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天为了布置清风口的伏击事宜他常常熬夜,如今大局已定他终于能够松一口气,安心睡一个回笼觉了。

当李云天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清风口的战事已经在昨天下午结束,明军此役大获全胜,俘敌近两万人,活捉了北元统军将领察合。

雷婷见李云天睡得很熟,因此就没有打扰他,让他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这种“违抗军令”的事情也只有雷婷敢做,其他人断然不敢抗命。

“镇武侯救命之恩,我等没齿难忘!”赵勇和杨威等被俘明军将领由于跟辎重部队在一起,因此已经被顾礼裕安然救出,等李云天洗漱完毕后跟着顾礼裕等人进军帐拜见,毕恭毕敬地躬身致谢。

他们本以为以后将成为北元的阶下囚,谁也没有料到李云天竟出人意料地在清风口设伏,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将他们给救了出来,犹如梦中一样。

尤其是赵勇和杨威,见到李云天后更是心情复杂,去年宣德帝亲征时李云天一直对进军北元王城哈拉和林城持有谨慎态度,正是在李云天的影响下宣德帝才停在了伊林城,没有随同安平候牛世豪的大军前往哈拉和林城。

可惜的是,包括牛世豪、赵勇和杨威在内的随军勋贵被阿鲁台和脱欢所制造的假象蒙蔽,认为鞑靼和瓦剌不堪一击,故而在李云天赶赴辽东都司后极力劝说宣德帝像永乐帝一样君临哈拉和林城,既彰显了大明天威,同时也是给宣德帝的此次北征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宣德帝最终被牛世豪等人说动了心,因此摆驾前往哈拉和林城,结果回来的时候在饮马河遇袭,遭遇了一场惨败。

“诸位言重了,这是本侯的职责,何足挂齿。”李云天闻言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微笑着扶起了赵勇和杨威。

“镇武侯,我等在阿鲁台的军营里见到了文勇伯,他替阿鲁台招降了一些贪生怕死的叛将。”赵勇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向李云天说道。

“文勇伯!”李云天的双目顿时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对此显得十分意外,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当年文勇伯已经随着威国公鲁仲乾自尽了,怎会出现在了阿鲁台的军营而且还为阿鲁台效命?

第685章调虎离山(二更)

文勇伯名叫古辰,是威国公鲁仲乾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爱将,也是大明军中难得的一员儒将,永乐年间南直隶的举人出身,因为曾经被鲁仲乾救了一命进而投笔从戎成为了鲁仲乾的部下。

在鲁仲乾的推荐下,古辰追随英国公张辅两次前往交趾平定叛乱,立下了赫赫军功,故而被永乐帝进封为了伯爵。

由于古辰为人向来低调,再加上他是鲁仲乾一系的骨干,因此李云天在京城并没有怎么与其接触。

汉王叛乱后,古辰随着鲁仲乾一同前去了山西都司,后来汉王投降鲁仲乾自尽而亡,当时在外作战的古辰知道大势已去,因此在房间里放火自焚追随汉王和鲁仲乾而去。

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原本已经死了近六年的人忽然之间又蹦了出来,还出人意料地成为了阿鲁台的人,这着实令他感到震惊。

“他有没有提及投靠阿鲁台的原因?”经历了最初的惊愕后李云天很快回过神来,不动声色问向了赵勇,他实在无法想象古辰为何会为阿鲁台效力,总感觉古辰当年的假死不简单。

赵勇闻言摇了摇头,古辰劝降后就离开了,根本就没有谈及其他的事情,其实他也很想知道古辰为何要背叛大明,给阿鲁台做事。

“兴平候,你们这些天吃了不少苦本应静心休养,但我大明在辽东缺兵少将,诸位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协助本侯攻打银州城,为我大明建功立业。”

由于辽东的战事已经让李云天忙得团团转,见从赵勇那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因此就把古辰的事情先放在一旁,笑着向赵勇说道。

按照大明律例,像赵勇和杨威这种败军之将是要受到朝廷的严惩,不过李云天是辽东副总兵,辽东总兵、义国公张昊又被困在辽阳城,因此辽阳城以外的军务其实由李云天做主。

宣德帝北征失利的因素很复杂,李云天并不想追究赵勇和杨威等人战败的罪责,毕竟现在时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时候,因此他给了赵勇和杨威等人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虽然赵勇和杨威等人打了败仗,但他们却是大明最能征善战的武将,否则的话也不会被宣德帝选中伴驾出征,李云天既需要这些悍将冲锋陷阵也需要他们来执掌辽东明军的军权。

说到底,李云天是骁武军的统帅,而骁武军与大明的卫所部队采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军事体系,虽然他能整编女真诸部的士兵和征募朝鲜国的士卒,但是却不好过多地插手辽东明军的军务,以免事后引发大明勋贵集团的不满。

因此,李云天要把辽东明军的兵权交到赵勇和杨威这这些明军将领手中,让其率领辽东明军与骁武军并肩作战,平分战功。

有一句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云天很清楚要是骁武军在辽东战场一枝独秀的话绝对会使得大明勋贵们颜面尽失,得罪不少大明勋贵,故而采用了雨露均沾的策略,协调好与大明勋贵之间的利益纠葛。

“大恩不言谢,镇武侯的恩情本侯铭记在心!”赵勇闻言先是怔了怔,随后面露喜色,连忙向李云天一拱手,语气激动地躬身说道,如果能在辽东战场立下战功的话那么就能抵消他先前战败的罪责。

值得一提的是,赵勇昨天已经从顾礼裕那里了解了开原城明军的情况,对李云天在开原城集结七万大军的事情倍感震惊,如果再加上从朝鲜王国征募的五万士卒的话李云天已经拥有了与辽东蒙古军队决战的实力。

以李云天的军事造诣,十有八九能凭借这十二万大军击败辽东的蒙古军队,这意味着赵勇也能从中分得不少功劳。

尤为重要的是,如果大明在山西行都司和万全都司战败的话,那么届时对抗阿鲁台大军的重任将落在李云天所统掌的辽东明军身上,赵勇等人正好可以堂堂正正地与阿鲁台一决雌雄,以报先前战败被俘之仇。

赵勇还没有意识到,虽然他与李云天同为大明的侯爵,而且他的资历远比李云天深厚,但不知不觉间就以李云天马首是瞻。

“谢镇武侯再造之恩!”杨威等将领自然也清楚李云天的用意,纷纷激动地向李云天躬身道谢,李云天此举无疑让他们“再世为人”。

由于军情紧急,李云天与赵勇和杨威寒暄了几句后就开始布置攻打银州城的事宜。

按照先前的计划,明军在清风口围歼了北元援兵后即刻挥师北上,趁着银州城蒙古军队不备之际攻进城中展开巷战,避免与蒙古兵在城外作战,最大限度地限制住蒙古骑兵。

为了能对银州城的蒙古军队发动突袭,李云天准备在夜间用炸药炸开银州城的城墙,银州城里的蛮苏和穆都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手里会有如此厉害的火器,势必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军事会议结束后,在清风谷休整的明军一分为二,顾礼裕统帅一万多辽东明军在清风谷安置伤兵以及看押战俘、辎重,李云天率领近五万大军赶往银州城。

明军在清风谷一战中可谓大获全胜,五百余人战死,两千余人受伤,给明军造成伤害的基本上都是奋起反抗的蒙古军队,而仆从军的士兵面对着明军的总攻几乎没有抵抗就缴械投降。

“这份公文异常重要,一定要安全送抵银州城!”离开清风谷前,李云天把一道公文递给了查干巴拉,神情严肃地嘱咐道。

这道公文是李云天以察合的名义给蛮苏的公函,他在公函里告诉蛮苏,随行的仆从军由于畏战而行军缓慢,一路上多次与负责监军的蒙古官吏爆发冲突,近来更是以伙食太差的借口殴打了建军的蒙古官吏。

虽然察合已经杀了带头在伙食上闹事的仆从军士兵,但仆从军军心不稳察合担心闹出更大的事端,故而让蛮苏调银州城辉罗部的士兵前来接应对仆从军进行武力威慑,以确保仆从军顺利抵达银州城。

李云天之所以要调走辉罗部的人,是因为他曾经答应诺敏的母亲格根塔娜要中兴达颜部,而辉罗部由于吞并了达颜部所以银州城里辉罗部的士兵中大部分都是达颜部的族人,在他看来这些达颜部的族人是达颜部中兴的根基。

“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完成任务。”查干巴拉知道事关达颜部的振兴,故而郑重其事地接过了那道公文,向李云天一拱手后翻身上马,领着几名达颜部的士兵绝尘而去。

李云天凝神望着查干巴拉的背影,辉罗部在银州城有八千人,其中五千人是原达颜部的族人,如果能将辉罗部拿下的话明军攻打银州城时的阻力就会小上许多。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率领大军行至银州城四十里外一个名叫黑岭的镇子,由于走在行军队列前面的是哈尔巴拉率领的蒙古骑兵,因此镇上的居民还以为来的是蒙古兵,纷纷眼神惊恐地立在街边,自从蒙古军队占领了黑岭镇后镇上的人没少被祸害。

不过,当骁武军的士兵把镇上几名由蛮苏任命、平日作威作福的蒙古官吏抓起来后,百姓们这才惊讶地知道来的是大明的军队,不少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喜极而泣,随后就是冲上前围殴那几名蒙古官吏。

当骁武军的士兵们好不容易把愤怒的人群分开后,那几名蒙古官吏早已经气绝身亡,由此可见他们在镇上没少作恶,故而激起了极大的民愤。

除了那几名蒙古官吏外,镇上投靠了北元的那些汉奸也一同被抓了起来,两个罪大恶极、协助蒙古官吏祸害百姓的汉奸在混乱中被打死,其余人则侥幸逃得了一命,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

抵达黑岭镇后,李云天下令大军在黑岭镇休整,静静地等待辉罗部人马到来。

从路程上算的话查干巴拉最迟昨天晚上抵达银州城,如无意外的话辉罗部的人今天早上就会从银州城启程。

下午,当李云天与赵勇等人商议着攻打银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