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6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大雪停了派人前去见鞑靼人的首领,准备换俘!”李云天闻言顿时沉默了,雷婷说的没错,他毕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有些事情只能尽力而为,随后沉吟了一下,看向了窗外的大雪,“寒冬已至,想必被俘的将士们生活困苦,咱们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嗯。”雷婷闻言也望向了窗外的大雪,很显然蒙古军是绝对不会像骁武军一样善待那些明军战俘的。

大雪下了一天一夜,雪停后开原城银装素裹,成为了一个洁白纯净的世界。

清晨,一辆马拉爬犁驶出了开原城西门,沿着大路一路疾驶而去,在雪地上留下了两道清晰的雪痕。

爬犁上坐着的几个人是骁武军的武官和士官,此次奉李云天的命令前去银州城跟蒙古军队谈判,商讨换俘事宜。

银州城就是铁岭卫所在的治所,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年间的铁岭卫与洪武年间的铁岭卫不是一个地方。

洪武年间铁岭卫的治所原本在鸭绿江以东,永乐时期为了缓和与朝鲜王国的关系移到了银州城,逐渐形成了日后的格局,而朝鲜王国趁势占有了铁岭卫鸭绿江以东的地区。

银州城的蒙古军队一共有四万,其中两万来自瓦剌部,另外两万来自鞑靼部,还有数千跟随军队的部落百姓。

李云天给出的交换战俘条件很公道,一名蒙古战俘换取一名被俘的明军,并且五两银子赎一名明军,军官十两到五十两不等,他已经放出话去,无论蒙古人有多少明军的战俘他一律以这个条件回赎,现银兑付。

银州城的两名蒙古军守将一名是来自鞑靼阿苏特部的蛮苏,另外一名是瓦剌安乐王的次子穆都。

阿苏特部阿苏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中亚人,起源于高加索,因蒙古帝国西征而进入四川和蒙古高原,元朝有几个军团由他们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鞑靼太师阿鲁台就是阿苏特部的首领。

至于瓦剌的安乐王,是永乐帝在永乐七年给瓦剌三大部之一的辉特部首领把秃孛罗的封号,与其一同受封的还有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和土尔扈特部首领太平,其中马哈木被封为顺宁王,太平被封为贤义王。

原本,蛮苏和穆都想要攻占开原城,可是没想到吃了一个大亏,被开原城的骁武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回。

后来两人才意识到,开原城里的骁武军果然不愧是经历过交趾战火的精锐之师,与辽东都司的那些明军明显不同,不仅训练有素而且骁勇善战。

虽说鞑靼和瓦剌组成了联军,但双方并非是铁板一块,内部有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因此面对开原城的骁武军蛮苏和穆都谁也不想去碰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故而两人把大军驻扎在了银州城,与开原城的骁武军对峙,防止开原城的骁武军支援辽阳城的明军。

得知了李云天的换俘提议后,蛮苏和穆都立刻被如此优越的条件打动了,吩咐人尽快处理换俘的事宜。

首先,一对一的换俘就使得两人占了大便宜,要知道在战场上一个蒙古兵足以比得上三名明军。

其次,李云天开出的回赎价格非常诱人,可以使得两人大捞一笔,比把那些明军战俘杀了或者卖为奴隶更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军队此次劳师远征并没有带多少粮草,而且也没有准备粮草的习惯,通常都是边打仗边就地筹集,而辽东地区贫寒无法获得更多的补给,因此留着那些俘虏反而浪费粮食,不如卖了划算。

况且,在蛮苏和穆都看来他们只不过暂时让李云天用粮食先替他们养着那些俘虏罢了,等来年蒙古军队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开原城,那么开原城里的明军又将成为他们的战俘。

为了拿下明军在辽东北部的军事重镇开原城,尤其是消灭对蒙古军构成巨大威胁的骁武军,蒙古军统帅已经决定明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攻取开原城,扫除明军在辽东对蒙古军的最大威胁,然后可以安心攻打辽东都司的治所――辽阳城。

纵观全局,明军在辽东能对蒙古军构成威胁的也只有开原城的骁武军,包括辽阳城在内的几座城镇中的明军已经被蒙古军给打怕了,全部龟缩在城里不出来,摆出了死守的架势等待关内的援军。

因此,在蒙古军统帅看来,只要清理了开原城的骁武军那么蒙古军就能腾出手来逐一将那几个明军固守的城镇攻破。

至于那些明军战俘会不会增强了开原城守军的力量,蛮苏和穆都对此是不屑一顾,辽东的明军早就被打得士气全无,对蒙古军产生了恐惧心理,故而两人并不担心他们会给蒙古军进攻开原城制造麻烦,保不准那些俘虏会在蒙古军攻城的时候崩盘,扰乱骁武军的军心。

第676章鼓舞士气

宣德七年,十二月上旬,一支身穿大明辽东军服、面黄肌肉的队伍沿着大路浩浩荡荡地向开原城的方向行进,由于衣着单薄纷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支行进的队伍就是银州城蒙古军与李云天交换、回赎的辽东明军战俘,总数近两万余人。

经历了几个月地狱般俘虏营的生活后这些明军战俘一个个心神憔悴,目光呆滞,看上去犹如一具具行尸走肉般,没有丝毫的生气可言。

与那些死在战俘营中的同伴相比,这些明军战俘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活着,看见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其实,如果不是李云天提出了交换战俘的提议,那么这些天还有更多的明军战俘被冻死、饿死和杀死,因为李云天开出了令蛮苏和穆都无法拒绝的回赎明军战俘的价格,故而两人下令改善了战俘们的生存条件,使得他们得以支撑到回开原城。

开原城城外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了数十个草棚,有的草棚里生火做饭,有的草棚里发放过冬衣物,有的草棚进行医疗诊治,还有的草棚对俘虏的身份进行登记,分工非常明确,有条不紊地引导着那些步履蹒跚前来的俘虏们。

李云天立在城门楼上,面无表情地望着那些狼吞虎咽犹如饿虎投胎般啃着面饼、喝着稀粥的俘虏们,可以想象出他们在蒙古军的战俘营中忍饥挨饿,受尽欺凌的景象。

为了避免撑死人的悲剧,李云天特意规定了每名明军俘虏食物的配给量,饥民被撑死的事情在大明可是屡见不鲜,况且吃太多东西对他们的肠胃也不好,要循序渐渐地调整俘虏们的饮食。

“侯爷大仁大德,我辽东将士定会铭记侯爷的大恩。”望了一眼城下黑压压的俘虏,立在李云天身后的裴俊不由得走上前一步,冲着李云天一拱手,郑重其事地躬身说道。

为了回赎这些被俘的明军,李云天不仅让骁武军放了那些抓来的蒙古兵,而且还为此花费了近十万两的银子,在辽东敢如此做的人恐怕也只有李云天了,即便是义国公张昊恐怕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通常来说,交换战俘事情都是在战争结束后,李云天此时就与蒙军交换战俘无疑有“扰乱军心”的嫌疑,被俘的明军士气低落很显然会影响到开原城守军的士气,同时也加剧了开原城物资的消耗。

另外,李云天竟然用一比一的比例交换战俘,事后也难免被一些人诟病,很显然蒙军的战斗力要强于明军,一比一交换的话明军无疑吃亏了,等于无形中增强了蒙军的实力。

再者说了,毕竟现在战争刚刚开始,李云天动用了这么大一笔钱难免被人说成是“滥用军帑”。

因此,在辽东战局如此严峻的情形下谁能顾得上那些被俘的明军,谁又敢一口气拿出十万两银子来回赎战俘?万一明军在辽东战败被逼退出辽东,那么毫无疑问此事会被人当成把柄秋后算账。

裴俊自然清楚李云天与蒙军交换战俘后将承担巨大的风险和压力,所以才在心中感激李云天救下了那些战俘的性命。

“为大明拓疆守土是本侯的职责,本侯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而已,保全了我大明的将士,何来的恩德可言?”李云天闻言摇了摇头,淡淡地向裴俊说道,丝毫也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侯爷,卑职将严格操练这些将士,一定不会让侯爷失望。”裴俊见李云天如此大度,心中不由得更加钦佩,于是沉声回答,他准备让那些战俘变成李云天手中的一把对付蒙古军的利刃。

“此事先不要着急,让他们先养好了身子,等年后再进行操练。”李云天摆了摆手,这件事情不能着急,现在那些战俘的身体虚弱至极要先调养好了才能进行训练,否则必将事倍功半,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卑职明白。”裴俊向李云天一躬身,沉声答应了下来,这次能从战俘营中出来的人都是年轻力壮者,他相信只要能像骁武军一样操练必定能脱胎换骨,即便达不到骁武军的水准也足以与蒙军一战。

“侯爷,东西已经送出去了。”这时,顾礼裕大步走上了城门楼,来到李云天身边躬身说道。

李云天闻言望向了护墙下面,只见十几匹驮着行李的马匹在一支百余人的骁武军军士的护送下离开了城门,穿过路上的俘虏后向银州城方向而去。

“侯爷这一招平地波澜实在是妙,恐怕穆都以后会防备着蛮苏。”望着那支远去的队伍,裴俊不由得笑着说道。

李云天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队伍中的那些马匹驮着的是从朝鲜国西京运来的绫罗绸缎和金银玉器等物品,是他送给银州城鞑靼将领蛮苏的新年礼物,以感谢他对明军战俘的照顾,同时也蕴含了示好之意。

蒙古鞑靼部和瓦剌部的恩怨纠葛由来已久,虽然这次双方联合起来南侵大明,但彼此间都对对方充满了戒备心理,因此李云天故意给蛮苏送礼,这样一来必定会使得穆都猜忌,无形中起到瓦解两人的作用。

“谢大人救命之恩!”就在这时,城门下忽然传来了一声高喝,一名将领模样的中年俘虏来到城门前冲着李云天跪了下来。

“谢大人救命之恩!”听见中年俘虏的话后,围聚在城门前的俘虏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呼啦啦地冲着城门楼上的李云天跪了下去,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现场随之变得寂静无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