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附议!”等张辅话音落后杨荣率先表明了观点,沉声说道。

“臣等附议!”现场的众臣确实找不到第二个合适的人选,因此纷纷赞同周征领军北上,以解辽东之围。

“太师觉得忠国公领军多少为好?”宣德帝心中也是钟意周征,微微颔首后问道,在他看来周征老成持稳、经验丰富,绝对不会犯张昊和梁坤的错误。

“依辽东目前的局势来看,忠国公至少领军十万才能解除辽东之困。”张辅想了想,郑重其事地说出了一个数字,原本北元在关外作战就有优势,再加上明军的战斗力持年下降,考虑到梁坤的惨败,故而他得出了一个保守的兵力。

“十万!”宣德帝的眉头顿时皱了皱,此番辽东之战绝对是一场恶战,故而唯有用明军主力迎战,现在京畿地区和山东、山西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抽调一尽,要想凑齐这十万人并非易事。

“从朕的随军冲抽调五万驰援辽东,剩下的五万由军阁从各都司中调集,务必在十月之前抵达山海关!”随后,宣德帝沉声向张辅说道,为了能尽快集齐这十万马,唯有从护送他的军队中抽调。

“臣遵旨。”张辅也正是此意,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

“皇上,臣有一事启奏。”宣德帝闻言点了点头,正准备宣布结束此次议事,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云天忽然开口说道。

“镇武侯,你有何事?”宣德帝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李云天行事低调通常来说不会掺和此等军国大事,张辅等人也纷纷好奇的看向了李云天,想知道他有何事。

“皇上,忠国公已经年近六旬,身子已经大不如前,辽东地处寒冷臣有些担心他的身子能否吃得消。”在众人的注视下,李云天神情严肃地说道,“况且,忠国公是辅佐太子的重臣不可轻易离京,臣愿意替代忠国公前往辽东!”

张辅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嘴角就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次辽东战事凶险,李云天是周征的女婿自然要替周征的安全着想,两人可谓是一家人,因此由李云天代替周征也显得顺理成章。

尤为重要的是,张辅认为李云天是比周征更合适去辽东的人,李云天的军事才华已经不言而喻,在平定汉王叛乱和交趾叛乱时已经充分展现了出来,而且他年纪轻轻,精力充沛,比周征更合适适应辽东的恶劣天气和应对各种突发的险情。

只不过……张辅不由得看向了宣德帝,现在就看宣德帝舍不舍得放李云天前去辽东涉险,毕竟李云天不仅军事上才华横溢,更是一把治理政务的好手,宣德帝轻易不会让他再身临险境。

在座众人也都纷纷望着宣德帝,等待着宣德帝的决断,虽然李云天在勋贵中资历尚浅但无人质疑他的统军能力。

“镇武侯,你有多大把握能取胜?”与交趾叛乱时的局势比起来辽东的形势无疑要好上许多,宣德帝见李云天主动请缨而且众臣也都没有反对,于是沉吟了一下后问道。

“皇上,在臣看来战争就是粮草和人力的较量,我大明疆域辽阔,百姓众多,故而辽东敌军虽然现在占据了上风,但从长远来看我大明必胜,臣现在尚不知辽东的具体战况,因此现在只能尽全力自保,以图长远。”

说实话,宣德帝的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并不好回答,李云天要是太过谦逊的话会被宣德帝认为没有把握,他要是信心满满又被会在场众臣认为心高气傲,轻视张昊和梁坤,故而凝神沉思了一下,有条不紊地回答。

“既然如此,朕就准你代替忠国公前去辽东。”宣德帝知道李云天前去辽东心意已决,于是神情关切地嘱咐道,“切记,万事小心,千万不可与敌军硬拼,交趾的事务还等着你处置。”

“皇上放心,臣定会谨慎从事,不会置身险境。”李云天见宣德帝答应了自己的请求,随后起身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说道。

“辽东之战关系我大明京师的安危,镇武侯,你此次前去将骁武军悉数带走,朕等待你凯旋而归。”得到了李云天的允诺后,宣德帝稍微安心,随后沉声说道。

此次随行护驾的骁武军一共有四万人,其中两万是从京师前来的青龙军团和朱雀军团,还有两万是青龙军团大同大营招募的军士,已经训练了大半年的时间。

毫无疑问,这四万骁武军的战斗力无疑是宣德帝此次北征大军中最强的部队,即便是三千营和神机营也要在其面前甘居下风,因此一直跟随宣德帝的圣驾。

宣德帝为了尽快平定辽东的战局,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李云天的安全,这才将手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交给李云天,对李云天的厚爱可见一斑。

听闻此言张辅等人顿时大吃了一惊,谁也没想到宣德帝竟会做出这等重大决定,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即便是李云天带走了四万骁武军,那么伊林城还有包括三千营和神机营在内的六万明军,再加上牛世豪率军北上的十万明军,足以确保宣德帝的周全。

“皇上,辽东尚有骁武军朱雀营两万余人,再加上辽东都司的数万人马,以及奴儿干都司的诸卫军队,足以与敌军相抗衡。”

李云天知道宣德帝对他关怀有加,但他岂能全部带走宣德帝身边最强的部队?随后向宣德帝一躬身,沉声说道,“现在时间紧迫,故而臣只要领一万朱雀营的军士赶往辽东即可。另,臣肯定皇上给朝鲜王下旨,让其协助臣在辽东作战。”

“一万人?”听闻此言,现场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李云天此举也太过托大,难道想要用一万骁武军朱雀营的军士就击败山海关前兀良哈三卫的数万大军不成?

第639章率军驰援(一更)

“镇武侯,兀良哈三卫现在盘踞在山海关外,兵力有四五万之众,其中骑兵近两万,在关外交战兀良哈三卫本就占据地利优势,如今又有着众多骑兵,一旦骑兵列阵发起冲锋我军很难挫其锋芒。”

张辅率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语重心长地告诫李云天,在他看来骁武军即便是再骁勇但血肉之躯岂能跟骑兵相抗衡,而当年蒙古人正是依靠骑兵横扫天下。

兀良哈三卫、鞑靼部和瓦剌部虽说难现蒙古当年的辉煌景象,但其骑兵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正面冲锋的话明军骑兵难以抵挡。

梁坤的十二万大军之所以会惨败,正是被突袭的蒙古骑兵冲散了阵形,进而兵败如山倒。

因此,李云天想要以一万骁武军前去硬撼兀良哈三卫的四五万兵力,在张辅看来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宣德帝的双目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有些不解地望着李云天,他清楚李云天的为人,不会无缘无故地说出这惊人之语。

“太师,正是因为兀良哈三卫把控住了从山海关进入辽东的要道,因此下官决定走海路,经天津卫港口抵挡辽东半岛盖州卫的辽口港,进而避开兀良哈三卫。”

李云天知道众人心中的疑惑,因此向张辅微微一躬身,有条不紊地说道,“讲武堂的几艘海船就停在天津港,足以将一万骁武军顺利运抵。”

因为担心辽东战局有变,因此早在随同宣德帝离京时李云天就已经给讲武堂下令,让讲武堂悄悄从南直隶的基地将已经造好的三桅帆船到天津港待命。

如今李云天的担忧成为了现实,明军在辽东的战事陷入了被动,那几艘三桅帆船无疑派上了用场,成为了联通辽东都司与京城的重要途径。

“原来如此!”张辅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脸上的神色随之缓和了下来,他差点忘了李云天手里还握着大明的海船。

说实话,如非万不得已李云天并不愿意出动海船,海上运输的风险要远高于陆地,一旦遇上风暴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当年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遇上了风暴,东征人员几乎损失殆尽,也因此保全了日本。

而且,在梁坤战败之前,没有人会认为明军会被兀良哈三卫逼得绕开山海关而走水路抵达辽东。

现场众人的脸上也都纷纷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不得不说李云天走水路倒不失是一条抵达辽东的捷径。

“镇武侯,朕任命你为征东将军,总兵辽东军务。”宣德帝见李云天已经谋划好了出兵辽东的路线,心中更是放心,因此沉声下达了诏令。

“皇上,义国公在军中威望甚高,与敌交战经验丰富,臣认为辽东军务非义国公总掌不可,愿辅佐义国公平定辽东之乱。”

李云天见宣德帝要把辽东的军政大权交给他,闻言连忙推辞,大明勋贵中十分讲究论资排辈,张昊不仅比李云天资历深厚而且还是他的长辈,他岂可位居张昊之上?

“好,朕命你为辽东副总兵,协助义国公征讨兀良哈三卫!”宣德帝自然清楚这一点,他先前所言只不过是让张昊领李云天的这个人情而已,随后改变了诏令。

“臣遵旨!”李云天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沉声应答。

由于事态紧急因此李云天没有丝毫耽搁,离开宣德帝的御帐后立刻着手安排骁武军麾下朱雀军团的一万军士赶回京城的事宜。

得益于骁武军完善的后勤体系,李云天其实并没有什么要准备的,命令一传达到朱雀军团,朱雀军团的将士们就有条不紊地收拾行装启程。

宣德帝亲自给李云天送行,临行前再三嘱咐李云天要注意注意安全,他宁愿辽东战败也要让李云天活着,只要李云天活着就一定能将辽东夺回来。

张辅和杨荣等随行朝廷大员也对李云天是叮嘱有加,毕竟张昊和梁坤已经接连栽在了辽东,他们不希望李云天重蹈两人的覆辙,更不希望李云天身处险境。

对于众人的嘱托李云天连连点着头,其实相对于辽东的战局他更担心宣德帝此次北征,在他看来与牛世豪交战的敌军很显然在保存实力,并没有与明军硬碰硬,明军连战连捷很容易滋生自满的情绪,对交战殊为不利。

因此,在率军离去前李云天特意将留下来的三万骁武军中的团级以上武官召集起来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会议,严令众人不得松懈,否则军法从事。

李云天走后,骁武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