行进的左副总兵、保定伯梁铭病死。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梁铭病死的次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